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城李府,一人满脸喜色急匆匆而入,直去大厅见李启明,作揖都来不及,口中已然说道:“枢密,枢密,皇城之内,传来恸哭之声,卑职登摘星楼远眺皇城,见了不少白幡正在悬挂,当真见着白幡了!”
李启明闻言立马站起,口中急问:“当真,可是当真?你当真看的清楚?”
“枢密,卑职看得一清二楚,恸哭之声在晨晖门外听得一清二楚。”
李启明面色陡然一喜,却是立马又严肃起来,摆摆手道:“不对,不对劲,广阳王为何不派人出来知会一声?”
“枢密,这个时候,广阳王只怕正在……正在恸哭。”
这说话之人,显然不知道李启明与夏文之间的谋划,这个时候,应该是要派人出来通知的。但是这通知之人并没有来,李启明皱着眉头左右踱起了步子。又问了一语:“王元朗可是过了大名府?过河了没有?“
所谓过河,就是过黄河,过了黄河就是京畿。
此时一旁的叶章答道:“枢密,头前刚来的军报,下一次的军报怕是没有那么快到,晚间兴许会有。若是等到晚间,王元朗只怕是真在渡河了。”
李启明又问了一语:“有没有从宫里出来的人上门?”
李启功答了一句:“大哥,好似没有,要不我出门等着?”
李启明点头,李启功连忙出门,直接坐在了大门口的石墩上,等着那宫里出来报信之人。
可惜徐杰并不知道夏文与李启明的约定是这么简单,若是知道这么简单,派个人到李府来报告一声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也是徐杰没有多想,此时的皇宫,不得进出一人,所以徐杰也就没有想到会是派人出宫去通知这一点上。若是仔细想了,如果皇帝真的死了,夏文派个人出宫也就简单了。
李启功等不到报信通知的人。
李启明依旧踱步不止。一旁魏姓的军将起身问了一语:“枢密,要不要直接点兵北上,阻挡王元朗入京?”
李启明并非没有想过这个办法,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不必,五千边镇骑兵,少许兵马阻挡不得。”
李启明还有一句话没说,与其派心腹军将士卒北上阻挡王元朗,还不如把人马留在京城,留着最后入宫。只要掌控了皇宫,王元朗就算带十万大军来,又能如何?
所以分兵之事,没有意义。王元朗迟早要入京,明日不来,后日也要来,后日不来,过三五日,总是要来的。就算挡得三五日,真等得王元朗五万人马聚于一处,李启明也知道挡不住的。
李启明也不似年轻时候,也知道边镇军将,不是京畿禁军能比。何况还是直面室韦的边镇将士,不是京畿禁军能挡得住的。其中也还有名正言顺的问题,王元朗必然是拿的出圣旨的,这一道圣旨的威力也不小。
说完话语,李启明忽然也起身往外走,一直走到大门口,开口问了李启功一语:“还未来?”
这是明知故问,宫里如果来人了,李启功也就不会留在大门口了。这一句明知故问,是李启明内心焦急的写照。
李启功摇头:“大哥,未有宫里人来。”
一旁车架马匹备了无数,铁甲士卒也有几百,李启明丝毫不犹豫,并不上车,而是寻了一匹马翻身而上,一夹马腹,口中说道:“走,去摘星楼。”
这皇城里,能真正眺望到皇城的,就是那高耸的摘星楼顶了,但是距离也太远,并不能看到什么真切的东西。
但是李启明还是要亲自上去看看,看看那皇宫里是不是真有白幡。
李启明的焦急可见一斑,权柄在握,哪里容得失去势力?此时不过皇城里有一万多金吾卫金殿卫,待得王元朗来了,不论是五千骑兵,还是五万大军,都是李启明不愿看到的场景。此时才是胜券在握的时候,掌控皇宫,才是真正的胜利。
兴许还有一件藏在内心的事情,李启明从来没有表露过。那就是李启明对谁也不信任,甚至夏文。这才是李启明要急着掌控皇宫的原因。就算老皇帝死了,就算夏文登基,李启明也要亲手掌控皇宫。唯有如此,李启明才真的立于不败之地。
摘星楼里的解冰,丝毫也没有料到李启明竟然会到摘星楼来。
解冰显然是见过李启明的,虽然不过远远见过一两次,却也早已把李启明的模样刻在了脑海里。
那铁甲簇拥着的李启明,不断迈腿往楼上去,解冰在铁甲之外,看着李启明从六楼而上,激动非常,袖笼里的手,更是在颤抖不止。
这是解冰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李启明,这也是解冰离这个仇人最近的一次。
解冰甚至转头回了自己的闺房,摘下了挂在墙上的宝剑,窗外传来楼上的声音,隐隐约约,但是解冰却听得清清楚楚。
“枢密,你看,白幡越来越多了,头前卑职还没有看到这么多。”
李启明却是转头一语:“派人回去问问,再问问有没有宫里的人上门。”
解冰听得对话,愣了愣,也往北边望去,皇宫遥远,却真能看到皇宫之内无数白点闪烁。
解冰明白这代表了什么,好似也明白了李启明为何忽然到了摘星楼来,手中拔出一般的剑停住了,侧耳去听楼之人的谈话。
楼上话语不断,无数人开口在说,唯有李启明好似并未再说话。
许久。
许久之后,解冰终于听到了李启明忽然大喊一语:“来人,出城传令冯标,带兵入城!启功,你亲自去督阵!”
