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国虽大,好战必亡第196章什么叫公平?朝会制度,是用以彰显国力强威,皇权至高无上,展示隆重礼仪为主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颇具特色。</p>
商议大事本身,反倒是其次,往往只是走走过场。</p>
而唐代是朝会制度的集大成时期,其仪式制度已经相当完备。</p>
《大唐开元礼》及《通典》均将大朝会划分为嘉礼,属于五礼中的嘉礼部分。</p>
唐代的朝贺包括:元旦朝贺、冬至朝贺、千秋节诞辰朝贺以及五月朔朝贺一共五个。</p>
不过,基哥口中的“朝会”,只是俗称,并不是大唐的正式朝会,或者说朝贺。</p>
而是皇帝本人会出席,在大明宫紫宸殿内举行的朝堂高官会议,算是“私会”。</p>
没法子,大唐的朝会都是不办公的,纯粹的庆典。基哥哪怕想在朝会上搞事情,朝会流程也不允许。</p>
开元时期大唐中枢的运转模式,跟前朝,甚至跟太宗时期相比,那是完全不一样的。</p>
普通事务由议政堂处理,左相右相都在那边办公,汇聚了中书门下的精华。大事就报给皇帝,走完一系列流程后再以政令的形式颁布。</p>
小事议政堂内部就处理了,就这些李林甫等人的日常。</p>
当有事需要商议处置的时候,一般是在宰相或者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及与事件紧密相关的官员,聚集到兴庆宫勤政务本楼的书房,与基哥商议。</p>
如果遇到至关重要的大事需要处理,则是会在大明宫紫宸殿解决,参与的朝臣数量也会变多。</p>
太极宫,也就是长安皇城的核心区域,基哥一般是不去的,除非是开朝会,也就是一年只开五次的那种朝贺。</p>
这天清晨,紫宸殿内就已经聚集了不少官员。</p>
有龙武军那边的将领,如刚刚被任命为龙武军大将军的方有德,右龙武军大将军章令信;也有有南衙禁军的主要将领,比如说右金吾卫中郎将裴旻;还有朝廷中枢的大官,比如说御史中丞张倚,京兆府尹郑叔清,六部尚书,侍郎等等。</p>
至于左相右相那更是不可能不在。</p>
这次朝会,谁都不许请假,不许迟到!</p>
而方重勇被晋升为龙武军司阶,专门负责基哥身边的安保工作,走到哪里跟到哪里。此刻他也是守在大明宫内巡视布防,没有资格进入紫宸殿。</p>
“有什么事情,都说说吧。”</p>
李隆基坐在龙椅上,平静的对众臣子说道。</p>
这里不必讲究太多形式上的礼仪,主要作用还是商量事情,或者叫宣布大事。</p>
基哥不想将时间浪费在无聊的地方,因此也要求众臣子有话就说,不要务虚。</p>
“圣人,微臣有本奏。”</p>
方有德站出来叉手行礼说道。</p>
“爱卿有何要事啊?”</p>
李隆基一脸疑惑的问道。在他看来,现在方有德不该站出来说话。</p>
“回圣人,李亨作乱,绝非临时起意。</p>
长安县县令,万年县县令,对此居然毫无察觉。长安城内,有十二县尉,更是无一人上报此事。</p>
微臣来到长安郊外的时候,还是京兆府尹郑叔清在向南衙禁军求救调兵。</p>
所以微臣建议,斩长安、万年两县县令,及长安城内十二县尉以儆效尤。</p>
让中枢朝廷的官员知道自己尽忠职守的本分,请圣人明察!”</p>
方有德躬身行礼,长揖不起说道。</p>
石破天惊!</p>
这是有多少年没有听到类似的脑残提议了啊!</p>
两个京城县令,十二个县尉,一口气全斩了,这踏马是真的会玩啊!</p>
在场众人,包括李林甫在内,所有人都被方有德的狂妄提议惊出一身冷汗!</p>
见过犯浑的,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如果真的斩了两县令十二县尉,那可以算是自开元以来最大的政治变故了!</p>
“圣人,此事万万不可啊。”</p>
李林甫还没吭声,御史中丞张倚率先出列,对着李隆基行礼说道。</p>
方有德这一招为什么狠呢?为什么让张倚这种御史台官员都按捺不住了呢?</p>
不就是两个县令,十二个县尉么?</p>
