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宣传部雏形
崇祯密信说接下来的几天难得轻松了一下,去见了一下已经五个月没有见面的田贵妃,两人合奏了一首曲子。田贵妃善骑射,崇祯举了秦良玉的例子开玩笑说她力气再大点可以当女将军,并且承诺会让大明女子也有建功立业的机会。看来崇祯也把改变女性社会地位列入计划中了,沈飞难得回了一封信提议阎应元计划的建立北京城守城民兵,可以让田贵妃参加试试,或许以后也可以传授田贵妃一些武功。</p>
不过很快,崇祯就无法再轻闲了。第二天就传来消息,派去江南找人的锦衣卫王世德已经回来了,十二个人已经找回来了六个,正好是适合做宣传工作的六个人,大名鼎鼎的三言二拍作者,通俗小说家冯梦龙和凌濛初,时事小说家陆人龙、陆云龙兄弟,戏曲文学家张岱和评书表演艺术家柳敬亭。另外六个人科学家宋应星、薄珏,社会活动家张溥、夏允彝、陈子龙和屯田铸钱专家,前工部侍郎兼户部侍郎董应举还没有到。</p>
原因是冯梦龙、凌濛初和张岱以及陆家兄弟已经出版过多部著作,比较有名,柳敬亭在杭州说书,更是无人不知。他们也都是散人,没有参加什么社会团体,锦衣卫找到他们相对比较容易,把他们带回来也会遇到什么阻挠。</p>
薄珏就不如前面六个人有名了,锦衣卫费了一番功夫才查访到他在苏州的住址,不过正好不在家,不知道去了哪里,还要等他回家。宋应星是江西人,年初参加会式在北京停留了四个多月,现在正在回乡的路上,只能派人去追了。董应举的情况和宋应星差不多,天启七年刚被罢免官职,听说魏忠贤倒台,自己就从福建出发来北京城了,也一样在路上。没固定地方不容易找,只能等了。</p>
张溥和夏允彝和宋应星一样刚参加完会试,回去路上到处游山玩水,还在北方,具体不知道什么地方。陈子龙是应社成员,是有组织的人,听说锦衣卫要带他们走,坚持要和也是应社成员的张溥和夏允彝汇合一起走。有很多南方高官都参加了应社,或者和应社有交往,也阻止锦衣卫强行把人带走,只能留下等待了。王世德就先把已经找到的六个人带回了北京。</p>
柳敬亭本来姓曹,十五岁时和人争斗闹出了人命,被官府通缉。家族人贿赂李三才这才找到机会得以逃脱,改名换姓,把自己整得一脸麻子面目全非就是为了躲避追捕,亡命江湖以说书为业已经二十多年了。</p>
冯梦龙出版的《广笑府》里有很多狂妄言辞,把尧舜汤武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统统嘲笑了一通。早年编写的散曲集《广枝儿》收入了很多青楼里的情歌艳词,畅销全国,对社会风俗影响很大,还编写过《叶子新斗谱》的斗牌赌博专著,这些以前都在社会上引来过很多非议,还是曾经在南方担任南直隶提学御史的熊廷弼出面保护才避免了麻烦。</p>
张岱不仅是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还对自己修史才华极为自负,写了《征修明史檄》大肆传播,把明代修过史的名人无论官史私史都大骂了一通,宋濂、姚广孝、丘浚、杨廷和、张璁、王世贞、何乔远,都是跺一跺脚文坛和政坛抖三抖的人物。</p>
王世德向崇祯报告这三个人一路上表现都有些惊慌,却不知道原因,崇祯猜到他们可能误以为被锦衣卫找上是要治罪。崇祯让王世德安排他们吃喝一顿再洗漱一番带进了皇宫见自己。张岱更是一见面就跪下说愿意献银十万两赎罪,冯梦龙几人也有样学样。</p>
崇祯直说请他们六个来是想要重用他们,冯梦龙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问是什么意思,毕竟他们六个人现在还没有任何官职。崇祯说他们个个才能卓越,品格坚贞,要委以重任,绝不是开玩笑。</p>
人品上也就是柳敬亭差了点,不过南明时期在左良玉军中当幕僚也劝过他抗清。其他几人都很过硬,冯梦龙在清军入关南下时,七十岁高龄到处为抗清事业奔走至死,凌濛初曾经孤身一人到流寇营中劝降,最后也是死于抗击流寇。</p>