李启明终于在犹豫之后决定了下来,要入宫,无论如何要入宫。
李启明话音刚落,解冰便看到一人从窗外飞跃下楼,一跃就是百十步之外,突如其来的人影闪过,吓得紧张不已的解冰手中的剑都掉落在地,心中大概也在庆幸,庆幸自己没有去送死。
解冰听得李启明竟然叫人带兵入城,忽然想到了什么,立马心急如焚,剑已放下,出了闺房,也顾不得那么多,急忙下楼往缉事厂而去,大概是想着赶紧去给徐杰报信。
只是那缉事厂,早已人去楼空。
这京城,三百年来,第一次真正的兵荒马乱。
有老头站在自己院门之后,听着门外人马呼喊之声,捶胸顿足,痛心疾首,口中好似在哭一般:“天塌喽,天塌喽了!”
一旁站着一个十多岁的儒生少年,大概就是这老头的孙子,还颇有兴致透过门缝往外面大街去看,口中问了一句:“祖父,什么天塌了?”
老头哭喊一语:“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祖父,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你说的是李启明带兵入城,说他是司马昭。”少年还真有几分见地,脸上也义愤填膺起来。又道:“祖父,孙儿现在出门去,去约上三五好友,孙儿那些好友,都是忠心为国之辈,在此国难之际,定要为国效死!”
这少年,还真有一腔热血。说着话语,还真准备去取下门栓出门。
不想这捶胸顿足的老头,连忙一把拉住自己的孙子,口中说道:“我的好孙儿,可不得做傻事,可不得做傻事,那些丘八不读圣贤,说不通道理的,动刀可是要杀人的。”
少年闻言面色一白,好似也有心虚,却是又道:“世间之事,总有一个道理在,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无君无父,不君不臣,岂能容之?李启明又如何?李启明就能不讲道理了吗?”
痛心疾首的老头,此时更是紧紧抱住自己的孙子,口中直道:“孙儿啊,什么道理不道理的,随他们去,随他们去,我们在家里,不出门。”
少年看着自己的祖父,问了一语:“祖父,你也是朝廷命官,虽然官职不高,但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当随我同去。”
“不去不去,孙儿,咱们不去,咱们回书房去,去读书,走走,去读书。”老头一边说着,一边把十多岁的孙子往里面拉。
徐杰,早已站在了皇城城墙之上,李启明来了,老皇帝死了,李启明真的来了。
老皇帝如何死的?因为徐杰真的说服了老皇帝,说服了老皇帝行此进取之策。说服老皇帝的关键,就是王元朗劳师远来,却也不过五万,打不过李启明近二十万人马。
若是王元朗真的战败,皇城真的危险了。能让王元朗胜利的办法,就是徐杰说的办法。
老皇帝在哪?老皇帝在北城之下,也就是后宫最北边。自古皇宫坐北朝南,但是皇宫北面是没有城门进出的。这也是说服老皇帝的关键,一旦事情有变,叫卫二十三等人带着老皇帝出城而去,去找王元朗。
同老皇帝一起在北边城墙之下的,还有一个人,夏文。老皇帝似乎一时之间舍不得杀夏文,却又不能让夏文留在皇宫里成了李启明的傀儡,唯有带着。
皇宫,是一个坐北朝南的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南边城墙,不过一里多,却有四座城门。分别是左掖门,右掖门,大庆门,东角门。显然这里是进攻的最佳方向,城门永远是城池的弱点所在。
徐杰就站在大庆门之上,看着源源不断的铁甲从四处聚集而来,人若上百,不过小小一块,人若上千,已然人多势众,人若上万,就是漫山遍野。
徐杰估算不出城外有多少人,一旁的徐仲却主动说了一语:“三万不止!”
