第一百三十章 以轻御重
宗室成员出任刺史,正中刘季的下怀,这完全符合他对于刘氏家天下的设想。
他低头想了一刻,又问,
“那,刺史要不要掌兵?”
吕雉双目圆睁,难以想象眼前这位一代雄主究竟对官僚有多么不信任,或者说,对自家的同姓骨血有着何等莫名其妙的热衷。
她作出若有所思的样子,委婉地指出要害所在,
“咱们居于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往往一叶障目,设立刺史正是为着能以腹心宗室时时打探实情、监督吏治。
可刺史若是也同诸侯王一样,有了长期掌兵之权,岂不是反增了一个乱源?”
刘季是何其有心之人,听出此话在理,即刻专心聆听,逐字逐句慢慢咀嚼,吕雉乘胜追击,直抒胸臆,
“依我看,宗室出任刺史,之所以会远胜于先前秦时的郡监,主要有三处关键,一曰‘巡’,一曰‘察’,一曰‘使’。”
她伸出三根莹白的手指,有条不紊,循循善诱。
***
刺史巡视之制,始于汉初文景之时,经汉武帝改革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套直隶中央、不受地方干涉的垂直监察体系。
后来,尽管时代更替,岁月荏苒,但无论是隋代的谒者台持节按察官及司隶台,还是唐代的巡按使,都脱胎于汉代的刺史督查的初衷。
一项制度,如若经历九百年依旧历久弥新,便说明它能够解决皇帝的切肤之痛。
都是做过皇帝的人,适才告别刘肥后的短短几步之内,她已笃定刘季会欣然接纳刺史之制。归根结底,无非是出于一个“怕”字,再加一个“防”字。
皇帝想以一己之力管理全国五十多个郡县,注定鞭长莫及,不可能事事过问,因此,他需要多寻一些助力,赞襄国是。
这种助力,在洛阳城中,为相国萧何及各司大员,在朝廷直辖的郡县中,为守牧一方百姓的郡守、县令,在诸侯国中,则为诸侯王及王国的丞相。
一国之君,深居于都城,尽管朝会与奏疏不绝,还有每年地方诸郡县自下而上的逐层上计,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汗牛充栋,看似无事不知、无事不晓,却往往也是全天下最耳目闭塞之人。
故此,他需要派出自己信得过之人,深入访查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为他带回最真实的反馈。
“唔,刺史周行郡国,行者,即巡也。
朝廷直辖的那些郡县,肯定是要巡遍的。”
刘季缓缓道,思虑显然还在为其它事务所牵绊。
吕雉眼中的精光一闪而过,心知他的心事所系,索性道破,
“那诸侯国呢,刺史巡不巡?”
这话已带着点故意挑衅的意味了,她立在半开的窗边,感受着寒风扑面的丝丝沁凉,觉得自己这一世耳聪目明,天高海阔,定能更胜于前。
榻上的刘季紧咬着牙关,额头青筋突突地跳着,沉默了半晌,只低低回了一个字:
“巡。”
***
“好!”吕雉为他的决心暗暗喝声彩。
召诸侯王来洛觐见、向各诸侯国派王国丞相,与遣刺史入国督查,看上去只是官僚制度改动的一小步,却是中央从地方夺权、图穷匕见的一大步。
她紧接着补充说,
“代天子巡守,所到之处,如君亲临,此为巡。
还有一层,若刺史能做到居无常治,传车周流,不拘泥于固定治所,不拘泥于规定巡察的时日,亦不失为‘巡’字之精髓。”
刘季一拍大腿,喜道:“这个法子妙啊!”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刺史以灵活机动的方式抽查巡视各地,居无定所,行无定时,可大大减少地方郡国官僚的粉饰太平,也能避免他们串通勾结,以免徇私枉法,影响监察成果。
“再说‘察’。
陛下认为,刺史的省察之权,界限在何处?”
