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王拱辰从东明县赶了回来,等到五月初一回三司述职,晚上当然要给他接风,顺便请一下衙门里的同僚。
徐平很想知道王拱辰这段时间做得怎么样,因为按照自己的要求,新设有营田务跟以前的各地营田务有很大区别,不知道王拱辰能不能适应。
原来各地开办的营田务,如唐州、蔡州等地,都是由地方官招募垦户,官方借给种子和耕牛等,一般免赋税一到三年。本质上这还是招小自耕农,不过耕地是属于官府,招募来的农民只有耕种收获的权利。只有耕种到一定年份,从无过犯,才能取得耕地所有权。
而地方官,如唐州几次开办营田务,都是地方官想在自己任期内显出政绩,大大缩短了免赋税的时间,收的租税又重,最终都是垦户逃亡,营田失败。
徐平要求王拱辰的是一定要保持集体劳动,组织不能松散,收获粮食直接入官,对干活的农民发给钱和粮食做报酬。
开荒是很困难的,分散的小农开荒更加困难,而且无组织会造成效率的极大浪费。哪里要筑坝,哪里要开渠,路怎么修,房怎么建,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合理规划。
这种做法带有一定的军事性质,营田务的组织也是半军事化的,并不被一些官僚喜欢,徐平不知道王拱辰能不能处理好。当然也不是全部官僚都反对这样做,后来的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甚至把半军事化推广到了全国的各个社会阶层。
回到自己官厅收拾妥当,徐平出门到了院子里,对等在这里的一众同僚道:“今天王拱辰从东明县回京城,给他接风,你们若是没有其他事情,一起走吧。”
众人哄然叫好,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出了皇城,大家纷纷打发随从牵马回家,一路步行经御街到州桥那里坐油壁车。
太阳还高高挂在天上,天气有些燥热,大家都还穿着春装,走不多远便开始出汗。
曾公亮甩着袖子道:“这么热的天气,只怕坐在油壁车上也会气闷。要我说,到了这个时节,油壁车的棚子可以拆了,坐在上面反而舒服得多。”
高若讷沉声道:“我们士人,坐在车上招摇过市,成何体统!”
曾公亮摇了摇头,没再说话。高若讷就这个样子,你有什么办法?
叶清臣却道:“你们不知道,如今京城里面新出了一种马车,比四轮的油壁车更加精致!那上面的布篷是可以收起来的,平时敞着吹风,太阳大时或者风雨天气放下篷子,遮风挡雨,比油壁车不知舒服到哪里去!”
李昭述问徐平:“副使,果然有这种车吗?”
“有啊,三司场务有专门做车的,除了油壁车,也做这种车子。其实不仅是马车,那车也可以用牛拉的,只是看起来不般配,有些古怪而已。”
李昭述听了啧啧称奇:“有这种车子,倒是可以买一辆,清晨上朝,坐着不比牛车强得太多!我的腰腿不好,乘不得马,以前做着牛车路上能急死个人!”
“可以,若是要买,跟我说一声,给你算便宜一点。咱们三司的人,买场务里新出的货物,有着这个便利。”
李昭述点头,心里暗暗盘算,明天没事到家附近的场务看看。
四轮马车轻便,用来拉客是极为合适的。油壁车还是属于公交车的性质,并不怎么讲究,不能完全发挥出四轮马车的优势。新场务在徐平的指导下,又新制了一种豪华版的四轮马车,车身缩小,造型轻盈,只是座位减少到了两三个。
这是徐平根据自己前世记忆中的欧洲四轮马车的形状设计出来的,只可惜开封没有欧洲那种巨大威武的挽马,卖相上便差了很多,不过比坐油壁车还是舒适多了。
说真的四轮马车就要这样用,车的样子做得越骚越好,就是要当奢侈品卖。
到了州桥边,叶清臣突然指着前方道:“快看,快看,前边的那辆就是新出的四轮马车,看起来就透着精神,坐在上面肯定爽利!”