徐杰听到了数目之后,也在学着估算。
一个军将打马接近大庆门,这座城门即便是在平时,也鲜少会打开,除了大庆大典皇帝正式亲自出宫之外,几乎是从不打开。
军将姓魏,枢密院下正三品怀化大将军,嗓音如钟,大喝一语:“城头何人?还不快快开门,枢密院李枢密亲到,速速打开宫门。”
“宫门没有圣旨岂能私开?叫你家李枢密回去吧。”城头徐杰答了一语。
魏将军笑了笑,回头看了看众人,更是大声了一些,大概是想尽量让所有人都能听到他的话语:“陛下宾天,哪里还有圣旨?我等奉广阳王殿下之命,入宫为陛下守灵,速速开门,否则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徐杰其实等的就是这句话,口中也答:“陛下什么时候宾天了?何人说的陛下宾天?说出此语之人,必是那包藏祸心之辈,尔等如此胆大包天,意欲何为?”
魏将军闻言一愣,回头看了看李启明。
这种时候,李启明当真也要亲自出场了,打马往前几步,笑了笑,抬头与徐杰说道:“徐文远,头前老夫一直小瞧了你,不过那都是过去了的事情,你把宫门打开吧,陛下既然宾天,待得广阳王殿下登基之时,老夫保你富贵就是。”
徐杰并不答话,而是回头去看那些还在忙着掘皇宫地板的金殿卫士卒,也在深呼吸,徐杰也紧张了,打仗,这还真是头一次。
李启明见得徐杰并不答话,似也发现有些不对劲,抬头左右去看城墙,心中想法起了许多,开口试探一语:“徐文远,你若是定夺不了此事,且叫广阳王殿下到此来,若是广阳王殿下叫老夫带兵回去,老夫遵命就是。”
李启明这一语,一是为了安抚麾下士卒军将之心,让他们都知道这一切都是广阳王夏文的意思,也就是名正言顺。二也是在试探,老皇帝死的事情,李启明虽然有怀疑,但是也有相信。
李启明怕的是夏文在皇宫里正在主持大局,是夏文吩咐徐杰不让李启明入宫。如果是这样,头前两人的那些约定也就不作数了,皇宫里没有人出来通知他也就正常了。
但是之后呢?之后就是夏文要对付李启明了。这一切,由不得李启明不多想。人心就是人心,人心永远隔着肚皮,不论夏文之前如何表现,但是李启明这个在官场政治中浸淫多年的心思,岂能不多想,也由不得他不多想。
登基,消灭李家。若是李启明是那正在皇宫里主持大局的夏文,必然也会这么做。如何也不能让李启明带兵入了皇宫,更要借此机会直接消灭李家。这才是一石二鸟,这才符合新皇帝夏文的利益。
这才是李启明真正的困局所在。这也是李启明无论如何也要入宫的原因所在。皇家就是皇家,李家就是李家,夏文终究是皇家,此时的夏文,老皇帝死之后,在李启明看来,已然与他再也不在一条船上了。
徐杰倒是没有李启明想得那么多,不断左右去看城头上的备战之物,随口又答一语:“广阳王殿下可不会到此处来见你。”
这一句话,听得李启明心中一个咯噔,好似证实了李启明许多想法一般。李启明抬手往城头一指,喝问道:“徐文远,陛下宾天,老夫奉广阳王殿下之命入宫守灵,你却在此阻挠,莫不是你有何不忠之心?凭你也敢抗命不遵?凭你也想定夺大局?莫不是你把广阳王殿下挟持了不成?”
几语大喊,由不得徐杰作答,便听李启明又是一句:“来人,打破城门,诛杀乱臣贼子!”
