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孩子的名字您来取吧!”
刘昉这一次得到三个孩子,一对双胞胎兄弟,还有一个女儿。现在孩子出生了,那么孩子的名字却没有确定。
刘备乃是他的父亲,刘昉便将这个机会让给了刘备,由他为三个孩子取名。
刘昉此话说出口,刘备受宠若惊,心里有些欣慰。刘昉将孩子的名字交给自己来取,刘备很开心,孩子的名字早就想好了。
原本就有所准备,心里期盼不已,如今刘昉亲口说出来,刘备脱口而出道:“长子为‘峻’,次子为‘轩’;至于女儿则为‘蕊’,你觉得怎么样?”
刘昉看了一眼父亲,什么都没说,也没反对刘备取的名字。当刘备脱口而出时,刘昉猜测他早就想好了,而且这个名字也不错。
刘昉都不反对,其他人更不会反对。随着孩子的出生,刘备忧愁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他已经不是皇上,自然有很多时间陪伴孙子玩耍,可惜孩子还是太小了,要不然刘备肯定带着孩子一起住,看见孙子孙女可爱的模样,哑然失笑。
与此同时,前太子刘禅也传来生子的消息。只不过刘禅之子没那么好命,刘备不仅没有理会,甚至命人有关于刘禅的消息一律不必上报,意思是让他自生自灭。
“太上皇,刘禅公子真的不用管吗?”
“管得着吗?”刘备淡淡地说道,“实在是鞭长莫及啊!孔明,有些事情不是我不愿意去管,而是他屡教不改,要不是念及他是我的儿子,别说无忌,就连我也不会容忍他分毫。”
徐庶惊道,“太上皇,此话从何说起?”
“看样子无忌并没有告诉你们实情啊!”刘备感叹一声,这事是家丑本不可外扬,现在他已经安心了,也就无所谓,“当初无忌府上出现的刺客,乃是他所为。若不是无忌顾念手足之情,怕是那个时候他便死了。”
“朕给过他机会,可他不珍惜,实在是无可奈何。不过也得感谢他,要不是这样,无忌又怎么会与他争位,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人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刘禅居然有这样的胆子,实在出乎意料。
刘备退位之后,安心做一个平凡人,不理朝政,不见大臣,所有的权力都交给刘昉,到底是能开疆扩土,还是固守此地,偏安一隅,全都交托给刘昉。
因为刘备相信刘昉的能力,相信他做的更好,要是他还管理朝政,又或是出面干预,反而不利于刘昉的治理,所以他心甘情愿的选择幕后。
现在真正能够见到刘备的大臣也是寥寥无几,除了诸葛亮、徐庶、庞统外,只有赵云一人,其他人想见也见不到。
诸葛亮他们几人会轮流前去探望刘备,有时候也会一起探望,而刘备放下身段,就像是老友相聚一样,没有任何架子,也没有什么身份地位的差距,有的是好友之间的交流。
如果是前来叙旧,刘备欢迎之至,若是来讨论政务上的,刘备就会命人送客,慢走不送。
诸葛亮等人都明白刘备这样的意思,他是不愿意自己成为刘昉治理国家上的障碍,也不愿意他人打扰他清净的生活。
自从刘昉继位之后,蜀国的军事力量愈来愈强大,其次是农业,之后是经济。在刘昉的治理下,百姓生活日益富裕,那些原本的豪强在刘昉的统治下,渐渐失去原本的地位,这让当地豪强心生不满。
刘昉下诏征缴税收,豪强上交的税务比之前要多出数倍有余,不过也不是乱征收,全都是有正当理由。但是,刘昉的做法却损害了豪强的利益,这让豪强地主决定离开蜀国,前往他处谋生。
刘昉的做法不仅诸葛亮不理解,就连徐庶、庞统也被他搞糊涂了。如果增强军事力量是为了抵御外敌,提高农业发展是为了民生,那么打压当地豪强地主又是为了什么?
