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今日的苏家集团,其实并不在林文理最初的规划中。</p>

    按照他最原始的想法,只要汉津钢铁厂上轨道,摆脱了旧设备与那些不规范的手工设备。那怕还没有完成电气化的技术更新,他也有可能来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p>

    但作为苏家门客,汉津钢铁厂实际上的一把手,林文理的所作所为并不是认真地尽心尽力,而是一连串的试探。</p>

    试探加入的人能力到什么程度,试探能吸纳多少人口撑起整个产业运转,试探苏家老爷能够容忍到什么地步,试探官方,即蔡镛这位市长能投入多大的支持力度。</p>

    然后不知不觉间,成了如今骑虎难下的局面。</p>

    但凡过程中有人踩煞车,林文理就算不挂印求去,也会转趋保守策略。可是这个时代的人就像不知道抱怨一样,竭尽全力去跟随自己飞奔的脚步。</p>

    这时候才说’老子不玩了’,会被打死吧……</p>

    总之时至今日,在林文理眼中,苏家集团的桎梏与弱点十分明显,那就是在自己身上。</p>

    所有技术都像是凭空造高楼一样,大多数人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p>

    一旦缺少了自己的技术支持,本就不具备理论基础与科研能力的苏家集团,就将成为一滩死水,直至被市场淘汰。当然,有人捡起这烂摊子,跌跌撞撞地向前走是最有可能的后续。</p>

    林文理想出来的破局方法就在技术学校上。也许不如西方世界的大学制度正规,无法在科学领域上实现超越西方的梦想,但至少能在技术层面上形成自给自足的体系。</p>

    至于掌控大局的本事……嗯,这玩意儿还真是没办法教的,就算弄几本经济学的书出来也不成。否则古人就不会感叹’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了。</p>

    虽然可以弄一些制度来协助决策,但所谓的’制度’也只是一种工具,无法完美地取代决策者的地位。</p>

    就说自己记忆中那些现代化的大企业,哪个企业没有市场调查部门之类的单位,不养着一群专家学者。可是最终该亏钱还是得亏钱,没有谁永远都走在正确的路上。</p>

    所以林文理虽然有做这方面的打算,希望组建出一套可以协助后来者决策的制度与组织,但其实并没有多积极去运作。</p>

    眼前,他还是把大部份精力放在技术学校上。尤其是有了电力之后,可以想见电器与电机方面的产品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上的培训当然也要朝这方面加强。</p>

    技术学校又少不了实操作业,除了配套的设备外,电力的重要性同样无庸置疑。所以汉津市之行的第四站,来到技术学校。</p>

    这里通电的速度比其他地方都还要快。几乎是汉津市变电站一接线成功,技术学校的所有电器设备就上线了。</p>

    市政府那边是老电工发威。但技术学校这边全都是负责教技术的老师出面,防护与绝缘装备一点也不比那几处特高压变电站还要差,所以接电速度快,可说是在意料之内。</p>

    即便如此,林文理还是有必要过来一趟。</p>

    跟之前露个面的情形不同,看到那几位老师正带着这一期的电力班学生四处查线,确认所有电力线路顺利连通。林文理一头就转进教师办公室,只是没看到几个人。</p>

    懂电的老师其实没几个,大部分人跟出去都是为了看热闹的。不看热闹的,当然是那些见识更广,但没带电力班学生的人。</p>

    而这些人,还是以洋人为主。特别是那位最早来到汉津钢铁厂的原独逸帝国,今独逸共和国人士,沙兰德贝格。</p>

    在欧罗巴洲战场失去一条手臂的他,虽然活着回到故乡,回到妻女身边,但战后的萧条与肢体障碍几乎要压垮这家人。</p>

    他们在战前引为倚仗的老板,则是被联邦国半强迫地离开了战败的帝国。可以说是无依无靠的沙兰德贝格,在老教授的引荐下,答应了钱刚的邀请,来到大金朝任职。</p>

    这让苏家老爷意外发现了一个很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外国大学教授的助手们。</p>

    要是放在几十年后,那个大学生多如狗,研究生满地走的时代,教授们有甚么粗活累活儿,都是由这些学生包办。</p>

    但在这个大学生比金子还娇贵的时代,怎么可能让这些人拿笔杆子以外的东西。所以在西方世界的大学中,就出了这么一个时代产物──教授助手。</p>

    又因为学生会来来去去,然而把助手当工作的人,只要没有意外情形,都会一直待在相同的职务上。所以要说有谁最熟悉教授们的技术,非这个群体莫属。</p>try{ggauto();} catch(ex){}

