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苑内,元游和李成仙沿着连廊漫步,这位青年文书口中道:</p>
“其实三千人的口粮,以落云县的富庶并非出不起,但问题就是谁来出,和凭什么由谁出,若非有人牵头,各族即便家中有余力也不会趟这浑水。”</p>
“安置也是个长久活,我就得四处奔波,隔一段时间回来看看安置的如何,人毕竟不是物件,放在哪里就不用管了。”</p>
李成仙颇为赞同这种做法,称赞道:“东丽仙子这一手确实效果显著。”</p>
元游嘴角抽了抽,说道:“确实,东丽仙子冰雪聪明,高瞻远瞩。”</p>
不知为何,看到李成仙,他总觉得脾气相投。</p>
可能是因为对方是为数不多,真正好奇流民安置问题的人吧。</p>
元游不自觉多说了两句:</p>
“在各地的安置中,骊苑其实是最好的地方了,至少对于那些婢女来说,此地主人克己复礼,待下宽厚,无论待遇还是食宿都远好过其他地方,上行下效,管事们也从不侵扰府中女子。”</p>
“其他地方...可就没那么多善待了,只是为了活命,现在也讲究不了太多。”</p>
“我就想着尽量多塞些人进来,杨家家大业大,应该也不在乎这点钱粮空耗。”</p>
李成仙笑了笑:“那我可不能当做没听见,威郎若是问我肯定要说的,虽然他可能反而会高兴才对。”</p>
元游也笑了笑:“杨家威郎在落云县名声响亮,我也自然是有几分把握,才敢这么‘贪心’。”</p>
聊了几句,连廊也走到了尽头。</p>
元游又行了一礼,说道:“明日就是伏阳节,祝君万事隆亨,秋起百顺。”</p>
李成仙则是依旧作揖拱手:“同庆,同祝!”</p>
两人分别,李成仙回了自己院子,而元游则绕至骊苑侧门走出。</p>
刚迈出近一尺高的门槛,两个等候的捕快就围了上来。</p>
其中一个道:“元文书,怎么样?见到我二叔了么?”</p>
元游笑道:“放心,日后骊苑有事,我自会拂照那王管事一二。”</p>
那人面露欣喜。</p>
三人都没马,正准备步行离开,又跑来一个捕快,满头大汗,面露惊恐。</p>
“元大人!又死了一个修士。”</p>
元游眉头一皱。</p>
“胡家家主,年轻时是剑州天辰山弟子,造册中记为三境修士,这已经是这几日内的第三起修士被杀了...”</p>
————</p>
伏阳节,是玄界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各地同庆,但根据习俗、物产不同,庆祝方法却大相径庭。</p>
在李家村,伏阳节意味着一碗热腾腾的豆饭,而落云县,则复杂的多。</p>
往日就喧闹繁华的落云县,今天更加火热,天还没亮,家家户户就在门前挂了榆叶,都是新摘下的嫩枝,按照习俗,当门前榆叶软蔫、垂下头的时候,也就是秋收开始的时候,相当于一种变相的提醒。</p>
而当日,大家也习惯只吃一顿饭,一日一食,放在黄昏,李成仙猜测可能是因为秋收前青黄不接,粮食省一点是一点,好在秋收前有余粮供给壮丁,比如李家村的豆饭就是如此,一天就指着这一顿。</p>
村里的孩子饿了一天,一碗带肉的豆饭就是最忘不了的美味,如何不让他们怀念?</p>
虽然落云县城内的人大多不需要秋收,也不差一顿饭,但这习惯依旧保留了下来,自古以来,许多习俗都是因为农事活动而产生的。</p>try{ggauto();} catch(ex){}
不过虽然吃饭是在晚上,但白日依旧有事做。</p>
“威郎这几日忙什么呢?”</p>
李成仙骑着马,十几天来第一次离开落云县城,朝着城外野地而去。</p>
他虽然马术没有什么进步,但得益于锻体,腰腹力量更强,也不再害怕马匹颠簸,显得得心应手许多。</p>
而并排驱马的杨威被问到后,反应慢了半拍:</p>
“我?就在骊苑,只是没出自己小院罢了。”</p>
“不闷么?无聊了可以去我那边坐坐,就是住下也不打紧。”</p>
“九郎院子已经够热闹了,还住得下么?”</p>
“怎么住不下,后方的大通铺好几米宽嘞,哈哈。”</p>
李成仙再次信马由缰,反正也控不明白,这马向左拉反而朝右走,向右拉则会翘尾拉屎,和键位装反了一样。</p>
不去管,反而最轻松。</p>
