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选将
面对契丹的叛乱,武周中枢的政要们心思各异,态度各不相同。</p>
退朝之后,狄仁杰面带忧虑,有些神思不宁地往凤阁而去,准备处理手上的政务。</p>
张柬之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怀英兄,请慢行!”</p>
狄仁杰闻声回首,二人也不做避讳,随即并肩而行,谈起营州的战事。</p>
张柬之的语气中难掩焦虑:“怀英兄,皇帝此举是何用意?既然说军情如火,就该立刻择一良将,提兵北上,怎么会突然退朝呢?”</p>
狄仁杰顶着便便大腹,笑着安抚道:“柬之不必过于着急,朝廷大军又不能飞到营州平叛,误不了大局。营州之事处处透着诡异,我先前在朝上所言绝非危言耸听,陛下谨慎一些也是好事。”</p>
张柬之叹了口气道:“契丹人纵有几分麻烦,不为心腹之患,我只是担心陛下会迁怒到太子。”</p>
狄仁杰闻言,神色一凛,沉声道:“是啊,不光是太子。贼人反周复唐的口号一出,陛下必定大加警惕,在将领的任命范围难免小了很多,许多宿将陛下未必肯用。”</p>
“如果是无意倒也罢了,如果是有意为之,这样一个口号,正打在朝廷的三寸上,契丹内部有能人啊!”</p>
张柬之点了点头道:“今日武三思上蹿下跳,我看他请命出征倒不像是说空话逢迎皇帝,反而是有几分真意。”</p>
狄仁杰露出了不屑的笑容:“武三思前些日子遭了陛下训斥,此时觉得契丹人容易对付,自然想上战场捞取军功,重新取得陛下的信任,也好继续图谋太子之位。”</p>
张柬之闻言,面色一沉,手指轻轻摩挲着胡须,语气坚定:“既然如此,不可使其如愿!”</p>
狄仁杰轻轻摇头,目光深邃道:“恐怕不易。契丹打着恢复李唐的旗子反叛,陛下此番定会重用武姓宗室,以稳固大局。”</p>
张柬之眉头皱得越发紧,他知道狄仁杰说得有道理,武则天真有可能这么干。</p>
他斩钉截铁地道:“那也得据理力争,武三思这些人挂个名,在后方督军,转运粮草也就算了,绝不能让他们临敌指挥大军。”</p>
狄仁杰闻言,深以为然,点头赞许道:“柬之所言极合我意。如此一来,前敌将领更得仔细斟酌。”</p>
“要用沙场宿将,有威望,有资历,又可靠的人。”张柬之暗指应挑选亲近太子的李唐老臣。</p>
狄仁杰补充道:“还需对契丹之地了如指掌,熟谙军情,更重要的是,必须深得陛下信任。”</p>
张柬之不假思索地提议道:“左豹韬卫大将军李多祚,此人如何?”</p>
狄仁杰略一思索,抚须赞同:“嗯,李将军是靺鞨人,曾率兵平定过黑水靺鞨和室韦的叛乱,熟悉那北地的地理、军情。”</p>
“而且他掌握禁军多年,深得陛下信赖,资历,威望兼备,确实是领兵征讨契丹的上上之选。”</p>
张柬之面露满意之色,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我立刻去找李多祚详谈,将你我二人的心思告诉他,请他力争征讨契丹的主将之位!”</p>
言罢,张柬之拱手告退。他和李多祚关系非同寻常,前些日子武则天病重,二人已经私下联系过很多次了。</p>
狄仁杰目送张柬之走远,心中充满了疑虑。</p>
武三思这种幸进小人视契丹叛乱为立功之机会,而武则天和张柬之的关注点更多放在契丹人“复唐”的口号上。</p>
所有人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契丹的实力,忽略了叛乱本身,似乎觉得契丹反手可平,上下一股浮躁之气,令人感到不安。</p>try{ggauto();} catch(ex){}
——</p>
夜幕降临,上阳宫内,赵既再度潜入上官婉儿的寝殿,轻车熟路的盘踞在她经常坐的榻上。</p>
上官婉儿久未归来,看样子武则天为契丹战事很是头疼,要留下心腹好好商量。</p>
一直到三更时分,上官婉儿才回到寝殿,只见赵既正在自己的榻上,用自己的杯子饮茶。</p>
上官婉儿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只是出殿吩咐宫人不要打扰。</p>
随后,上官婉儿又关紧了门,走到赵既身边轻声道:“我正要去找你呢,你是来问平契丹选将一事的吗?”</p>
赵既放下了手中的茶水,笑道:“聪明莫过婉儿,陛下是怎么想的?”</p>
上官婉儿深吸一口气:“我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陛下林林总总提了几十个名字,好像没有特别中意的人选。其中有伱的名字!”</p>
赵既顿时吃了一惊,不可思议道:“怎么也不可能用我为将,我最多带几千人的偏师罢了。除了我之外还有哪些人?”</p>
