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本土如此,对待新扩张的菲律宾领土,赵学宁也是打算两步走。
第一步先搞成两种格局,一部分实控领土建立完整的税收体系,一部分不方便实控的领土就暂时先收保护费,先把政权稳定下来,然后再慢慢蚕食那些非实控领土。
反正能不用战争手段,赵学宁也尽量不想用战争手段,这一阶段南洋之地虽然已经有了好几百万人口,但是相对于广阔的未开发土地来说,人口还是稀少的。
他不希望为了一些头面人物的个人欲望导致人口大量折损,他更倾向于让那些个人欲望比较大的首脑级人物生病,再用一个生病的例子去劝说更多的人不要生病,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实控领土,增加人口掌控度。
华人群体肯定是最先接受兰芳政治制度的群体,在他们这里建设三级行政制度还是比较便捷的,效率很高,速度很快。
为了更快增加他们对兰芳的归属感,赵学宁也会注重选拔一些在当地有威望、有德行的著名人物出任职位或者荣誉职位,以增加当地人的服从度。
至于其他地区的土著部落,赵学宁会先进行一波宣传和劝诱,给他们选择。
如果愿意主动接受兰芳的政治改革,那么就会得到优厚的补偿。
如果不愿意,也没什么,赵学宁也没打算现在动手。
就是要稍微确定一下保护费的数量了……
还真别说,在具体的和吕宋土著部落打交道的过程之中,还真有十多个部落的首领主动愿意接受兰芳的政治改革,并且愿意接受兰芳的优厚待遇,放弃自己的实际领导权,前往汉城过舒服的日子。
其中,就包括甲米地的阿葡和他所在的部落。
似乎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兰芳天兵的强悍战斗力,自忖兰芳不会对他们太过于宽容,心存畏惧,于是决定急流勇退,拿着兰芳给的好处去过舒服日子。
能去传说中整个南洋地区最繁华的城市过舒服日子也挺不错的。
在这里当首领,虽然权力不小,但是整天也要看大猩猩大狒狒呲牙,搞不好最后还要被兰芳天兵教做人。
有个机会得到更大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因为这个意外收获,赵学宁很高兴,在马尼拉亲自接见了这些“急流勇退”的聪明人,许诺给他们优厚的待遇,确保他们和他们的家族可以得到优先汉化的权利。
阿葡等人因为率先全面投靠兰芳,被赵学宁竖为典型,大加宣传。
当然,大部分土著首脑还是不太愿意接受兰芳的政治改革的,他们还是更喜欢在自己的部落里作威作福,顺便看大猩猩和大狒狒呲牙。
主要作威作福这种事情一旦经历过了,就很难戒掉,所以理智的人终究是少数。
大部分土著首领选择了第二种方案,接受兰芳对土地的度量和人口的普查,根据土地数量和人口数量向兰芳政府缴纳比之前少三成的保护费,享受百亿补贴赵多多的补助,其他的一切照旧。
他们觉得这样的待遇已经挺不错了,能多留下三成的保护费供自己享用,日子比之前更好,何必去什么汉城做人家的顺民呢?
给你保护费,你保护我们,不就完了吗?
只能说他们还是想得太简单了,赵学宁只是现在还腾不出手而已。
整体来看,在政治改革的最开始,兰芳政府在吕宋岛的实控领土局限于马尼拉地区周边,和甲米地、八打雁地方的个别地区,范围并不很大。
只能说是初步在吕宋岛站住了脚跟,得到了统治根基,且通过一些吕宋内部地区的军事据点确立了军事统治权,距离真正消化吕宋岛成为本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不过这并不妨碍赵学宁对已经掌控的领土进行有效的治理,并且把对这些地方的治理当作治理整个菲律宾的标杆。
比如经过一番调查之后,赵学宁调遣船只回到汉城,去本土的工厂里调集生产出来的农具送到马尼拉来。
因为他发现吕宋岛上的农民们所使用的农具实在是没法儿看,按照兰芳标准,他们使用的农具甚至可以归类到烧火棍级别的。
木制的,石制的,铁制的不多,而且质量很差,拿在手上轻飘飘的,让人不禁怀疑这些铁制农具里到底含有多少铁元素。
这还是马尼拉周边的农业情况,其他的一些部落里,甚至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时代,用石头或者木头制作农具都算是有技术含量的。
因此他们的农业生产效率极低,完全不像话。
赵学宁感觉不能接受这种情况,于是派人回去调集了大量兰芳工业部出产的精良农具,然后还下令从一些集体农庄里抽调富有农业经验的汉人老农来给这些华人、土著人农民做农业教练。
农具怎么用,农业技术怎么掌握,怎么运用到生产中,这些都需要有人传授。
等第一批农具抵达马尼拉并且分发到周边华人社区的时候,这些华人农民用这些兰芳产农具和自己原本使用的农具做了一下对比,立刻得出原先使用的农具属于依托答辩的级别。
别说在马尼拉,他们就算在清帝国本土很少见到如此优质耐用的农具,清帝国能够提供给他们的农具都是最劣质的铁铸就的,耐用性极差。
而兰芳农具所用的原材料虽然不如铸造兵器使用的钢铁,但是相对于清帝国的那些劣质农具,也是能甩开八条大马路的存在。
有了这些农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绝对值得高兴的事情,而对于整个兰芳来说,意义也非常大。
兰芳目前的国土基本上都在热带地区,气候炎热,雨水充沛,虽然有一些地方因为地形的原因所以土壤贫瘠,但也有土壤肥沃的地区。
在这种热带地区,只要土地过得去,农作物一年三熟四熟也不奇怪,什么时候都是农时,虽然没有化肥,但只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一年到头都能有收成。
优越的生产环境使得在这里的农民们如果有中国农民三分之一的勤劳和技术力,个人小康和国家富强绝对不是梦。
过去是没有人组织生产,他们守着金山当乞丐,农业产量低,吃不饱肚子,但是现在轮到赵学宁主导了,能让他们浪费这老天爷的恩赐吗?
