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业将牛车赶过对岸之后,举目四望没有发现渡河的人,挨个儿抱着坛子把酒藏在草丛中,又急急忙忙赶了回来。
小四依然牵着马站在原地,李嗣业从车辕上跳下来,笑眯眯地看着他问道:“你不好奇酒坛子为什么这么沉吗?”
燕小四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他从燕小四的眼睛里看不到任何想法,又开口说道:“你可以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
小四低头又看了这些坛子一眼,果断地摇摇头:“我还是不看了。”
两人合力将坛子抱上牛车,燕小四当先赶着马朝桥上而去,他提着鞭子望着小四骑在马上削瘦的身影,不由得摇头笑了:“有点儿意思。”
他一直以来都有种优越感,作为来自现代的灵魂,他自认为在道德水平和思维方式上,是远胜于古人的。但今天看到了燕小四的所做所为,感觉自己缺失某些东西,除了那些未卜先知的格局眼光,那些略为丰富的知识储备,若是没有这些东西,他还有什么可自傲的。
他们一路走走停停,十六天之后渡过渭河,终于回到了长安城。
李嗣业赶着牛车从金光门进入城中,跟在身后骑着马的燕小四,双眼中充满了新奇而炫目的光彩,他的眼睛像是个万花筒,倒映着眼前的繁华,新奇又兴奋。李嗣业能够理解这种感受,当初他睁开眼来到长安时,也有同样的激动心情。
他们横穿了半个长安城,经过西市和延康坊的西明寺,夕阳的余晖落在寺庙的绿瓦顶上。街道上的人流熙熙攘攘,戴着幞头的男子和穿着罗裙的女子,孩童们捏着饧糖在街头嬉戏,挑着担子的行商,刚刚结束参军戏戴着面具的伶优。
“人真多啊,我在安西一年都见不到这么多人。”
李嗣业赶着牛车面带微笑,离开长安三年多,那种熟悉的感觉重新回归,无论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这座城市仿佛已经融入到他的灵魂里。即使在睡梦中,梦见龙首原上的大明宫,万千斗拱,亿兆瓦棱,夕阳洒下犹如龙鳞万点。望天而卧的兽脊,斗拱下悬挂的风铃,朱色宫墙层层叠叠排列。他曾经有幸跟着太子入宫,近距离瞻仰雄踞天下的九天阊阖玄元殿。
燕小四喃喃地在他的身边说道:“我们整天在拨换城里说要保卫大唐,守护长安,原来这就是我们要保护的长安呐。”
李嗣业面无表情地挥鞭打牛,却被燕小四的话触动了心弦,长安在这些兵卒的心中,已不是一座作为实体存在的城,而是精神层面的象征,龙首原上的大明宫便是这精神象征的图腾柱。平民百姓普通百姓一辈子都无法接近它,但并不妨碍他们抬头仰望。从帝国遥远边地回来的将领和商人,第一眼望见的便是这千年的奇观。
“从坊门往里拐,先到新昌坊我的家中,将这些酒安置了再说。”
“校尉在长安城还有家啊。”
“只是租来的房子,不过我好像已经有这个实力买下它了。”
他突然停住了牛车,望见那个居住了很久的小院,门外的梧桐树叶子绿得厚重而有质感,他此刻有点儿不敢进去了,闭着眼睛想象接下来可能看到的画面。枚儿搬着案几跪坐在堂屋前的长廊下,手中握着书卷脆声诵读。高适双手负于身后踱步倾听,辨别她发音中的漏误。张小敬提着劈柴斧子站在一边,脚下踏着木桩,咧着他那张刀疤脸暗暗点头,其实他屁都不懂。两名老婢围着井台边沿抱着木盆和搓板,洗衣也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
“校尉,校尉。”燕小四从马上探过头来,连问两声:“校尉怎么不往前走了?”
李嗣业睁开眼睛笑而不语,赶着牛车继续前行,在院门前停下。他转身跳下车辕,视线中院子门是开着的,却没有见到那玲珑活泼的身影,也没有听见郎朗的书生。
他独自进入了院子中,左右环视,院中桑木的比四年前高了许多,叶子嫩绿浓厚,好像一把能够抓出水来。房子虽然显得陈旧,但和他离开时没什么变化。
只是李枚儿到什么地方去了?高适和张小敬不在,闻染那丫头不是说要常常过来照顾她吗?还有他雇的那两个老妈子又跑到了什么地方。
燕小四牵着马在外面,看着院子中神情恍惚的李嗣业,不知道该不进去。
李嗣业突然看到了马厩,曾经属于寿王的青骓马就拴在里面,他将手伸进去抚摸着马脸,颇为动情地问道:“老伙计,还能认识我吗?”
青骓伸出舌来舔舐着他的手,硕大的眼睛中透着温顺,随后闭上眼睛,任由李嗣业抚摸它身上的马鬃。
门外响起女孩儿清脆如黄鹂般的声音:“客为何站在我家门外不入呢?”
