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连城宝藏
薄珏和宋应星这两个顶级的科学家已经都被崇祯任命成了翰林院格理院学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收录明朝各类农工技艺,本来最适合的是去工部任职,崇祯原先的打算也是把他配给王徵当副手,担任工部侍郎。不过这两个人来了以后,尤其是见到了薄珏,崇祯却改变的看法。</p>
薄珏擅长制作玻璃器具,一见面就给崇祯带了一个大惊喜,带给他一架新制作出来的望远镜。崇祯一看,比邓玉函给他的望远镜更加精良,放大的倍数更大了许多。居然两端都是凸透镜,算得上开普勒式望远镜,比邓玉函从欧洲带来的伽利略式望远镜更加先进,不过这镜片是薄珏独立研磨制作的,玻璃也是北京城工匠制作的。</p>
开普勒现在还在欧洲,现在还没有制造出这么先进的望远镜,即便以后被使团请到明朝来有了其他的科研成果,望远镜的成果也已经被薄珏抢先了,不会再有开普勒式望远镜这个称呼,就算还要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也应该叫薄珏式望远镜了。</p>
薄珏史料记载精通数学天文,历史上徐光启曾经邀请他参加过《崇祯历书》的校对工作。动手能力极强,很喜欢自己做实验,制作各类仪器,住处放满了各种仪器工具,以方便随时实验和制作仪器。《启祯野乘》记载他“凡百工技艺皆身亲其事,所居室器具必备,忽煆炼、忽碾刻,忽运斤、忽操觚作文字”,是一个实验型的专业科研人才。写过《格物论》百卷、《半豹论》百卷、《测地度应天度法》等著作,不过在历史上都在明清易代中散失了,没有保存下来,只能从名称推断是一些物理天文著作。</p>
崇祯打算把这两个人的特长综合一下,宋应星的《气论》继承王廷相的哲学思想,事实上已经初步认识到了物质守恒原理,提出的火质燃烧假说和气尘假说已经离氧化和氧气非常接近了,应该引导他多做实验,把哲学理论转化成科学理论指导研究。</p>
而擅长做实验的薄珏,打算引导他把一些实验器具推广应用于实际进行产业化,就从制作玻璃器具开始。昌平就有高质量石英矿,先去探矿开矿,和工部合作,制作玻璃器具,磨出质量更高的镜片,就能制作更加精良的望远镜。薄珏的喜好还能自动制作出各种物理化学实验的玻璃仪器,一些日用玻璃器具还可以让工部量产推广到市场上销售获利。</p>
因此崇祯把这两个人原先计划的职务交换了一下,除了都是翰林院格理院学士以外,宋应星兼任格致部右侍郎,薄珏兼任工部左侍郎,还可以让他们经常进行各种交流合作,科学理论归纳和实验研究共同发展,这样出成果更加容易。</p>
崇祯把想说的都说完了,沈飞也顺便委托崇祯借几个宣化司人手创作几个评书戏曲宣传一下何红药的经历,争取一下民间舆论的支持,以免何红药思维和行为走极端,这是小事,崇祯当即答应会让宣化司配合沈飞的工作。</p>
第二天上午,冯梦龙亲自带着张岱和柳敬亭找上门来,沈飞找来何红药和冯梦龙说了一下她的经历,冯梦龙等人听得连连感叹,都说会创作一些作品宣传一下,替何红药鸣不平。沈飞说现在还是以宣传国事为重点,何红药的经历稍微宣传一下,对她有一些心绪开解就行了,冯梦龙等人答应而去。</p>
沈飞原本以为接下来的日子能安稳几天了,没有想到上午冯梦龙刚走,晚上崇祯又来了,原来接下来辽东要有一场大战事了。崇祯听取了内阁的汇报以后,也向内阁成员简单说了一下自己去皮岛路上的经历,包括路上庙岛遇刺事件和在皮岛支援毛文龙,监护朝鲜任命刘兴祚兄弟建立咸镜镇几件事情。</p>
