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儿当然得满意。

    首先是茶杯为青瓷,釉色青翠莹润,光是看着就美感十足。

    这青瓷茶杯本就是大憨家祖传下来的,传了多少代没人知道,但大憨却是说过,十五年前曾经有上门收古旧家具的古董商、在看过他家这经历过不知多少岁月保留下来的这个青瓷茶杯后,当场就开出了五万的收购价。

    那个时候的五万块,到现在最少也得值个二十万吧!

    不过,就算是大憨家最困难的时候,李大叔也没想过将这个祖上传下来的物件给卖了,哪怕是知道他如果不动手术就会瘫痪,李大叔也阻止了王婶想将这个青瓷茶杯卖了给他治病的想法。

    江南人很会做生意,精明之名闻名全国,但其实他们骨子里更传统,会特别固执保留着对先祖的纪念,那在他们看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不仅仅只是将一些个老物件当成传家宝做升值之用。

    至少,做为青瓷茶杯唯一的继承人----大憨,从他父母那里传承下来的思想就是,除非是要家破人亡,这件先祖传下来的老物件就不能卖。

    平时,这个青瓷茶杯是被红布包裹着放在大衣柜里。

    这次能拿出来由传家宝重新变回茶杯,显然是因为古早神医的到来,素来精明的王婶为了自己的丈夫,那妥妥是下了血本的。

    当然了,能让古早神医如此展颜的,自然不仅仅只是一个比他岁数小多了的盛茶的器具。

    东汉年间初成的青瓷虽然无法与后世的“唐宋元明清”越来越发达的制瓷业相比拟,但人家古早神医可是见过大世面的神医圣手,金、银、玉所制的器具不知见过多少。

    现代人看得眼睛发绿的什么‘古董’在他看来,或许也就是个不错的物件。

    让他真正展颜的,却是杯中所盛的茶。

    ‘茶’之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记录应该是在《神农本草经》中,那自然意味着别说东汉了,往上再数几千年,华夏民族就有喝茶的习惯了。

    不过,在魏晋之前,‘茶’更多的只是做为一种药,直到‘茶圣’陆羽横空出世,茶之一道才算是彻底发扬光大,有了现代茶道茶艺的雏形,可那已经是中唐时期了。

    而在此之前,饮茶之风无比盛行的唐人喝的茶基本都是茶饼,掰散成茶粉在往里面添加盐巴。

    是的,你没看错,别看唐朝文人们喝茶之前煮茶的时候正儿八经焚香沐浴,烹水煮茶,搞得很有范儿的样子,但那个加了盐巴还加了什么葱姜蒜的茶,对于现代人来说,真的很过分。

    有一个如此过分的时代,那排在那个时代之前几百年的东汉呢?用屁股想想都知道好不到哪儿去。

    其实,唐朝打败了突厥占领了广袤的西域,全体唐朝人民牛逼的不行,连茶里都还要加上贵重的盐巴,自然是比穷得叮当响的东汉末年要强多了。

    古早神医所处的年代,其实于茶一道上倒是最挺接近现代的,用的是一种名为烤茶的技艺,就是把茶叶放入陶炉中现烤,等烤至焦黄就冲入沸水饮用,保持着茶叶最原始的味道。

    但这有个问题,除了在茶叶产地能这么做,其余人想喝又那来的新鲜茶叶给他?那个时代除了马可没有灰机高铁,一天就能几千里地。

    所以,只能制作成茶砖。

    那个模样和味道,可就比用现代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差得远了。

    这也是古早神医来到这个时代喝上刘树家的茶叶之后,最为满意的事之一。

    毕竟,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吃,吃饱肚皮,哪像现代中国人,吃饱已经不是重点,重点是满足口腹之欲。

    相比于刘树家的茶叶,人家大憨端上来的茶,完全将之秒杀成渣。

    茶汤青翠,犹如一汪碧水,细小如银针般的茶叶立在茶水之中。

    别说喝,光是看了就让人禁不住心生愉悦。

    “哎呦!大憨,你行啊!这什么茶?我怎么从未见过?”黄胖子首先大惊小叫起来。

    湖岛镇有山有水,气候湿润宜人,自然是不缺茶的,是江南省除了省城钱江市的西湖周边山区之外最主要的产茶区,产于此的‘千岛玉叶’更是大名鼎鼎。

    但这个茶光看其茶汤色泽,不光是不输,甚至更胜几分。那有茶绿得如此可爱,都不忍喝下去的道理?