大唐鼎盛时期,一共有1607个县。哪怕是此时此刻,超过一千五百个县也是铁板钉钉没有任何疑问的。</p>
如果把长安这样需要十二个县尉的京城,以及河南洛阳、凉州武威这样需要四个以上县尉的超级州府也算进来,那么最起码需要两千四百多个县尉才能补齐编制。</p>
一口气杀十二个,县尉总数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好像也不太多啊。</p>
不懂大唐政治的外人,肯定是这么看的。</p>
然而,长安城的县尉与县令,还有个说法,叫“中枢高官预备队”!</p>
在这里当县令的,很多时候,下一步升迁就是六部司曹甚至是六部侍郎。而在这里当县尉的,下一步升迁就是监察御史或者殿中侍御史!</p>
把这十四个人杀了,等于是把现有政治势力的后备团给杀干净了!会极大影响今后三到五年的朝廷中枢政治格局!</p>
方重勇出的这一招,让方有德与文官集团划清界限,打的就是一个出手快准狠!他没事研究大唐官场的各种体制和潜规则,已经研究了五年以上,在这方面,可以说方有德完全是个“弟弟”。</p>
现在这个提议,可谓是“动静小”,不过是杀几个七品官八品官;“效果好”,把文官整体得罪得死死的,起码明面上是这样。</p>
长安县令就不说了,算是“半步六部大员”,那长安县尉为什么也不好动呢?</p>
因为长安城的县尉,是一个很诡异的职位。不仅是职位本身很坑,还存在着“六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p>
用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干苦力得不到升迁的倒霉蛋,外加五个不干事又青云直上关系户,这样的关系。</p>
长安县里面,只有管治安与兵事方面的长安县尉,又叫“贼曹尉”,是真正干实事的。其他五个县尉,全部都是混子。这些人将来是要当宰相的。他们这样的清流官,由于出身与受教育的不同,也没有什么什么实际能力去当好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县尉。</p>
万年县也是如此。</p>
然而更可怕的是,贼曹尉一般是无法得到升迁的,朝廷中枢也没有他们位置,乃是真正的“干事没好处”。</p>try{ggauto();} catch(ex){}
这就好比张九龄去当县尉,他当然有能力写诗,有能力写文章,甚至还有能力给皇帝出主意。</p>
但是他肯定没能力去断案,去跟基层百姓打交道,去收税,也不屑于此。</p>
所以张九龄若是在长安县尉这个位置上,也会是“透明人”,说难听点就是混子。</p>
这次李亨造反,长安万年两县居然毫无反应,还不如提前得到消息的郑叔清,其实关键原因也在于此。不是他们不想动,而是“大唐自有国情在”。</p>
这些关系户们都把长安县尉当跳板,此职位乃是众多官僚眼中的“清贵官”。</p>
有鉴于此,又有谁会真正办事呢?</p>
而那个真正办事的,又因为长期得不到升迁,所以破罐子破摔,干脆躺平不怎么管事了!</p>
事实上长安城内权贵众多,连京兆府尹郑叔清都要逢人喊“干爹”。那长安县尉和万年县尉这样小小的一个基层官员,又能做什么呢?</p>
薛王一家要造反,管辖范围内的万年县尉,也就是那个贼曹尉哪怕听到了一点风声,他敢去查吗?他敢上报吗?</p>
万一是假的,杀他一家人都不够填坑的,那还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啊!</p>
所以方有德所说的“杀一儆百”,从这个角度看,倒也没冤枉那些人。</p>
类似这种“混子官”,在长安中枢有很多,比如说人人羡慕的“校书郎”,白居易就曾经自嘲他当这个官的时候就是个很专业的混子,鸟事不干白拿钱。</p>
对于大唐官场种种体制性的弊端,基哥已经没有心力去管了,所以他听到方有德这话,也只是缓缓的摇了摇头。</p>
“长安万年两县县令,罢官。”</p>
李隆基慢悠悠的继续说道:</p>