余成大泄露崇祯行踪的事情就交给了内阁安排拿下处理了,他虽然没有参与行刺计划,但是行刺毕竟因他而起,能不能保住命就看审判结果,崇祯就不管了,朝鲜前国王李珲也已经移交给三司会审,以他证据确凿的勾结后金伏杀刘綎大军,恐怕是难逃一死了。徐光启感慨万历末年他提出监护朝鲜的建议争论了几个月,结果朝鲜派辨诬使团一来,稍微使了点手段说动了几个原来支持的官员转变态度事情就没戏了,没想到崇祯去了一次皮岛,几天之内就把事情给办了。</p>
当天熊明遇和宋应星被其他事情拖住,他在内阁本来存在感就不强,就是为了提高格物穷理的科学研究地位的象征,不过熊明遇毕竟曾有过兵部任职的经历,第二天知道崇祯皮岛之行经历以后,马上敏锐地提出监护朝鲜是好事,只是虏酋知道了以后,肯定会再出兵攻击朝鲜,如果不早作准备,只怕对东江和朝鲜反而不利。</p>
崇祯马上反应过来了,如果他是皇太极,也不会坐视朝鲜完全被明朝接管,马上召集阎应元、内阁和兵部诸人进行了战事推演。崇祯回京这段时间,明朝要监护朝鲜的消息肯定已经传到后金了,后金要阻止最佳的策略就是出动骑兵绕过各城市直扑王京,或者攻下江华岛抓住在那里的朝鲜国王李倧,或者攻克王京立一个朝鲜宗室作傀儡国王,就能破坏明朝监护朝鲜的计划。</p>
而现在东江镇刚刚接受了钱粮物资援助,实力增加有限,也就是能吃饱饭,和更换一下兵器战袍。东江兵额十五万,其中战斗力较强的也就是经常深入后金执行战斗任务的三万人,剩下的十二万人其实是从后金逃过来的辽东难民,虽然这些人大部分逃出后金时也是和后金兵拼杀死里逃生残酷淘汰生存下来的,换上兵器战斗力甚至超过内地很多明军,但是和后金正面搏杀还是远远不够。</p>try{ggauto();} catch(ex){}
如果东江镇要阻止后金攻击朝鲜的计划,也就只有采用游击战“反扫荡”的办法,利用朝鲜多山地的地形特点层层设伏袭扰消耗皇太极大军,能拖得他们后勤耗尽被迫退兵,最多再分出一部分兵力守卫朝鲜王京为防万一,不过皇太极大军一路不攻城市,却还可以“鬼子进村”劫掠朝鲜乡村获得补给,这样一样最后即便能守住朝鲜王京,耗走皇太极,朝鲜也会像已巳之变时的明朝一样受一波重创,不是一个好的选择。</p>
推演之后最佳的选择还是对攻,趁着皇太极出兵朝鲜时派兵直捣沈阳,去年皇太极进攻朝鲜时朝廷也命令过关宁的袁崇焕出兵牵制,可是袁崇焕违抗命令,连三岔河都不愿过,没有起到牵制效果,使朝鲜被迫倒向了后金。这次必须大规模出兵威压沈阳,把皇太极吓回去。而且以崇祯对毛文龙的了解,他也会采取这个办法。</p>
而且要对后金造成足够的压力,就必须调动足够的兵力,东江和关宁东西配合,两路齐出,崇祯本来打算让关宁派兵四万,陈仁锡说两万就够了。这次出兵只为了威吓皇太极回军,防止朝鲜沦陷,而不是要和后金决战。进军要神速,退军也要神速,人多了不方便。熊明遇提出关宁军虽然军饷在边镇里最多,但是将官分配军饷也是优先照顾部分精锐,真正有战斗力和作战意志的军队最多也就是两万人了。</p>
崇祯当下拍板,内阁起草圣旨给蓟辽督师王之臣,让他沿锦州一线派出哨探侦察后金动静,如果得到确切消息后金出兵攻击朝鲜,马上出两万精锐骑兵,迅速过大凌河、三岔河直扑沈阳。这道旨意没有明确关宁出兵的时间,让他们按侦察后金情报确定,毛文龙肯定也知道,要进军沈阳迫使皇太极回军肯定需要关宁一起出兵配合,东江在出兵时肯定会通知关宁以便双方联合行动。</p>
崇祯不知道皇太极出兵的时间,也就无法确定出兵沈阳的最佳时间窗口,应该是皇太极大军已经上路了一段时间,无法迅速回头,又没有靠近朝鲜王京,对朝鲜破坏太大,这个时候得知明军关宁和东江一起出兵进逼沈阳最好。</p>
崇祯和陈仁锡、熊明遇一起经过推演,最好是皇太极大军推进到安州一线,沈阳被大军围攻的消息通报给了皇太极。皇太极大军从沈阳到安州要十一天,后金通讯骑兵骑快马这段路要三四天左右,要在皇太极大军动身七天后,在沈阳附近给后金大震动才能达到目的,太早太晚都不行。这个最佳时间窗口,就只有在前线的将领,尤其是在后金有大量侦察兵和策反辽民的毛文龙最清楚了,就由东江和关宁共享情报决定出兵的时机。</p>
