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谣言的巨大威力
朱慈烺虽拥有太子的尊贵身份,却知道自己实力无比弱小,需要很多人尽心辅助,才能杀出一条血路。</p>
因此,他平日收敛脾气,尽量给部下,或潜在部下一种礼贤下士的印象。</p>
即便部下犯了错,也就皱着眉头责备,很少有大发雷霆的时候。</p>
然而,这次污蔑触碰到逆鳞,他不可能再嬉皮笑脸了。</p>
他将急信和小报扔到凌駉面前,厉声道:“这就是所谓的太子监国?这就是你的谋划?”</p>
凌駉捡起来一看,顿时面如死灰,再也说不话出来。</p>
如果仅有太子的传闻,还可当做小报为了赚钱,不惜胡乱杜撰,可再加上南京罢免路振飞的情报,就无可辩驳了。</p>
路振飞是先帝钦命的漕运总督兼淮扬巡抚,本就位高权重。</p>
再加上击败董学礼、擒获伪官吕弼周和武愫等功劳,声望直追史可法,俨然成为淮扬一带的定海神针。</p>
在时局动荡的当下,弘光有什么理由,罢免这么一位督抚重臣?</p>
如果另一位名臣来主持两淮防务,也就罢了,偏偏继任者是一个毫无资历,名不经传的小人物。</p>
这意味着什么?</p>
这意味着弘光宁愿两淮防务败坏,也不再信任与凌駉关系密切的路振飞。</p>
路振飞到底做了什么,会遭到弘光如此猜忌?答案呼之欲出。</p>
如此一来,太子在山东监国,南北合力抗击清军的宏伟蓝图,就变成了彻彻底底的笑话。</p>
想到这里,凌駉眼前一黑,身体晃了几晃,向后直仰而倒。就连急信和小报从手中滑落,也茫然不知。</p>
“家主!”</p>
“大人!”</p>
凌岳和鲁宗孔大吃一惊,连忙上前搀扶,凌駉才不至于踉跄倒地。</p>
在一片慌乱中,方以智从地上捡起急信和小报细看。怒不可遏之余,也对两淮局势充满了担忧。</p>
方以智是江南人士,又在翰林院遍读各类奏章,对田仰之无耻知道得很清楚。</p>
此人从官多年,非但毫无建树,还因贪污、贿赂被贬谪戍边。后来运作返回江南,又通过诚意伯刘孔炤,成为阮大铖和马士英的狗腿子。</p>
弘光任命这样的无耻之徒巡抚淮扬,是置大明之安危于不顾了。</p>
方以智道:“殿下,徐州小报竟敢如此大逆不道,背后肯定有人撑腰。亦或细作威逼,亦或是福王授意……不,南京应该不会这么快朝议,这是小报胡编乱造。”</p>
“亦或,两者兼而有之。”</p>
朱慈烺深知谣言的威力,沉声道:“徐州小报到底受何人指使,并不重要。福王有没有开始废黜本宫,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江南缙绅会怎么想,天下人会怎么想。还有……咱们该如何应对。”</p>
众人默默无语,感到问题之严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p>
大明太子拜李自成为义父这个桥段,太富有戏剧性,比任何秘闻都引人关注。</p>
扬州、南京、苏州等地报房为了赚钱,会争相传抄,持续不断。只要官府不严加查办,这股歪风永远不会消散。</p>try{ggauto();} catch(ex){}
弘光会帮太子辟谣吗?当然不会。</p>
非但不会辟谣,还会趁势利用,拿谣言当证据,借此废黜太子。</p>
正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更何况有朝廷背书呢。到最后,这股谣言将成为无可辩驳的“事实”,所有人深信不疑。</p>
更可怕的是,这两年李自成在河南越打越顺,影响极其深远。</p>
虽然顺军兵锋并未染指江南,可贫民翻身的思潮,却在江南掀起一场浩大叛乱——奴变。</p>
大量雇农、奴婢、仆人认为顺军即将南下,纷纷乘势暴动,反叛家主。</p>
奴仆们捆绑主人“操戈索契”,发出“奈何以奴呼我?”的质问,喊着“铲主仆、贵贱、贫富而平之!”的口号,占据田产,散发粮食。</p>
