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旬报》在江南地区的发展非常快速,通过活报的方法在短短一个半月内《苏州旬报》的销量就已经超过了一千八百份,而且许多不认字的百姓都在通过火爆摊听报纸,所说《苏州旬报》的影响力比那一千八百份报纸要广的多。</p>
王文龙所写的这篇《苏州白龙庙风波》特别报道一下就火了,第二天各个《苏州旬报》的活报摊前都聚集了大量百姓专门为听这报道。</p>
百姓们过两天一见面就把此事当成可以炫耀的谈资,互相说的那是口沫横飞。</p>
“听说了吗?那些税监在白龙庙打人。”</p>
“怎么没听说,那祖孙太惨了,好好的做些小生意,不但被税监打了,事后还被挟私报复,差点被赶出苏州去。”</p>
“你们这消息都是哪里听到的,怎么一个个说的都好像见过一样?”</p>
“《苏州旬报》里写的呀,你没听这两天的活报吗?那报纸可有意思了,比说书看戏还有趣,听上一天也不厌,而且还不收钱。”</p>
“这么好?下次大哥听活报,把我也带去吧……”</p>
百姓嚼舌根子的能量比起传邸报文抄可是大得多,报纸出来不过三天,满苏州城的人都知道了白龙庙、漕帮、卖荸荠的祖孙、税监打人,甚至连杭州、南京那里的百姓都有听过这些事情。</p>
连带着类似情况的税监作恶也被百姓们广泛讨论。</p>
能引起这么广泛的讨论,也因为这次事件的焦点选得好,之前反对收税总把矛头指向反对太监和皇帝,普通人都不敢说话,但是这次事件的反派是那些连小商小贩的荸荠都要抢的税监泼皮,百姓丝毫不怕,骂也就骂了。</p>
与此同时,李三才得知消息后也主动入场办事。</p>
对付税监太监是李三才的看家本事,从万历二十七年巡抚凤阳并且总管漕运以来,李三才已经对付过的宦官包括:徐州收税宦官陈真、仪征收税宦官暨禄、扬州宦官鲁保、沿江征收芦课宦官邢隆。</p>
看这名单可以发现两件事,一是万历皇帝在江南真是派了不少太监收税,每个市镇都有人分管,怪不得江南百姓会支持东林党。二是东林党这群人也的确热衷于对付太监,这是他们刷声望、博得地方支持的好方法。</p>
报纸启发百姓,而东林党则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大造舆论,一场针对白龙庙税监案的声讨马上就铺天盖地般展开。</p>
甚至影响到官场上,不少官员已经开始写弹劾刘成收税扰民的奏疏。</p>
杭州,涌金门,杭州织造局。</p>
六十多岁的提督织造太监孙隆面沉如水,坐在屏风之后缓缓泡茶。</p>
小太监前来汇报:“公公,四镇税监刘公公求见。”</p>
孙隆点点头道:“带他进来。”</p>
一个颇为肥胖的中年太监急忙而入,虽然已经是冬天,但是他却满脑门是汗,显然是疾跑而来。</p>
“孙公公,晚辈求公公来了。”</p>
孙隆看了他一眼,笑笑继续泡茶道:“当年我在司礼监时你拜到我门下,叫我一声公公我腆着脸也就受了,但如今你也是圣上面前的红人,这声公公我却是受不得呀,叫我老孙就是。”</p>
“孙公公,您是天上的星斗,我刘成不过下边一个小雀儿,人微言轻,比起您宫中老人哪里算得了什么?”</p>
孙隆说道:“过谦了,请坐。”</p>try{ggauto();} catch(ex){}
刘成一脸笑容的说:“孙公公您瞧,您不说这话,我小辈却连坐也不敢坐的。”</p>
他只是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又从袖中掏出一份厚厚的礼单来。</p>
孙隆看也不看那礼单,而是指着桌面上一份《苏州旬报》道:“刘公公,你瞧你弄出这样的事情,不过是几个税监而已,何必为包庇他们脏了自己的名声?”</p>
刘成颇为委屈的说道:“当时我也是听说手下人犯了错误,心道要给手下人立一个模样,为了收买人心头脑一热也就让人去说了几句话,却不晓得他们居然是如此丧良心的家伙,欺负人家老弱,事后还去赶了人家。要早知道这件事时,那几人我自也将他们打杀了的。”</p>
孙隆问道:“那几个税监何在?”</p>
刘成连忙说:“已经送入苏州府大牢去了。”</p>