伸了个懒腰,李成仙感慨道:“这伏阳节居然还有踏青的习俗,也是第一次听说。”</p>
侧边又多出一个人影,只是比李成仙、杨威矮了一截,正是骑骡子的罗纳威。</p>
这位胖胖的仁兄看着总觉得喜庆,笑道:“伏阳节踏青,是大城里传来的习惯,旨在游览本年最后一抹青绿,落云县各族有样学样,附庸风雅,公子小姐均会出来。”</p>
末了补了一句:“当然,也有偷吃点东西的意思,一天只吃一顿终究饿得慌,府里按照习俗不会备饭,出来却能带些点心。”</p>
李成仙觉得颇为有趣,果然要多行些路,才能多见识些事。</p>
此次出来踏青,除了他们外,还带了不少人,包括宋子仁、魏俨、李三妹,不过都坐在后面马车里,连同私卫十数人、管事、婢女,也算浩浩荡荡了。</p>
沿途也有类似的队伍,男丁女眷不在少数,稍稍殷实些的家庭也会来凑个热闹,更有小商小贩抓住商机,挑着糖块杂货,一路售卖。</p>
李三妹见听见有人吆喝在卖糖葫芦,掀开车帘问了一嘴,一听要五文钱,立刻又钻了回去。</p>
最后还是李成仙出手给丫头买了两个。</p>
甭管他身价只有4两银子零329文,给小姑娘买糖吃的钱还是有的。</p>
至于为什么这个数字这么具体,那是他和李三妹昨日撅着屁股数出来的。</p>
出了落云县城,差不多走了不到三里来到了一条小河边,这里地势平缓、青草凄凄,河水清澈,确实是个踏青的好地方。</p>
丫鬟仆人们开始布阵,铺好坐席,支起伞盖,其他家族队伍也大多在此区域,但礼貌的避开了一些距离。</p>
李成仙下马伸了个懒腰:“罗兄自家人没出来踏青么?”</p>
“我家支撑不起这么大的阵仗,大清早城外转悠了一圈就回去了,我两个弟弟年岁小,更喜欢在县里逛,今日想必也是热闹的。”</p>
忽然想起一事,罗纳威道:“对了,最近县里出了好几起命案,似有歹人行凶,九郎你要小心些。”</p>
“歹人行凶?应该不打紧,骊苑里杨家私卫数十人刀马齐全,还有宋仙长这等的供奉,什么歹人,也不至于这么歹吧?”</p>
罗纳威正色道:“那可不是这么说...我听说死的都是修为不弱的修士。”</p>
“死的都是修士?!”</p>
“而且是大族家主,在自家防守严密的宅院中...”</p></div>
“其实三千人的口粮,以落云县的富庶并非出不起,但问题就是谁来出,和凭什么由谁出,若非有人牵头,各族即便家中有余力也不会趟这浑水。”</p>
“安置也是个长久活,我就得四处奔波,隔一段时间回来看看安置的如何,人毕竟不是物件,放在哪里就不用管了。”</p>
李成仙颇为赞同这种做法,称赞道:“东丽仙子这一手确实效果显著。”</p>
元游嘴角抽了抽,说道:“确实,东丽仙子冰雪聪明,高瞻远瞩。”</p>
不知为何,看到李成仙,他总觉得脾气相投。</p>
可能是因为对方是为数不多,真正好奇流民安置问题的人吧。</p>
元游不自觉多说了两句:</p>
“在各地的安置中,骊苑其实是最好的地方了,至少对于那些婢女来说,此地主人克己复礼,待下宽厚,无论待遇还是食宿都远好过其他地方,上行下效,管事们也从不侵扰府中女子。”</p>
“其他地方...可就没那么多善待了,只是为了活命,现在也讲究不了太多。”</p>
“我就想着尽量多塞些人进来,杨家家大业大,应该也不在乎这点钱粮空耗。”</p>
李成仙笑了笑:“那我可不能当做没听见,威郎若是问我肯定要说的,虽然他可能反而会高兴才对。”</p>
元游也笑了笑:“杨家威郎在落云县名声响亮,我也自然是有几分把握,才敢这么‘贪心’。”</p>
聊了几句,连廊也走到了尽头。</p>
元游又行了一礼,说道:“明日就是伏阳节,祝君万事隆亨,秋起百顺。”</p>
李成仙则是依旧作揖拱手:“同庆,同祝!”</p>
两人分别,李成仙回了自己院子,而元游则绕至骊苑侧门走出。</p>
刚迈出近一尺高的门槛,两个等候的捕快就围了上来。</p>
其中一个道:“元文书,怎么样?见到我二叔了么?”</p>
元游笑道:“放心,日后骊苑有事,我自会拂照那王管事一二。”</p>
那人面露欣喜。</p>
三人都没马,正准备步行离开,又跑来一个捕快,满头大汗,面露惊恐。</p>
“元大人!又死了一个修士。”</p>
元游眉头一皱。</p>
“胡家家主,年轻时是剑州天辰山弟子,造册中记为三境修士,这已经是这几日内的第三起修士被杀了...”</p>