李启明急了!一切的一切,是不是真要成了他人的嫁衣?李启明真的急了!
李启明闻言立马站起,口中急问:“当真,可是当真?你当真看的清楚?”
“枢密,卑职看得一清二楚,恸哭之声在晨晖门外听得一清二楚。”
李启明面色陡然一喜,却是立马又严肃起来,摆摆手道:“不对,不对劲,广阳王为何不派人出来知会一声?”
“枢密,这个时候,广阳王只怕正在……正在恸哭。”
这说话之人,显然不知道李启明与夏文之间的谋划,这个时候,应该是要派人出来通知的。但是这通知之人并没有来,李启明皱着眉头左右踱起了步子。又问了一语:“王元朗可是过了大名府?过河了没有?“
所谓过河,就是过黄河,过了黄河就是京畿。
此时一旁的叶章答道:“枢密,头前刚来的军报,下一次的军报怕是没有那么快到,晚间兴许会有。若是等到晚间,王元朗只怕是真在渡河了。”
李启明又问了一语:“有没有从宫里出来的人上门?”
李启功答了一句:“大哥,好似没有,要不我出门等着?”
李启明点头,李启功连忙出门,直接坐在了大门口的石墩上,等着那宫里出来报信之人。
可惜徐杰并不知道夏文与李启明的约定是这么简单,若是知道这么简单,派个人到李府来报告一声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也是徐杰没有多想,此时的皇宫,不得进出一人,所以徐杰也就没有想到会是派人出宫去通知这一点上。若是仔细想了,如果皇帝真的死了,夏文派个人出宫也就简单了。
李启功等不到报信通知的人。
李启明依旧踱步不止。一旁魏姓的军将起身问了一语:“枢密,要不要直接点兵北上,阻挡王元朗入京?”
李启明并非没有想过这个办法,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不必,五千边镇骑兵,少许兵马阻挡不得。”
李启明还有一句话没说,与其派心腹军将士卒北上阻挡王元朗,还不如把人马留在京城,留着最后入宫。只要掌控了皇宫,王元朗就算带十万大军来,又能如何?
所以分兵之事,没有意义。王元朗迟早要入京,明日不来,后日也要来,后日不来,过三五日,总是要来的。就算挡得三五日,真等得王元朗五万人马聚于一处,李启明也知道挡不住的。
李启明也不似年轻时候,也知道边镇军将,不是京畿禁军能比。何况还是直面室韦的边镇将士,不是京畿禁军能挡得住的。其中也还有名正言顺的问题,王元朗必然是拿的出圣旨的,这一道圣旨的威力也不小。
说完话语,李启明忽然也起身往外走,一直走到大门口,开口问了李启功一语:“还未来?”
这是明知故问,宫里如果来人了,李启功也就不会留在大门口了。这一句明知故问,是李启明内心焦急的写照。
李启功摇头:“大哥,未有宫里人来。”
一旁车架马匹备了无数,铁甲士卒也有几百,李启明丝毫不犹豫,并不上车,而是寻了一匹马翻身而上,一夹马腹,口中说道:“走,去摘星楼。”
这皇城里,能真正眺望到皇城的,就是那高耸的摘星楼顶了,但是距离也太远,并不能看到什么真切的东西。
但是李启明还是要亲自上去看看,看看那皇宫里是不是真有白幡。
李启明的焦急可见一斑,权柄在握,哪里容得失去势力?此时不过皇城里有一万多金吾卫金殿卫,待得王元朗来了,不论是五千骑兵,还是五万大军,都是李启明不愿看到的场景。此时才是胜券在握的时候,掌控皇宫,才是真正的胜利。
兴许还有一件藏在内心的事情,李启明从来没有表露过。那就是李启明对谁也不信任,甚至夏文。这才是李启明要急着掌控皇宫的原因。就算老皇帝死了,就算夏文登基,李启明也要亲手掌控皇宫。唯有如此,李启明才真的立于不败之地。
摘星楼里的解冰,丝毫也没有料到李启明竟然会到摘星楼来。
解冰显然是见过李启明的,虽然不过远远见过一两次,却也早已把李启明的模样刻在了脑海里。
那铁甲簇拥着的李启明,不断迈腿往楼上去,解冰在铁甲之外,看着李启明从六楼而上,激动非常,袖笼里的手,更是在颤抖不止。
这是解冰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李启明,这也是解冰离这个仇人最近的一次。
解冰甚至转头回了自己的闺房,摘下了挂在墙上的宝剑,窗外传来楼上的声音,隐隐约约,但是解冰却听得清清楚楚。
“枢密,你看,白幡越来越多了,头前卑职还没有看到这么多。”
李启明却是转头一语:“派人回去问问,再问问有没有宫里的人上门。”
解冰听得对话,愣了愣,也往北边望去,皇宫遥远,却真能看到皇宫之内无数白点闪烁。
解冰明白这代表了什么,好似也明白了李启明为何忽然到了摘星楼来,手中拔出一般的剑停住了,侧耳去听楼之人的谈话。
楼上话语不断,无数人开口在说,唯有李启明好似并未再说话。
许久。
许久之后,解冰终于听到了李启明忽然大喊一语:“来人,出城传令冯标,带兵入城!启功,你亲自去督阵!”