孙隆看看刘成带来的礼单,终于是放下手中茶壶说道:“如今你是个什么打算?”</p>
刘成连忙说:“如今百姓对我颇有不满,这几个罪魁祸首的税监我自是出首告了他们,接着再警示一番属下,务必让苏州百姓没有话说。”</p>
孙隆拿起桌上一张底报递给刘成说道:“刘公公,这江南比不得北方,文人的声量极大。”</p>
刘成看着底报上许多文官上疏弹劾他的消息,沉默半晌,颇为为难的说道:“若是处处跟百姓妥协,如何能完成圣上期望,届时岂不连税收都收不上来了?”</p>
看在桌上那份礼物的份上,孙隆思索一番,提点说道:</p>
“刘公公,你道当初我在苏州没有规范属下,没有杀鸡儆猴吗?看看最后落得怎样下场?我如今在江南,只是吃斋念佛,做事总以诚心相待,不知给地方上捐了多少钱财,参加了多少文会,江南百姓这才渐渐原谅了我去。”</p>
“孙公公,晚辈愚钝……”</p>
孙隆给刘成倒了一杯茶,笑道:“文人士大夫也不是不可交嘛。若拢住了上面的人,有时候下头的百姓,也不需和他们解释许多。”</p>
刘成眼前发亮,连声道谢。</p>
回到苏州以后,刘成连忙命令手下人去搜寻文官弹劾他的内容,针对其中无关紧要的事情,大张旗鼓地做出修改,然后又在苏州捐钱造庙。</p>
接着他对自己手下的税监也展开行动,将一批名声不好的税监全部清除,但实际上收税的活动依旧不变,只不过在名仕文人之中拉拢势力,分化打压,甚至为此放软姿态也无所谓。</p>
对底层穷苦百姓,刘成也不再大加盘剥,还叮嘱手下人不要去伤害孤老,连那卖荸荠一家人他都亲自出钱将孩儿送到私塾里去,还给人修房买米。</p>
太监也不都是湖广收税的陈奉那种心理变态,刘成脑子还是比较健全的,知道在江南这种地方,他不好为所欲为之后也就老实的遵守规矩,捞自己能捞到的钱。</p>
最后结果是苏州针对中产商人的税收大大增加,但地方上有名望的文人士大夫却不再和刘成作对,豪门大户当然不会说刘成的好话,可是也不把刘成当成整个江南最坏的那一批太监。</p>
万历皇帝往江南派了许多太监,刘成只要不做最可恶的那一个就行了,只要有比他更为人所不耻的太监存在,那么江南舆论声浪就会先冲击他们,刘成乐得留在后面数钱。</p></div>
王文龙所写的这篇《苏州白龙庙风波》特别报道一下就火了,第二天各个《苏州旬报》的活报摊前都聚集了大量百姓专门为听这报道。</p>
百姓们过两天一见面就把此事当成可以炫耀的谈资,互相说的那是口沫横飞。</p>
“听说了吗?那些税监在白龙庙打人。”</p>
“怎么没听说,那祖孙太惨了,好好的做些小生意,不但被税监打了,事后还被挟私报复,差点被赶出苏州去。”</p>
“你们这消息都是哪里听到的,怎么一个个说的都好像见过一样?”</p>
“《苏州旬报》里写的呀,你没听这两天的活报吗?那报纸可有意思了,比说书看戏还有趣,听上一天也不厌,而且还不收钱。”</p>
“这么好?下次大哥听活报,把我也带去吧……”</p>
百姓嚼舌根子的能量比起传邸报文抄可是大得多,报纸出来不过三天,满苏州城的人都知道了白龙庙、漕帮、卖荸荠的祖孙、税监打人,甚至连杭州、南京那里的百姓都有听过这些事情。</p>
连带着类似情况的税监作恶也被百姓们广泛讨论。</p>
能引起这么广泛的讨论,也因为这次事件的焦点选得好,之前反对收税总把矛头指向反对太监和皇帝,普通人都不敢说话,但是这次事件的反派是那些连小商小贩的荸荠都要抢的税监泼皮,百姓丝毫不怕,骂也就骂了。</p>
与此同时,李三才得知消息后也主动入场办事。</p>
对付税监太监是李三才的看家本事,从万历二十七年巡抚凤阳并且总管漕运以来,李三才已经对付过的宦官包括:徐州收税宦官陈真、仪征收税宦官暨禄、扬州宦官鲁保、沿江征收芦课宦官邢隆。</p>
看这名单可以发现两件事,一是万历皇帝在江南真是派了不少太监收税,每个市镇都有人分管,怪不得江南百姓会支持东林党。二是东林党这群人也的确热衷于对付太监,这是他们刷声望、博得地方支持的好方法。</p>
报纸启发百姓,而东林党则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大造舆论,一场针对白龙庙税监案的声讨马上就铺天盖地般展开。</p>
