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琮在秦州是以本路都部署兼沿边招讨使,不带经略安抚使,官署设置跟徐平有很大不同。本路置经略,机构设置跟以前就有了很大改变,连带帅府衙署也进行了扩建。
不知不觉,徐平到秦州已经一个月了。西北地气晚于中原,此时才百花竞艳,桃李芬芳。初来时附近的山丘还一片土黄,杂着斑斑点点的绿色,此时已经一片青翠。
这一天帅府改建完成,徐平带着一众属官搬进了新官衙。
秦州是节度州,徐平的帅府正式建置包括经略司、安抚使司、都部署司、节度使司和观察使司,称为帅府五司厅,沿用唐时旧制而已。节度和观察的幕职官实际上已经成了州府的官员,只存虚名,职权并入了其余三司内,所以五司真正管事的只有三司。
徐平名义上是陕西路的经略副使,在秦凤路分司治事而已,所以经略和安抚两司没有副职,只有都部署司有桑怿任副职,分厅治事。帅府以下,徐平设了各司负责具体职事。
机宜司管情报、与周边蕃国往来和与朝廷的机密文件奏报管理,由主管机宜文字李璋负责。这是帅府最要害的部门,所有机密都在这里,帅臣必用自己亲信的机构。
参赞军事司,由秦州监军王凯兼管,负责军队的日常训练,军队的移驻和布防,作战计划的拟定和作战命令的下达,各种与军事行动有关的事务。这实际上是秦凤路驻军的司令部,王凯作为徐平军事上的助手,直接对徐平负责,执行的是徐平的意志。
赏功司,由秦州通判种世衡兼管,负责秦凤路军兵的奖惩、升迁、贬谪等事务。
军法司,由即将到任的秦州都监甘昭吉兼管。赏功针对的是不涉及违犯军法军律的事务,涉及军法,则由军法司处理。甘昭吉由英、韶两州巡检使调来秦州,作为宦官,他虽然名为都监,但敕令里并没有说管军队的哪些事务,实际上是秦州真正的监军。徐平干脆让他兼管军法,监军就有个监军的样子,事情摆到明面上来,省得大家私下里互相猜疑。
钱粮辎重司,由秦凤路转运使王拱辰兼管,负责军用物资的生产、征集、运输等事务。
激劝司,由经略司判官田况兼管,柳三变为副,负责激励军队的作战士气,以及平时的娱乐,替将士书写家信等等杂事。
还有一个亲兵司,由谭虎负责,职责很简单,就是保障帅府的安全。这是徐平作为节度使的特权,是由自己的官职带来的,而不是差遣带来的。入宋以后,鉴于晚唐五代军中将领往往选骁勇壮健者为牙兵,随在自己左右,百般拉拢,惹出无穷事端,宋太祖严禁军中将领在身边置牙兵。换句话说,现在的将领在战场上身边是没有亲兵保护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与党项开战,多次出现主将被杀被俘的事情。将领要想在战争中冒出头来,自己必须能打,不然多参加几次战斗可能小命就没有了。历史上是庆历年间,韩琦见此种状况太离谱,建议将领按照级别不同选亲兵,才有所改变。此时战事刚起,还没经过大战,徐平觉得不对,也无法提建议修改,总得打起来吃过几次亏才有人听得进去。
这些职事现在的沿边各路帅府不能说没有,但职责不清,相对混乱,徐平只是把帅府事务条理清楚,各责以专人。军队训练打仗就那么多事情,大的方面古今中外大致相差不多,差的只是专业化、制度化的程度而已。
便如遇到战事的作战计划和指挥,此时计划根本谈不上,沿边各路的钤辖、都监往往互不统属,一有探子来报敌人进攻,便一窝蜂各自带着人赶了过去,生怕不出兵被告个懦弱不战的罪名。一下了出去这么多人,又没有计划安排,赶过去敌人就不见了踪影,大家纯粹赶一场热闹。如果被抓住了破绽,就会出现孤军出战,被敌人优势兵力包围的局面。
后勤补给也是如此,随军转运使把钱物运到各驻泊钤辖、都监处,他们自己安排。没有统筹,没有调度,完全是一团乱麻。
帅司是有,但往往只是沦为事后追究责任的人,作战计划和指挥基本谈不上。还是那句话,宋军从制度和组织结构上就没有打大战的能力。一个钤辖和都监能够面对的战斗还能打得似模似样,一旦涉及到多军协同,就谁也无法知道结局如何了。
此次到秦凤路,赵祯给了徐平很大的便宜行事之权,包括军制和帅司组织制度的有限变更。只要事后把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上报,枢密院和政事堂便不会干涉。