————</p>
伏阳节,是玄界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各地同庆,但根据习俗、物产不同,庆祝方法却大相径庭。</p>
在李家村,伏阳节意味着一碗热腾腾的豆饭,而落云县,则复杂的多。</p>
往日就喧闹繁华的落云县,今天更加火热,天还没亮,家家户户就在门前挂了榆叶,都是新摘下的嫩枝,按照习俗,当门前榆叶软蔫、垂下头的时候,也就是秋收开始的时候,相当于一种变相的提醒。</p>
而当日,大家也习惯只吃一顿饭,一日一食,放在黄昏,李成仙猜测可能是因为秋收前青黄不接,粮食省一点是一点,好在秋收前有余粮供给壮丁,比如李家村的豆饭就是如此,一天就指着这一顿。</p>
村里的孩子饿了一天,一碗带肉的豆饭就是最忘不了的美味,如何不让他们怀念?</p>
虽然落云县城内的人大多不需要秋收,也不差一顿饭,但这习惯依旧保留了下来,自古以来,许多习俗都是因为农事活动而产生的。</p>try{ggauto();} catch(ex){}
不过虽然吃饭是在晚上,但白日依旧有事做。</p>
“威郎这几日忙什么呢?”</p>
李成仙骑着马,十几天来第一次离开落云县城,朝着城外野地而去。</p>
他虽然马术没有什么进步,但得益于锻体,腰腹力量更强,也不再害怕马匹颠簸,显得得心应手许多。</p>
而并排驱马的杨威被问到后,反应慢了半拍:</p>
“我?就在骊苑,只是没出自己小院罢了。”</p>
“不闷么?无聊了可以去我那边坐坐,就是住下也不打紧。”</p>
“九郎院子已经够热闹了,还住得下么?”</p>
“怎么住不下,后方的大通铺好几米宽嘞,哈哈。”</p>
李成仙再次信马由缰,反正也控不明白,这马向左拉反而朝右走,向右拉则会翘尾拉屎,和键位装反了一样。</p>
不去管,反而最轻松。</p>
伸了个懒腰,李成仙感慨道:“这伏阳节居然还有踏青的习俗,也是第一次听说。”</p>
侧边又多出一个人影,只是比李成仙、杨威矮了一截,正是骑骡子的罗纳威。</p>
这位胖胖的仁兄看着总觉得喜庆,笑道:“伏阳节踏青,是大城里传来的习惯,旨在游览本年最后一抹青绿,落云县各族有样学样,附庸风雅,公子小姐均会出来。”</p>
末了补了一句:“当然,也有偷吃点东西的意思,一天只吃一顿终究饿得慌,府里按照习俗不会备饭,出来却能带些点心。”</p>
李成仙觉得颇为有趣,果然要多行些路,才能多见识些事。</p>
此次出来踏青,除了他们外,还带了不少人,包括宋子仁、魏俨、李三妹,不过都坐在后面马车里,连同私卫十数人、管事、婢女,也算浩浩荡荡了。</p>
沿途也有类似的队伍,男丁女眷不在少数,稍稍殷实些的家庭也会来凑个热闹,更有小商小贩抓住商机,挑着糖块杂货,一路售卖。</p>
李三妹见听见有人吆喝在卖糖葫芦,掀开车帘问了一嘴,一听要五文钱,立刻又钻了回去。</p>
最后还是李成仙出手给丫头买了两个。</p>
甭管他身价只有4两银子零329文,给小姑娘买糖吃的钱还是有的。</p>
至于为什么这个数字这么具体,那是他和李三妹昨日撅着屁股数出来的。</p>
出了落云县城,差不多走了不到三里来到了一条小河边,这里地势平缓、青草凄凄,河水清澈,确实是个踏青的好地方。</p>
丫鬟仆人们开始布阵,铺好坐席,支起伞盖,其他家族队伍也大多在此区域,但礼貌的避开了一些距离。</p>
李成仙下马伸了个懒腰:“罗兄自家人没出来踏青么?”</p>
“我家支撑不起这么大的阵仗,大清早城外转悠了一圈就回去了,我两个弟弟年岁小,更喜欢在县里逛,今日想必也是热闹的。”</p>
忽然想起一事,罗纳威道:“对了,最近县里出了好几起命案,似有歹人行凶,九郎你要小心些。”</p>
“歹人行凶?应该不打紧,骊苑里杨家私卫数十人刀马齐全,还有宋仙长这等的供奉,什么歹人,也不至于这么歹吧?”</p>
罗纳威正色道:“那可不是这么说...我听说死的都是修为不弱的修士。”</p>
“死的都是修士?!”</p>
“而且是大族家主,在自家防守严密的宅院中...”</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