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煤这项优质燃料后,林文理所主导的钢铁厂重建计划,就像插上了一片翅膀,开始快速往前飞了。</p>

    首批烧制出来,对林文理来说也算是合格的防火砖,被用来更新窑炉,并兴建临时的打铁炉。林文理直接在合适的山坡地上,搭建了一座龙窑。</p>

    龙窑现在是用来烧砖,盖房子的砖,钢铁厂用得上的防火砖。就算以后烧砖需求减少了,也还能烧些锅碗瓢盆的,反正不会没有用途。</p>

    而有了砖,盖房子的工作也开始进行。不再是望着平整的地,琢磨着花样浪费弟兄们的力气。</p>

    在处理平乡煤矿的期间,大志铁矿也陆续挖出铁矿石,运了回来。量不算多,但这些矿石可就成为打铁炉开工的原料了。</p>

    靠着简陋的风箱,对手工等级的高温炼铁炉送风,提高熔炉温度。这么做,一样可以把铁矿石融化成铁水,再倒入由木头模子压制成的砂模中,即可做成粗胚。</p>

    然后做成第一把软绵绵的铁锤与铁钳。</p>

    有了第一组铁锤、钳,接下来就针对铁锭进行反复的折叠与锤打,紧接着烧熔重铸。这个过程可以去除铁矿石中所含的杂质,提高含碳量,主要适用于提高铁块硬度。</p>

    按照不同的加热与锻造次数,能够生产出性质与硬度不同的铁锭。第一批合格的铁锭,当然是用来制作工具。</p>

    然后原始用来锻造的不合格铁锤与铁钳,则回炉重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样的道理对实际工作的人来说,那可是真理呀。</p>

    否则大家都用刺刀加宝珠的万金油工具去打通关就好,没必要制作那么多合格的铁器工具了。</p>

    但事实是,前者不但不顺手,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原核宝珠的使用更是有所限制,不适合用一辈子。专用的工具可以做到省时省力,在商业化上,这就叫做效率。</p>

    首先要满足的当然是打铁时所需的基本工具,铁锤与铁钳等,还有最重要的铁砧。之前都垫着石头砸,没两下就要换块石头,特别麻烦。</p>

    幸好这些石头可以拿去烧石灰,没算白费力气,还能一石二鸟,就当作碎石作业了。</p>

    然后是铁矿方面需要的开矿工具,包含十字镐、圆锹等物。轨道跟矿车还没有打算在这个阶段中完成,弟兄们还是以扁担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将矿石从矿坑底拉出来。</p>

    最后才是盖房子方面要的工具。这部分需求就不大了,很多东西用木制品一样可以顶。就是要弄一些刀具,譬如锯子、柴刀等。而且这些刀具,其他地方多少也用得到。</p>

    这些手工打造的工具,全都用石头所制成的手摇式砂轮机细心打磨。装上木柄后,就分配到弟兄们手上,成为新的生产利器。</p>

    一切动作都非常快,等到大家注意到时,已经有三座龙窑交替烧砖,以及十五口打铁炉同时在打造工具。</p>

    尤其是打铁炉。要不是等高炉修复完成,这些手工炉都要废弃,恐怕打铁炉的数量还会更多。</p>

    然而铁匠科的弟兄可是有足足一百五十人,平均十个人伺候一口炉子,这可是严重的人力浪费。所以在科长的鼓舞下,铁匠科的弟兄主动进行了三班倒的作业!</p>

    反正炉子要升温、降温的,不但花时间还费燃料,不如都让炉子一直旺着。其次,人力也足够充分,能这样马不停歇地做事。</p>

    这可把某个穿越众吓到瑟瑟发抖。怎么自己还没开始剥削,人家就开始内卷了呢。吓得林文理每天都跑回苏家睡觉,不敢留在钢铁厂看弟兄们做事,过着早八晚五的标准生活。</p>

    美其名是要利用夜晚的时间,整理钢铁厂的生产资料。而他实际上也是在这么做。但其实是想逃离夜班、大夜班那种颠倒作息的生活。</p>

    尽管在他的建议下,实行正顺序倒班法的轮替方式;而不是让大夜班的人永远做大夜班,白班的永远做白班,如此的不近人情。但这种生活,林文理一点都不想回味!</p>

    只是他也不禁止弟兄们自发轮班。实际上在钢铁厂开始作业后,高炉是不停的,也必然是这种三班倒的形式来运作。这会儿算是提前体验,只要大家作业符合规范与安全守则。</p>

    也因为打铁炉这边的工作没停过,所以铁矿石的消耗比预期中还要快。不得已之下,再带了充足的铁制工具后,有相当数量的营造科弟兄被重新分配到铁矿事业处那边,加入挖矿的行列。</p>

    当然,这个人数也不是一时兴起,就拉个几百人过去的。林文理实际上又跑到大志铁矿一趟,观察现场的情形,并且调整工作上的安排,才带了足够的人数来填补铁矿上的岗位空缺。</p>