至于桑怿的宣威军和高大全的归明神武军,是帅府直辖的机动军队,他们那里同样设立相应的机构与帅府各司对接。作为统兵官,他们并不在帅府兼职,也不能在这里兼职。
坐到自己新的长官厅的案后,一众属官僚佐行礼如仪。徐平仪式性的说了几句话,便让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官厅,熟悉一下新环境和自己的新下属。
众人离去,徐平顺手拿起了案上的公文,随便看了两眼。把公文放下,徐平突然又拿了起来,展开仔细看,不由笑了起来。
前些日子他上奏朝廷,为了保障由川蜀入陇西的祁山道的安全,希望朝中派一人来担任凤、成、阶三州都巡检。这封公文便就是回复徐平所请,人选已经定下,不日就到秦州拜会徐平。让徐平意外的是这次派来的竟是一位熟人,禁军里的右侍禁赵滋。
当年徐平还在中牟酿酒,这厮时常到他家的酒铺里去,还跟自己闹过一点不愉快。不过这厮虽然自大了些,人倒还不错,跟徐平比较冷淡,但跟桑怿和高大全的关系不错。
徐平认识赵滋的时候,他因为父亲战殁补官不久,仅是三班奉职,十几年过去,也做到右侍禁了,升了三阶。武臣五年一磨勘,无过则升迁,看来这几年他是无功无过,按照常规程序升迁的。不过当年在白沙镇里的徐家酒铺相识,赵滋已经是个小军官,徐平还是白身,颇有些瞧不上徐平的意思。十几年过去,徐平已经贵为节度使,一路帅臣,赵滋小使臣的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爬上去,双方地位天差地远。
把手中的公文再仔细看了一遍,徐平笑着摇了摇头。十几年前中牟庄里的往事浮上心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般。一眨眼之间,竟然就这么多年过去了。
此时徐平已经建节,到了武臣的顶峰,与赵滋的地位相去甚远,当年的一点不愉快早就没有计较的意义了。只是不知道赵滋会如何想,能为能面对现在的徐平。
不知不觉,徐平到秦州已经一个月了。西北地气晚于中原,此时才百花竞艳,桃李芬芳。初来时附近的山丘还一片土黄,杂着斑斑点点的绿色,此时已经一片青翠。
这一天帅府改建完成,徐平带着一众属官搬进了新官衙。
秦州是节度州,徐平的帅府正式建置包括经略司、安抚使司、都部署司、节度使司和观察使司,称为帅府五司厅,沿用唐时旧制而已。节度和观察的幕职官实际上已经成了州府的官员,只存虚名,职权并入了其余三司内,所以五司真正管事的只有三司。
徐平名义上是陕西路的经略副使,在秦凤路分司治事而已,所以经略和安抚两司没有副职,只有都部署司有桑怿任副职,分厅治事。帅府以下,徐平设了各司负责具体职事。
机宜司管情报、与周边蕃国往来和与朝廷的机密文件奏报管理,由主管机宜文字李璋负责。这是帅府最要害的部门,所有机密都在这里,帅臣必用自己亲信的机构。
参赞军事司,由秦州监军王凯兼管,负责军队的日常训练,军队的移驻和布防,作战计划的拟定和作战命令的下达,各种与军事行动有关的事务。这实际上是秦凤路驻军的司令部,王凯作为徐平军事上的助手,直接对徐平负责,执行的是徐平的意志。
赏功司,由秦州通判种世衡兼管,负责秦凤路军兵的奖惩、升迁、贬谪等事务。
军法司,由即将到任的秦州都监甘昭吉兼管。赏功针对的是不涉及违犯军法军律的事务,涉及军法,则由军法司处理。甘昭吉由英、韶两州巡检使调来秦州,作为宦官,他虽然名为都监,但敕令里并没有说管军队的哪些事务,实际上是秦州真正的监军。徐平干脆让他兼管军法,监军就有个监军的样子,事情摆到明面上来,省得大家私下里互相猜疑。
钱粮辎重司,由秦凤路转运使王拱辰兼管,负责军用物资的生产、征集、运输等事务。
激劝司,由经略司判官田况兼管,柳三变为副,负责激励军队的作战士气,以及平时的娱乐,替将士书写家信等等杂事。