甚至影响到官场上,不少官员已经开始写弹劾刘成收税扰民的奏疏。</p>
杭州,涌金门,杭州织造局。</p>
六十多岁的提督织造太监孙隆面沉如水,坐在屏风之后缓缓泡茶。</p>
小太监前来汇报:“公公,四镇税监刘公公求见。”</p>
孙隆点点头道:“带他进来。”</p>
一个颇为肥胖的中年太监急忙而入,虽然已经是冬天,但是他却满脑门是汗,显然是疾跑而来。</p>
“孙公公,晚辈求公公来了。”</p>
孙隆看了他一眼,笑笑继续泡茶道:“当年我在司礼监时你拜到我门下,叫我一声公公我腆着脸也就受了,但如今你也是圣上面前的红人,这声公公我却是受不得呀,叫我老孙就是。”</p>
“孙公公,您是天上的星斗,我刘成不过下边一个小雀儿,人微言轻,比起您宫中老人哪里算得了什么?”</p>
孙隆说道:“过谦了,请坐。”</p>try{ggauto();} catch(ex){}
刘成一脸笑容的说:“孙公公您瞧,您不说这话,我小辈却连坐也不敢坐的。”</p>
他只是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又从袖中掏出一份厚厚的礼单来。</p>
孙隆看也不看那礼单,而是指着桌面上一份《苏州旬报》道:“刘公公,你瞧你弄出这样的事情,不过是几个税监而已,何必为包庇他们脏了自己的名声?”</p>
刘成颇为委屈的说道:“当时我也是听说手下人犯了错误,心道要给手下人立一个模样,为了收买人心头脑一热也就让人去说了几句话,却不晓得他们居然是如此丧良心的家伙,欺负人家老弱,事后还去赶了人家。要早知道这件事时,那几人我自也将他们打杀了的。”</p>
孙隆问道:“那几个税监何在?”</p>
刘成连忙说:“已经送入苏州府大牢去了。”</p>
孙隆看看刘成带来的礼单,终于是放下手中茶壶说道:“如今你是个什么打算?”</p>
刘成连忙说:“如今百姓对我颇有不满,这几个罪魁祸首的税监我自是出首告了他们,接着再警示一番属下,务必让苏州百姓没有话说。”</p>
孙隆拿起桌上一张底报递给刘成说道:“刘公公,这江南比不得北方,文人的声量极大。”</p>
刘成看着底报上许多文官上疏弹劾他的消息,沉默半晌,颇为为难的说道:“若是处处跟百姓妥协,如何能完成圣上期望,届时岂不连税收都收不上来了?”</p>
看在桌上那份礼物的份上,孙隆思索一番,提点说道:</p>
“刘公公,你道当初我在苏州没有规范属下,没有杀鸡儆猴吗?看看最后落得怎样下场?我如今在江南,只是吃斋念佛,做事总以诚心相待,不知给地方上捐了多少钱财,参加了多少文会,江南百姓这才渐渐原谅了我去。”</p>
“孙公公,晚辈愚钝……”</p>
孙隆给刘成倒了一杯茶,笑道:“文人士大夫也不是不可交嘛。若拢住了上面的人,有时候下头的百姓,也不需和他们解释许多。”</p>
刘成眼前发亮,连声道谢。</p>
回到苏州以后,刘成连忙命令手下人去搜寻文官弹劾他的内容,针对其中无关紧要的事情,大张旗鼓地做出修改,然后又在苏州捐钱造庙。</p>
接着他对自己手下的税监也展开行动,将一批名声不好的税监全部清除,但实际上收税的活动依旧不变,只不过在名仕文人之中拉拢势力,分化打压,甚至为此放软姿态也无所谓。</p>
对底层穷苦百姓,刘成也不再大加盘剥,还叮嘱手下人不要去伤害孤老,连那卖荸荠一家人他都亲自出钱将孩儿送到私塾里去,还给人修房买米。</p>
太监也不都是湖广收税的陈奉那种心理变态,刘成脑子还是比较健全的,知道在江南这种地方,他不好为所欲为之后也就老实的遵守规矩,捞自己能捞到的钱。</p>
最后结果是苏州针对中产商人的税收大大增加,但地方上有名望的文人士大夫却不再和刘成作对,豪门大户当然不会说刘成的好话,可是也不把刘成当成整个江南最坏的那一批太监。</p>
万历皇帝往江南派了许多太监,刘成只要不做最可恶的那一个就行了,只要有比他更为人所不耻的太监存在,那么江南舆论声浪就会先冲击他们,刘成乐得留在后面数钱。</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