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维的生物钟准时把他叫醒,旁边的闹钟显示六点半。
他甩甩头从床上坐起。
昨晚和魏胖子喝了半斤白酒,这会脑门还是晕的。
熊大维换上一身运动装,出了卧室,就看到魏良富像个布偶熊一样,摊在长沙发上呼呼大睡。
一条毛茸茸的大粗腿耷拉在沙发外面。
熊大维出去之后小声的带上房门,下楼做做伸展运动,然后跑出了公寓,沿着自己惯常的路线,开始每天的晨练。
半个小时带着一身大汗回来,正好碰到邻居310的三个女孩子下楼。
鲍雨欣看到熊大维,像是想起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先笑出了声来,大大的眼睛弯成了月牙。
她举起手向熊大维挥了挥,微笑着道了一声:“早。”
李梦恒和吴嫣然也客气的和他打了声招呼。
“你们早。”露出个自认为最阳光的微笑,挥挥手向她们告别。
刚走上楼梯,准备上车的鲍雨欣靠在打开的车门上看着他,捏着拳头向他挥了挥,扬声道:“熊先生,加油啊!”
熊大维愣了一下,爽快的大笑一声:“你们也是,加油。”
目送着三个女孩子开车离开公寓,熊大维回味着刚才鲍雨欣的笑容,感慨一声回到自己房间。
魏良富一直睡到九点,两人凑合着自己做了顿早午饭,下午准时的赶往春和堂。
刚到后台,主持人小姐姐就叫住了两人,当然,主要是叫熊大维。
“我叔叔找你们。”
熊大维一头雾水,问道:“你叔叔?是谁?”
“哎呀,忘记了,”主持人小姐姐掩着嘴轻笑,道:“我叔叔就是黄经理。”
怪不得这小姑娘在后台总是横厥厥的,还没人敢惹,原来是老板亲戚,那可得罪不起。
上楼敲开黄经理室,黄经理笑眯眯的,如同一尊弥勒佛一般,慢慢往紫砂壶里装茶叶。
见到两人,直接甩给两人一份演艺合同。
“也不用等三天了,你们的水平可以,我给你们个老人的价。”
熊大维和魏良富拿着合同看了一遍,内容很少,就一张纸。
合同约定他们一周最少演四天,每天两场,每场一百二十块。
除此之外没什么强制规定,也没有设置期限,就是说他们想不干了,或者老板不想让他们干了,他们随时可以走。
这个价钱就表示,他们两人已经脱离了新人阶段,被当作正式演员看待。
一个月最少也能赚三千八百多。
除下房租水电油费电话费等等,剩下的钱也够他们两人活的舒舒服服。
而且每周余下的三天,他们还可以再去找个活儿,跑跑其他小剧场。
这个世界的娱乐行业就是这样,只要你有点水平,保证饿不着。
到两人登台的时候,下面的观众比昨天多了不少。
看到他俩往台前一站,场内瞬间是就没了杂音,上百双眼睛专注的盯着他们。
魏良富咧着大嘴一笑,提气扬声道:“今天来的人不少,你们可能不认识我?”
“您是?”
“我是艺术家!”
“等会,就您,艺术家?”