    而且林文理也没有把人丢下后就走。大志铁矿这边可不比平乡煤矿,后者是有开黑矿的那些人所沿用的成熟体系。前者这边,大伙儿都是从零开始摸索,远远算不上是成熟。</p>try{ggauto();} catch(ex){}

    所以在带来新一批的弟兄后,林文理又多留在铁矿上两天,带着弟兄们下矿坑,同时指导注意事项。两天一到,又马不停蹄地赶回苏家庄。等到他进门时,都月亮高挂了。</p>

    如是数回,铁矿的开采规模逐渐扩大。</p>

    而在工具的制作上,林文理也不是放任底下的人提需求报告。</p>

    混过大型企业,乃至于公务单位、军队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所以每一回提需求的时候,底下的人恨不得提出两倍、三倍的需求量,甚至用不到的东西也开口要。</p>

    存的就是一个想法,多出来的部分,以后也用得上嘛。啥时候补新人,又或是坏掉的要替换,随时就有东西可以换上。至于那种现在用不上的,不能保证以后也用不上啊。</p>

    所以有机会要东西的时候,谁不是狮子大开口,能多要就多要。</p>

    可是现在的钢铁厂处于重建阶段,每一分材料都要花在刀口上,每一点时间都要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p>

    要是不在意这边浪费一点,那边浪费一点,到最后就会累积成惊人的无用成本与进度延迟。那简直像是把’无能领导’四个字写在脸上一样,林文理怎么可能忍受。</p>

    林文理的作法很简单,他也不用底下的人打报告,而是直接到现场去看。偏偏他的眼光十分毒辣,旁人甚至看不出来他是怎么去清点的。</p>

    反正等到他回铁匠科的作业地点后,就能提出各处的需求清单,让铁匠科的弟兄们制作。</p>

    而且也不一定是等造好足数的工具,才一起送往该地。假如是同样在钢铁厂的,那可能等一个段落,比如白班刚开始的时间,或是中午,或是晚班刚开始的时间就统一送一批。</p>

    假如是送铁矿矿区的,那可能等运送矿石的马车回程时,就一并把做好的工具送过去,哪怕还不足数。</p>

    反正马车几乎是不停歇的来回跑,一天就有一个来回。从铁矿区运送矿石回来,然后从汉津县运送食物等补给过去。当然还有铁矿区的文书报告,每日一报是基本的。</p>

    在打铁炉的应用上,林文理也不是杂乱无章地分配。基本上每一口炉的人手相当于一个工班,每个工班打造的东西就局限在两三项种类。</p>

    对于大型工厂,熟手可比全能手还要重要。当然,想往上升迁的人,会的东西必然更多,否则也带不动人。但在一个岗位上,做熟一件事情不光有助于提升效率,还能降低风险。</p>

    所以林文理并没有让所有打铁炉的工班学会所有工具的制作方式,而是按照需求数量做分配。</p>

    很神奇的一件事情,在林文理的安排下,所有制造出来的工具都很合理地运用到了钢铁厂的重建生产环节。而且没有一口打铁炉有机会冷却下来,无时无刻都有东西需要制作。</p>

    然而由林文理亲自执掌的那座打铁炉最为特殊。在其他班或其他人负责的时间,这座炉一样用于生产工具;但只要是林文理亲自操作的时间,他就是在制作高炉所需要的零件。</p>

    也就是说,在补充各岗位所需要的工具时,林文理已经在进行高炉的重建工作。</p>

    没有带着人一窝蜂地做同样一件事情,集体攻关。这是有多方面的考虑,所以才决定的作业方式。</p>

    首先,很多零件都属于一次性,又或是只有少数几个的需求,没有大量生产的必要。与其教其他人制造,等到教到会,花同样的时间,他自己已经做出来了。</p>

    第二,高炉的重建看似很急,其实一点也不急。因为一旦炼焦炉与高炉开始使用,生产是不能中断的。固然产出是源源不绝,但也要有足够数量的原材料来支撑呀。</p>

    煤炭还好说。现在铁矿石的产量,几乎是一拉到钢铁厂,就会被手工炉消耗殆尽,用于制作工具,根本存不下多少产量来。</p>

    这种时候,就算赶着把高炉、炼焦炉修复完成,也没办法使用。所以不如慢慢来。这也是为什么修复、补充用的零件,就林文理独自负责而已。</p>

    当然,要是有人想知道,只要肯提问,林文理都不吝于解答。</p>

    为什么古人会说’偷师’。有的时候真不是师傅想要藏一手,而是在没有系统性编修的教案状况下,很多时候师傅都不知道什么地方是重点,需要教给徒弟。</p>

    对这些老师傅来说,惟手熟尔。所以教人的方法,唯有从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教。</p>

    假如徒弟不积极’偷’学,展现主动性,那么师傅教的实在是有限。不仅仅是因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陈旧观念使然,这也是古老师徒传承制的局限。</p></div>

章节目录

当转世者遇到穿越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歹丸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歹丸郎并收藏当转世者遇到穿越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