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辽东的人口数量不多,但是报纸行业却是意外的发达。一来是因为辽东的卫所体制导致辽东的需求许多都不能自给自足,所以辽东人口虽少,但是却有大量从关内来送军需做买卖的商户。商人的到来带来了信息舆论的市场,信息需求自然催生了报纸行业。</p>
另一原因则是因为大量官办报纸的存在,辽东的卫所制导致人员流动性差,大多数辽东军户一生只能在体制里混,大明辽东的各行各业基本都和卫所制有关系。</p>
大一点的卫所有卫所军经营的药铺、饭店,伴随着报纸的出现,这几年许多大卫所也建立了自己的报刊。</p>
辽东现在的识字群体已经不小,但每年就只有五个举人名额,大量读书人根本没有科举的希望,为所中开办的报刊也算是为这些没法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找个做事的机会。</p>
十一月,本是辽东大雪封山地面平静的时节,辽东的报纸却突然热闹起来,围绕王文龙形成了两个讨论口径。</p>
此事最初是由几大卫所报刊挑起的,十一月初一日,《辽阳时报》突然报导“宽甸六堡撤边议论”,说了没两句撤边的理由,话风一转,写道“某王老爷与太监往来密切,听信宦官说辞,认为六堡必守,接着大发议论之言。”</p>
接下来连篇累牍的内容全都是指责“某王老爷”信了太监的言论之后挑动辽东舆论的的作为,什么“先于京城大报做辽人小说”“又写影戏三出,教人传播”――虽然没有指名道姓的说出某王老爷的身份,但是只要对时局稍微了解的人都能猜出报纸针对的就是王文龙。</p>
《辽阳时报》只是批评王文龙偏听偏信,紧接着的《广宁报》就更狠,指出王文龙在皮岛“勾结权贵,以图大利”,而且“此君今已全占辽东一岛,修建货站码头,笔者亲眼所见,岛上房屋鳞次栉比,比知辽东军州不稍逊色……”</p>
《广宁报》的文章暗示王文龙在辽东已经挣到了不少钱,之所以不赞同六堡撤边就是为了使得边境战争越打越激烈,如此他所占有的皮岛的贸易中转站才能越发获利。</p>
辽阳和广宁都是辽东大城,当地的报纸攻击起王文龙来还要讲些证据,而辽东其他军卫所的小报则直接编出各种故事。</p>
有报纸为辽东百姓科普王文龙的过去,指出王文龙本来就是外国人,与大明不是一条心。回到中国之后,又投身太监高的幕府,“此太监在福建之横征暴敛比之高淮分毫不逊色”,而王文龙就是靠给高出搜刮百姓的主意而上位的。</p>
许多辽东百姓之前还真不知道王文龙是海外归客,又因为辽东的卫所军户体制,使得辽东人特别抱团,而且对外国人极不相信,这些报纸科普了王文龙出生在西洋的背景,对王文龙在辽东百姓心中的形象还真能造成不小打击。</p>
这些报纸还进一步挖出当年梁永在泉州罢市时找人写的污蔑王文龙的文章,把上面的内容重新复述,表示王文龙在福建也是找了一个大海盗做岳父,勾结倭寇以丰厚自己的身家。</p>
当年戚继光打倭寇时,辽东的金州复州也是倭寇经常来勒索之处,王文龙在辽东的形象又被抹黑一分。</p>try{ggauto();} catch(ex){}
另外,还有报纸指责王文龙在江南创办物理社、横山书斋教学生不去科举;王文龙写《尚书古文疏证》诋毁圣贤;创出考据、学考古学,都是为了颠覆圣朝统治。</p>
辽东百姓老实守旧,辽东的学风也是落后关内几十年,正因如此,王文龙去开原做会讲时凭借他是关内名士的身份说什么都能获得极大尊重。</p>
但也是同一原因,这时候辽东学子们还在钻研程朱理学呢,连阳明心学对他们来说都有点超越认识,王文龙弄出的考据学这一套东西,大多数辽东学子是很难理解的。</p>
小报们又是说一半隐瞒一半的科普,引导辽东文人对王文龙产生误解。</p>
