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做完开场词之后,便是去年重要的甲骨文研究会研究成果的朗读。</p>
甲骨文研究会去年虽然因为沈一贯的倒台,所以运营上有些艰难,但是还是做了不少事情。这一批研究员对于考古学的理解恐怕是本时空最强的,他们所做的许多内容在后世看起来都是很浅的考古课题,可是在这时代都具有开创性。</p>
虽然场中大多数人都是为看热闹而来,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真正喜爱考据学和金石学的学者,只要是熟悉这些行当的人物,就能知道去年甲骨文研究会的成果有多么重大的意义。</p>
沈德符去年跟着范允临等人一起去参加了两次的红山考古,发掘这次便作为红山考古的介绍人上台,朗读去年红山考古的重要发现:</p>
“在大凌河这一片区域的墓葬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的遗址。此遗址的坟墓内部没有发现如同其他墓葬群一样的陶器,而全部是玉器,最初我们怀疑此地可居民能是红山先民之中的异族部落。</p>
但随着后续的考古发现,我们也发现了玉型的玉猪龙、勾云形玉器,玉龙玉凤等等典型的红山文化玉器,而没有出现其他风格的葬物,可见此地确然是红山文化的遗址群落。</p>
这或许说明在上古的红山先民之中是分成不同习俗的部落的,有的部落习惯以陶器入葬,有的部落习惯以玉器入葬。</p>
……</p>
这种部落之间的区别,从墓地的布置也可以看出。比如发掘出玉器的墓地,其贵重玉器一般放在墓主人的右手边……”</p>
沈德符一边说着,一边用自己的手示意,又拿出早就做好的图示板,向大家详细解释当地墓葬的情况。</p>
而当他将画有骨殖情况的图示板放到台上时,台下围观众人中顿时发出一小阵惊呼声。</p>
“我就说吧,他们真是开棺见骨了?”</p>
“其人已然安眠地下,居然主动发掘,还掠夺走地下的陪葬器物。”</p>
“什么考古发掘?与盗墓有何异?”</p>
一些老学究们纷纷变色,然后便渐渐骂起来,台上的沈德符只有硬着头皮往下说,不敢理会。</p>
见到这些听众们的反应,王文龙也忍不住露出苦笑。</p>
在此时搞考古发掘需要对付的不光是恶劣的发掘环境,还有百姓对于考古工作的不理解。</p>
之前王文龙就和董其昌讨论过要不要把甲骨研究会对于古墓发掘的报告公之于众。董其昌最终还是决定公开,因为万历皇帝已经默许他们甲骨研究会对红山遗址开挖研究,遮遮掩掩,反而会使得他们在东北的考古发掘引来更多的非议。</p>
与此同时,在场还有许多前来参会的好事之徒甚至是各大报纸的记者,他们却是激动不已。</p>
在沈德符说完报告之后,很多人便上去提问。</p>
一个操着江南口音的记者道:“我乃《金陵时报》特聘的记者,想要请问研究会,你们所挖掘的上古墓葬之中最高的品级大概到了什么程度?”</p>
这是各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研究会如果回答他挖到了红山遗址的首领墓葬,这记者回去就敢写他们挖到了尧舜之墓,定能够提升报纸销量。</p>
董其昌不敢让沈德符回答这个问题,上前抢过发言权道:“我们对红山文化的了解还很浅薄,不过现在也已确定,红山文化还在部落阶段,那时恐怕尧舜都还未出,最高级别的首领也无非是墓葬中使用了玉的部落首领而已。此部落大小方圆恐不会超过如今一县之地,墓主人在上古文献中恐怕并无记载。。”</p>
又有人问:“甲骨研究会之考古发掘算是盗墓吗?所发掘的物品你们将如何处置?”</p>try{ggauto();} catch(ex){}
董其昌连忙回答说道:“我们对于上古遗址发掘并非盗墓,红山与安阳遗址的范围远比今日之城市要小,当时的坟地与居民区相隔亦是不远,且地面上并无明显的坟地标记。</p>
我等只是在挖掘过程中记录了所发掘出来的物品一点点拼凑,反推当地数千年前的情景,才能推断出某处是坟地、某处是作坊。</p>
由于日久年深,即使当地百姓也说不出何处是坟地所在,甚至许多地方因为地形平坦,所以早都是当地百姓的农田,许多尸骨早就被翻动了多次了的。</p>
……</p>
我们并未发掘过秦汉以后的坟墓。</p>
研究会规定即使要发掘秦汉以后的坟墓,也是必须首先发现古墓坍塌或者出现了盗洞之后才可以进行,违反者由甲骨文研究会拿其罪证,即送法办,绝不留情。这一点可见于研究会章程‘保护性发掘’一章。”</p>
董其昌心中庆幸,甲骨研究会在考古之初就由王文龙主导确定了对于古墓“保护性发掘”的原则。</p>