“那十二个县尉里面,很多人就是管理库房的,李亨造反,也不关他们的事情,将这些人罢官好了。</p>
剩下那两个负责缉捕的贼曹尉,直接斩了以儆效尤便可以。</p>
其他十个县尉,罢官,五年内不再续用。</p>
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p>
基哥的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只斩了两个一线办事,又没有后台贼曹尉。</p>
“哥奴,你有什么就直接说吧。”</p>
看到李林甫对着自己叉手躬身行礼,李隆基慢悠悠的说道。</p>
“微臣,请废十王宅,将皇子外放至长安周边州县,以防变生肘腋!“</p>
李林甫对着基哥深深一拜说道。</p>
外放皇子!</p>
大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平静之中。</p>
这个话题,是一个禁忌。</p>
曾经,在基哥还未站稳脚跟的时候,宗室内部近支,比如基哥的那些兄弟,就曾经外放为刺史。然而当基哥彻底将权势巩固后,先后修了花萼相辉楼、岐王薛王等宅院、“十王宅”、“百孙院”等等,将宗室近支“圈养”在长安。</p>
待遇甚至还不如宗室远支。</p>
比如信安王李祎,比如说李适之甚至是李林甫,这些宗室远支,都远比那些顶着“王号”的皇子们逍遥快活。</p>
所以说李林甫的提议,某种程度上说,算是一种“拨乱反正”。</p>
但这话很犯忌讳,除非基哥本身就是这么想的。此时此刻,紫宸殿内众人除了少数几个知道内情的以外,其他人都是在等待着基哥的回答。</p>
“你们以为如何?”</p>
基哥回顾众人询问道。</p>
“圣人,十王宅乃是定制,若是废除的话,将来那些皇子们举兵造反怎么办?”</p>
左相张守珪站出来说道。</p>
他为什么要反对呢?</p>
因为,凡是李林甫赞成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那他就要坚决反对!再说了,将十王宅内皇子外放,确实有些不合适!首先一点就是,对现有制度冲击实在是太大了!</p>
“此事非同小可,朕觉得可以容后再议。”</p>
李隆基微微点头说道。</p>
听到这话,张守珪瞳孔骤然一缩!</p>
很多时候,“容后再议”本身就是一种妥协的态度。要不然,随便呵斥李林甫一句就可以了,如果不是本身就想将皇子们外放,李隆基干嘛说这么多废话呢?</p>
皇子居然要外放!</p>
这种事情,说出去谁信啊!</p>
张守珪缓缓的退回原位,低着头一言不发。</p>
“李亨谋反,朕深为痛心。但思前想后,这多少是因为太子之位长期悬空所致,乃是朕的过失。</p>
所以朕想立太子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谁可为太子?”</p>
李隆基抛出了自己的第二个议题,也是让人惊掉下巴的那种。</p>
谁可为太子呢?</p>
好像诸多皇子里面,很多人都有机会当太子啊!</p>
因为李隆基的正室王皇后已经被废了,之后便没有再立新皇后,所以也不存在所谓的“嫡子”。</p>
既然没有嫡子,那所有的庶子都是可以的吧?</p>
棣王李琰,荣王李琬,仪王李璲,颖王李璬,永王李璘,寿王李琩,延王李玢,盛王李琦等人,都已经成年,究竟谁当太子好呢?</p>
其实基哥的子嗣绝大多数都成年了,最小的幼子汴王李滔,也有十多岁了。</p>
这些人,理论上都可以成为太子,但太子却只能选一人。</p>
那么选谁好呢?</p>
今天朝会的信息量太大,张守珪发现包括自己在内,好多人都把握不住啊!</p>
“圣人,微臣建议,立寿王李琩为太子!”</p>
又是李林甫站出来,率先提议!</p>
嗯,是了是了,好多年前,当时武惠妃还在,李林甫就在提议让寿王当太子。现在李林甫站在寿王这边,好像也不稀奇?</p>
一时间,紫宸殿内很多人都陷入疑惑与思索当中,他们在脑中急速盘算着,究竟选谁比较好。</p>
从前,那肯定是李亨的条件最好,人脉也最广。</p>
可是现在李亨已经谋反死了啊!</p>
