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培训的事情大部分扔出去之后,高振东还是回到了单板机的调试之中。</p>

    间或,也会写一写操作系统,由于意外的拿到了调制解调器,提前实现了网络的硬件基础条件,所以高振东及时调整了操作系统的进度计划。</p>

    现在包括终端显示和键盘驱动、汇编编译器、C编译器、中文编译环境、简单文件管理、数值计算编程、网络消息传输、文件传输等核心功能,已经可以在现有循环值守环境中实现,让大家先用着吧。</p>

    某种程度上,这个循环值守程序已经进化成了现阶段DJS-59的一个简单操作系统,已经可以满足现阶段单机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和管理的需求了,再重复造一个单道批处理的轮子出来,好像已经没有必要。</p>

    结合网络硬件条件的具备,他准备在原计划单道批处理的基础上,直接进化为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p>

    因为telnet的实现,用户远程登录已经有了实现的基础。</p>

    而正在进行中的单板机的研究,又为多用户操作系统的远程终端提供了硬件基础。</p>

    反正现在由于管理原因,网络只是小规模部署,甚至暂时只能算点对点的集合,都算不上网络,而且没有操作系统的管理,网络这东西无从说起。</p>

    在这种情况下,消息传输和文件传输放在现有循环值守环境里面的就已经足够使用了,不用急着搞一个半成品的操作系统出来应急。</p>

    干脆,直接一步到位得了。</p>

    好在一开始写操作系统的时候,高振东就是按照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规划,然后再利用大量的空操作和空函数来简化成单道批处理系统的。</p>

    因此,只要把那些空的东西,用实际内容填补上去,就能实现多任务多用户,甚至由于原本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部分他还没有写到,因此需要修改的地方并不多,更多的是新增。</p>

    ――</p>

    星期三,京城某地,十七机部和科工部的领导正在汇报一项重要事件。</p>

    关于这事情,十七机部是诞生地,科工部是鉴定者和见证者,一个都不能少。</p>

    “我们国科院的同志,对十七机部高振东同志的激光器论文进行了仔细研究和审核,并采用论文中的数据和设计成功复现了激光器。证实这一成果是真实的、有效的。这是一个真正走在了世界第一的科技成果。”</p>

    听取汇报的首长听见这个结论,很是高兴:“好!好!干得好!他们外国人,说我们是落后滴,愚昧滴,就好像我们永远搞不了高技术,现在,这位高振东同志滴成果,给了他们一记响亮滴耳光。”</p>

    然后又意犹未尽的道:“事实证明,我们只要有了好滴环境,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能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滴。”</p>

    科工部领导笑道:“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我们类似的成果会越来越多。”</p>

    首长笑道:“说到这个事情,你们的601项目怎么样了?”</p>

    这个601,可不是王德柱儿子那个601,是指60年代的一个重要科研项目――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也是我国的一个世界第一。</p>

    科工部领导有些汗颜:“蛋白质的合成难度很大,涉及面太广,原材料基本全靠进口,现在有一些进展了,不过还需要时间。”</p>

    合成蛋白质难度的确不小,让高振东这种挂逼来,也是搞不定的,因为他前世没搜集过相关资料。</p>

    这玩意难度有多大?1958年开始搞,到它真正合成成功,是在1965年,可是它仍然是世界第一,搞了7年才搞出来,据传一共动用了800多人。</p>

    听见他的话,首长也不生气,科学研究嘛,没有容易的。</p>

    深谙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他,知道这种工作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只是笑着开玩笑道:“他们可是‘大兵团作战’,却没想到没有这位同志‘小股突击’来得快啊,看来我们既要注意‘打大战’,但是类似的‘游击战’也不能忽视。”</p>

    科工部领导连连点头称是:“您说得对,我们后面会注意两手都抓,争取全面开花。”</p>

    首长又转向十七机部:“没想到,这个世界第一,属于高能物理滴成果,却是从你们系统里诞生的,这证明了一件事情,我们滴劳动群众,我们滴工人同志,是能创造一切奇迹,能做到所有事情滴。”</p>