此时金石学家中不少都和盗墓贼有勾搭,但是甲骨研究会在这一点上有严格的纪律,这给甲骨研究会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也保证了研究会的工作可以被大众所接受。</p>
不过场下这些人可听不懂什么保护性挖掘。</p>
有人说道:“开棺见骨到底是有辱先人,即使坟墓坍塌,墓中主人原本安于棺椁之中,你等却要将坟墓打开,此大违伦理也。这一点毋庸狡辩吧?”</p>
“这位先生说错了。”见王文龙站起身反驳董其昌暗暗擦了擦汗,总算有人能帮他说话了。</p>
“建阳先生有何意见?”</p>
王文龙道:“古代坟墓之所以不该去动,是因为长久的封闭使得坟墓之中不见水和空气,乃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墓中尸骨与陪葬器物都能安然保存,后人若是加以扰动,则陪葬器将化为灰飞,尸骨也即会朽烂。”</p>
他停顿了一下,见众人都点头表示听懂,这才继续说:</p>
“保护性发掘的前提是坟墓产生了破孔破洞,或是人为或是天灾,在此情况下,外界的阳光空气甚至雨水、蛇鼠都会进入墓室之中,墓中的器物全将化为黄土:丝织品腐烂、陶器碎裂、墓中主人也将立时腐烂。这种情况下若是后人有敬爱先人之心,自然该请出尸骨重新装椁、研究随葬品、寻访先人技艺。难道该不管不顾任由墓穴之中精美的陪葬器化成泥土,古人尸骸也由他被蛇虫鼠蚁吞噬吗?”</p>
能参加这次会议的不少都是金石学爱好者,原本就是站在甲骨文研究会这一边。</p>
不少人之前对于保护性发掘的意义还了解的不太清楚。此时听到王文龙一说才明白。</p>
有人点头道:“原来如此,发掘古墓是为了让先人的遗物不会烂在泥土之中。”</p>
“怪不得叫保护性发掘,目的是保护,另外还有发掘的意义,这是今古两相全之法了。”</p>
但还是有一些比较保守的人士依旧摇头:“那便让它烂在泥土里,人死之后开关见骨,无人性也!难道为了我等后人研究古人文化,就要使得古人尸骨颜面无存吗?”</p>
对于这个说法,赞同者居然还颇不少。</p>
王文龙也是无奈,一直到他穿越的前世,资讯发达还有不少人坚持认为考古和盗墓没有区别,更别说在此时,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说服所有人,只要让其中大部分人能够接受保护性挖掘的做法就已经算不错。</p></div>
甲骨文研究会去年虽然因为沈一贯的倒台,所以运营上有些艰难,但是还是做了不少事情。这一批研究员对于考古学的理解恐怕是本时空最强的,他们所做的许多内容在后世看起来都是很浅的考古课题,可是在这时代都具有开创性。</p>
虽然场中大多数人都是为看热闹而来,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真正喜爱考据学和金石学的学者,只要是熟悉这些行当的人物,就能知道去年甲骨文研究会的成果有多么重大的意义。</p>
沈德符去年跟着范允临等人一起去参加了两次的红山考古,发掘这次便作为红山考古的介绍人上台,朗读去年红山考古的重要发现:</p>
“在大凌河这一片区域的墓葬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的遗址。此遗址的坟墓内部没有发现如同其他墓葬群一样的陶器,而全部是玉器,最初我们怀疑此地可居民能是红山先民之中的异族部落。</p>
但随着后续的考古发现,我们也发现了玉型的玉猪龙、勾云形玉器,玉龙玉凤等等典型的红山文化玉器,而没有出现其他风格的葬物,可见此地确然是红山文化的遗址群落。</p>
这或许说明在上古的红山先民之中是分成不同习俗的部落的,有的部落习惯以陶器入葬,有的部落习惯以玉器入葬。</p>
……</p>
这种部落之间的区别,从墓地的布置也可以看出。比如发掘出玉器的墓地,其贵重玉器一般放在墓主人的右手边……”</p>
沈德符一边说着,一边用自己的手示意,又拿出早就做好的图示板,向大家详细解释当地墓葬的情况。</p>
而当他将画有骨殖情况的图示板放到台上时,台下围观众人中顿时发出一小阵惊呼声。</p>
“我就说吧,他们真是开棺见骨了?”</p>
“其人已然安眠地下,居然主动发掘,还掠夺走地下的陪葬器物。”</p>
“什么考古发掘?与盗墓有何异?”</p>
一些老学究们纷纷变色,然后便渐渐骂起来,台上的沈德符只有硬着头皮往下说,不敢理会。</p>
见到这些听众们的反应,王文龙也忍不住露出苦笑。</p>
在此时搞考古发掘需要对付的不光是恶劣的发掘环境,还有百姓对于考古工作的不理解。</p>