“选寿王当太子是个不错的提议,诸位爱卿可还有别的人选么?”</p>
李隆基笑眯眯的问道。</p>
紫宸殿陷入死一般的安静当中。</p>
</p></div>
商议大事本身,反倒是其次,往往只是走走过场。</p>
而唐代是朝会制度的集大成时期,其仪式制度已经相当完备。</p>
《大唐开元礼》及《通典》均将大朝会划分为嘉礼,属于五礼中的嘉礼部分。</p>
唐代的朝贺包括:元旦朝贺、冬至朝贺、千秋节诞辰朝贺以及五月朔朝贺一共五个。</p>
不过,基哥口中的“朝会”,只是俗称,并不是大唐的正式朝会,或者说朝贺。</p>
而是皇帝本人会出席,在大明宫紫宸殿内举行的朝堂高官会议,算是“私会”。</p>
没法子,大唐的朝会都是不办公的,纯粹的庆典。基哥哪怕想在朝会上搞事情,朝会流程也不允许。</p>
开元时期大唐中枢的运转模式,跟前朝,甚至跟太宗时期相比,那是完全不一样的。</p>
普通事务由议政堂处理,左相右相都在那边办公,汇聚了中书门下的精华。大事就报给皇帝,走完一系列流程后再以政令的形式颁布。</p>
小事议政堂内部就处理了,就这些李林甫等人的日常。</p>
当有事需要商议处置的时候,一般是在宰相或者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及与事件紧密相关的官员,聚集到兴庆宫勤政务本楼的书房,与基哥商议。</p>
如果遇到至关重要的大事需要处理,则是会在大明宫紫宸殿解决,参与的朝臣数量也会变多。</p>
太极宫,也就是长安皇城的核心区域,基哥一般是不去的,除非是开朝会,也就是一年只开五次的那种朝贺。</p>
这天清晨,紫宸殿内就已经聚集了不少官员。</p>
有龙武军那边的将领,如刚刚被任命为龙武军大将军的方有德,右龙武军大将军章令信;也有有南衙禁军的主要将领,比如说右金吾卫中郎将裴旻;还有朝廷中枢的大官,比如说御史中丞张倚,京兆府尹郑叔清,六部尚书,侍郎等等。</p>
至于左相右相那更是不可能不在。</p>
这次朝会,谁都不许请假,不许迟到!</p>
而方重勇被晋升为龙武军司阶,专门负责基哥身边的安保工作,走到哪里跟到哪里。此刻他也是守在大明宫内巡视布防,没有资格进入紫宸殿。</p>
“有什么事情,都说说吧。”</p>
李隆基坐在龙椅上,平静的对众臣子说道。</p>
这里不必讲究太多形式上的礼仪,主要作用还是商量事情,或者叫宣布大事。</p>
基哥不想将时间浪费在无聊的地方,因此也要求众臣子有话就说,不要务虚。</p>
“圣人,微臣有本奏。”</p>
方有德站出来叉手行礼说道。</p>
“爱卿有何要事啊?”</p>
李隆基一脸疑惑的问道。在他看来,现在方有德不该站出来说话。</p>
“回圣人,李亨作乱,绝非临时起意。</p>
长安县县令,万年县县令,对此居然毫无察觉。长安城内,有十二县尉,更是无一人上报此事。</p>
微臣来到长安郊外的时候,还是京兆府尹郑叔清在向南衙禁军求救调兵。</p>
所以微臣建议,斩长安、万年两县县令,及长安城内十二县尉以儆效尤。</p>
让中枢朝廷的官员知道自己尽忠职守的本分,请圣人明察!”</p>
方有德躬身行礼,长揖不起说道。</p>
石破天惊!</p>
这是有多少年没有听到类似的脑残提议了啊!</p>
两个京城县令,十二个县尉,一口气全斩了,这踏马是真的会玩啊!</p>
在场众人,包括李林甫在内,所有人都被方有德的狂妄提议惊出一身冷汗!</p>
见过犯浑的,没见过这么不讲理的。如果真的斩了两县令十二县尉,那可以算是自开元以来最大的政治变故了!</p>
“圣人,此事万万不可啊。”</p>
李林甫还没吭声,御史中丞张倚率先出列,对着李隆基行礼说道。</p>
方有德这一招为什么狠呢?为什么让张倚这种御史台官员都按捺不住了呢?</p>
不就是两个县令,十二个县尉么?</p>
大唐鼎盛时期,一共有1607个县。哪怕是此时此刻,超过一千五百个县也是铁板钉钉没有任何疑问的。</p>
如果把长安这样需要十二个县尉的京城,以及河南洛阳、凉州武威这样需要四个以上县尉的超级州府也算进来,那么最起码需要两千四百多个县尉才能补齐编制。</p>