    他们跟大学教授的差别,说只有一纸文凭的差距,或许也太过看轻这些能在大学任教的知识分子。但在这些人待过的专业上,说他们是协助对象的复制品也不为过。</p>

    然而就是这一纸文凭的差别,让他们无法真正进入西方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群体。所以联邦国在抢人的时候,根本没考虑过这些人。然后苏家老爷全要了……</p>

    或许话说的这么满,是有些夸张了。但只要跟工业技术沾得上边的人,苏涣都透过沙兰德贝格提出邀请。愿意来的人,都会奉上路费和安家费。</p>

    有沙兰德贝格这第一个吃螃蟹的家庭,说服其他人就容易许多。毕竟独逸共和国作为战败国阵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的很困难。</p>

    前前后后苏家接收了一百多个家庭。当中的大部分都在大金安了家,没打算回故乡了。</p>

    就说贝格一家吧。他来的时候带着妻子和一个女儿,如今还额外生了个小儿子,这都打算落户了。</p>

    作为少数独逸语说得够溜,要是没看到人,还会让这群老外以为遇到了老乡。林文理和这些外籍人员的关系十分良好。</p>

    至少他们没有联邦国人那种眼高于顶的毛病,很好说话。甚至愿意学习汉语,让孩子进入本地的公学学习。沙兰德的女儿,汉娜贝格可是苏家千金的同班同学呢。</p>

    或许这些人会有些小毛病,但其实那是独逸国人所特有的严谨与固执。对于曾经满世界跑的林文理来说,这点小事并不妨碍两方交流。</p>

    自然而然,这些人对林文理也就表现得十分友善。留在教师办公室里的人,一看到林文理进门,纷纷起身打招呼。有用各自熟悉语言的,也有用蹩脚汉语的。</p>

    林文理来到隐隐为这群外国人中领头的沙兰德贝格身边,用汉语说道:”电力在你们国家,已经很普遍了吧。”</p>

    沙兰德贝格用字正腔圆到有些过份的汉语回道:”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普遍,我父母的乡下也还是用煤气灯,以及使用泵浦抽水井的水来使用。</p>

    ”城市里的电灯与电器就较为普及,尤其是大学校园,那几乎就像个大型实验场所。有什么最新的东西,都能看到一些赶流行的教授使用。”</p>

    ”怎么说呢,这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吧。”林文理笑道。</p>

    拍了拍桌上一叠资料,沙兰德贝格用很古怪的眼神看着林文理,说:”可是那些东西在你的计划中,居然想要将其工业化量产,甚至普及化。你认真的吗?”</p>

    ”科技带给人的进步,应该是更便利的生活,还有更美好的享受,而不是更有效率的杀人方法。这一点,你能同意吧?”林文理反问道。</p>

    或许是先进国家的自尊,那怕属于战败国的阵营,沙兰德贝格并没有被讽刺的感受。他点头道:”说的真好,我再认同不过了。”</p>

    ”所以说,那些东西的问题,只是在成本太高,并不是它们无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好处。那么我们只要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就可以让这些产品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吧。”</p>

    ”没错。只是……”沙兰德贝格略带忧心地问道:”就说现在已经大量生产的收音机好了,世界的主流是使用电子管。</p>

    ”可是你选择制作上更为困难的晶体管。要知道,这在我们国家也还属于实验室产品,成本比起电子管还要高出不少。这一点也不符合你所谓降低成本的要求吧。”</p>

    林文理竖起大拇指,笑笑说道:”工业化的一大优势,就是只要产量够大,平均成本就能打下来。</p>

    ”或许在音质上的表现,晶体管收音机没有电子管的表现来得好,但优势在于体积较小,而且更为省电。那点小缺陷,日后改进就好。慢慢进步嘛。</p>

    沙兰德贝格一脸无奈地说:”真是的,你总喜欢挑一些奇奇怪怪的跑道,而不是选择成熟的工艺。像发电厂也是一样。真没想到核能发电真的被你做起来了。”</p>

    ”呵呵,这是钱先生跟他徒子徒孙的功劳,我可不敢窃占呀。”</p>

    ”林先生,谦虚过了头,就是虚伪了。有很多设备,要不是你带头打造出来,他们研究做的再多也没有用。”沙兰德贝格认真地说道。</p>

    ”呵,你这是站在教授助手的立场,才会讲这样的话吧。我也很喜欢听就是了,但仅限于我们知道就好。”林文理笑道。</p></div>

章节目录

当转世者遇到穿越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歹丸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歹丸郎并收藏当转世者遇到穿越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