上官婉儿回忆了片刻,掰着手指头数道:“有现在幽燕一代的刺史、都督,像张九节。还有朝廷十六卫禁军的将军,如李多祚,张玄遇,曹仁师。”</p>
“还有安西等边军的一些军将,甚至还有些六部、诸寺、监的侍郎、少卿等等。太多了,实在不知陛下究竟属意何人。”</p>
赵既从榻上站起来,在房间中负手踱步,若有所得道:“难怪了,看来这次有不少人要北上,那可热闹了。”</p>
上官婉儿轻笑道:“这还用你说,陛下之前就曾经以薛怀义为帅,率十八将击突厥。只是这一次就不知道是多少人了。”</p>
赵既闻言皱起了眉头:“这次契丹叛乱非同小可,陛下不会还如此儿戏视之吧?”</p>
薛怀义,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几次率军出征都是无功而返,根本没打过仗,所以也没弄出什么惨败,纯粹是武装游行。</p>
赵既越想越觉得不妥:“陛下不会又弄一个什么十八将,然后用武三思为帅,征讨契丹吧?”</p>
上官婉儿考虑了一下,竟认真点了点头:“有这种可能,嗯,很有可能!”</p>
赵既不禁倒吸一口冷气,眉头紧锁道:“陛下真提到我的名字了?”</p>
“是啊。怎么,我记得你不是很想跃马疆场,建功立业吗?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何故面露难色?”上官婉儿好奇地问道。</p>
赵既化身失败主义谋士,长叹一声:“契丹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只怕这次出征没有好结果。”</p>
打仗除了粮饷后勤,情报也很重要,营州之事必然有蛇灵掺和其中,难免周军内部不出几个内奸。</p>
到时候契丹是以逸待劳,知己知彼;周军则是远道而来,精疲力竭,人生地不熟,内部还不安稳,随时会出内奸,自己的情报被人家掌握……</p>
如果再用武三思为帅,debuff就叠满了,这仗想赢恐怕有些波折。</p>
上官婉儿见赵既有些消沉,激励道:“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何故如此怨叹!”</p>
赵既闻言点了点头:“姐姐说得也是,事在人为,将军马革裹尸而还,能不能青史留名,就看这一回了。”</p>
风浪越大,鱼越贵,风险也是机遇啊。</p></div>
退朝之后,狄仁杰面带忧虑,有些神思不宁地往凤阁而去,准备处理手上的政务。</p>
张柬之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怀英兄,请慢行!”</p>
狄仁杰闻声回首,二人也不做避讳,随即并肩而行,谈起营州的战事。</p>
张柬之的语气中难掩焦虑:“怀英兄,皇帝此举是何用意?既然说军情如火,就该立刻择一良将,提兵北上,怎么会突然退朝呢?”</p>
狄仁杰顶着便便大腹,笑着安抚道:“柬之不必过于着急,朝廷大军又不能飞到营州平叛,误不了大局。营州之事处处透着诡异,我先前在朝上所言绝非危言耸听,陛下谨慎一些也是好事。”</p>
张柬之叹了口气道:“契丹人纵有几分麻烦,不为心腹之患,我只是担心陛下会迁怒到太子。”</p>
狄仁杰闻言,神色一凛,沉声道:“是啊,不光是太子。贼人反周复唐的口号一出,陛下必定大加警惕,在将领的任命范围难免小了很多,许多宿将陛下未必肯用。”</p>
“如果是无意倒也罢了,如果是有意为之,这样一个口号,正打在朝廷的三寸上,契丹内部有能人啊!”</p>
张柬之点了点头道:“今日武三思上蹿下跳,我看他请命出征倒不像是说空话逢迎皇帝,反而是有几分真意。”</p>
狄仁杰露出了不屑的笑容:“武三思前些日子遭了陛下训斥,此时觉得契丹人容易对付,自然想上战场捞取军功,重新取得陛下的信任,也好继续图谋太子之位。”</p>
张柬之闻言,面色一沉,手指轻轻摩挲着胡须,语气坚定:“既然如此,不可使其如愿!”</p>
狄仁杰轻轻摇头,目光深邃道:“恐怕不易。契丹打着恢复李唐的旗子反叛,陛下此番定会重用武姓宗室,以稳固大局。”</p>
张柬之眉头皱得越发紧,他知道狄仁杰说得有道理,武则天真有可能这么干。</p>
他斩钉截铁地道:“那也得据理力争,武三思这些人挂个名,在后方督军,转运粮草也就算了,绝不能让他们临敌指挥大军。”</p>
狄仁杰闻言,深以为然,点头赞许道:“柬之所言极合我意。如此一来,前敌将领更得仔细斟酌。”</p>
“要用沙场宿将,有威望,有资历,又可靠的人。”张柬之暗指应挑选亲近太子的李唐老臣。</p>
狄仁杰补充道:“还需对契丹之地了如指掌,熟谙军情,更重要的是,必须深得陛下信任。”</p>
张柬之不假思索地提议道:“左豹韬卫大将军李多祚,此人如何?”</p>