张岱在明朝是个贪图享乐的风流纨绔子弟,满清以后,抛下所有财产,只带了些藏书躲进了深山中,后来一直到九十三岁去世都是在山中过清苦日子,谢绝与满清官员交往,比黄宗羲的表现还好得多。陆云龙兄弟后来的事迹没有记载,不过他们写出《辽海丹忠录》,歌颂毛文龙和东江镇抗清,从著作中也可以看出满腔忠愤。</p>
张岱兴奋地以为崇祯看中了他的修史才华,说愿意为明朝修国史。崇祯兜头浇了一盆冷水,说他不是修史的材料,张岱的《石匮书》连很多史料都搞错了。崇祯说起张岱刚创作不久的戏曲《冰山》反应魏忠贤从得势到败亡的整个。演出时很受欢迎,几万人观看,而且演到魏忠贤作恶时,观众怒气激愤,演到锦衣卫缇骑被苏州市民击杀时,观众欢呼跳跃,感染力很强。</p>
刘荣嗣看戏后,说魏忠贤还有几件事情漏了没有表现,张岱连夜增补剧本安排戏班排练,新加了七出戏,第二天就按新版演出,速度之快让刘荣嗣吓了一跳。可见张岱编剧才能不仅感染力强,速度也是极快。崇祯说张岱这种编剧天才可以为朝廷效力,只是魏忠贤已经是失势而死的死老虎,不必把力气花在他身上。</p>try{ggauto();} catch(ex){}
张岱问是不是要针对还活着的袁崇焕,编戏曲揭他的短?张岱一路已经见识过一些扭转过的舆论对袁崇焕的谴责,而且他本来对袁崇焕的印象也比较糟糕,袁崇焕上次罢官回广东时路过南方会见一些朋友,张岱就见过他,说袁崇焕“形似小猱”长得像只小猴子,说话时张牙舞爪,神态动作言语夸张,很不顺眼。</p>
崇祯说写戏曲揭露袁崇焕的本来面目当然可以,比如他派喇嘛给奴尔哈赤吊唁,还在修筑守卫宁锦时,前面吹牛,后面惊慌的表现,这些素材汪汝淳编选的《急选报袁崇焕专刊》里可以挖掘寻找。以张岱的编剧才华,材料足够,相信很快就有编写出好剧本天下巡演。</p>
不过要写的不只是袁崇焕,眼下真正的大老虎还是建虏,内地很多文人习惯了和平,对建虏罪恶麻木不仁,国家稍有征调就叫苦连天,张岱可以走访一些被建虏摧残的难民,多写些戏曲反应辽东百姓在建虏荼毒下的惨状,只要全国上下能同仇敌忾,覆灭建虏就不难了。只要有《冰山》的演出效果就是大功。</p>
另外现在有一些地方大旱,灾民饥寒交迫,边军缺饷,卖兵器卖儿女,要是能把灾区和边军苦难情形编成戏曲,让无灾地区的百姓士绅看了,动恻隐之心捐钱捐粮救灾也是好的。</p>
张岱眼睛开始发亮,崇祯说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好了胜过十万大军,他要张岱管的不是一个戏班,是全国所有的戏班。还说打算在六部之外,新设立一个宣化部。这六个人也算是崇祯的亲信,对于亲信崇祯多少都会交些底。</p>
张岱问是不是打算就让他担任新设的宣化部尚书?崇祯说张岱就主管戏曲,担任宣化部左侍郎就行了。张岱问谁担任尚书,崇祯看向冯梦龙,说宣部尚书非他莫属,把冯梦龙吓一跳,赶紧推辞,说不经过科举提拔会被人攻击,举人做官都低人一等,如果秀才直接做尚书高官,会被唾沫淹死。凌濛初、张岱也顾忌恐惧起来。</p>
崇祯提起了冯梦龙《警世通言》里的《老门生三世报恩》,里面就是抱怨只重科举的弊端,现在要改变这种情形怎么反而害怕了。如今大敌当前,必须马上改变。至于担心舆论,他们六个人都是小说、戏剧、散曲、说书的高手,这些最能转变人心,影响舆论,舆论也可以掌握,他们应该有这个雄志壮志,披荆斩棘,开出一条新路来。</p>
崇祯接着又进一步向他们交底,说知道他们的顾虑,如果完全没有准备也不会把他们六个人架在火上烤,不过有些事情已经开始布局,舆论工作已经有人初步在做了,并开始收到了成效,锦衣卫和京营也已经重整,短期已经已经足够镇住反对意见,只要他们六个人工作得力,长期稳住舆论民心也是有可能的。</p>