李嗣业骤然松开青骓,快步走到院子中央,看到站在门外的两名少女,闻染身着鹅黄色齐胸襦裙,发髻高高挽起以铜钗横插,手中提着篮子。枚儿身着一袭淡粉色纱裙,头顶上束着双丫,双手抬起以作揖的手势询问燕小四。
李嗣业不禁鼻子一酸,怀慰地笑着自言自语道:“这丫头跟着高适学诗文,终究还是懂礼了。”
燕小四面色羞赧,不知该如何是好,他从小在乡里长大,后来在安西当兵,还从未见过打扮得如此精致又如此明媚的小娘子,这也许就是长安人和他这个穷乡下小子的差别吧。
李嗣业出声叫道:“枚儿!”
李枚儿转过身,低垂着的眼眸霎时间充满了流光溢彩,甜甜地笑着朝李嗣业跑过来。
李嗣业以为她会欢喜地扑到自己怀里,然后大声说:“阿兄枚儿想死你了,你走了四年都不回家。”
谁知李枚儿跑到他面前,硬生生刹住了脚步,眨着眼睛似乎在回想什么,随后她恍然地哦了一声,低腰纤巧地叉着小手,盈盈拜道:“小妹李枚儿拜见兄长,今闻兄长从安西归来,枚儿喜不自胜。惜不能到城门外亲迎阿兄,枚儿思想之下,分外愧疚,还请阿兄见谅。”
李嗣业愕然抬头想了想,然后低头问她:“这都是高先生所教?”
李枚儿再次蹲礼:“正是。”
“不错,不错。”李嗣业捋着下巴上的短须说道:“枚儿知书达理,让为兄甚为欣慰。不过……”
闻染站在一旁看这对兄妹倒酸文,噗嗤一声笑出了声。
“阿兄,不过什么。“
“不过,我们是兄妹,一家人何必去遵循什么虚礼,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繁文缛节是用来接待外人的。”
“兄长此言差矣,诗书礼教,无有高低贵贱,亲疏远近之分。哦……,哈哈,呵呵。”李枚儿掩着嘴巴笑了起来,她实在是接不下去了。
闻染主动上前来,朝李嗣业行了一礼,话语中却隐隐带着软刺:“李大哥前往安西任职四年,如今可功成名就,讨了个中郎将回来?或是讨了个什么将军?”
李嗣业不以为意,笑着说道:“仕途哪有这么顺利,你李大哥我,现在还不过是个校尉而已。”
小四依然牵着马站在原地,李嗣业从车辕上跳下来,笑眯眯地看着他问道:“你不好奇酒坛子为什么这么沉吗?”
燕小四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他从燕小四的眼睛里看不到任何想法,又开口说道:“你可以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
小四低头又看了这些坛子一眼,果断地摇摇头:“我还是不看了。”
两人合力将坛子抱上牛车,燕小四当先赶着马朝桥上而去,他提着鞭子望着小四骑在马上削瘦的身影,不由得摇头笑了:“有点儿意思。”
他一直以来都有种优越感,作为来自现代的灵魂,他自认为在道德水平和思维方式上,是远胜于古人的。但今天看到了燕小四的所做所为,感觉自己缺失某些东西,除了那些未卜先知的格局眼光,那些略为丰富的知识储备,若是没有这些东西,他还有什么可自傲的。
他们一路走走停停,十六天之后渡过渭河,终于回到了长安城。
李嗣业赶着牛车从金光门进入城中,跟在身后骑着马的燕小四,双眼中充满了新奇而炫目的光彩,他的眼睛像是个万花筒,倒映着眼前的繁华,新奇又兴奋。李嗣业能够理解这种感受,当初他睁开眼来到长安时,也有同样的激动心情。
他们横穿了半个长安城,经过西市和延康坊的西明寺,夕阳的余晖落在寺庙的绿瓦顶上。街道上的人流熙熙攘攘,戴着幞头的男子和穿着罗裙的女子,孩童们捏着饧糖在街头嬉戏,挑着担子的行商,刚刚结束参军戏戴着面具的伶优。
“人真多啊,我在安西一年都见不到这么多人。”
李嗣业赶着牛车面带微笑,离开长安三年多,那种熟悉的感觉重新回归,无论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这座城市仿佛已经融入到他的灵魂里。即使在睡梦中,梦见龙首原上的大明宫,万千斗拱,亿兆瓦棱,夕阳洒下犹如龙鳞万点。望天而卧的兽脊,斗拱下悬挂的风铃,朱色宫墙层层叠叠排列。他曾经有幸跟着太子入宫,近距离瞻仰雄踞天下的九天阊阖玄元殿。
燕小四喃喃地在他的身边说道:“我们整天在拨换城里说要保卫大唐,守护长安,原来这就是我们要保护的长安呐。”
李嗣业面无表情地挥鞭打牛,却被燕小四的话触动了心弦,长安在这些兵卒的心中,已不是一座作为实体存在的城,而是精神层面的象征,龙首原上的大明宫便是这精神象征的图腾柱。平民百姓普通百姓一辈子都无法接近它,但并不妨碍他们抬头仰望。从帝国遥远边地回来的将领和商人,第一眼望见的便是这千年的奇观。
“从坊门往里拐,先到新昌坊我的家中,将这些酒安置了再说。”
“校尉在长安城还有家啊。”
“只是租来的房子,不过我好像已经有这个实力买下它了。”
他突然停住了牛车,望见那个居住了很久的小院,门外的梧桐树叶子绿得厚重而有质感,他此刻有点儿不敢进去了,闭着眼睛想象接下来可能看到的画面。枚儿搬着案几跪坐在堂屋前的长廊下,手中握着书卷脆声诵读。高适双手负于身后踱步倾听,辨别她发音中的漏误。张小敬提着劈柴斧子站在一边,脚下踏着木桩,咧着他那张刀疤脸暗暗点头,其实他屁都不懂。两名老婢围着井台边沿抱着木盆和搓板,洗衣也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
“校尉,校尉。”燕小四从马上探过头来,连问两声:“校尉怎么不往前走了?”