    十七机部领导笑道:“我们有点儿不务正业了,呵呵。”</p>

    科工部领导听得脑袋上青筋直冒,过分了,过分了啊同志。</p>try{ggauto();} catch(ex){}

    首长爽朗大笑:“哈哈,不务正业得好啊!”</p>

    说完,他指了指激光器的论文:“这个事情,你们要尽快公布出去,范围要尽量广,国内要公布发表,国外也要第一时间公布发表。”</p>

    大概是知道科工部的顾虑,又说了一句:“不要有顾虑,哪怕人家跟着我们学会了做激光器也没关系,大度一点,让每个使用激光的人,第一时间都会想起我们。”</p>

    科工部领导领命而去,首长则在皱着眉头回想:“高振东,这个名字很熟悉啊,好像在哪儿看到过来着?”</p>

    一边想,一边把目光往书桌上密密麻麻的书投去。</p>

    第二天早上,日报头版头条。</p>

    《激光闪耀,勇攀高峰――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光的受激辐射放大》。</p>

    文章先简介了我国光的受激辐射这一世界第一的成果,然后公布了这一成果正式中文名称――激光,并给出了国科院的成果鉴定方法和鉴定意见,并对比了国外的相关研究进度,紧接着文章用大量篇幅阐述了这一成果的意义,以及它所代表的精神。</p>

    照例,还是没有研究者的名字,在这个年代,越大的事情,在报道的时候越有可能没有名字,比如高振东前世那个世界第一,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公布的时候,全篇看不到一个人名。</p>

    这一方面是出于保密需要,一方面也是“兵团作战”的习惯。</p>

    所以,虽然激光是高振东一个人“打游击”搞出来的,但是按照惯例,一样没有名字。</p>

    高振东搞这么多事情,上了报纸的也有好几次,不过有他名字的,也就汉字编辑环境那一次,其他每次都是以“科技工作者”代之。</p>

    此文一出,社会各界欢欣鼓舞,我们太需要这么一个东西,来证明一件事,那就是自19世纪中叶以来,我们现在有信心、有决心,同时也有能力,站在世界之巅了。</p>

    虽然暂时就这一个,可是从0到1很困难,从1到10可就容易多了,0代表完全没有这个能力,毕竟0乘任何数,还是个0。</p>

    这篇报道被各种报刊大量转载,一字不易。</p>

    国科院也在同一天出版了一本新期刊的创刊号,期刊的名字就两个字。</p>

    ――《激光》。</p>

    封面上,出版人员还很文艺的写了一行题词。</p>

    “愿你如它一般纯净,如它一般热情,如它一般矢志不移。”</p>

    寥寥数语,将激光的单色性、方向性、高能量展现得淋漓尽致。</p>

    《激光》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高振东的论文――《一种激光器的研究及实现》。</p>

    这个名称看起来不像论文,反倒是像专利。</p>

    后面的文章,则是国科院原研所等相关团队,对激光的各种特性的研究及拓展。</p>

    这些文章基本上是把当前能想到的激光器的各个方向都研究了个遍,也就是说,一段时间之内,各个方向的坑,都被我们的科学家先占了。</p>

    相当一段时间之内,凡是搞激光这个研究的人,都得引用这本《激光》创刊号的文章,反正这本创刊号就像一屋子亲戚,七大姑八大姨的总有一个你跑不掉的,首当其冲的,就是高振东那篇文章。</p>

    而且所有后来的研究者在激光本身上面,已经失去了获得诺奖的可能性:创新性没有了,一滴都没有了。</p>

    只能在激光的应用上打主意了,比如激光约束核聚变,又比如阿秒激光。</p>

    而且这些文章,还做了大量的预测性的研究,这就让别人更难受了,预测这种东西,只要个想法,不需要实际成果的,但是后来实际研究这些预测的人却就是绕不过去。</p>

    不一定有什么作用,但是就是忽视不掉它们的存在。</p>

    这些文章,看起来好像在利用我们在激光这方面的先发优势耍无赖,不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啊,你们外国佬耍无赖的多了去了,就不许我们也耍一个?</p>

    与此同时,国科院也向所有与我国缔结了双边科技合作协定国家的双边科技合作委员会发去了这本期刊的原稿以及翻译件,这些都是东方阵营的国家。</p>

    不过大洋公约国家也不是没有,外商部借着DJS-59的由头,向高卢鸡发去了《激光》的创刊号原本以及翻译件。</p>

    如此一来,经助会、大洋公约,两边都齐活了,虽然期刊还在发送的路上,但是这个世界第一已经是板上钉钉,再无反复的可能。</p></div>

章节目录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打小就清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打小就清澈并收藏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