这下冯梦龙等人都不在犹豫答应了下来。崇祯就说到对他们的具体工作安排,凌濛初担任宣化部右侍郎,冯梦龙不在北京时主管部里事务。陆云龙兄弟专写时事小说,擅长搜集新闻素材,担任宣化部邸报司郎中,负责邸报和增刊编审。</p>
柳敬亭的职务最低,担任说书教师,正八品说书博士。但是地位很高,在国子监下设立一个评书学校,先招收一百个说书艺人,以后从全国招收聪明有口才的童生,由柳敬亭传授训练他们说书技巧。这些人说成以后,在各地说书三年,表现好的就任命为宣化使,派到各地方和军中任职。</p>
看柳敬亭对职务还是有些不满意,说柳敬亭招收的一百学徒,学习一年后各自再招收一百学徒,这样继续下去,三年后他就能有百万徒子徒孙,遍布天下宣传朝廷政策,他就成了所有宣化使的祖师爷。柳敬这也兴奋了地答应了。</p>
崇祯最后向他们交底,今天和他们说的不是正式任命,只是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新建机构需要制订什么制度,分成哪些机构,招收哪些人员他们可以先商量准备起来,拟出方案。现在暂时把他们挂到礼部下面暂设宣化司机构,先在小说、邸报、戏曲、评书方面先开展舆论工作。等崇祯准备好了,在大朝会时直接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后,就会正式宣布对他们的任命。</p>
并且简单介绍了一下战时状态朝廷工作一切以战争为重的特点,这是很彻底的交底了,交代他们暂时设立的宣化司短期任务就是把全国要进入战时状态的原因向民众宣传清楚,起码要在北京城范围里引起舆论。</p>
崇祯就找来内阁、礼部、户部、兵部相关官员来安排最近想办的一些事情。关于在礼部下面新设一个宣化司,为了避免产生官员警惕而反对,故意降低了品级地位,宣化司司正从八品,左右两个司副九品,司中的宣化使从九品。一般新设这种级别的机构属于很琐碎的小事,根本不够在这种最高层会议上提出来讨论,没有人异议。</p>
加上礼部的两个主官,尚书是温体仁,右侍郎是徐光启,这两个人都是事先交过底的自己人,而且是将来要进入内阁的核心成员,即便已经明白这个新增的小机构会有不小的作用,也都没有说破,很顺利的就通过了。</p></div>
不过很快,崇祯就无法再轻闲了。第二天就传来消息,派去江南找人的锦衣卫王世德已经回来了,十二个人已经找回来了六个,正好是适合做宣传工作的六个人,大名鼎鼎的三言二拍作者,通俗小说家冯梦龙和凌濛初,时事小说家陆人龙、陆云龙兄弟,戏曲文学家张岱和评书表演艺术家柳敬亭。另外六个人科学家宋应星、薄珏,社会活动家张溥、夏允彝、陈子龙和屯田铸钱专家,前工部侍郎兼户部侍郎董应举还没有到。</p>
原因是冯梦龙、凌濛初和张岱以及陆家兄弟已经出版过多部著作,比较有名,柳敬亭在杭州说书,更是无人不知。他们也都是散人,没有参加什么社会团体,锦衣卫找到他们相对比较容易,把他们带回来也会遇到什么阻挠。</p>
薄珏就不如前面六个人有名了,锦衣卫费了一番功夫才查访到他在苏州的住址,不过正好不在家,不知道去了哪里,还要等他回家。宋应星是江西人,年初参加会式在北京停留了四个多月,现在正在回乡的路上,只能派人去追了。董应举的情况和宋应星差不多,天启七年刚被罢免官职,听说魏忠贤倒台,自己就从福建出发来北京城了,也一样在路上。没固定地方不容易找,只能等了。</p>
张溥和夏允彝和宋应星一样刚参加完会试,回去路上到处游山玩水,还在北方,具体不知道什么地方。陈子龙是应社成员,是有组织的人,听说锦衣卫要带他们走,坚持要和也是应社成员的张溥和夏允彝汇合一起走。有很多南方高官都参加了应社,或者和应社有交往,也阻止锦衣卫强行把人带走,只能留下等待了。王世德就先把已经找到的六个人带回了北京。</p>
柳敬亭本来姓曹,十五岁时和人争斗闹出了人命,被官府通缉。家族人贿赂李三才这才找到机会得以逃脱,改名换姓,把自己整得一脸麻子面目全非就是为了躲避追捕,亡命江湖以说书为业已经二十多年了。</p>