李嗣业睁开眼睛笑而不语,赶着牛车继续前行,在院门前停下。他转身跳下车辕,视线中院子门是开着的,却没有见到那玲珑活泼的身影,也没有听见郎朗的书生。
他独自进入了院子中,左右环视,院中桑木的比四年前高了许多,叶子嫩绿浓厚,好像一把能够抓出水来。房子虽然显得陈旧,但和他离开时没什么变化。
只是李枚儿到什么地方去了?高适和张小敬不在,闻染那丫头不是说要常常过来照顾她吗?还有他雇的那两个老妈子又跑到了什么地方。
燕小四牵着马在外面,看着院子中神情恍惚的李嗣业,不知道该不进去。
李嗣业突然看到了马厩,曾经属于寿王的青骓马就拴在里面,他将手伸进去抚摸着马脸,颇为动情地问道:“老伙计,还能认识我吗?”
青骓伸出舌来舔舐着他的手,硕大的眼睛中透着温顺,随后闭上眼睛,任由李嗣业抚摸它身上的马鬃。
门外响起女孩儿清脆如黄鹂般的声音:“客为何站在我家门外不入呢?”
李嗣业骤然松开青骓,快步走到院子中央,看到站在门外的两名少女,闻染身着鹅黄色齐胸襦裙,发髻高高挽起以铜钗横插,手中提着篮子。枚儿身着一袭淡粉色纱裙,头顶上束着双丫,双手抬起以作揖的手势询问燕小四。
李嗣业不禁鼻子一酸,怀慰地笑着自言自语道:“这丫头跟着高适学诗文,终究还是懂礼了。”
燕小四面色羞赧,不知该如何是好,他从小在乡里长大,后来在安西当兵,还从未见过打扮得如此精致又如此明媚的小娘子,这也许就是长安人和他这个穷乡下小子的差别吧。
李嗣业出声叫道:“枚儿!”
李枚儿转过身,低垂着的眼眸霎时间充满了流光溢彩,甜甜地笑着朝李嗣业跑过来。
李嗣业以为她会欢喜地扑到自己怀里,然后大声说:“阿兄枚儿想死你了,你走了四年都不回家。”
谁知李枚儿跑到他面前,硬生生刹住了脚步,眨着眼睛似乎在回想什么,随后她恍然地哦了一声,低腰纤巧地叉着小手,盈盈拜道:“小妹李枚儿拜见兄长,今闻兄长从安西归来,枚儿喜不自胜。惜不能到城门外亲迎阿兄,枚儿思想之下,分外愧疚,还请阿兄见谅。”
李嗣业愕然抬头想了想,然后低头问她:“这都是高先生所教?”
李枚儿再次蹲礼:“正是。”
“不错,不错。”李嗣业捋着下巴上的短须说道:“枚儿知书达理,让为兄甚为欣慰。不过……”
闻染站在一旁看这对兄妹倒酸文,噗嗤一声笑出了声。
“阿兄,不过什么。“
“不过,我们是兄妹,一家人何必去遵循什么虚礼,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繁文缛节是用来接待外人的。”
“兄长此言差矣,诗书礼教,无有高低贵贱,亲疏远近之分。哦……,哈哈,呵呵。”李枚儿掩着嘴巴笑了起来,她实在是接不下去了。
闻染主动上前来,朝李嗣业行了一礼,话语中却隐隐带着软刺:“李大哥前往安西任职四年,如今可功成名就,讨了个中郎将回来?或是讨了个什么将军?”
李嗣业不以为意,笑着说道:“仕途哪有这么顺利,你李大哥我,现在还不过是个校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