给我种田!
一年四季都给我种田!
水稻,麦子,玉米,土豆,什么田适合种什么作物,什么地区适合种什么作物,如何在没有化肥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有限的堆肥,这些东西都是大有学问的,需要专业的农业人才来指导。
吕宋岛上就缺这种人,赵学宁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连自己也加入到这项工作当中。
从八月到十月,三个月的时间里,他走遍了马尼拉周边的七八个实控领土的县域,足迹遍布半个吕宋岛,亲眼见证了一座座农庄的拔地而起和进入正轨。
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人类的成就感来源是完全不同的。
有人觉得钱多就很有成就感,有人觉得赢得比赛就有成就感,而赵学宁则是看着荒芜之地变成万顷良田、摇摆着金色的麦浪会很有成就感。
种田,真的超有成就感的。
htxs.org1shuku.comzhuzhudao.netbixiawx.net</p>
shu5200.comdu8xs.comtxtzx.com23xsw.org</p>
23wxw.net86696.netlwxs5.orgbixia.cc</p>
第一步先搞成两种格局,一部分实控领土建立完整的税收体系,一部分不方便实控的领土就暂时先收保护费,先把政权稳定下来,然后再慢慢蚕食那些非实控领土。
反正能不用战争手段,赵学宁也尽量不想用战争手段,这一阶段南洋之地虽然已经有了好几百万人口,但是相对于广阔的未开发土地来说,人口还是稀少的。
他不希望为了一些头面人物的个人欲望导致人口大量折损,他更倾向于让那些个人欲望比较大的首脑级人物生病,再用一个生病的例子去劝说更多的人不要生病,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实控领土,增加人口掌控度。
华人群体肯定是最先接受兰芳政治制度的群体,在他们这里建设三级行政制度还是比较便捷的,效率很高,速度很快。
为了更快增加他们对兰芳的归属感,赵学宁也会注重选拔一些在当地有威望、有德行的著名人物出任职位或者荣誉职位,以增加当地人的服从度。
至于其他地区的土著部落,赵学宁会先进行一波宣传和劝诱,给他们选择。
如果愿意主动接受兰芳的政治改革,那么就会得到优厚的补偿。
如果不愿意,也没什么,赵学宁也没打算现在动手。
就是要稍微确定一下保护费的数量了……
还真别说,在具体的和吕宋土著部落打交道的过程之中,还真有十多个部落的首领主动愿意接受兰芳的政治改革,并且愿意接受兰芳的优厚待遇,放弃自己的实际领导权,前往汉城过舒服的日子。
其中,就包括甲米地的阿葡和他所在的部落。
似乎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兰芳天兵的强悍战斗力,自忖兰芳不会对他们太过于宽容,心存畏惧,于是决定急流勇退,拿着兰芳给的好处去过舒服日子。
能去传说中整个南洋地区最繁华的城市过舒服日子也挺不错的。
在这里当首领,虽然权力不小,但是整天也要看大猩猩大狒狒呲牙,搞不好最后还要被兰芳天兵教做人。
有个机会得到更大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因为这个意外收获,赵学宁很高兴,在马尼拉亲自接见了这些“急流勇退”的聪明人,许诺给他们优厚的待遇,确保他们和他们的家族可以得到优先汉化的权利。
阿葡等人因为率先全面投靠兰芳,被赵学宁竖为典型,大加宣传。
当然,大部分土著首脑还是不太愿意接受兰芳的政治改革的,他们还是更喜欢在自己的部落里作威作福,顺便看大猩猩和大狒狒呲牙。
主要作威作福这种事情一旦经历过了,就很难戒掉,所以理智的人终究是少数。
大部分土著首领选择了第二种方案,接受兰芳对土地的度量和人口的普查,根据土地数量和人口数量向兰芳政府缴纳比之前少三成的保护费,享受百亿补贴赵多多的补助,其他的一切照旧。
他们觉得这样的待遇已经挺不错了,能多留下三成的保护费供自己享用,日子比之前更好,何必去什么汉城做人家的顺民呢?