更有甚者还造了辽东特色的谣言,说高和高淮都姓高,其实乃是亲兄弟。王文龙之所以能来辽东,就是因为他在福建伺候过的收税太监高对他极为重视,死之前写了封信,把王文龙推荐给他的弟弟高淮。</p>
倒也有一些辽东报纸在维护王文龙的名声。</p>
王文龙千里迢迢跑到辽东来挖掘古物,证明了辽东上古就是中华文明之地,又在甲骨文研究会上帮助东人破除内地人对他们的鄙视,辽东学子能够有去顺天参加乡试的名额也是和王文龙的争取离不开关系……如此种种,真的了解王文龙作为的辽东读书人,对于王文龙还是十分尊重的。</p>
一些由文人控制的媒体,金山卫、复州的几家报纸,都在不遗余力地为王文龙辟谣。</p>
但是这些报纸的影响力太有限了,跟铺天盖地的造谣比起来,也就是聊胜于无的作用。</p>
外国出身、太监幕僚、倭寇女婿、造谣牟利、诋毁圣贤……也就十几天时间,王文龙脑袋上已经被扣了一串罪名。</p>
一时间,王文龙怎么在几年间,从一个两手空空的海外归客,混到名扬天下的名士、家资钜万的六品官的故事,在辽东传的人尽皆知。</p>
王文龙看到这铺天盖地的报道都懵了,哪怕他做了些舆论反击,但在对方的强大宣传力面前瞬间就败下阵来。</p>
毛文龙看得心急,就连佟养真都跑到皮岛上来询问王文龙如何是好?</p>
这么大规模的攻击,肯定是有人指使的,王文龙稍稍梳理一下事情的始末就明白了。</p>
只看最开始挑动此事的报刊全都是直属辽东巡抚衙门、辽东总兵衙门的媒体,就知道这事情背后肯定是守城派在主导。</p>
人家在辽东的影响力根本不是王文龙可比的,王文龙也只能先回金城再想办法。</p>
而无数不明真相的辽东百姓则被卷进来,看着王文龙的故事连连感叹,他那三出被追捧的抗战戏热度骤降,甚至不少百姓相信了王文龙真的和太监勾结,对于王文龙提出的观点也全采防备的态度,真的开始怀疑是不是不应该守住六堡。</p>
只能说高淮在辽东太招人恨了,守城派把王文龙跟他绑在一起,造谣效果直接翻倍。</p></div>
另一原因则是因为大量官办报纸的存在,辽东的卫所制导致人员流动性差,大多数辽东军户一生只能在体制里混,大明辽东的各行各业基本都和卫所制有关系。</p>
大一点的卫所有卫所军经营的药铺、饭店,伴随着报纸的出现,这几年许多大卫所也建立了自己的报刊。</p>
辽东现在的识字群体已经不小,但每年就只有五个举人名额,大量读书人根本没有科举的希望,为所中开办的报刊也算是为这些没法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找个做事的机会。</p>
十一月,本是辽东大雪封山地面平静的时节,辽东的报纸却突然热闹起来,围绕王文龙形成了两个讨论口径。</p>
此事最初是由几大卫所报刊挑起的,十一月初一日,《辽阳时报》突然报导“宽甸六堡撤边议论”,说了没两句撤边的理由,话风一转,写道“某王老爷与太监往来密切,听信宦官说辞,认为六堡必守,接着大发议论之言。”</p>
接下来连篇累牍的内容全都是指责“某王老爷”信了太监的言论之后挑动辽东舆论的的作为,什么“先于京城大报做辽人小说”“又写影戏三出,教人传播”――虽然没有指名道姓的说出某王老爷的身份,但是只要对时局稍微了解的人都能猜出报纸针对的就是王文龙。</p>
《辽阳时报》只是批评王文龙偏听偏信,紧接着的《广宁报》就更狠,指出王文龙在皮岛“勾结权贵,以图大利”,而且“此君今已全占辽东一岛,修建货站码头,笔者亲眼所见,岛上房屋鳞次栉比,比知辽东军州不稍逊色……”</p>
《广宁报》的文章暗示王文龙在辽东已经挣到了不少钱,之所以不赞同六堡撤边就是为了使得边境战争越打越激烈,如此他所占有的皮岛的贸易中转站才能越发获利。</p>