一口气杀十二个,县尉总数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好像也不太多啊。</p>
不懂大唐政治的外人,肯定是这么看的。</p>
然而,长安城的县尉与县令,还有个说法,叫“中枢高官预备队”!</p>
在这里当县令的,很多时候,下一步升迁就是六部司曹甚至是六部侍郎。而在这里当县尉的,下一步升迁就是监察御史或者殿中侍御史!</p>
把这十四个人杀了,等于是把现有政治势力的后备团给杀干净了!会极大影响今后三到五年的朝廷中枢政治格局!</p>
方重勇出的这一招,让方有德与文官集团划清界限,打的就是一个出手快准狠!他没事研究大唐官场的各种体制和潜规则,已经研究了五年以上,在这方面,可以说方有德完全是个“弟弟”。</p>
现在这个提议,可谓是“动静小”,不过是杀几个七品官八品官;“效果好”,把文官整体得罪得死死的,起码明面上是这样。</p>
长安县令就不说了,算是“半步六部大员”,那长安县尉为什么也不好动呢?</p>
因为长安城的县尉,是一个很诡异的职位。不仅是职位本身很坑,还存在着“六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p>
用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干苦力得不到升迁的倒霉蛋,外加五个不干事又青云直上关系户,这样的关系。</p>
长安县里面,只有管治安与兵事方面的长安县尉,又叫“贼曹尉”,是真正干实事的。其他五个县尉,全部都是混子。这些人将来是要当宰相的。他们这样的清流官,由于出身与受教育的不同,也没有什么什么实际能力去当好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县尉。</p>
万年县也是如此。</p>
然而更可怕的是,贼曹尉一般是无法得到升迁的,朝廷中枢也没有他们位置,乃是真正的“干事没好处”。</p>try{ggauto();} catch(ex){}
这就好比张九龄去当县尉,他当然有能力写诗,有能力写文章,甚至还有能力给皇帝出主意。</p>
但是他肯定没能力去断案,去跟基层百姓打交道,去收税,也不屑于此。</p>
所以张九龄若是在长安县尉这个位置上,也会是“透明人”,说难听点就是混子。</p>
这次李亨造反,长安万年两县居然毫无反应,还不如提前得到消息的郑叔清,其实关键原因也在于此。不是他们不想动,而是“大唐自有国情在”。</p>
这些关系户们都把长安县尉当跳板,此职位乃是众多官僚眼中的“清贵官”。</p>
有鉴于此,又有谁会真正办事呢?</p>
而那个真正办事的,又因为长期得不到升迁,所以破罐子破摔,干脆躺平不怎么管事了!</p>
事实上长安城内权贵众多,连京兆府尹郑叔清都要逢人喊“干爹”。那长安县尉和万年县尉这样小小的一个基层官员,又能做什么呢?</p>
薛王一家要造反,管辖范围内的万年县尉,也就是那个贼曹尉哪怕听到了一点风声,他敢去查吗?他敢上报吗?</p>
万一是假的,杀他一家人都不够填坑的,那还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啊!</p>
所以方有德所说的“杀一儆百”,从这个角度看,倒也没冤枉那些人。</p>
类似这种“混子官”,在长安中枢有很多,比如说人人羡慕的“校书郎”,白居易就曾经自嘲他当这个官的时候就是个很专业的混子,鸟事不干白拿钱。</p>
对于大唐官场种种体制性的弊端,基哥已经没有心力去管了,所以他听到方有德这话,也只是缓缓的摇了摇头。</p>
“长安万年两县县令,罢官。”</p>
李隆基慢悠悠的继续说道:</p>
“那十二个县尉里面,很多人就是管理库房的,李亨造反,也不关他们的事情,将这些人罢官好了。</p>
剩下那两个负责缉捕的贼曹尉,直接斩了以儆效尤便可以。</p>
其他十个县尉,罢官,五年内不再续用。</p>
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p>