“每个时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阶级利益矛盾,豪强地主长时间霸占优质资源,财源滚滚而来,可是受苦的还是百姓。”
刘昉正声道,“战争比拼的是双方兵力没错,可是那些地主豪绅影响力太大,要是前方开战后方失火怎么办?”
刘昉的担心不无道理,地主豪绅在当地势力越是庞大,影响力就会越大。如果其中有人心存异心,煽动当地百姓反叛蜀国,那就真的内忧外患。纵然刘昉的做法有些偏激,这是事实,他们无言以对,所以刘昉才会这样做,就是为了削弱他们的影响力,也是为了蜀国基业着想。
农业在这个时代十分重要,这些都是打仗最需要的物品。如果农业不发达,将士前锋作战,后方粮草断了,那就真的十分威胁。
战事一起,接着接踵而至的战乱,就算经济再强大也难以抵挡的住强大的战争,那个时候就算是家财万贯,兴许转眼成空,而粮食才是王道,所以司马无忌每一步都是提前做好准备。
和平年代,国家经济发展再好,失去农业支撑也难以维持下去,除非是一统天下,不用为战争而烦恼,这事根本就不可能,至少目前蜀国没有这个本事吞并其它两国。
刘昉一系列政策,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一步一步去实施,避免引起蜀国动乱,而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也让一大部分人受益,也损害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
那些人大多数都是豪强地主,要不就是贵族,刘昉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他始终坚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才是王道。
仅凭贵族也只能是经济上,实际上帮不了太多,要是两国战事起来,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的也都是平民百姓,而不是所谓的贵族。
在刘昉的改革下,使得蜀国兵力大增,他也时不时的前去巡查,有时候会悄悄巡查,甚至将现代军事概念融入其中,让每个军队都必须进行演习,尤其是那些刚刚入伍不久的将士,每一位都必须参加,而且刘昉下令不允许士兵私斗,有任何矛盾可以采取一对一比试,发泄心中不满,有时候他也会作为见证者。
正因为刘昉的一系列作风不按常理出牌,没有人能猜到他下一步行动,这也让蜀国人心齐,对他这个皇帝更加认同。
(本章完)
刘昉这一次得到三个孩子,一对双胞胎兄弟,还有一个女儿。现在孩子出生了,那么孩子的名字却没有确定。
刘备乃是他的父亲,刘昉便将这个机会让给了刘备,由他为三个孩子取名。
刘昉此话说出口,刘备受宠若惊,心里有些欣慰。刘昉将孩子的名字交给自己来取,刘备很开心,孩子的名字早就想好了。
原本就有所准备,心里期盼不已,如今刘昉亲口说出来,刘备脱口而出道:“长子为‘峻’,次子为‘轩’;至于女儿则为‘蕊’,你觉得怎么样?”
刘昉看了一眼父亲,什么都没说,也没反对刘备取的名字。当刘备脱口而出时,刘昉猜测他早就想好了,而且这个名字也不错。
刘昉都不反对,其他人更不会反对。随着孩子的出生,刘备忧愁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他已经不是皇上,自然有很多时间陪伴孙子玩耍,可惜孩子还是太小了,要不然刘备肯定带着孩子一起住,看见孙子孙女可爱的模样,哑然失笑。
与此同时,前太子刘禅也传来生子的消息。只不过刘禅之子没那么好命,刘备不仅没有理会,甚至命人有关于刘禅的消息一律不必上报,意思是让他自生自灭。
“太上皇,刘禅公子真的不用管吗?”
“管得着吗?”刘备淡淡地说道,“实在是鞭长莫及啊!孔明,有些事情不是我不愿意去管,而是他屡教不改,要不是念及他是我的儿子,别说无忌,就连我也不会容忍他分毫。”
徐庶惊道,“太上皇,此话从何说起?”