还有一个亲兵司,由谭虎负责,职责很简单,就是保障帅府的安全。这是徐平作为节度使的特权,是由自己的官职带来的,而不是差遣带来的。入宋以后,鉴于晚唐五代军中将领往往选骁勇壮健者为牙兵,随在自己左右,百般拉拢,惹出无穷事端,宋太祖严禁军中将领在身边置牙兵。换句话说,现在的将领在战场上身边是没有亲兵保护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与党项开战,多次出现主将被杀被俘的事情。将领要想在战争中冒出头来,自己必须能打,不然多参加几次战斗可能小命就没有了。历史上是庆历年间,韩琦见此种状况太离谱,建议将领按照级别不同选亲兵,才有所改变。此时战事刚起,还没经过大战,徐平觉得不对,也无法提建议修改,总得打起来吃过几次亏才有人听得进去。
这些职事现在的沿边各路帅府不能说没有,但职责不清,相对混乱,徐平只是把帅府事务条理清楚,各责以专人。军队训练打仗就那么多事情,大的方面古今中外大致相差不多,差的只是专业化、制度化的程度而已。
便如遇到战事的作战计划和指挥,此时计划根本谈不上,沿边各路的钤辖、都监往往互不统属,一有探子来报敌人进攻,便一窝蜂各自带着人赶了过去,生怕不出兵被告个懦弱不战的罪名。一下了出去这么多人,又没有计划安排,赶过去敌人就不见了踪影,大家纯粹赶一场热闹。如果被抓住了破绽,就会出现孤军出战,被敌人优势兵力包围的局面。
后勤补给也是如此,随军转运使把钱物运到各驻泊钤辖、都监处,他们自己安排。没有统筹,没有调度,完全是一团乱麻。
帅司是有,但往往只是沦为事后追究责任的人,作战计划和指挥基本谈不上。还是那句话,宋军从制度和组织结构上就没有打大战的能力。一个钤辖和都监能够面对的战斗还能打得似模似样,一旦涉及到多军协同,就谁也无法知道结局如何了。
此次到秦凤路,赵祯给了徐平很大的便宜行事之权,包括军制和帅司组织制度的有限变更。只要事后把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上报,枢密院和政事堂便不会干涉。
至于桑怿的宣威军和高大全的归明神武军,是帅府直辖的机动军队,他们那里同样设立相应的机构与帅府各司对接。作为统兵官,他们并不在帅府兼职,也不能在这里兼职。
坐到自己新的长官厅的案后,一众属官僚佐行礼如仪。徐平仪式性的说了几句话,便让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官厅,熟悉一下新环境和自己的新下属。
众人离去,徐平顺手拿起了案上的公文,随便看了两眼。把公文放下,徐平突然又拿了起来,展开仔细看,不由笑了起来。
前些日子他上奏朝廷,为了保障由川蜀入陇西的祁山道的安全,希望朝中派一人来担任凤、成、阶三州都巡检。这封公文便就是回复徐平所请,人选已经定下,不日就到秦州拜会徐平。让徐平意外的是这次派来的竟是一位熟人,禁军里的右侍禁赵滋。
当年徐平还在中牟酿酒,这厮时常到他家的酒铺里去,还跟自己闹过一点不愉快。不过这厮虽然自大了些,人倒还不错,跟徐平比较冷淡,但跟桑怿和高大全的关系不错。
徐平认识赵滋的时候,他因为父亲战殁补官不久,仅是三班奉职,十几年过去,也做到右侍禁了,升了三阶。武臣五年一磨勘,无过则升迁,看来这几年他是无功无过,按照常规程序升迁的。不过当年在白沙镇里的徐家酒铺相识,赵滋已经是个小军官,徐平还是白身,颇有些瞧不上徐平的意思。十几年过去,徐平已经贵为节度使,一路帅臣,赵滋小使臣的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爬上去,双方地位天差地远。
把手中的公文再仔细看了一遍,徐平笑着摇了摇头。十几年前中牟庄里的往事浮上心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般。一眨眼之间,竟然就这么多年过去了。
此时徐平已经建节,到了武臣的顶峰,与赵滋的地位相去甚远,当年的一点不愉快早就没有计较的意义了。只是不知道赵滋会如何想,能为能面对现在的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