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县位于开封西边。大宋333年9月,第二季粮食已经收获,因为去年种植的是冬小麦,今年冬季种植的就是油菜花。

    在金水河边,有许多油菜田。工人们正热火朝天的在金水河上修建一座新的桥梁。随着机器的轰鸣,那些沉重的预制板被煤气热球机给吊起来,向水泥桥墩上放置。能做这些的都是技术工人,许多力工承担其他工作。到了午饭时候,工人们在桥两边聚集的越来越多,随着最后几块预制板铺设完成,这座三十几米长的桥梁终于修通。

    除了技术工人是工程队的人员之外,其他工人都是农闲时候从村里雇来的。看到桥梁终于能走人,大家都高高兴兴的上了桥面。钢筋水泥的桥梁就是和木质桥梁不同,走在上面只感觉到脚下极稳,如同踩在坚实的大地上。

    年轻人忍不住在桥上乱蹦,这动作立刻遭到年长人的喝止,“你这是要把桥晃塌么?”

    桥当然不可能被这么几个人跳一下就晃塌,而且肚子也是会饿的。没多久,食堂里面就热热闹闹的挤满了工人。大家说的都是桥梁修通的事情。有了这座桥,以后附近人们过河可就方便的多。也有工人担心,桥修通之后,大家还有没有新的活计。工地上包吃包住,更没有絮叨的老婆。对于男人来讲,也有那么一点可取之处。

    吃着聊着,有人对旁边一个壮汉说道:“鲁大哥,你还在看报纸呢。”

    壮汉之前一直没有参与聊天,而是边吃边看一份《汴梁晚报》。其他人听到这话,忍不住说道:“你别耽误鲁大哥看报纸,不然他一会儿不高兴起来,可就不给咱们念报纸了。”

    一般的时候,各村的工人都各自聚集在一起。午饭后听鲁大哥念报纸的却是各村都有。这位鲁大哥名叫鲁达,据说祖上也是水波梁山的好汉。不过山东好汉的后裔为何到了河南郑县定居,贾鲁河边的鲁家村与贾家村的后裔也不太清楚。

    鲁达拿着报纸就给众人开始念。头版头条,赵官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清洗封建会道门。民工完全没兴趣。这个就被忽略。《汴梁晚报》作为地方性报纸,自然关心周边的事情。有关郑县水利会战的消息比较靠前,民工听着有关自己参与工程的报道,听的很带劲。

    这时代也没有那么多新消息,报纸也得有一定版面。所以报道科普性比较强。郑县主要河流是金水河、贾鲁河、熊耳河。便是在中国,金水河这个名字是真的历史悠久。

    郑县原本是郑国国都所在,郑国丞相子产执政的26年间,精励图治,廉洁奉公。孔子经过郑国的时候,与子产乳胶漆。得知子产的死讯,孔子哭道:“古之遗爱也。”

    当时,老百姓为了纪念子产,纷纷拿出自己的金银首饰为其送葬,子产的子女都不接受。百姓便将首饰投到河中表示哀悼,这条河也因此得名金水河。

    听鲁达念完这段,那些世代居住在金水河边的农民们忍不住惊讶的说道:“河里有金子?”

    鲁达抬头看了看兴奋的众人,忍不住笑道:“报纸上讲了,古代的金,指的是铜。当时大家扔进水里的是铜首饰。报纸上还说了,子产死的那年到咱们大宋333年,已经过了1815年。那时候扔进水里的铜器,早就不知道变什么样子了。”

    村民们感叹道:“乖乖!1815年,朝廷怎么知道的这么准。还有整有零。”

    鲁达并没有解释这些,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但是鲁达相信朝廷既然敢在报纸上这么说,那就一定是真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延续了1815年没变过,这也让鲁达感觉挺骄傲。报纸上讲,这名字也就仅次于‘四渎’。

    四渎是,江、河、淮、济,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尔雅·释水》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也。”按《水经注》:“自河入济,自济入淮,自淮达江,水径周通。”故有四渎之名。

    除了这些,报纸上还讲了有关今年种植油菜花的理由。去年的时候两季种植的是玉米和冬小麦。一个地方若是长时间种植某个单一农作物,也会让伤害这种农作物的昆虫和细菌衍生集结。最好的办法就是轮耕不同的作物,并且定期休耕。种植一段时间的苜蓿甚至是树木。

    通过不断人为改变农田的环境,尽可能自然抑制害虫与细菌。农民们对这个说法将信将疑。但是身为农民,他们的确在尽力去理解朝廷的说法。

    休息时间一过,大家继续劳动。铺设了预制板并不等于工作结束。要安装桥两边的护栏,要在预制板上继续铺设其他东西,让桥面更加光滑结实。事情还多着呢。

    到了周末。鲁达就回了家。刚到家,就有人来拜访。鲁达连忙把来人领进屋内。两人坐定,鲁达开口就问道:“大师兄,师父可好?”

    “师弟。此次就是师父派我前来。”大师兄声音不大,“这次请一众师兄弟们回寺里,是要守住寺里的庙产。”

    鲁达神色有些凝重起来,他乃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师门有召唤,他当然应该相应。不过此次却是召唤鲁达去对抗朝廷,这就让他无法立刻答应。沉默一阵,鲁达问道:“少林寺要对抗朝廷么?”