“多新鲜,我都艺术家一个礼拜了。”
台下一阵大笑,哗哗的掌声也响了起来。
九点钟的晚场就更热闹了,楼上楼下三百个座位几乎坐满了。
魏良富和熊大维站在舞台中央的时候,还不等说话,下面观众先给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四十分钟的段子说完,服务生一连抱上来好几个花篮。
魏良富拉着熊大维又回到舞台,再来一段返场,足足又说了一个小时。
等熊大维和魏良富下台回到化妆间,才知道昨天那对说相声的同行以后不会再来了——黄经理把那两人给开了。
春和堂是个小剧场,容不下两组都说相声的,那两人说的还是好几年前的老段子,从来都没变过,顾客们也早腻味了。
市场就是这样,你有本事,你就吃大头的,余下那些普通的,捡剩下的边角料。
算上花篮的打赏,两个人今天一天拿到了六百多块。
晚上回去魏胖子甚至奢侈的买了瓶七十多的好酒,和熊大维好好庆祝一番。
几天之内,熊大维和魏良富在春和堂的名头,也经由顾客们口口相传,慢慢扩散了。
没有网络的时代就是这样,如果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这些媒体渠道,任何消息的传播都是很慢的。
春和堂的顾客,都是附近十几公里内的市民,他们会口口相传。
有什么新东西,都是在街头巷尾的闲聊中扩散的。
今天晚场有位顾客,就是听到家人的闲聊,才特意来的一趟春和堂。
杨永亮是在广播电台工作的采编,他本人并不热衷于茶楼。
对相声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
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在录节目的时候,旁听过很多相声表演,也和相声演员们聊过天。
传统相声、新派相声和脱口秀都有。
听得多了,欣赏的水平自然也就高了。
家里老人说春和堂新来的两人,相声段子说的不错。
他其实并不相信,这几年,他什么样的相声段子没听过。
见家里人约上几个同好,早早的就直奔茶楼,杨永亮也按捺不住好奇,跟着来到春和堂。
春和堂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他小时候就跟着爷爷来过不少次,对这里的零食、点心记忆深刻。
那时候台上表演的还是传统曲艺,唱黄梅戏,唱昆曲的,还有穿着长衫大褂说相声的。
不过他对舞台上的表演并不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唱戏的,咿咿呀呀老半天,甚至听不懂在唱些什么。
长大了之后他就很少再踏入春和堂。
电视机里面唱唱跳跳的小姐姐们,可比茶楼的表演好看多了。
其实不光是杨永亮,年轻人对茶楼都不感兴趣。
中间听说春和堂换了两次主人,后来改成了歌舞、魔术、滑稽剧、相声都有的大杂烩,主要顾客也变成了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
杨永亮进门之后,很惊讶的发现茶楼居然快坐满了,楼上楼下都是人,热闹非常。
就连他的父亲也感慨:多少年没这么热闹了。
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岁,茶楼是他们年少的记忆和生活的一部分。
但对杨永亮来说,只有点心和瓜子,还是原来那个味道。
九点一到,原本吵闹的春和堂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他同桌的老街坊还低声说着:“来了来了。”
穿着粉白色旗袍的主持人,倒是让他眼睛一亮,心道:这老板跟的上时代。
跟着上台的就是说相声的两个人。
只看两个演员,就让他忍不住一乐。
一个高一个低,一个廋一个胖,一个白一个黑,一个帅一个丑,对比强烈。
黑胖子笑眯眯的,廋的还有点严肃。
两人往五台中间一站,喜剧感就冒出来了。
还不到两人张口,掌声就响了起来。
相声开始之后,杨永亮很快就忘了自己是来干嘛的,每个几句就被逗的哈哈大笑。
尤其是在听到那句“制片在屋里躺着那”,更是乐的直拍桌子。
整场四十分钟听完,杨永亮感觉时间怎么刷一下过去了,好像还没听几句就结束了,意犹未尽。
他想了想,说了一声我先走了,起身直奔后台。
茶楼的管理并不严,一路上没有人阻拦,杨永亮直接来到化妆间外面。
等了几分钟,熊大维和魏良富就走了出来。
杨永亮上前拦住两个人,说先说了一句:“打扰了。”
递上自己的名片。
熊大维看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家伙,低头瞟了一眼名片。
上面写着“城市交通电台,编辑二部,杨永亮”。
熊大维和魏良富互相看了看,没想到这么快就有电台的人上门,心中都是一喜。
杨永亮把两人的表情看在眼里,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出门往东有家鱼庄,我定好位子,在那里等你们。”
说罢就拱拱手,转身潇洒的走了。
魏良富捏着名片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像是想要从里面看出朵花来。
开心的笑着道:“大熊,你怎么看?”
熊大维道:“是个好机会,不过也得先看看他条件,不知道给电台录节目,能拿多少钱。”
魏良富哈哈笑了出来,道:“你还想拿钱……不让你倒贴他们一笔,就算是好的。”
熊大维很惊讶:“怎么上电台说相声,还不给钱的?”