据说,“踞坐索身契者数万余人”,遍及江南几十个州府。</p>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奴仆自发的帮派,如江苏金坛的“削鼻班”、麻城的“里仁会”等等。</p>
虽然官僚地主严厉镇压,然而造反奴仆有李自成作为精神图腾,意志顽强,一直扑之不灭。</p>
江南缙绅对李自成之深恶痛绝,冠居全国。</p>
对他们而言,通顺之可恶,超过任何一种罪名,足以掩盖太子乃合法皇储的事实。</p>
在谣言肆虐之下,江南缙绅不会再支持太子称帝。反之,他们将彻底倒向福王,帮助福王抗击先帝的逆子。</p>
失去江南士绅的支持,太子即便率部安全渡过黄河,渡过长江,亦无法有所作为。</p>
留在山东监国,行不通;南下争帝,也行不通……情况之复杂,形势之恶劣,远超饶阳战役之前。</p>
“如何是好?”</p>
“如何是好?”</p>
“该如何是好?”</p>
随着徐州小报和急信在中军大帐内传阅,每一个人都在心里发出疑问。</p>
在一片沉默中,孙二弟藏不住事,终于忍不住开了口:“殿……殿下,这是不是……”</p>
“混账,”方以智怒而打断,“你们都是殿下一手带起来的兵,近卫营是不是李……李自成派来的,你们不知道吗?咱们有没有在山东劫掠,你们不知道吗?”</p>
孙二弟一脸委屈:“这个小的当然知道。可是……殿下也是宋王嘛,咱们都认的。或许……”</p>
“伪宋王!”</p>
方以智再次抬高音量,怒斥道:“殿下英明神武,绝不可能认李自成为义父。你再敢多说一句,莫怪方某人翻脸了。”</p>
“够了!”</p>
朱慈烺制止了这个毫无意义的争论,肃然道:“联顺抗清,这是本宫定下的方略,绝不会改变。无论有没有谣言,江南那些人,都迟早要不满的。提前发难,倒也不错。”</p>
此时,凌駉也终于回过神来,苦涩道:“殿下若能登基,联顺抗清也未尝不可。如今谣言四出,天下之大,便再无殿下容身之地了。”</p>
“笑话,区区谣言,岂能将本宫击垮?”</p>
朱慈烺猛然站起身,发出豪迈壮语:“不靠江南那些人,本宫一样争天下。凌駉,你可愿意追随?”</p></div>
因此,他平日收敛脾气,尽量给部下,或潜在部下一种礼贤下士的印象。</p>
即便部下犯了错,也就皱着眉头责备,很少有大发雷霆的时候。</p>
然而,这次污蔑触碰到逆鳞,他不可能再嬉皮笑脸了。</p>
他将急信和小报扔到凌駉面前,厉声道:“这就是所谓的太子监国?这就是你的谋划?”</p>
凌駉捡起来一看,顿时面如死灰,再也说不话出来。</p>
如果仅有太子的传闻,还可当做小报为了赚钱,不惜胡乱杜撰,可再加上南京罢免路振飞的情报,就无可辩驳了。</p>
路振飞是先帝钦命的漕运总督兼淮扬巡抚,本就位高权重。</p>
再加上击败董学礼、擒获伪官吕弼周和武愫等功劳,声望直追史可法,俨然成为淮扬一带的定海神针。</p>
在时局动荡的当下,弘光有什么理由,罢免这么一位督抚重臣?</p>
如果另一位名臣来主持两淮防务,也就罢了,偏偏继任者是一个毫无资历,名不经传的小人物。</p>
这意味着什么?</p>
这意味着弘光宁愿两淮防务败坏,也不再信任与凌駉关系密切的路振飞。</p>
路振飞到底做了什么,会遭到弘光如此猜忌?答案呼之欲出。</p>
如此一来,太子在山东监国,南北合力抗击清军的宏伟蓝图,就变成了彻彻底底的笑话。</p>
想到这里,凌駉眼前一黑,身体晃了几晃,向后直仰而倒。就连急信和小报从手中滑落,也茫然不知。</p>
“家主!”</p>
“大人!”</p>
凌岳和鲁宗孔大吃一惊,连忙上前搀扶,凌駉才不至于踉跄倒地。</p>
在一片慌乱中,方以智从地上捡起急信和小报细看。怒不可遏之余,也对两淮局势充满了担忧。</p>
方以智是江南人士,又在翰林院遍读各类奏章,对田仰之无耻知道得很清楚。</p>
此人从官多年,非但毫无建树,还因贪污、贿赂被贬谪戍边。后来运作返回江南,又通过诚意伯刘孔炤,成为阮大铖和马士英的狗腿子。</p>
弘光任命这样的无耻之徒巡抚淮扬,是置大明之安危于不顾了。</p>