这确实是大事,但是和沈飞的工作没有多大关系,沈飞没有发表什么看法,这些属于军事机密的内容当然不会出现在任何公私邸报里。接下来的几天确实比较平静,不过到了第五天,安剑清找到了沈飞,说普照大师的行踪已经查到消息了。</p>
沈飞的江湖司没有自己独立的情报机构,只是都属于锦衣卫校事营,借用校事营分配的情报渠道,因此搜集整理消息比较慢,大部分校事营在武林也没有多少人脉,普照大师虽然有实力竞争天下第一高手,却是属于独行客式的风格游走各处,不像穆人清那样是华山掌门,有固定驻地,现在查到已经算是快了。</p>
沈飞问:“普照大师现在在哪里”?</p>
安剑清回答:“荆州,江陵,天宁寺”。</p>
沈飞一惊,重复了一遍“江陵,天宁寺”?</p>
安剑清说:“不错。大人,有什么问题吗”?</p>
沈飞说:“我们只怕是漏了一大笔横财”。</p>
江陵天宁寺是《连城诀》宝藏的存放地,普照大师居然在江陵的天宁寺,沈飞想起了新修版《连城诀》里对连城宝藏的来历介绍,梁元帝藏下宝藏以后把工匠全部灭口,后来他被北周所灭,这处宝藏从此湮灭没人知道。</p>
直到满清康熙年间,天宁寺住持无意中发现了宝藏,以他们门派的“唐诗剑法”为引子,把秘密写在了一本《唐诗选辑》中作为密码本,要送给他的师侄、天地会广东红旗香主吴六奇作为反清复明之用。可是书信送到时吴六奇已经被归二娘和归钟母子杀害,《唐诗选辑》就流落在外。</p>
不过必须由“唐诗剑法”的剑招顺序决定密码字典顺序,配合剑诀数字破解密码的消息则由送信人流传了出去,梅念笙就是那个高僧同门,会唐诗剑法,才引出了小说《连城诀》的故事。莫非这段背景说明里的天宁寺住持高僧就是普照大师?</p>
沈飞当即决定,让安剑清通知崇祯一下,作了一些准备,第二天出发,由五毒教诸人留守江湖司,他带着完颜萍、安剑清、马真一带着二十缇骑前往荆州见普照大师,取连城宝藏。如果猜测不错,普照大师身上至少能刷到《神照经》和唐诗剑法,加上普照大师在三十多年后的康熙年间发现了连城宝藏后想到用来资助反清复明,或许还有机会把他也拉进江湖司挂个名。</p></div>
薄珏擅长制作玻璃器具,一见面就给崇祯带了一个大惊喜,带给他一架新制作出来的望远镜。崇祯一看,比邓玉函给他的望远镜更加精良,放大的倍数更大了许多。居然两端都是凸透镜,算得上开普勒式望远镜,比邓玉函从欧洲带来的伽利略式望远镜更加先进,不过这镜片是薄珏独立研磨制作的,玻璃也是北京城工匠制作的。</p>
开普勒现在还在欧洲,现在还没有制造出这么先进的望远镜,即便以后被使团请到明朝来有了其他的科研成果,望远镜的成果也已经被薄珏抢先了,不会再有开普勒式望远镜这个称呼,就算还要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也应该叫薄珏式望远镜了。</p>
薄珏史料记载精通数学天文,历史上徐光启曾经邀请他参加过《崇祯历书》的校对工作。动手能力极强,很喜欢自己做实验,制作各类仪器,住处放满了各种仪器工具,以方便随时实验和制作仪器。《启祯野乘》记载他“凡百工技艺皆身亲其事,所居室器具必备,忽煆炼、忽碾刻,忽运斤、忽操觚作文字”,是一个实验型的专业科研人才。写过《格物论》百卷、《半豹论》百卷、《测地度应天度法》等著作,不过在历史上都在明清易代中散失了,没有保存下来,只能从名称推断是一些物理天文著作。</p>
崇祯打算把这两个人的特长综合一下,宋应星的《气论》继承王廷相的哲学思想,事实上已经初步认识到了物质守恒原理,提出的火质燃烧假说和气尘假说已经离氧化和氧气非常接近了,应该引导他多做实验,把哲学理论转化成科学理论指导研究。</p>