“人家帮你宣传了。”魏良富笑眯眯的解释道:“多少说相声的愿意贴钱上那,人家也不让。你别想太好,还不知道是什么事那。”
熊大维摇摇头:“反正,让我贴钱我是肯定不愿意的。”
“跟我想的一样。”
他甩甩头从床上坐起。
昨晚和魏胖子喝了半斤白酒,这会脑门还是晕的。
熊大维换上一身运动装,出了卧室,就看到魏良富像个布偶熊一样,摊在长沙发上呼呼大睡。
一条毛茸茸的大粗腿耷拉在沙发外面。
熊大维出去之后小声的带上房门,下楼做做伸展运动,然后跑出了公寓,沿着自己惯常的路线,开始每天的晨练。
半个小时带着一身大汗回来,正好碰到邻居310的三个女孩子下楼。
鲍雨欣看到熊大维,像是想起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先笑出了声来,大大的眼睛弯成了月牙。
她举起手向熊大维挥了挥,微笑着道了一声:“早。”
李梦恒和吴嫣然也客气的和他打了声招呼。
“你们早。”露出个自认为最阳光的微笑,挥挥手向她们告别。
刚走上楼梯,准备上车的鲍雨欣靠在打开的车门上看着他,捏着拳头向他挥了挥,扬声道:“熊先生,加油啊!”
熊大维愣了一下,爽快的大笑一声:“你们也是,加油。”
目送着三个女孩子开车离开公寓,熊大维回味着刚才鲍雨欣的笑容,感慨一声回到自己房间。
魏良富一直睡到九点,两人凑合着自己做了顿早午饭,下午准时的赶往春和堂。
刚到后台,主持人小姐姐就叫住了两人,当然,主要是叫熊大维。
“我叔叔找你们。”
熊大维一头雾水,问道:“你叔叔?是谁?”
“哎呀,忘记了,”主持人小姐姐掩着嘴轻笑,道:“我叔叔就是黄经理。”
怪不得这小姑娘在后台总是横厥厥的,还没人敢惹,原来是老板亲戚,那可得罪不起。
上楼敲开黄经理室,黄经理笑眯眯的,如同一尊弥勒佛一般,慢慢往紫砂壶里装茶叶。
见到两人,直接甩给两人一份演艺合同。
“也不用等三天了,你们的水平可以,我给你们个老人的价。”
熊大维和魏良富拿着合同看了一遍,内容很少,就一张纸。
合同约定他们一周最少演四天,每天两场,每场一百二十块。
除此之外没什么强制规定,也没有设置期限,就是说他们想不干了,或者老板不想让他们干了,他们随时可以走。
这个价钱就表示,他们两人已经脱离了新人阶段,被当作正式演员看待。
一个月最少也能赚三千八百多。
除下房租水电油费电话费等等,剩下的钱也够他们两人活的舒舒服服。
而且每周余下的三天,他们还可以再去找个活儿,跑跑其他小剧场。
这个世界的娱乐行业就是这样,只要你有点水平,保证饿不着。
到两人登台的时候,下面的观众比昨天多了不少。
看到他俩往台前一站,场内瞬间是就没了杂音,上百双眼睛专注的盯着他们。
魏良富咧着大嘴一笑,提气扬声道:“今天来的人不少,你们可能不认识我?”
“您是?”
“我是艺术家!”
“等会,就您,艺术家?”