狄仁杰略一思索,抚须赞同:“嗯,李将军是靺鞨人,曾率兵平定过黑水靺鞨和室韦的叛乱,熟悉那北地的地理、军情。”</p>
“而且他掌握禁军多年,深得陛下信赖,资历,威望兼备,确实是领兵征讨契丹的上上之选。”</p>
张柬之面露满意之色,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我立刻去找李多祚详谈,将你我二人的心思告诉他,请他力争征讨契丹的主将之位!”</p>
言罢,张柬之拱手告退。他和李多祚关系非同寻常,前些日子武则天病重,二人已经私下联系过很多次了。</p>
狄仁杰目送张柬之走远,心中充满了疑虑。</p>
武三思这种幸进小人视契丹叛乱为立功之机会,而武则天和张柬之的关注点更多放在契丹人“复唐”的口号上。</p>
所有人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契丹的实力,忽略了叛乱本身,似乎觉得契丹反手可平,上下一股浮躁之气,令人感到不安。</p>try{ggauto();} catch(ex){}
——</p>
夜幕降临,上阳宫内,赵既再度潜入上官婉儿的寝殿,轻车熟路的盘踞在她经常坐的榻上。</p>
上官婉儿久未归来,看样子武则天为契丹战事很是头疼,要留下心腹好好商量。</p>
一直到三更时分,上官婉儿才回到寝殿,只见赵既正在自己的榻上,用自己的杯子饮茶。</p>
上官婉儿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只是出殿吩咐宫人不要打扰。</p>
随后,上官婉儿又关紧了门,走到赵既身边轻声道:“我正要去找你呢,你是来问平契丹选将一事的吗?”</p>
赵既放下了手中的茶水,笑道:“聪明莫过婉儿,陛下是怎么想的?”</p>
上官婉儿深吸一口气:“我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陛下林林总总提了几十个名字,好像没有特别中意的人选。其中有伱的名字!”</p>
赵既顿时吃了一惊,不可思议道:“怎么也不可能用我为将,我最多带几千人的偏师罢了。除了我之外还有哪些人?”</p>
上官婉儿回忆了片刻,掰着手指头数道:“有现在幽燕一代的刺史、都督,像张九节。还有朝廷十六卫禁军的将军,如李多祚,张玄遇,曹仁师。”</p>
“还有安西等边军的一些军将,甚至还有些六部、诸寺、监的侍郎、少卿等等。太多了,实在不知陛下究竟属意何人。”</p>
赵既从榻上站起来,在房间中负手踱步,若有所得道:“难怪了,看来这次有不少人要北上,那可热闹了。”</p>
上官婉儿轻笑道:“这还用你说,陛下之前就曾经以薛怀义为帅,率十八将击突厥。只是这一次就不知道是多少人了。”</p>
赵既闻言皱起了眉头:“这次契丹叛乱非同小可,陛下不会还如此儿戏视之吧?”</p>
薛怀义,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几次率军出征都是无功而返,根本没打过仗,所以也没弄出什么惨败,纯粹是武装游行。</p>
赵既越想越觉得不妥:“陛下不会又弄一个什么十八将,然后用武三思为帅,征讨契丹吧?”</p>
上官婉儿考虑了一下,竟认真点了点头:“有这种可能,嗯,很有可能!”</p>
赵既不禁倒吸一口冷气,眉头紧锁道:“陛下真提到我的名字了?”</p>
“是啊。怎么,我记得你不是很想跃马疆场,建功立业吗?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何故面露难色?”上官婉儿好奇地问道。</p>
赵既化身失败主义谋士,长叹一声:“契丹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只怕这次出征没有好结果。”</p>
打仗除了粮饷后勤,情报也很重要,营州之事必然有蛇灵掺和其中,难免周军内部不出几个内奸。</p>
到时候契丹是以逸待劳,知己知彼;周军则是远道而来,精疲力竭,人生地不熟,内部还不安稳,随时会出内奸,自己的情报被人家掌握……</p>
如果再用武三思为帅,debuff就叠满了,这仗想赢恐怕有些波折。</p>
上官婉儿见赵既有些消沉,激励道:“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何故如此怨叹!”</p>
赵既闻言点了点头:“姐姐说得也是,事在人为,将军马革裹尸而还,能不能青史留名,就看这一回了。”</p>
风浪越大,鱼越贵,风险也是机遇啊。</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