而擅长做实验的薄珏,打算引导他把一些实验器具推广应用于实际进行产业化,就从制作玻璃器具开始。昌平就有高质量石英矿,先去探矿开矿,和工部合作,制作玻璃器具,磨出质量更高的镜片,就能制作更加精良的望远镜。薄珏的喜好还能自动制作出各种物理化学实验的玻璃仪器,一些日用玻璃器具还可以让工部量产推广到市场上销售获利。</p>
因此崇祯把这两个人原先计划的职务交换了一下,除了都是翰林院格理院学士以外,宋应星兼任格致部右侍郎,薄珏兼任工部左侍郎,还可以让他们经常进行各种交流合作,科学理论归纳和实验研究共同发展,这样出成果更加容易。</p>
崇祯把想说的都说完了,沈飞也顺便委托崇祯借几个宣化司人手创作几个评书戏曲宣传一下何红药的经历,争取一下民间舆论的支持,以免何红药思维和行为走极端,这是小事,崇祯当即答应会让宣化司配合沈飞的工作。</p>
第二天上午,冯梦龙亲自带着张岱和柳敬亭找上门来,沈飞找来何红药和冯梦龙说了一下她的经历,冯梦龙等人听得连连感叹,都说会创作一些作品宣传一下,替何红药鸣不平。沈飞说现在还是以宣传国事为重点,何红药的经历稍微宣传一下,对她有一些心绪开解就行了,冯梦龙等人答应而去。</p>
沈飞原本以为接下来的日子能安稳几天了,没有想到上午冯梦龙刚走,晚上崇祯又来了,原来接下来辽东要有一场大战事了。崇祯听取了内阁的汇报以后,也向内阁成员简单说了一下自己去皮岛路上的经历,包括路上庙岛遇刺事件和在皮岛支援毛文龙,监护朝鲜任命刘兴祚兄弟建立咸镜镇几件事情。</p>
余成大泄露崇祯行踪的事情就交给了内阁安排拿下处理了,他虽然没有参与行刺计划,但是行刺毕竟因他而起,能不能保住命就看审判结果,崇祯就不管了,朝鲜前国王李珲也已经移交给三司会审,以他证据确凿的勾结后金伏杀刘綎大军,恐怕是难逃一死了。徐光启感慨万历末年他提出监护朝鲜的建议争论了几个月,结果朝鲜派辨诬使团一来,稍微使了点手段说动了几个原来支持的官员转变态度事情就没戏了,没想到崇祯去了一次皮岛,几天之内就把事情给办了。</p>
当天熊明遇和宋应星被其他事情拖住,他在内阁本来存在感就不强,就是为了提高格物穷理的科学研究地位的象征,不过熊明遇毕竟曾有过兵部任职的经历,第二天知道崇祯皮岛之行经历以后,马上敏锐地提出监护朝鲜是好事,只是虏酋知道了以后,肯定会再出兵攻击朝鲜,如果不早作准备,只怕对东江和朝鲜反而不利。</p>
崇祯马上反应过来了,如果他是皇太极,也不会坐视朝鲜完全被明朝接管,马上召集阎应元、内阁和兵部诸人进行了战事推演。崇祯回京这段时间,明朝要监护朝鲜的消息肯定已经传到后金了,后金要阻止最佳的策略就是出动骑兵绕过各城市直扑王京,或者攻下江华岛抓住在那里的朝鲜国王李倧,或者攻克王京立一个朝鲜宗室作傀儡国王,就能破坏明朝监护朝鲜的计划。</p>
而现在东江镇刚刚接受了钱粮物资援助,实力增加有限,也就是能吃饱饭,和更换一下兵器战袍。东江兵额十五万,其中战斗力较强的也就是经常深入后金执行战斗任务的三万人,剩下的十二万人其实是从后金逃过来的辽东难民,虽然这些人大部分逃出后金时也是和后金兵拼杀死里逃生残酷淘汰生存下来的,换上兵器战斗力甚至超过内地很多明军,但是和后金正面搏杀还是远远不够。</p>try{ggauto();} catch(ex){}
如果东江镇要阻止后金攻击朝鲜的计划,也就只有采用游击战“反扫荡”的办法,利用朝鲜多山地的地形特点层层设伏袭扰消耗皇太极大军,能拖得他们后勤耗尽被迫退兵,最多再分出一部分兵力守卫朝鲜王京为防万一,不过皇太极大军一路不攻城市,却还可以“鬼子进村”劫掠朝鲜乡村获得补给,这样一样最后即便能守住朝鲜王京,耗走皇太极,朝鲜也会像已巳之变时的明朝一样受一波重创,不是一个好的选择。</p>
推演之后最佳的选择还是对攻,趁着皇太极出兵朝鲜时派兵直捣沈阳,去年皇太极进攻朝鲜时朝廷也命令过关宁的袁崇焕出兵牵制,可是袁崇焕违抗命令,连三岔河都不愿过,没有起到牵制效果,使朝鲜被迫倒向了后金。这次必须大规模出兵威压沈阳,把皇太极吓回去。而且以崇祯对毛文龙的了解,他也会采取这个办法。</p>