不知不觉中,刘季的思路被皇后接二连三的提问带领着,发散延展开来。他揉着眉头沉思,
“让他们只察不牧罢。
方才你说得对,刺史之权,也是要受到约束的,否则便是另一帮无法无天的诸侯王了。”
这是对刺史的职权范围做出了明确的限定,作为皇帝的耳目之官,刘季只授予他们发现问题的权力,却不打算给他们处理问题的权力。
刺史每到一地,对郡守、县令与诸侯国的公务治理进行监察,听、问、看、访、测、察,若发现违规乱法的情形,可不经任何官员之手,直接向皇帝劾奏,却无亲自罢黜官员、直接干涉政务的权力。
这便对了,吕雉缓缓颔首,
“陛下所言极是,刺史之权,给少了不行,给多了又会坏事,这其中的轻重缓急,还需根据事态时时修补,时时调整。”
***
史书所载,汉代的刺史制度发展了四百年后,逐渐脱离初衷,刺史权力膨胀,摇身一变,成了有固定治所的军政长官,变为“州牧”,宛如兼领兵、民大权的一方军阀,终致割据自立。
刘季摇头苦笑,满肚子牢骚,
“我现今的感受真是一言难尽,以前老听人说,治国若烹小鲜,恁的风雅!
我倒觉得,治国堪比你们妇人补衣服,东挪西凑,修修补补,拆了袖口作衣襟,挪了里子补面子,撑过一年,又有一年。”
这有什么法子,谁叫汉初赶上了件四处透风的破衣烂衫,吕雉强忍笑意,又继续说,
“尽管是一件破衣袍,但缝缝补补的大权,还得牢牢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这便是我想说的第三点,刺史之‘使’,与放风筝是同一个道理。”
“嗯,你的意思是,哪怕是皇室宗亲,终究不过是我派出的使者罢了,风筝的线,终究攥在我的手里。”
刘季把眼睛转了几转,这件破衣袍,即使千疮百孔,也是他历经千辛万苦夺来的,
“说到底,刺史只不过是一个临时派遣的职务,秩级不宜定得太高,就定六百石罢,与几个大县的县令同级,也就足够了。
官足够小,才敢说敢言,无所避讳。”
闻言,吕雉深深看了一眼刘季,此人心思之深沉,千古难遇。这几句话说得似乎举重若轻,却暗含着波涛汹涌——
位卑而命尊,官小而权重,大小相制,内外相维。
如此一来,刺史看似直达天听的权力,只源于皇帝的任命,因此,为了保命,他们唯有死心塌地听命于皇帝一人。
以轻御重,皇帝只用了这一招,便把刺史彻头彻尾变成了自己手中的风筝。
xiaoshuoshu.cnzzdushu.comeyxsw.comsamsbook.com</p>
qq787.comqirenxing.com1616ys.comkuuai.com</p>
huigre.comd9cn.ccik258.netabcwx.cc</p>
他低头想了一刻,又问,
“那,刺史要不要掌兵?”
吕雉双目圆睁,难以想象眼前这位一代雄主究竟对官僚有多么不信任,或者说,对自家的同姓骨血有着何等莫名其妙的热衷。
她作出若有所思的样子,委婉地指出要害所在,
“咱们居于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往往一叶障目,设立刺史正是为着能以腹心宗室时时打探实情、监督吏治。
可刺史若是也同诸侯王一样,有了长期掌兵之权,岂不是反增了一个乱源?”
刘季是何其有心之人,听出此话在理,即刻专心聆听,逐字逐句慢慢咀嚼,吕雉乘胜追击,直抒胸臆,
“依我看,宗室出任刺史,之所以会远胜于先前秦时的郡监,主要有三处关键,一曰‘巡’,一曰‘察’,一曰‘使’。”
她伸出三根莹白的手指,有条不紊,循循善诱。
***
刺史巡视之制,始于汉初文景之时,经汉武帝改革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套直隶中央、不受地方干涉的垂直监察体系。
后来,尽管时代更替,岁月荏苒,但无论是隋代的谒者台持节按察官及司隶台,还是唐代的巡按使,都脱胎于汉代的刺史督查的初衷。
一项制度,如若经历九百年依旧历久弥新,便说明它能够解决皇帝的切肤之痛。
都是做过皇帝的人,适才告别刘肥后的短短几步之内,她已笃定刘季会欣然接纳刺史之制。归根结底,无非是出于一个“怕”字,再加一个“防”字。
皇帝想以一己之力管理全国五十多个郡县,注定鞭长莫及,不可能事事过问,因此,他需要多寻一些助力,赞襄国是。
这种助力,在洛阳城中,为相国萧何及各司大员,在朝廷直辖的郡县中,为守牧一方百姓的郡守、县令,在诸侯国中,则为诸侯王及王国的丞相。
一国之君,深居于都城,尽管朝会与奏疏不绝,还有每年地方诸郡县自下而上的逐层上计,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汗牛充栋,看似无事不知、无事不晓,却往往也是全天下最耳目闭塞之人。
故此,他需要派出自己信得过之人,深入访查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为他带回最真实的反馈。
“唔,刺史周行郡国,行者,即巡也。
朝廷直辖的那些郡县,肯定是要巡遍的。”
刘季缓缓道,思虑显然还在为其它事务所牵绊。
吕雉眼中的精光一闪而过,心知他的心事所系,索性道破,
“那诸侯国呢,刺史巡不巡?”