冯梦龙出版的《广笑府》里有很多狂妄言辞,把尧舜汤武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统统嘲笑了一通。早年编写的散曲集《广枝儿》收入了很多青楼里的情歌艳词,畅销全国,对社会风俗影响很大,还编写过《叶子新斗谱》的斗牌赌博专著,这些以前都在社会上引来过很多非议,还是曾经在南方担任南直隶提学御史的熊廷弼出面保护才避免了麻烦。</p>
张岱不仅是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还对自己修史才华极为自负,写了《征修明史檄》大肆传播,把明代修过史的名人无论官史私史都大骂了一通,宋濂、姚广孝、丘浚、杨廷和、张璁、王世贞、何乔远,都是跺一跺脚文坛和政坛抖三抖的人物。</p>
王世德向崇祯报告这三个人一路上表现都有些惊慌,却不知道原因,崇祯猜到他们可能误以为被锦衣卫找上是要治罪。崇祯让王世德安排他们吃喝一顿再洗漱一番带进了皇宫见自己。张岱更是一见面就跪下说愿意献银十万两赎罪,冯梦龙几人也有样学样。</p>
崇祯直说请他们六个来是想要重用他们,冯梦龙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问是什么意思,毕竟他们六个人现在还没有任何官职。崇祯说他们个个才能卓越,品格坚贞,要委以重任,绝不是开玩笑。</p>
人品上也就是柳敬亭差了点,不过南明时期在左良玉军中当幕僚也劝过他抗清。其他几人都很过硬,冯梦龙在清军入关南下时,七十岁高龄到处为抗清事业奔走至死,凌濛初曾经孤身一人到流寇营中劝降,最后也是死于抗击流寇。</p>
张岱在明朝是个贪图享乐的风流纨绔子弟,满清以后,抛下所有财产,只带了些藏书躲进了深山中,后来一直到九十三岁去世都是在山中过清苦日子,谢绝与满清官员交往,比黄宗羲的表现还好得多。陆云龙兄弟后来的事迹没有记载,不过他们写出《辽海丹忠录》,歌颂毛文龙和东江镇抗清,从著作中也可以看出满腔忠愤。</p>
张岱兴奋地以为崇祯看中了他的修史才华,说愿意为明朝修国史。崇祯兜头浇了一盆冷水,说他不是修史的材料,张岱的《石匮书》连很多史料都搞错了。崇祯说起张岱刚创作不久的戏曲《冰山》反应魏忠贤从得势到败亡的整个。演出时很受欢迎,几万人观看,而且演到魏忠贤作恶时,观众怒气激愤,演到锦衣卫缇骑被苏州市民击杀时,观众欢呼跳跃,感染力很强。</p>
刘荣嗣看戏后,说魏忠贤还有几件事情漏了没有表现,张岱连夜增补剧本安排戏班排练,新加了七出戏,第二天就按新版演出,速度之快让刘荣嗣吓了一跳。可见张岱编剧才能不仅感染力强,速度也是极快。崇祯说张岱这种编剧天才可以为朝廷效力,只是魏忠贤已经是失势而死的死老虎,不必把力气花在他身上。</p>try{ggauto();} catch(ex){}
张岱问是不是要针对还活着的袁崇焕,编戏曲揭他的短?张岱一路已经见识过一些扭转过的舆论对袁崇焕的谴责,而且他本来对袁崇焕的印象也比较糟糕,袁崇焕上次罢官回广东时路过南方会见一些朋友,张岱就见过他,说袁崇焕“形似小猱”长得像只小猴子,说话时张牙舞爪,神态动作言语夸张,很不顺眼。</p>
崇祯说写戏曲揭露袁崇焕的本来面目当然可以,比如他派喇嘛给奴尔哈赤吊唁,还在修筑守卫宁锦时,前面吹牛,后面惊慌的表现,这些素材汪汝淳编选的《急选报袁崇焕专刊》里可以挖掘寻找。以张岱的编剧才华,材料足够,相信很快就有编写出好剧本天下巡演。</p>
不过要写的不只是袁崇焕,眼下真正的大老虎还是建虏,内地很多文人习惯了和平,对建虏罪恶麻木不仁,国家稍有征调就叫苦连天,张岱可以走访一些被建虏摧残的难民,多写些戏曲反应辽东百姓在建虏荼毒下的惨状,只要全国上下能同仇敌忾,覆灭建虏就不难了。只要有《冰山》的演出效果就是大功。</p>