    “是朝廷不让咱们少林活下去。历朝历代,嵩山都是咱们少林寺的地。突然间朝廷就要把嵩山拿回到手里。咱们这么多少林弟子吃什么?”大师兄愤愤的说道。

    鲁达心中烦躁,思绪突然就跳转开来。他想起报纸上对‘五岳四渎’的描述。中岳嵩山乃是五岳之一,五岳之一就归了少林寺。为了嵩山的所有权,自己的师门要对抗朝廷……

    为了确定立场,鲁达问道:“师父总不会说,嵩山就是少林寺的山。”

    大师兄一听就怒了,“从唐朝皇帝李世民开始,嵩山就是咱们少林寺的。咱们寺庙可以吃肉,就是李世民定下的规矩。”

    鲁达听了这话,忍不住叹口气。报纸上说的清楚,佛教最初在天竺兴起的时候,《楞严经》里面说到,一个真正修行人一定要断五辛。所谓五辛,就是辛香料。天竺的辛香料在大宋早就是很常见的食物,这玩意若是配的不好,经常吃了之后会心情烦躁,或者出现鸡儿梆硬的局面。总的来说,会刺激内分泌,让人比较激动。而佛教修行,当然反对这样的局面。

    不许吃肉,那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南北朝时期南朝皇帝弄出来的规矩。属于中国佛教的特色。

    鲁达本想用这些去劝说大师兄不要错误引用佛教的说法,然而鲁达没有说出来,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想法。于是鲁达说道:“大师兄,我不会去和朝廷作对。我也劝你不要和朝廷作对。不就是点地么。咱们少林寺都是修行之人,为何要如此在意这些。”

    听了鲁达的话,大师兄登时就怒了,他骂道:“没想到你只是当了两年兵,就欺师灭祖了!”

    鲁达听了这话,知道说不通。他指了指门,“大师兄,你走吧。”

    又过了几天,鲁达在工地上被人叫走。到了工地这边临时办公地,鲁达讶异的发现自己以前的排长在里面。看到鲁达,排长上前笑道:“找你可不容易。”

    鲁达本来心中欢喜,不过想起几天前大师兄的来访,鲁达这点欢喜之情也消散了。他无精打采的问道“排长找我有什么事情。”

    “你是少林寺出来的。没错吧。”排长问道。

    第二天,鲁达在警备区的招待所醒来。看着白墙,鲁达心中十分遗憾。他少年时候到过少林寺学习武艺,靠着这身武艺,鲁达保住了家庭,保护了村子。这就是师门的恩情。后来鲁达加入了宋军,在军中他学会了认字,学会了读书读报,学会了写简单的文书和报表。现在成了村里的干部。若是论两边的恩情,鲁达觉得半斤八两。

    现在队鲁达有恩的两边却闹得水火不容,鲁达心情非常为难。但是昨天他还是跟着排长来了,因为排长听了鲁达讲述他对师门的情谊之后,简单的答道:“鲁达,你的师门传授给你武功,让你靠武功保护亲朋好友。咱大宋军队靠武力消灭了威胁你亲朋好友的坏人,你就算不在,照样不用担心他们的安全。你觉得谁帮你更多?”

    回想这些,鲁达完全没办法反驳。只能跟着排长到警备区报道。躺在床上,鲁达除了叹气之外还是叹气。

    而在郑县的警备区,宋军已经在做剿灭少林寺的军事准备。大宋阴山战区司令杨铁心听着政委做政治上的要求,“官家命令,此次战斗一定要保住藏经阁以及庙内的书籍。切记切记,不要让这些典籍受损。”

    赵嘉仁是到现在为止的第一位拥有正式进士身份的皇帝,大家都知道赵官家对于文化的态度,所以并没有对这个命令感到意外。而政委也针对这个命令做了解释。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宏为安顿来朝传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永平元年(506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到少林寺开辟译场,在少林寺西台舍利塔设立翻经堂翻译经书。之后,慧光在少林寺弘扬《四分律》等师说,经多代发展,后世最终形成四分律宗。

    对于少林寺最重要的的人物则是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传法于慧可,从此禅学在少林寺落迹流传。

    这是少林寺的文化底蕴。赵官家下令剿灭少林寺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少林寺的经文,这是很重要的文化遗产。不容有失。

    而少林寺拥有的传统不仅只有宝贵的文化,还有强悍的武术传统。隋文帝崇佛,复赐给少林寺土地一百顷,再加上其他赏赐,少林寺成为拥有百顷良田和庞大寺产的大寺院。

    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水碾一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至唐宋年间,少林寺拥有土地14000多亩,寺基540亩,楼台殿阁5000余间,僧徒达2000多人。达摩开创的禅宗教派在唐朝兴盛,是唐代佛教最大宗派。

    有钱,任性。少林寺有巨大的庙产财富之后,不仅邀请各路僧人来说法,更经常召开武林大会,邀请各路武术好手到少林寺切磋武功。形成了少林寺的武学传统。金国覆灭之后,蒙古人也挺崇尚佛教,加上蒙古人那屎一样的地方管理能力,少林寺很快就成为了整个嵩山的所有者。

    不久前大宋召开宗教管理委员会预备会议,在会议上逼着那帮和尚道士承认他们根本就没有神通。并且宣布不允许寺庙道观拥有土地,立刻掀起了滔天巨浪。少林寺的和尚们嚣张惯了,立刻就封路,不许人进入嵩山地界。

    正好阴山战区的十万部队因为鼠疫退到阴山以南,部队不想留在张家口那边,也不方便留在河北。就干脆到了比河北更温暖的河南修整。少林寺和尚们的举动并没有被解释为示威,而是被定性为叛乱。

    “叛乱份子必须消灭。但是不能侵害人民。这次剿匪,我们会先做宣传工作。”政委讲述了政治部的态度。

    杨铁心觉得这做法有点麻烦。不等他说话,已经有部下说道:“若是用对付蒙古人的办法,岂不是方便。”

    政委听了这话,脸色登时变得严厉起来。他说道:“古师长,你来告诉我,我们大宋军队是什么人的军队!”

章节目录

革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绯红之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绯红之月并收藏革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