基哥的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只斩了两个一线办事,又没有后台贼曹尉。</p>
“哥奴,你有什么就直接说吧。”</p>
看到李林甫对着自己叉手躬身行礼,李隆基慢悠悠的说道。</p>
“微臣,请废十王宅,将皇子外放至长安周边州县,以防变生肘腋!“</p>
李林甫对着基哥深深一拜说道。</p>
外放皇子!</p>
大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平静之中。</p>
这个话题,是一个禁忌。</p>
曾经,在基哥还未站稳脚跟的时候,宗室内部近支,比如基哥的那些兄弟,就曾经外放为刺史。然而当基哥彻底将权势巩固后,先后修了花萼相辉楼、岐王薛王等宅院、“十王宅”、“百孙院”等等,将宗室近支“圈养”在长安。</p>
待遇甚至还不如宗室远支。</p>
比如信安王李祎,比如说李适之甚至是李林甫,这些宗室远支,都远比那些顶着“王号”的皇子们逍遥快活。</p>
所以说李林甫的提议,某种程度上说,算是一种“拨乱反正”。</p>
但这话很犯忌讳,除非基哥本身就是这么想的。此时此刻,紫宸殿内众人除了少数几个知道内情的以外,其他人都是在等待着基哥的回答。</p>
“你们以为如何?”</p>
基哥回顾众人询问道。</p>
“圣人,十王宅乃是定制,若是废除的话,将来那些皇子们举兵造反怎么办?”</p>
左相张守珪站出来说道。</p>
他为什么要反对呢?</p>
因为,凡是李林甫赞成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那他就要坚决反对!再说了,将十王宅内皇子外放,确实有些不合适!首先一点就是,对现有制度冲击实在是太大了!</p>
“此事非同小可,朕觉得可以容后再议。”</p>
李隆基微微点头说道。</p>
听到这话,张守珪瞳孔骤然一缩!</p>
很多时候,“容后再议”本身就是一种妥协的态度。要不然,随便呵斥李林甫一句就可以了,如果不是本身就想将皇子们外放,李隆基干嘛说这么多废话呢?</p>
皇子居然要外放!</p>
这种事情,说出去谁信啊!</p>
张守珪缓缓的退回原位,低着头一言不发。</p>
“李亨谋反,朕深为痛心。但思前想后,这多少是因为太子之位长期悬空所致,乃是朕的过失。</p>
所以朕想立太子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谁可为太子?”</p>
李隆基抛出了自己的第二个议题,也是让人惊掉下巴的那种。</p>
谁可为太子呢?</p>
好像诸多皇子里面,很多人都有机会当太子啊!</p>
因为李隆基的正室王皇后已经被废了,之后便没有再立新皇后,所以也不存在所谓的“嫡子”。</p>
既然没有嫡子,那所有的庶子都是可以的吧?</p>
棣王李琰,荣王李琬,仪王李璲,颖王李璬,永王李璘,寿王李琩,延王李玢,盛王李琦等人,都已经成年,究竟谁当太子好呢?</p>
其实基哥的子嗣绝大多数都成年了,最小的幼子汴王李滔,也有十多岁了。</p>
这些人,理论上都可以成为太子,但太子却只能选一人。</p>
那么选谁好呢?</p>
今天朝会的信息量太大,张守珪发现包括自己在内,好多人都把握不住啊!</p>
“圣人,微臣建议,立寿王李琩为太子!”</p>
又是李林甫站出来,率先提议!</p>
嗯,是了是了,好多年前,当时武惠妃还在,李林甫就在提议让寿王当太子。现在李林甫站在寿王这边,好像也不稀奇?</p>
一时间,紫宸殿内很多人都陷入疑惑与思索当中,他们在脑中急速盘算着,究竟选谁比较好。</p>
从前,那肯定是李亨的条件最好,人脉也最广。</p>
可是现在李亨已经谋反死了啊!</p>
“选寿王当太子是个不错的提议,诸位爱卿可还有别的人选么?”</p>
李隆基笑眯眯的问道。</p>
紫宸殿陷入死一般的安静当中。</p>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