另外现在有一些地方大旱,灾民饥寒交迫,边军缺饷,卖兵器卖儿女,要是能把灾区和边军苦难情形编成戏曲,让无灾地区的百姓士绅看了,动恻隐之心捐钱捐粮救灾也是好的。</p>
张岱眼睛开始发亮,崇祯说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好了胜过十万大军,他要张岱管的不是一个戏班,是全国所有的戏班。还说打算在六部之外,新设立一个宣化部。这六个人也算是崇祯的亲信,对于亲信崇祯多少都会交些底。</p>
张岱问是不是打算就让他担任新设的宣化部尚书?崇祯说张岱就主管戏曲,担任宣化部左侍郎就行了。张岱问谁担任尚书,崇祯看向冯梦龙,说宣部尚书非他莫属,把冯梦龙吓一跳,赶紧推辞,说不经过科举提拔会被人攻击,举人做官都低人一等,如果秀才直接做尚书高官,会被唾沫淹死。凌濛初、张岱也顾忌恐惧起来。</p>
崇祯提起了冯梦龙《警世通言》里的《老门生三世报恩》,里面就是抱怨只重科举的弊端,现在要改变这种情形怎么反而害怕了。如今大敌当前,必须马上改变。至于担心舆论,他们六个人都是小说、戏剧、散曲、说书的高手,这些最能转变人心,影响舆论,舆论也可以掌握,他们应该有这个雄志壮志,披荆斩棘,开出一条新路来。</p>
崇祯接着又进一步向他们交底,说知道他们的顾虑,如果完全没有准备也不会把他们六个人架在火上烤,不过有些事情已经开始布局,舆论工作已经有人初步在做了,并开始收到了成效,锦衣卫和京营也已经重整,短期已经已经足够镇住反对意见,只要他们六个人工作得力,长期稳住舆论民心也是有可能的。</p>
这下冯梦龙等人都不在犹豫答应了下来。崇祯就说到对他们的具体工作安排,凌濛初担任宣化部右侍郎,冯梦龙不在北京时主管部里事务。陆云龙兄弟专写时事小说,擅长搜集新闻素材,担任宣化部邸报司郎中,负责邸报和增刊编审。</p>
柳敬亭的职务最低,担任说书教师,正八品说书博士。但是地位很高,在国子监下设立一个评书学校,先招收一百个说书艺人,以后从全国招收聪明有口才的童生,由柳敬亭传授训练他们说书技巧。这些人说成以后,在各地说书三年,表现好的就任命为宣化使,派到各地方和军中任职。</p>
看柳敬亭对职务还是有些不满意,说柳敬亭招收的一百学徒,学习一年后各自再招收一百学徒,这样继续下去,三年后他就能有百万徒子徒孙,遍布天下宣传朝廷政策,他就成了所有宣化使的祖师爷。柳敬这也兴奋了地答应了。</p>
崇祯最后向他们交底,今天和他们说的不是正式任命,只是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新建机构需要制订什么制度,分成哪些机构,招收哪些人员他们可以先商量准备起来,拟出方案。现在暂时把他们挂到礼部下面暂设宣化司机构,先在小说、邸报、戏曲、评书方面先开展舆论工作。等崇祯准备好了,在大朝会时直接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后,就会正式宣布对他们的任命。</p>
并且简单介绍了一下战时状态朝廷工作一切以战争为重的特点,这是很彻底的交底了,交代他们暂时设立的宣化司短期任务就是把全国要进入战时状态的原因向民众宣传清楚,起码要在北京城范围里引起舆论。</p>
崇祯就找来内阁、礼部、户部、兵部相关官员来安排最近想办的一些事情。关于在礼部下面新设一个宣化司,为了避免产生官员警惕而反对,故意降低了品级地位,宣化司司正从八品,左右两个司副九品,司中的宣化使从九品。一般新设这种级别的机构属于很琐碎的小事,根本不够在这种最高层会议上提出来讨论,没有人异议。</p>
加上礼部的两个主官,尚书是温体仁,右侍郎是徐光启,这两个人都是事先交过底的自己人,而且是将来要进入内阁的核心成员,即便已经明白这个新增的小机构会有不小的作用,也都没有说破,很顺利的就通过了。</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