一直没说话的叶参横了儿子一眼,沉声道:“那是柴附马府上的车,坐在车上的是他们家的知院,京城里有自己的宅子,你凭什么跟那些人比!”
叶清臣低下头,偷偷看了一眼身边的郑戬,撇了撇嘴,不敢再说话。
柴宗庆娶的是宋太宗第四女,做了几十年的附马,刺史节度使这些官的俸禄和公使钱又高,他人又贪,利用权势地位偷税漏税贩卖禁品一直管不住,家里不知道积攒了多少钱财。知院虽然是奴仆,在他家久了,积攒的钱财还真是叶家不敢比的。
那辆马车式样轻盈,制作精致,很多人看了都眼馋。不过看那马样子雄骏,只怕没百十贯买不来,加上车子和赶车的人,几百贯坐在屁股底下,这些中下级官员还真坐不起。
嵇颖淡淡地道:“君子不要沉迷于物欲,不然徒惹烦恼,我们老实坐油壁车吧。”
众人只是连连摇头,跟在徐平后边,上了两辆停在路边的油壁车。
徐平一直没有说话,任身边的官员指着过去的四轮马车说来说去。他自己的心里面清楚,那车子做起来费工费料,成本不菲,只是多了一个坐在上面舒服,又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处,只能做为权贵富豪的玩物,民间推广不开来的。
但凡不那么讲究,一辆牛车才多少钱?坐着不过是颠簸了一点,只要讲究实惠的人就不会买那种车子。他让三司做出来卖,还是要收京城富人手里的财富。
京城里的有钱人多,财富在手里都是买地放贷,很少投入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事情上面去,不如让三司用各种奢侈品把他们手里的钱收上来,还有更大的用处。
奢侈品对推动工商业发展的作用并不大,但可以有效的把富人们的钱掏出来,徐平把一些新奇货物摆进三司的铺子,本就是存了这个心思。掏出了富人的钱,再投入到需要的地方,慢慢带动起产业来。(未完待续。)
徐平很想知道王拱辰这段时间做得怎么样,因为按照自己的要求,新设有营田务跟以前的各地营田务有很大区别,不知道王拱辰能不能适应。
原来各地开办的营田务,如唐州、蔡州等地,都是由地方官招募垦户,官方借给种子和耕牛等,一般免赋税一到三年。本质上这还是招小自耕农,不过耕地是属于官府,招募来的农民只有耕种收获的权利。只有耕种到一定年份,从无过犯,才能取得耕地所有权。
而地方官,如唐州几次开办营田务,都是地方官想在自己任期内显出政绩,大大缩短了免赋税的时间,收的租税又重,最终都是垦户逃亡,营田失败。
徐平要求王拱辰的是一定要保持集体劳动,组织不能松散,收获粮食直接入官,对干活的农民发给钱和粮食做报酬。
开荒是很困难的,分散的小农开荒更加困难,而且无组织会造成效率的极大浪费。哪里要筑坝,哪里要开渠,路怎么修,房怎么建,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合理规划。
这种做法带有一定的军事性质,营田务的组织也是半军事化的,并不被一些官僚喜欢,徐平不知道王拱辰能不能处理好。当然也不是全部官僚都反对这样做,后来的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甚至把半军事化推广到了全国的各个社会阶层。
回到自己官厅收拾妥当,徐平出门到了院子里,对等在这里的一众同僚道:“今天王拱辰从东明县回京城,给他接风,你们若是没有其他事情,一起走吧。”
众人哄然叫好,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出了皇城,大家纷纷打发随从牵马回家,一路步行经御街到州桥那里坐油壁车。
太阳还高高挂在天上,天气有些燥热,大家都还穿着春装,走不多远便开始出汗。
曾公亮甩着袖子道:“这么热的天气,只怕坐在油壁车上也会气闷。要我说,到了这个时节,油壁车的棚子可以拆了,坐在上面反而舒服得多。”
高若讷沉声道:“我们士人,坐在车上招摇过市,成何体统!”