方以智道:“殿下,徐州小报竟敢如此大逆不道,背后肯定有人撑腰。亦或细作威逼,亦或是福王授意……不,南京应该不会这么快朝议,这是小报胡编乱造。”</p>
“亦或,两者兼而有之。”</p>
朱慈烺深知谣言的威力,沉声道:“徐州小报到底受何人指使,并不重要。福王有没有开始废黜本宫,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江南缙绅会怎么想,天下人会怎么想。还有……咱们该如何应对。”</p>
众人默默无语,感到问题之严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p>
大明太子拜李自成为义父这个桥段,太富有戏剧性,比任何秘闻都引人关注。</p>
扬州、南京、苏州等地报房为了赚钱,会争相传抄,持续不断。只要官府不严加查办,这股歪风永远不会消散。</p>try{ggauto();} catch(ex){}
弘光会帮太子辟谣吗?当然不会。</p>
非但不会辟谣,还会趁势利用,拿谣言当证据,借此废黜太子。</p>
正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更何况有朝廷背书呢。到最后,这股谣言将成为无可辩驳的“事实”,所有人深信不疑。</p>
更可怕的是,这两年李自成在河南越打越顺,影响极其深远。</p>
虽然顺军兵锋并未染指江南,可贫民翻身的思潮,却在江南掀起一场浩大叛乱——奴变。</p>
大量雇农、奴婢、仆人认为顺军即将南下,纷纷乘势暴动,反叛家主。</p>
奴仆们捆绑主人“操戈索契”,发出“奈何以奴呼我?”的质问,喊着“铲主仆、贵贱、贫富而平之!”的口号,占据田产,散发粮食。</p>
据说,“踞坐索身契者数万余人”,遍及江南几十个州府。</p>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奴仆自发的帮派,如江苏金坛的“削鼻班”、麻城的“里仁会”等等。</p>
虽然官僚地主严厉镇压,然而造反奴仆有李自成作为精神图腾,意志顽强,一直扑之不灭。</p>
江南缙绅对李自成之深恶痛绝,冠居全国。</p>
对他们而言,通顺之可恶,超过任何一种罪名,足以掩盖太子乃合法皇储的事实。</p>
在谣言肆虐之下,江南缙绅不会再支持太子称帝。反之,他们将彻底倒向福王,帮助福王抗击先帝的逆子。</p>
失去江南士绅的支持,太子即便率部安全渡过黄河,渡过长江,亦无法有所作为。</p>
留在山东监国,行不通;南下争帝,也行不通……情况之复杂,形势之恶劣,远超饶阳战役之前。</p>
“如何是好?”</p>
“如何是好?”</p>
“该如何是好?”</p>
随着徐州小报和急信在中军大帐内传阅,每一个人都在心里发出疑问。</p>
在一片沉默中,孙二弟藏不住事,终于忍不住开了口:“殿……殿下,这是不是……”</p>
“混账,”方以智怒而打断,“你们都是殿下一手带起来的兵,近卫营是不是李……李自成派来的,你们不知道吗?咱们有没有在山东劫掠,你们不知道吗?”</p>
孙二弟一脸委屈:“这个小的当然知道。可是……殿下也是宋王嘛,咱们都认的。或许……”</p>
“伪宋王!”</p>
方以智再次抬高音量,怒斥道:“殿下英明神武,绝不可能认李自成为义父。你再敢多说一句,莫怪方某人翻脸了。”</p>
“够了!”</p>
朱慈烺制止了这个毫无意义的争论,肃然道:“联顺抗清,这是本宫定下的方略,绝不会改变。无论有没有谣言,江南那些人,都迟早要不满的。提前发难,倒也不错。”</p>
此时,凌駉也终于回过神来,苦涩道:“殿下若能登基,联顺抗清也未尝不可。如今谣言四出,天下之大,便再无殿下容身之地了。”</p>
“笑话,区区谣言,岂能将本宫击垮?”</p>
朱慈烺猛然站起身,发出豪迈壮语:“不靠江南那些人,本宫一样争天下。凌駉,你可愿意追随?”</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