“多新鲜,我都艺术家一个礼拜了。”
台下一阵大笑,哗哗的掌声也响了起来。
九点钟的晚场就更热闹了,楼上楼下三百个座位几乎坐满了。
魏良富和熊大维站在舞台中央的时候,还不等说话,下面观众先给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四十分钟的段子说完,服务生一连抱上来好几个花篮。
魏良富拉着熊大维又回到舞台,再来一段返场,足足又说了一个小时。
等熊大维和魏良富下台回到化妆间,才知道昨天那对说相声的同行以后不会再来了——黄经理把那两人给开了。
春和堂是个小剧场,容不下两组都说相声的,那两人说的还是好几年前的老段子,从来都没变过,顾客们也早腻味了。
市场就是这样,你有本事,你就吃大头的,余下那些普通的,捡剩下的边角料。
算上花篮的打赏,两个人今天一天拿到了六百多块。
晚上回去魏胖子甚至奢侈的买了瓶七十多的好酒,和熊大维好好庆祝一番。
几天之内,熊大维和魏良富在春和堂的名头,也经由顾客们口口相传,慢慢扩散了。
没有网络的时代就是这样,如果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这些媒体渠道,任何消息的传播都是很慢的。
春和堂的顾客,都是附近十几公里内的市民,他们会口口相传。
有什么新东西,都是在街头巷尾的闲聊中扩散的。
今天晚场有位顾客,就是听到家人的闲聊,才特意来的一趟春和堂。
杨永亮是在广播电台工作的采编,他本人并不热衷于茶楼。
对相声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
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在录节目的时候,旁听过很多相声表演,也和相声演员们聊过天。
传统相声、新派相声和脱口秀都有。
听得多了,欣赏的水平自然也就高了。
家里老人说春和堂新来的两人,相声段子说的不错。
他其实并不相信,这几年,他什么样的相声段子没听过。
见家里人约上几个同好,早早的就直奔茶楼,杨永亮也按捺不住好奇,跟着来到春和堂。
春和堂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他小时候就跟着爷爷来过不少次,对这里的零食、点心记忆深刻。
那时候台上表演的还是传统曲艺,唱黄梅戏,唱昆曲的,还有穿着长衫大褂说相声的。
不过他对舞台上的表演并不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唱戏的,咿咿呀呀老半天,甚至听不懂在唱些什么。
长大了之后他就很少再踏入春和堂。
电视机里面唱唱跳跳的小姐姐们,可比茶楼的表演好看多了。
其实不光是杨永亮,年轻人对茶楼都不感兴趣。
中间听说春和堂换了两次主人,后来改成了歌舞、魔术、滑稽剧、相声都有的大杂烩,主要顾客也变成了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
杨永亮进门之后,很惊讶的发现茶楼居然快坐满了,楼上楼下都是人,热闹非常。
就连他的父亲也感慨:多少年没这么热闹了。
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岁,茶楼是他们年少的记忆和生活的一部分。
但对杨永亮来说,只有点心和瓜子,还是原来那个味道。
九点一到,原本吵闹的春和堂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他同桌的老街坊还低声说着:“来了来了。”
穿着粉白色旗袍的主持人,倒是让他眼睛一亮,心道:这老板跟的上时代。
跟着上台的就是说相声的两个人。
只看两个演员,就让他忍不住一乐。
一个高一个低,一个廋一个胖,一个白一个黑,一个帅一个丑,对比强烈。
黑胖子笑眯眯的,廋的还有点严肃。
两人往五台中间一站,喜剧感就冒出来了。
还不到两人张口,掌声就响了起来。
相声开始之后,杨永亮很快就忘了自己是来干嘛的,每个几句就被逗的哈哈大笑。
尤其是在听到那句“制片在屋里躺着那”,更是乐的直拍桌子。
整场四十分钟听完,杨永亮感觉时间怎么刷一下过去了,好像还没听几句就结束了,意犹未尽。
他想了想,说了一声我先走了,起身直奔后台。
茶楼的管理并不严,一路上没有人阻拦,杨永亮直接来到化妆间外面。
等了几分钟,熊大维和魏良富就走了出来。
杨永亮上前拦住两个人,说先说了一句:“打扰了。”
递上自己的名片。
熊大维看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家伙,低头瞟了一眼名片。
上面写着“城市交通电台,编辑二部,杨永亮”。
熊大维和魏良富互相看了看,没想到这么快就有电台的人上门,心中都是一喜。
杨永亮把两人的表情看在眼里,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出门往东有家鱼庄,我定好位子,在那里等你们。”
说罢就拱拱手,转身潇洒的走了。
魏良富捏着名片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像是想要从里面看出朵花来。
开心的笑着道:“大熊,你怎么看?”
熊大维道:“是个好机会,不过也得先看看他条件,不知道给电台录节目,能拿多少钱。”
魏良富哈哈笑了出来,道:“你还想拿钱……不让你倒贴他们一笔,就算是好的。”
熊大维很惊讶:“怎么上电台说相声,还不给钱的?”
“人家帮你宣传了。”魏良富笑眯眯的解释道:“多少说相声的愿意贴钱上那,人家也不让。你别想太好,还不知道是什么事那。”
熊大维摇摇头:“反正,让我贴钱我是肯定不愿意的。”
“跟我想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