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采薇没有阻止朱寅。她知道朱寅的性格。</p>

    朱寅是为国效力的特工,他的职业性格,让他无法对此事置若罔闻,漠然视之。</p>

    毕竟大明也是祖国。怎么能不管?</p>

    不管,他心中会有根刺,会违背初心。</p>

    更何况,西班牙等西方列强正在东方进行殖民侵略,十几年后还制造了大仑山惨案,数万华人被屠杀。</p>

    西班牙一直和倭寇有所勾结,沆瀣一气。</p>

    葡萄牙还占着澳门。之后荷兰又占领了台湾。</p>

    面对西方列强的所作所为,他很难做到置身事外。</p>

    …</p>

    朱寅叮嘱了几句,先派康熙去了一趟锦云坊所在的西锦绣坊。</p>

    小半个时辰后,机灵的康熙就回来了。</p>

    “主公,打听到了,锦云坊东主有好几个儿子…不过据说,郑千户可能还有私生子…”</p>

    朱寅了解之后,就换了一身华丽的行头。</p>

    然后画粗画直了自己的眉毛,又用胭脂描厚了嘴唇,改变了唇线。</p>

    接着,又用香灰和着面霜,在自己脸上涂抹一层。</p>

    原本白皙如玉的小脸,立刻变黑了不少。</p>

    最后,又用墨胶匀和香灰,在脸上点了两个痣。</p>

    非常逼真。</p>

    这还没完,他还换了双大一些的靴子,里面垫高、塞满。</p>

    立刻,他就从粉妆玉琢的九岁男童,变成了十二岁的小少年。</p>

    眼神中的纯真,也消散了很多。</p>

    年纪大了三岁,身高增加了一寸多,相貌改变了不少。</p>

    相貌顿时平平无奇,气质也平庸俗气了。</p>

    乔装打扮是特工的必修科目。如果材料条件足够,朱寅完全可以装扮的连宁采薇也一时认不出。</p>

    眼下材料虽然简陋,可这一番操作,却足以迷惑不熟悉自己的人。</p>

    接着,朱寅来到附近一家钱庄。带着几十两金锭,在每个金锭的底部,打上了“锦云坊”三个字戳。</p>

    然后带着兰察和康熙,租了一辆马车,再次来到县前街。</p>

    他拉开车帘,看似漫不经心的观察窗外的街道,眼睛其实鹰一般扫视。</p>

    此时此刻,朱寅有种天下皆醉我独醒的感觉。</p>

    这种感觉,很不好受。</p>

    可是,他讨厌外国间谍。更讨厌被外国势力收买的汉奸型间谍。</p>

    眼下还没爆发英西战争,西班牙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规模庞大的征明计划。</p>