    刘树却是微微一笑。

    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茶,这茶可不是九溪村周边普通茶树上产出的茶,而是位于九溪村十余公里外海拔达1300米的青龙尖上的老茶树采摘下来的。

    整个青龙尖走遍,能生长出这种茶叶的老茶树,绝不会超过十棵。

    但做为千里山山脉主峰之一的青龙尖可不是随随便便谁就能进去的,不说村里老人很肯定里面有豺狼虎豹,七八年前还有人在里面亲眼见到过黑熊。

    不是有五六个人作伴,很少有人敢进入青龙尖那种深山老林,更别说还要去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顶上寻找老茶树了,就算知道那茶叶贵的很,一斤甚至能卖出上万的高价,也没几个人敢去。

    也就大憨这个傻大胆敢去,中专毕业就没再上学的大憨在家这几年可不是在家呆着吃闲饭。

    为了攒钱给父亲治病,这憨货硬是靠着‘年少胆气足’,拿着老李大叔以前画下的老茶树坐标图独闯青龙尖。

    都说傻人有傻福,大憨不光是找到了老茶树,摘了三四斤茶叶,还连个野兽毛都没看见,五天后,就这么又囫囵个的出来了。

    就是回来之后,被自己老爹老娘下令跪着,由家姐拿着藤条好一顿抽。

    但三四斤茶叶却是卖了好几万块是真的。

    从这以后,大憨每年的清明前,就进山一趟,每次采的茶也不多,炒制成茶叶也就三斤半左右,那是老李大叔给他定的量。

    位于深山,吸收天地之精华的老茶树上的茶叶固然是顶级,但茶的好坏,不光在茶叶本身,炒茶的技术,也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也就是说,大憨冒着生命危险采回来的茶叶再好,没有炒茶大师,一样也是卖不出高价的。

    幸好,炒茶大师,九溪村就有一位。

    九溪村全村第一炒茶大师,不是别人,正是如今卧床不起的老李大叔,十五年前身体没出问题的时候人送外号李九斤。

    那是说他一年固定的,只炒最顶级的茶叶九斤,就再也不多炒了。

    而大憨冒着生命危险弄回来的茶叶,正是虽不能走但勉强还能坐起的老李大叔费尽精力抄制的,三斤半已经是他的极限,每次炒完都得在床上躺一个月。

    老李大叔炒出来的茶,名为银毫,那可曾经是九溪村的招牌茶,就是产量极低,不为多少人所知。

    也就是一些专业品茶的土豪级玩家,才知道这个小山村里有着湖岛镇乃至江南省最顶级的茶叶。

    像黄胖子这样的年轻人,大多喜欢喝雪碧可乐,那里会去关心茶叶这种属于中老年文化范畴的产物?

    今年采的那三斤多茶叶并没有全部卖完,大憨本来是想给刘树也拿点的,刘树让他还是先卖,等到六月还没卖完再说,没想到大憨却是先拿来待客了。

    若按一斤一万来算,这三杯茶端上来,不算去山中泉眼打泉水所费的功夫,光是茶叶成本可就好几百呢!

    光大憨姐弟俩可做不了这个主,那应该也是素来精明的王婶决定的。

    也就是古早神医有这个面子,要不然哪怕就是刘树来,估计今天也别想喝到在整个湖岛镇都是最顶级的茶的。

章节目录

我有座花果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布书网只为原作者汉唐风月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汉唐风月1并收藏我有座花果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