李启明终于在犹豫之后决定了下来,要入宫,无论如何要入宫。
李启明话音刚落,解冰便看到一人从窗外飞跃下楼,一跃就是百十步之外,突如其来的人影闪过,吓得紧张不已的解冰手中的剑都掉落在地,心中大概也在庆幸,庆幸自己没有去送死。
解冰听得李启明竟然叫人带兵入城,忽然想到了什么,立马心急如焚,剑已放下,出了闺房,也顾不得那么多,急忙下楼往缉事厂而去,大概是想着赶紧去给徐杰报信。
只是那缉事厂,早已人去楼空。
这京城,三百年来,第一次真正的兵荒马乱。
有老头站在自己院门之后,听着门外人马呼喊之声,捶胸顿足,痛心疾首,口中好似在哭一般:“天塌喽,天塌喽了!”
一旁站着一个十多岁的儒生少年,大概就是这老头的孙子,还颇有兴致透过门缝往外面大街去看,口中问了一句:“祖父,什么天塌了?”
老头哭喊一语:“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祖父,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你说的是李启明带兵入城,说他是司马昭。”少年还真有几分见地,脸上也义愤填膺起来。又道:“祖父,孙儿现在出门去,去约上三五好友,孙儿那些好友,都是忠心为国之辈,在此国难之际,定要为国效死!”
这少年,还真有一腔热血。说着话语,还真准备去取下门栓出门。
不想这捶胸顿足的老头,连忙一把拉住自己的孙子,口中说道:“我的好孙儿,可不得做傻事,可不得做傻事,那些丘八不读圣贤,说不通道理的,动刀可是要杀人的。”
少年闻言面色一白,好似也有心虚,却是又道:“世间之事,总有一个道理在,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无君无父,不君不臣,岂能容之?李启明又如何?李启明就能不讲道理了吗?”
痛心疾首的老头,此时更是紧紧抱住自己的孙子,口中直道:“孙儿啊,什么道理不道理的,随他们去,随他们去,我们在家里,不出门。”
少年看着自己的祖父,问了一语:“祖父,你也是朝廷命官,虽然官职不高,但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当随我同去。”
“不去不去,孙儿,咱们不去,咱们回书房去,去读书,走走,去读书。”老头一边说着,一边把十多岁的孙子往里面拉。
徐杰,早已站在了皇城城墙之上,李启明来了,老皇帝死了,李启明真的来了。
老皇帝如何死的?因为徐杰真的说服了老皇帝,说服了老皇帝行此进取之策。说服老皇帝的关键,就是王元朗劳师远来,却也不过五万,打不过李启明近二十万人马。
若是王元朗真的战败,皇城真的危险了。能让王元朗胜利的办法,就是徐杰说的办法。
老皇帝在哪?老皇帝在北城之下,也就是后宫最北边。自古皇宫坐北朝南,但是皇宫北面是没有城门进出的。这也是说服老皇帝的关键,一旦事情有变,叫卫二十三等人带着老皇帝出城而去,去找王元朗。
同老皇帝一起在北边城墙之下的,还有一个人,夏文。老皇帝似乎一时之间舍不得杀夏文,却又不能让夏文留在皇宫里成了李启明的傀儡,唯有带着。
皇宫,是一个坐北朝南的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南边城墙,不过一里多,却有四座城门。分别是左掖门,右掖门,大庆门,东角门。显然这里是进攻的最佳方向,城门永远是城池的弱点所在。
徐杰就站在大庆门之上,看着源源不断的铁甲从四处聚集而来,人若上百,不过小小一块,人若上千,已然人多势众,人若上万,就是漫山遍野。
徐杰估算不出城外有多少人,一旁的徐仲却主动说了一语:“三万不止!”