而且要对后金造成足够的压力,就必须调动足够的兵力,东江和关宁东西配合,两路齐出,崇祯本来打算让关宁派兵四万,陈仁锡说两万就够了。这次出兵只为了威吓皇太极回军,防止朝鲜沦陷,而不是要和后金决战。进军要神速,退军也要神速,人多了不方便。熊明遇提出关宁军虽然军饷在边镇里最多,但是将官分配军饷也是优先照顾部分精锐,真正有战斗力和作战意志的军队最多也就是两万人了。</p>
崇祯当下拍板,内阁起草圣旨给蓟辽督师王之臣,让他沿锦州一线派出哨探侦察后金动静,如果得到确切消息后金出兵攻击朝鲜,马上出两万精锐骑兵,迅速过大凌河、三岔河直扑沈阳。这道旨意没有明确关宁出兵的时间,让他们按侦察后金情报确定,毛文龙肯定也知道,要进军沈阳迫使皇太极回军肯定需要关宁一起出兵配合,东江在出兵时肯定会通知关宁以便双方联合行动。</p>
崇祯不知道皇太极出兵的时间,也就无法确定出兵沈阳的最佳时间窗口,应该是皇太极大军已经上路了一段时间,无法迅速回头,又没有靠近朝鲜王京,对朝鲜破坏太大,这个时候得知明军关宁和东江一起出兵进逼沈阳最好。</p>
崇祯和陈仁锡、熊明遇一起经过推演,最好是皇太极大军推进到安州一线,沈阳被大军围攻的消息通报给了皇太极。皇太极大军从沈阳到安州要十一天,后金通讯骑兵骑快马这段路要三四天左右,要在皇太极大军动身七天后,在沈阳附近给后金大震动才能达到目的,太早太晚都不行。这个最佳时间窗口,就只有在前线的将领,尤其是在后金有大量侦察兵和策反辽民的毛文龙最清楚了,就由东江和关宁共享情报决定出兵的时机。</p>
这确实是大事,但是和沈飞的工作没有多大关系,沈飞没有发表什么看法,这些属于军事机密的内容当然不会出现在任何公私邸报里。接下来的几天确实比较平静,不过到了第五天,安剑清找到了沈飞,说普照大师的行踪已经查到消息了。</p>
沈飞的江湖司没有自己独立的情报机构,只是都属于锦衣卫校事营,借用校事营分配的情报渠道,因此搜集整理消息比较慢,大部分校事营在武林也没有多少人脉,普照大师虽然有实力竞争天下第一高手,却是属于独行客式的风格游走各处,不像穆人清那样是华山掌门,有固定驻地,现在查到已经算是快了。</p>
沈飞问:“普照大师现在在哪里”?</p>
安剑清回答:“荆州,江陵,天宁寺”。</p>
沈飞一惊,重复了一遍“江陵,天宁寺”?</p>
安剑清说:“不错。大人,有什么问题吗”?</p>
沈飞说:“我们只怕是漏了一大笔横财”。</p>
江陵天宁寺是《连城诀》宝藏的存放地,普照大师居然在江陵的天宁寺,沈飞想起了新修版《连城诀》里对连城宝藏的来历介绍,梁元帝藏下宝藏以后把工匠全部灭口,后来他被北周所灭,这处宝藏从此湮灭没人知道。</p>
直到满清康熙年间,天宁寺住持无意中发现了宝藏,以他们门派的“唐诗剑法”为引子,把秘密写在了一本《唐诗选辑》中作为密码本,要送给他的师侄、天地会广东红旗香主吴六奇作为反清复明之用。可是书信送到时吴六奇已经被归二娘和归钟母子杀害,《唐诗选辑》就流落在外。</p>
不过必须由“唐诗剑法”的剑招顺序决定密码字典顺序,配合剑诀数字破解密码的消息则由送信人流传了出去,梅念笙就是那个高僧同门,会唐诗剑法,才引出了小说《连城诀》的故事。莫非这段背景说明里的天宁寺住持高僧就是普照大师?</p>
沈飞当即决定,让安剑清通知崇祯一下,作了一些准备,第二天出发,由五毒教诸人留守江湖司,他带着完颜萍、安剑清、马真一带着二十缇骑前往荆州见普照大师,取连城宝藏。如果猜测不错,普照大师身上至少能刷到《神照经》和唐诗剑法,加上普照大师在三十多年后的康熙年间发现了连城宝藏后想到用来资助反清复明,或许还有机会把他也拉进江湖司挂个名。</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