辽阳和广宁都是辽东大城,当地的报纸攻击起王文龙来还要讲些证据,而辽东其他军卫所的小报则直接编出各种故事。</p>
有报纸为辽东百姓科普王文龙的过去,指出王文龙本来就是外国人,与大明不是一条心。回到中国之后,又投身太监高的幕府,“此太监在福建之横征暴敛比之高淮分毫不逊色”,而王文龙就是靠给高出搜刮百姓的主意而上位的。</p>
许多辽东百姓之前还真不知道王文龙是海外归客,又因为辽东的卫所军户体制,使得辽东人特别抱团,而且对外国人极不相信,这些报纸科普了王文龙出生在西洋的背景,对王文龙在辽东百姓心中的形象还真能造成不小打击。</p>
这些报纸还进一步挖出当年梁永在泉州罢市时找人写的污蔑王文龙的文章,把上面的内容重新复述,表示王文龙在福建也是找了一个大海盗做岳父,勾结倭寇以丰厚自己的身家。</p>
当年戚继光打倭寇时,辽东的金州复州也是倭寇经常来勒索之处,王文龙在辽东的形象又被抹黑一分。</p>try{ggauto();} catch(ex){}
另外,还有报纸指责王文龙在江南创办物理社、横山书斋教学生不去科举;王文龙写《尚书古文疏证》诋毁圣贤;创出考据、学考古学,都是为了颠覆圣朝统治。</p>
辽东百姓老实守旧,辽东的学风也是落后关内几十年,正因如此,王文龙去开原做会讲时凭借他是关内名士的身份说什么都能获得极大尊重。</p>
但也是同一原因,这时候辽东学子们还在钻研程朱理学呢,连阳明心学对他们来说都有点超越认识,王文龙弄出的考据学这一套东西,大多数辽东学子是很难理解的。</p>
小报们又是说一半隐瞒一半的科普,引导辽东文人对王文龙产生误解。</p>
更有甚者还造了辽东特色的谣言,说高和高淮都姓高,其实乃是亲兄弟。王文龙之所以能来辽东,就是因为他在福建伺候过的收税太监高对他极为重视,死之前写了封信,把王文龙推荐给他的弟弟高淮。</p>
倒也有一些辽东报纸在维护王文龙的名声。</p>
王文龙千里迢迢跑到辽东来挖掘古物,证明了辽东上古就是中华文明之地,又在甲骨文研究会上帮助东人破除内地人对他们的鄙视,辽东学子能够有去顺天参加乡试的名额也是和王文龙的争取离不开关系……如此种种,真的了解王文龙作为的辽东读书人,对于王文龙还是十分尊重的。</p>
一些由文人控制的媒体,金山卫、复州的几家报纸,都在不遗余力地为王文龙辟谣。</p>
但是这些报纸的影响力太有限了,跟铺天盖地的造谣比起来,也就是聊胜于无的作用。</p>
外国出身、太监幕僚、倭寇女婿、造谣牟利、诋毁圣贤……也就十几天时间,王文龙脑袋上已经被扣了一串罪名。</p>
一时间,王文龙怎么在几年间,从一个两手空空的海外归客,混到名扬天下的名士、家资钜万的六品官的故事,在辽东传的人尽皆知。</p>
王文龙看到这铺天盖地的报道都懵了,哪怕他做了些舆论反击,但在对方的强大宣传力面前瞬间就败下阵来。</p>
毛文龙看得心急,就连佟养真都跑到皮岛上来询问王文龙如何是好?</p>
这么大规模的攻击,肯定是有人指使的,王文龙稍稍梳理一下事情的始末就明白了。</p>
只看最开始挑动此事的报刊全都是直属辽东巡抚衙门、辽东总兵衙门的媒体,就知道这事情背后肯定是守城派在主导。</p>
人家在辽东的影响力根本不是王文龙可比的,王文龙也只能先回金城再想办法。</p>
而无数不明真相的辽东百姓则被卷进来,看着王文龙的故事连连感叹,他那三出被追捧的抗战戏热度骤降,甚至不少百姓相信了王文龙真的和太监勾结,对于王文龙提出的观点也全采防备的态度,真的开始怀疑是不是不应该守住六堡。</p>
只能说高淮在辽东太招人恨了,守城派把王文龙跟他绑在一起,造谣效果直接翻倍。</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