徐杰听到了数目之后,也在学着估算。
一个军将打马接近大庆门,这座城门即便是在平时,也鲜少会打开,除了大庆大典皇帝正式亲自出宫之外,几乎是从不打开。
军将姓魏,枢密院下正三品怀化大将军,嗓音如钟,大喝一语:“城头何人?还不快快开门,枢密院李枢密亲到,速速打开宫门。”
“宫门没有圣旨岂能私开?叫你家李枢密回去吧。”城头徐杰答了一语。
魏将军笑了笑,回头看了看众人,更是大声了一些,大概是想尽量让所有人都能听到他的话语:“陛下宾天,哪里还有圣旨?我等奉广阳王殿下之命,入宫为陛下守灵,速速开门,否则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徐杰其实等的就是这句话,口中也答:“陛下什么时候宾天了?何人说的陛下宾天?说出此语之人,必是那包藏祸心之辈,尔等如此胆大包天,意欲何为?”
魏将军闻言一愣,回头看了看李启明。
这种时候,李启明当真也要亲自出场了,打马往前几步,笑了笑,抬头与徐杰说道:“徐文远,头前老夫一直小瞧了你,不过那都是过去了的事情,你把宫门打开吧,陛下既然宾天,待得广阳王殿下登基之时,老夫保你富贵就是。”
徐杰并不答话,而是回头去看那些还在忙着掘皇宫地板的金殿卫士卒,也在深呼吸,徐杰也紧张了,打仗,这还真是头一次。
李启明见得徐杰并不答话,似也发现有些不对劲,抬头左右去看城墙,心中想法起了许多,开口试探一语:“徐文远,你若是定夺不了此事,且叫广阳王殿下到此来,若是广阳王殿下叫老夫带兵回去,老夫遵命就是。”
李启明这一语,一是为了安抚麾下士卒军将之心,让他们都知道这一切都是广阳王夏文的意思,也就是名正言顺。二也是在试探,老皇帝死的事情,李启明虽然有怀疑,但是也有相信。
李启明怕的是夏文在皇宫里正在主持大局,是夏文吩咐徐杰不让李启明入宫。如果是这样,头前两人的那些约定也就不作数了,皇宫里没有人出来通知他也就正常了。
但是之后呢?之后就是夏文要对付李启明了。这一切,由不得李启明不多想。人心就是人心,人心永远隔着肚皮,不论夏文之前如何表现,但是李启明这个在官场政治中浸淫多年的心思,岂能不多想,也由不得他不多想。
登基,消灭李家。若是李启明是那正在皇宫里主持大局的夏文,必然也会这么做。如何也不能让李启明带兵入了皇宫,更要借此机会直接消灭李家。这才是一石二鸟,这才符合新皇帝夏文的利益。
这才是李启明真正的困局所在。这也是李启明无论如何也要入宫的原因所在。皇家就是皇家,李家就是李家,夏文终究是皇家,此时的夏文,老皇帝死之后,在李启明看来,已然与他再也不在一条船上了。
徐杰倒是没有李启明想得那么多,不断左右去看城头上的备战之物,随口又答一语:“广阳王殿下可不会到此处来见你。”
这一句话,听得李启明心中一个咯噔,好似证实了李启明许多想法一般。李启明抬手往城头一指,喝问道:“徐文远,陛下宾天,老夫奉广阳王殿下之命入宫守灵,你却在此阻挠,莫不是你有何不忠之心?凭你也敢抗命不遵?凭你也想定夺大局?莫不是你把广阳王殿下挟持了不成?”
几语大喊,由不得徐杰作答,便听李启明又是一句:“来人,打破城门,诛杀乱臣贼子!”
李启明急了!一切的一切,是不是真要成了他人的嫁衣?李启明真的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