给你保护费,你保护我们,不就完了吗?
只能说他们还是想得太简单了,赵学宁只是现在还腾不出手而已。
整体来看,在政治改革的最开始,兰芳政府在吕宋岛的实控领土局限于马尼拉地区周边,和甲米地、八打雁地方的个别地区,范围并不很大。
只能说是初步在吕宋岛站住了脚跟,得到了统治根基,且通过一些吕宋内部地区的军事据点确立了军事统治权,距离真正消化吕宋岛成为本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不过这并不妨碍赵学宁对已经掌控的领土进行有效的治理,并且把对这些地方的治理当作治理整个菲律宾的标杆。
比如经过一番调查之后,赵学宁调遣船只回到汉城,去本土的工厂里调集生产出来的农具送到马尼拉来。
因为他发现吕宋岛上的农民们所使用的农具实在是没法儿看,按照兰芳标准,他们使用的农具甚至可以归类到烧火棍级别的。
木制的,石制的,铁制的不多,而且质量很差,拿在手上轻飘飘的,让人不禁怀疑这些铁制农具里到底含有多少铁元素。
这还是马尼拉周边的农业情况,其他的一些部落里,甚至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时代,用石头或者木头制作农具都算是有技术含量的。
因此他们的农业生产效率极低,完全不像话。
赵学宁感觉不能接受这种情况,于是派人回去调集了大量兰芳工业部出产的精良农具,然后还下令从一些集体农庄里抽调富有农业经验的汉人老农来给这些华人、土著人农民做农业教练。
农具怎么用,农业技术怎么掌握,怎么运用到生产中,这些都需要有人传授。
等第一批农具抵达马尼拉并且分发到周边华人社区的时候,这些华人农民用这些兰芳产农具和自己原本使用的农具做了一下对比,立刻得出原先使用的农具属于依托答辩的级别。
别说在马尼拉,他们就算在清帝国本土很少见到如此优质耐用的农具,清帝国能够提供给他们的农具都是最劣质的铁铸就的,耐用性极差。
而兰芳农具所用的原材料虽然不如铸造兵器使用的钢铁,但是相对于清帝国的那些劣质农具,也是能甩开八条大马路的存在。
有了这些农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绝对值得高兴的事情,而对于整个兰芳来说,意义也非常大。
兰芳目前的国土基本上都在热带地区,气候炎热,雨水充沛,虽然有一些地方因为地形的原因所以土壤贫瘠,但也有土壤肥沃的地区。
在这种热带地区,只要土地过得去,农作物一年三熟四熟也不奇怪,什么时候都是农时,虽然没有化肥,但只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一年到头都能有收成。
优越的生产环境使得在这里的农民们如果有中国农民三分之一的勤劳和技术力,个人小康和国家富强绝对不是梦。
过去是没有人组织生产,他们守着金山当乞丐,农业产量低,吃不饱肚子,但是现在轮到赵学宁主导了,能让他们浪费这老天爷的恩赐吗?
给我种田!
一年四季都给我种田!
水稻,麦子,玉米,土豆,什么田适合种什么作物,什么地区适合种什么作物,如何在没有化肥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有限的堆肥,这些东西都是大有学问的,需要专业的农业人才来指导。
吕宋岛上就缺这种人,赵学宁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连自己也加入到这项工作当中。
从八月到十月,三个月的时间里,他走遍了马尼拉周边的七八个实控领土的县域,足迹遍布半个吕宋岛,亲眼见证了一座座农庄的拔地而起和进入正轨。
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人类的成就感来源是完全不同的。
有人觉得钱多就很有成就感,有人觉得赢得比赛就有成就感,而赵学宁则是看着荒芜之地变成万顷良田、摇摆着金色的麦浪会很有成就感。
种田,真的超有成就感的。
htxs.org1shuku.comzhuzhudao.netbixiawx.net</p>
shu5200.comdu8xs.comtxtzx.com23xsw.org</p>
23wxw.net86696.netlwxs5.orgbixia.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