    他们会首先侵略南方,加上大明南方的军政中心就在南京。那么——</p>

    那么他们在南京的情报组织,一定还在拓展阶段。</p>

    根据情报战略学原理,这是必然的。</p>

    情报行动,先战争一步!</p>

    对明朝这个东方大国发动征服战争,关系到世界格局,西班牙必须进行情报准备。</p>

    朱寅不禁对某些认知迟钝的人鄙视不已。</p>

    这些人听到“西班牙间谍”,一定会认为是危言耸听,无中生有。</p>

    古人无知也就罢了,毕竟有历史局限。</p>

    可是很多后世“精英”,同样无知。</p>

    后世这些人,提到西班牙对明朝的情报入侵,就会斥为“伪史”。</p>

    斥责“伪史”,证明他才懂历史。</p>

    他们没有了解相关的西班牙历史,然后就给别人扣上宣传“伪史”的帽子。</p>

    凡是超出他们知识结构(或者教科书上没提)的事情,都是伪史。</p>

    理由是,明朝和西班牙没有爆发过大战,怎么可能会对明朝有情报入侵?怎么可能在明朝有情报网?</p>

    逻辑就是:贼的盗窃企图被打断,突然放弃盗窃,那就说明,贼没有事先踩点,没有进行盗窃准备。</p>

    他们否定西班牙曾经的侵明计划,认为那是“伪史”,利玛窦写给西班牙人建议征明的信,也是捏造的“伪史”。</p>

    在斥责这些“伪史”之前,他们甚至不去了解一下那个时期的西班牙殖民史和外交史,也不了解利玛窦和西班牙殖民当局的交往。</p>

    那些都是有原件记录的史料。怎么就成“伪史”了?</p>

    西班牙1582年出版的《大中华帝国》史,也是伪史?</p>

    愚不可及。</p>

    他们不知,明西没有爆发大战,不是西班牙不想,是无敌舰队覆灭了,只能偃旗息鼓。</p>

    没有打起来,情报网失去作用,也就没有留下明显的历史痕迹,很多人也就不知道。</p>

    但不能认为,历史上没有存在过西班牙的情报入侵。</p>

    朱寅心头转着念头,很快就发现了街边的那个瓷器店:天青阁。</p>

    这里是南京城的中心地带,商业街非常繁华,门面寸土寸金。</p>

    这附近的店铺,几乎都是高档货。</p>

    天青阁是一座二层楼阁,开面三间,门脸已很气派。</p>

    门口一溜四只大瓷瓶,上面是梅兰竹菊。</p>

    进进出出的客人,都是衣冠楚楚。</p>

    朱寅跳下马车,带着兰察进店,首先就是一个柜台,左首几张雅座,坐着喝茶看货的客人。</p>

    几个青衣毡帽的堂倌,正在店铺里忙碌。看见朱寅进来,一人立刻迎着笑道:</p>try{ggauto();} catch(ex){}

    “小客官好气派!这边请!”</p>

    “上座!”</p>

    “小客官爱喝什么茶?西湖龙井、新安松萝、湖州紫笋、宣城草魁,还是云南普洱?”</p>

    朱寅笑道:“我是来看看瓷器,难道是误入了茶坊?那就…云南普洱吧。”</p>

    那堂倌也被逗乐了,笑道:“小客官还真是打趣,这就上普洱。”</p>

    说话间,就有小厮去打茶去了。</p>

    朱寅眼睛扫了扫,没有看见店主。</p>

    难道,店主在楼上?</p>

    右边是一排排檀木架子,有博古架,也有长架,上面错落有致的摆放着瓷器。</p>

    果然是大店。</p>

    不但有景德镇的窑器,还有宜阳瓷,平凉瓷,龙泉瓷…全国名瓷,十有其三。</p>

    除了瓷瓶藏品之外,生活用瓷也不少。</p>

    但价格都不便宜。一个日常用的宜阳盘子,就要五钱银子。一套最便宜的酒器,就要二两!</p>

    但是货也是真好。</p>

    朱寅看了一圈,问道:“还有更好的么?我想选一件送礼。”</p>

    “有有!”管事的笑容可掬,“小客官,这楼下的样品,多是日常所用。这楼上的瓷器,才是上好的珍器。若是送礼,定然合适的。”</p>

    “楼上请?”</p>

    朱寅沉吟一下,“那楼上看看吧。”</p>

    说完就噔噔上楼。</p>

    楼上布置的更是典雅,屏风、字画、盆景、鱼缸点缀其中,一个个红木博古架上,陈列着一只只精美的珍品。</p>

    朱寅一打眼,就知道其中一些还是古瓷。</p>

    这些古瓷的价格,更非常人所能轻问。</p>

    朱寅看一件,又漫不经心的放下,再看另一件,不断摇头。口中道:</p>

    “爹说宋朝定瓷也行,这件定瓷对不对呢?”</p>

    忽然一个清朗低沉的声音说道:“小客官要定瓷?是要北定呢,还是南定?”</p>

    话未落音,一个白净面皮、身材高瘦、青袍纱帽的中年男子,就从屏风后面转出,笑容淡雅。</p>

    正是那个疑似洋人间谍的店主。</p>

    朱寅转过小脸,愕然道:“阁下可是天青阁的店主?”</p>

    对方抚须微笑,“正是。小友认得在下?”</p>

    朱寅摇头:“虽不知阁下台甫,可见阁下这般气度,当是东主无疑了。”</p>

    店主点头:“小友还真是老成。在下正是敝店东主,郝正。”</p>

    朱寅拱手道:“原来是郝员外。请教员外,方才员外说,这定瓷还分南北?”</p>

    郝正微笑道:“那是当然。定窑本是北瓷,宋时名窑。靖康之后,宋室南渡,定窑工匠也就跟随南迁,在南方开窑,就有了南定。”</p>

    朱寅恍然大悟般说道:“原来如此!谢员外解惑。如此说来,北宋之前是北定,北宋之后就是南定了。”</p>

    “这便错了。”郝正十分有耐心,似乎很愿意和朱寅这个‘少年’探讨,“北宋之后,金、元的定瓷还在烧制,当然也是北定。”</p>

    “并非北宋之后,就没有北定出窑了。”</p>

    “不过,无论是北定还是南定,又分宋、金、元三代,珍稀和存世数量,自有不同。”</p>

    “北宋的北定存世已经不多,相对最为珍贵。”</p>

    他笑指朱寅面前的那只定窑笔洗,道:</p>

    “这就是徽宗时期的北定,距今四百余年。别看只是一件小小的笔洗,却价值三百金(白银)。”</p>

    “小友要不要?本店从无假货,也从不还价。古器一还价,就掉价了。”</p>

    “三百两…”朱寅有点懵懂的看着那只温良如玉、包浆淳美的北宋笔洗,沉吟着说道:</p>

    “长辈让我顺路来看看,也不知这只行不行。”</p>

    “还有更好的么?我听说有汝瓷,比青花、定瓷、钧瓷更加贵重?”</p>

    郝正苦笑着摇头,“看来小友并不懂瓷啊。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片。这宝物,本店如何能有?”</p>

    “汝瓷乃五瓷之首,用玛瑙为釉,也就是徽宗朝烧制了二十余年,靖康之后就失传了。整个南京,也找不到十件。”</p>

    “小友购瓷,是收藏赏玩呢,还是送礼?”</p>

    朱寅很自然的回答:“家父是要送礼。但他宿醉未醒,只好我来。”</p>

    郝正道:“小友尊长台甫?要送给谁?在下可为小友把把关,瓷器送礼,也有讲究。”</p>

    朱寅冷笑,心道,此人还真是奸细心性,这就开始打探我底细,以及送礼对象了。</p>

    “家父姓郑,这礼物送给谁就不知道了,好像是个海外来的佛朗机人,名字很难记…”</p>

    说到这里,朱寅忽然住嘴,神色看上去似乎有点懊恼自己嘴快,“呵呵,也是为了生意。”</p>

    他的确要送礼,送给庄廷谏巩固关系。</p>

    郝正目光闪动,笑道:“小友对我说就对了,江南的弗朗机人不少,不止一个来本店买过瓷器。”</p>

    “他们喜欢瓷器,也算是识货。这件笔洗很合适。”</p>

    朱寅道:“天青阁招牌在外,我当然相信员外了。员外既然说可以,那就这只吧。”</p>

    郝正笑道:“小友痛快,承惠三百金!”</p></div>

章节目录

晚明风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戈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戈昔并收藏晚明风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