这话已带着点故意挑衅的意味了,她立在半开的窗边,感受着寒风扑面的丝丝沁凉,觉得自己这一世耳聪目明,天高海阔,定能更胜于前。
榻上的刘季紧咬着牙关,额头青筋突突地跳着,沉默了半晌,只低低回了一个字:
“巡。”
***
“好!”吕雉为他的决心暗暗喝声彩。
召诸侯王来洛觐见、向各诸侯国派王国丞相,与遣刺史入国督查,看上去只是官僚制度改动的一小步,却是中央从地方夺权、图穷匕见的一大步。
她紧接着补充说,
“代天子巡守,所到之处,如君亲临,此为巡。
还有一层,若刺史能做到居无常治,传车周流,不拘泥于固定治所,不拘泥于规定巡察的时日,亦不失为‘巡’字之精髓。”
刘季一拍大腿,喜道:“这个法子妙啊!”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刺史以灵活机动的方式抽查巡视各地,居无定所,行无定时,可大大减少地方郡国官僚的粉饰太平,也能避免他们串通勾结,以免徇私枉法,影响监察成果。
“再说‘察’。
陛下认为,刺史的省察之权,界限在何处?”
不知不觉中,刘季的思路被皇后接二连三的提问带领着,发散延展开来。他揉着眉头沉思,
“让他们只察不牧罢。
方才你说得对,刺史之权,也是要受到约束的,否则便是另一帮无法无天的诸侯王了。”
这是对刺史的职权范围做出了明确的限定,作为皇帝的耳目之官,刘季只授予他们发现问题的权力,却不打算给他们处理问题的权力。
刺史每到一地,对郡守、县令与诸侯国的公务治理进行监察,听、问、看、访、测、察,若发现违规乱法的情形,可不经任何官员之手,直接向皇帝劾奏,却无亲自罢黜官员、直接干涉政务的权力。
这便对了,吕雉缓缓颔首,
“陛下所言极是,刺史之权,给少了不行,给多了又会坏事,这其中的轻重缓急,还需根据事态时时修补,时时调整。”
***
史书所载,汉代的刺史制度发展了四百年后,逐渐脱离初衷,刺史权力膨胀,摇身一变,成了有固定治所的军政长官,变为“州牧”,宛如兼领兵、民大权的一方军阀,终致割据自立。
刘季摇头苦笑,满肚子牢骚,
“我现今的感受真是一言难尽,以前老听人说,治国若烹小鲜,恁的风雅!
我倒觉得,治国堪比你们妇人补衣服,东挪西凑,修修补补,拆了袖口作衣襟,挪了里子补面子,撑过一年,又有一年。”
这有什么法子,谁叫汉初赶上了件四处透风的破衣烂衫,吕雉强忍笑意,又继续说,
“尽管是一件破衣袍,但缝缝补补的大权,还得牢牢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这便是我想说的第三点,刺史之‘使’,与放风筝是同一个道理。”
“嗯,你的意思是,哪怕是皇室宗亲,终究不过是我派出的使者罢了,风筝的线,终究攥在我的手里。”
刘季把眼睛转了几转,这件破衣袍,即使千疮百孔,也是他历经千辛万苦夺来的,
“说到底,刺史只不过是一个临时派遣的职务,秩级不宜定得太高,就定六百石罢,与几个大县的县令同级,也就足够了。
官足够小,才敢说敢言,无所避讳。”
闻言,吕雉深深看了一眼刘季,此人心思之深沉,千古难遇。这几句话说得似乎举重若轻,却暗含着波涛汹涌——
位卑而命尊,官小而权重,大小相制,内外相维。
如此一来,刺史看似直达天听的权力,只源于皇帝的任命,因此,为了保命,他们唯有死心塌地听命于皇帝一人。
以轻御重,皇帝只用了这一招,便把刺史彻头彻尾变成了自己手中的风筝。
xiaoshuoshu.cnzzdushu.comeyxsw.comsamsbook.com</p>
qq787.comqirenxing.com1616ys.comkuuai.com</p>
huigre.comd9cn.ccik258.netabcwx.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