“看样子无忌并没有告诉你们实情啊!”刘备感叹一声,这事是家丑本不可外扬,现在他已经安心了,也就无所谓,“当初无忌府上出现的刺客,乃是他所为。若不是无忌顾念手足之情,怕是那个时候他便死了。”
“朕给过他机会,可他不珍惜,实在是无可奈何。不过也得感谢他,要不是这样,无忌又怎么会与他争位,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人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刘禅居然有这样的胆子,实在出乎意料。
刘备退位之后,安心做一个平凡人,不理朝政,不见大臣,所有的权力都交给刘昉,到底是能开疆扩土,还是固守此地,偏安一隅,全都交托给刘昉。
因为刘备相信刘昉的能力,相信他做的更好,要是他还管理朝政,又或是出面干预,反而不利于刘昉的治理,所以他心甘情愿的选择幕后。
现在真正能够见到刘备的大臣也是寥寥无几,除了诸葛亮、徐庶、庞统外,只有赵云一人,其他人想见也见不到。
诸葛亮他们几人会轮流前去探望刘备,有时候也会一起探望,而刘备放下身段,就像是老友相聚一样,没有任何架子,也没有什么身份地位的差距,有的是好友之间的交流。
如果是前来叙旧,刘备欢迎之至,若是来讨论政务上的,刘备就会命人送客,慢走不送。
诸葛亮等人都明白刘备这样的意思,他是不愿意自己成为刘昉治理国家上的障碍,也不愿意他人打扰他清净的生活。
自从刘昉继位之后,蜀国的军事力量愈来愈强大,其次是农业,之后是经济。在刘昉的治理下,百姓生活日益富裕,那些原本的豪强在刘昉的统治下,渐渐失去原本的地位,这让当地豪强心生不满。
刘昉下诏征缴税收,豪强上交的税务比之前要多出数倍有余,不过也不是乱征收,全都是有正当理由。但是,刘昉的做法却损害了豪强的利益,这让豪强地主决定离开蜀国,前往他处谋生。
刘昉的做法不仅诸葛亮不理解,就连徐庶、庞统也被他搞糊涂了。如果增强军事力量是为了抵御外敌,提高农业发展是为了民生,那么打压当地豪强地主又是为了什么?
“每个时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阶级利益矛盾,豪强地主长时间霸占优质资源,财源滚滚而来,可是受苦的还是百姓。”
刘昉正声道,“战争比拼的是双方兵力没错,可是那些地主豪绅影响力太大,要是前方开战后方失火怎么办?”
刘昉的担心不无道理,地主豪绅在当地势力越是庞大,影响力就会越大。如果其中有人心存异心,煽动当地百姓反叛蜀国,那就真的内忧外患。纵然刘昉的做法有些偏激,这是事实,他们无言以对,所以刘昉才会这样做,就是为了削弱他们的影响力,也是为了蜀国基业着想。
农业在这个时代十分重要,这些都是打仗最需要的物品。如果农业不发达,将士前锋作战,后方粮草断了,那就真的十分威胁。
战事一起,接着接踵而至的战乱,就算经济再强大也难以抵挡的住强大的战争,那个时候就算是家财万贯,兴许转眼成空,而粮食才是王道,所以司马无忌每一步都是提前做好准备。
和平年代,国家经济发展再好,失去农业支撑也难以维持下去,除非是一统天下,不用为战争而烦恼,这事根本就不可能,至少目前蜀国没有这个本事吞并其它两国。
刘昉一系列政策,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一步一步去实施,避免引起蜀国动乱,而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也让一大部分人受益,也损害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
那些人大多数都是豪强地主,要不就是贵族,刘昉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他始终坚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才是王道。
仅凭贵族也只能是经济上,实际上帮不了太多,要是两国战事起来,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的也都是平民百姓,而不是所谓的贵族。
在刘昉的改革下,使得蜀国兵力大增,他也时不时的前去巡查,有时候会悄悄巡查,甚至将现代军事概念融入其中,让每个军队都必须进行演习,尤其是那些刚刚入伍不久的将士,每一位都必须参加,而且刘昉下令不允许士兵私斗,有任何矛盾可以采取一对一比试,发泄心中不满,有时候他也会作为见证者。
正因为刘昉的一系列作风不按常理出牌,没有人能猜到他下一步行动,这也让蜀国人心齐,对他这个皇帝更加认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