曾公亮摇了摇头,没再说话。高若讷就这个样子,你有什么办法?
叶清臣却道:“你们不知道,如今京城里面新出了一种马车,比四轮的油壁车更加精致!那上面的布篷是可以收起来的,平时敞着吹风,太阳大时或者风雨天气放下篷子,遮风挡雨,比油壁车不知舒服到哪里去!”
李昭述问徐平:“副使,果然有这种车吗?”
“有啊,三司场务有专门做车的,除了油壁车,也做这种车子。其实不仅是马车,那车也可以用牛拉的,只是看起来不般配,有些古怪而已。”
李昭述听了啧啧称奇:“有这种车子,倒是可以买一辆,清晨上朝,坐着不比牛车强得太多!我的腰腿不好,乘不得马,以前做着牛车路上能急死个人!”
“可以,若是要买,跟我说一声,给你算便宜一点。咱们三司的人,买场务里新出的货物,有着这个便利。”
李昭述点头,心里暗暗盘算,明天没事到家附近的场务看看。
四轮马车轻便,用来拉客是极为合适的。油壁车还是属于公交车的性质,并不怎么讲究,不能完全发挥出四轮马车的优势。新场务在徐平的指导下,又新制了一种豪华版的四轮马车,车身缩小,造型轻盈,只是座位减少到了两三个。
这是徐平根据自己前世记忆中的欧洲四轮马车的形状设计出来的,只可惜开封没有欧洲那种巨大威武的挽马,卖相上便差了很多,不过比坐油壁车还是舒适多了。
说真的四轮马车就要这样用,车的样子做得越骚越好,就是要当奢侈品卖。
到了州桥边,叶清臣突然指着前方道:“快看,快看,前边的那辆就是新出的四轮马车,看起来就透着精神,坐在上面肯定爽利!”
一直没说话的叶参横了儿子一眼,沉声道:“那是柴附马府上的车,坐在车上的是他们家的知院,京城里有自己的宅子,你凭什么跟那些人比!”
叶清臣低下头,偷偷看了一眼身边的郑戬,撇了撇嘴,不敢再说话。
柴宗庆娶的是宋太宗第四女,做了几十年的附马,刺史节度使这些官的俸禄和公使钱又高,他人又贪,利用权势地位偷税漏税贩卖禁品一直管不住,家里不知道积攒了多少钱财。知院虽然是奴仆,在他家久了,积攒的钱财还真是叶家不敢比的。
那辆马车式样轻盈,制作精致,很多人看了都眼馋。不过看那马样子雄骏,只怕没百十贯买不来,加上车子和赶车的人,几百贯坐在屁股底下,这些中下级官员还真坐不起。
嵇颖淡淡地道:“君子不要沉迷于物欲,不然徒惹烦恼,我们老实坐油壁车吧。”
众人只是连连摇头,跟在徐平后边,上了两辆停在路边的油壁车。
徐平一直没有说话,任身边的官员指着过去的四轮马车说来说去。他自己的心里面清楚,那车子做起来费工费料,成本不菲,只是多了一个坐在上面舒服,又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处,只能做为权贵富豪的玩物,民间推广不开来的。
但凡不那么讲究,一辆牛车才多少钱?坐着不过是颠簸了一点,只要讲究实惠的人就不会买那种车子。他让三司做出来卖,还是要收京城富人手里的财富。
京城里的有钱人多,财富在手里都是买地放贷,很少投入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事情上面去,不如让三司用各种奢侈品把他们手里的钱收上来,还有更大的用处。
奢侈品对推动工商业发展的作用并不大,但可以有效的把富人们的钱掏出来,徐平把一些新奇货物摆进三司的铺子,本就是存了这个心思。掏出了富人的钱,再投入到需要的地方,慢慢带动起产业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