之前王文龙就和董其昌讨论过要不要把甲骨研究会对于古墓发掘的报告公之于众。董其昌最终还是决定公开,因为万历皇帝已经默许他们甲骨研究会对红山遗址开挖研究,遮遮掩掩,反而会使得他们在东北的考古发掘引来更多的非议。</p>
与此同时,在场还有许多前来参会的好事之徒甚至是各大报纸的记者,他们却是激动不已。</p>
在沈德符说完报告之后,很多人便上去提问。</p>
一个操着江南口音的记者道:“我乃《金陵时报》特聘的记者,想要请问研究会,你们所挖掘的上古墓葬之中最高的品级大概到了什么程度?”</p>
这是各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研究会如果回答他挖到了红山遗址的首领墓葬,这记者回去就敢写他们挖到了尧舜之墓,定能够提升报纸销量。</p>
董其昌不敢让沈德符回答这个问题,上前抢过发言权道:“我们对红山文化的了解还很浅薄,不过现在也已确定,红山文化还在部落阶段,那时恐怕尧舜都还未出,最高级别的首领也无非是墓葬中使用了玉的部落首领而已。此部落大小方圆恐不会超过如今一县之地,墓主人在上古文献中恐怕并无记载。。”</p>
又有人问:“甲骨研究会之考古发掘算是盗墓吗?所发掘的物品你们将如何处置?”</p>try{ggauto();} catch(ex){}
董其昌连忙回答说道:“我们对于上古遗址发掘并非盗墓,红山与安阳遗址的范围远比今日之城市要小,当时的坟地与居民区相隔亦是不远,且地面上并无明显的坟地标记。</p>
我等只是在挖掘过程中记录了所发掘出来的物品一点点拼凑,反推当地数千年前的情景,才能推断出某处是坟地、某处是作坊。</p>
由于日久年深,即使当地百姓也说不出何处是坟地所在,甚至许多地方因为地形平坦,所以早都是当地百姓的农田,许多尸骨早就被翻动了多次了的。</p>
……</p>
我们并未发掘过秦汉以后的坟墓。</p>
研究会规定即使要发掘秦汉以后的坟墓,也是必须首先发现古墓坍塌或者出现了盗洞之后才可以进行,违反者由甲骨文研究会拿其罪证,即送法办,绝不留情。这一点可见于研究会章程‘保护性发掘’一章。”</p>
董其昌心中庆幸,甲骨研究会在考古之初就由王文龙主导确定了对于古墓“保护性发掘”的原则。</p>
此时金石学家中不少都和盗墓贼有勾搭,但是甲骨研究会在这一点上有严格的纪律,这给甲骨研究会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也保证了研究会的工作可以被大众所接受。</p>
不过场下这些人可听不懂什么保护性挖掘。</p>
有人说道:“开棺见骨到底是有辱先人,即使坟墓坍塌,墓中主人原本安于棺椁之中,你等却要将坟墓打开,此大违伦理也。这一点毋庸狡辩吧?”</p>
“这位先生说错了。”见王文龙站起身反驳董其昌暗暗擦了擦汗,总算有人能帮他说话了。</p>
“建阳先生有何意见?”</p>
王文龙道:“古代坟墓之所以不该去动,是因为长久的封闭使得坟墓之中不见水和空气,乃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墓中尸骨与陪葬器物都能安然保存,后人若是加以扰动,则陪葬器将化为灰飞,尸骨也即会朽烂。”</p>
他停顿了一下,见众人都点头表示听懂,这才继续说:</p>
“保护性发掘的前提是坟墓产生了破孔破洞,或是人为或是天灾,在此情况下,外界的阳光空气甚至雨水、蛇鼠都会进入墓室之中,墓中的器物全将化为黄土:丝织品腐烂、陶器碎裂、墓中主人也将立时腐烂。这种情况下若是后人有敬爱先人之心,自然该请出尸骨重新装椁、研究随葬品、寻访先人技艺。难道该不管不顾任由墓穴之中精美的陪葬器化成泥土,古人尸骸也由他被蛇虫鼠蚁吞噬吗?”</p>
能参加这次会议的不少都是金石学爱好者,原本就是站在甲骨文研究会这一边。</p>
不少人之前对于保护性发掘的意义还了解的不太清楚。此时听到王文龙一说才明白。</p>
有人点头道:“原来如此,发掘古墓是为了让先人的遗物不会烂在泥土之中。”</p>
“怪不得叫保护性发掘,目的是保护,另外还有发掘的意义,这是今古两相全之法了。”</p>
但还是有一些比较保守的人士依旧摇头:“那便让它烂在泥土里,人死之后开关见骨,无人性也!难道为了我等后人研究古人文化,就要使得古人尸骨颜面无存吗?”</p>
对于这个说法,赞同者居然还颇不少。</p>
王文龙也是无奈,一直到他穿越的前世,资讯发达还有不少人坚持认为考古和盗墓没有区别,更别说在此时,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说服所有人,只要让其中大部分人能够接受保护性挖掘的做法就已经算不错。</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