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卯时末,崇德殿。
今日的朝会,乃是大朝会,京城内文武百官都要到场,不够品级的官员,便在殿外站着。
最近这些时日,整座京城内,都沉浸在了敌国兵锋的重压下,如今京城局势稍有缓解,这些王公大臣们,才算是略微安心。
赵长青这三日,过得极不开心。
他这三日,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按照正常情况发展,自己杀了刘坤之后,不应该受到惩罚吗?那些不属于给事中管理的言官不跳出来弹劾自己吗?
为什么一个个都跟没事人似得?
他想不明白,是真想不明白。
一定是某个环节出错了。
就算不惩罚,也不用奖励吧?
这是什么狗屁不通的逻辑?
如此一来,我的昏庸值怎么办?
他站在崇德殿里,深深感受到了殿内众人那投来的目光中藏满了恶意。
刘坤,多好的一个官,怎么就让自己杀了呢?真是手贱!
未等那些大臣们有事禀报,大魏皇帝便看向赵长青,使了一个手势,由身边太监通报,“大皇子斩除奸逆,澄清给事中,有功于朝堂,特赐免罪金牌一副,除造反、大逆不道之外,皆可免于牢狱之灾。”
赵长青听到这个讯息,顺利懵逼了。
还特么真赏?
你赏了,岂不是证明我做错了?那我的昏庸值怎么办?
众皇子、大臣们,也是纷纷吃惊。
刘坤之案,经过两日调查,确实该杀,这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毕竟大皇子独断专行先斩后奏在先,这已经违背了大魏律法,功过已然相抵,怎么还给他赏赐?
这算什么道理?
不过朝堂之上这些人精,在细想之后,都没有站出来反对皇帝陛下的意思。
只因这‘免罪金牌’,用在皇室中人身上,只是一件可有可无的物甚而已。
什么?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呵呵。
懂什么叫阶级吗?
赵长青懵逼过后,百般无奈,心不甘情不愿的领了赏赐。
随后,太监又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紧接着,先是大魏右相李子渊向皇帝讲了一下各个饱受战乱地区的民情,然后左相钟丘又开始说道:
“启禀陛下,江南道节度使萧逾明亲率十万勤王军,不日就可到达京城,以解京畿之难,等各道勤王大军赶来,便是向敌国发起反攻的时刻。”
满朝文武大臣面露喜悦光彩。
各个义正严辞:
“这次,定要让楚国付出代价!”
“对,将楚国彻底赶出大魏境内!”
“将这些楚蛮子全留在大魏,杀光他们!”
这一刻,无论文臣武将,都极力主战,只因楚国做的太过分了,使魏国损失惨重不说,而且还将魏国百姓当作猪狗牛羊一般戏弄斩杀,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忍到极限无需再忍,各路勤王大军一到,一定要打出大魏的军威。
大魏皇帝虽然高坐龙椅之上,但也是听到了大臣们纷纷议论的声音,但是不管怎样喧哗,他都没有阻止,自楚国突然兴兵犯境,大家伙心里都在憋着一股委屈。
等他们渐渐没了喧嚣声,大魏皇帝才点了点头,突然就此事问起赵长青道:“朕听陈庆之说你懂领兵打仗之道,且说说看,待勤王大军赶来之时,我们要怎么做?”
问我?
啥意思?
本皇子哪懂什么打仗?
怎么办?
咦。
有了。
这些大臣们不都说等各路勤王大军赶来,要好好教训一下楚蛮子吗?本皇子偏偏要和你们反其道而行之,这样才能收获昏庸值,我真是太聪明了!
“启禀父皇,儿臣认为,待各路勤王大军赶来之后,应以防守为主。”说到这里,赵长青故意停顿了一番。
他看到朝中不少大臣露出愤怒、不解、惊讶等神情,就知道自己说对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过,他恰恰没有注意到,皇帝的神情既没有不解也没有愤怒,只是有些许的不可思议与好奇。
赵长青继续道:“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善伐谋,然后和他们谈判。打仗多不好啊,会死人的。”
赵长青很苦逼。
本来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秀一把孙子兵法,毕竟这个世界可是没有什么孙子兵法的,但是他话到嘴边,却发现自己啥也不懂,啥也不会,啥也不是。
只能瞎编了。
爱咋滴咋滴吧。
反正自己不怕喷。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善伐谋?”
“好句啊!”
本来想喷大皇子的这些大臣,一个个的都因为他所说的两句话而议论纷纷起来,大多数都自动忽略了最后一句话,只当大皇子是在开玩笑。
毕竟,说出这样话的人,自污藏拙多年的人,岂能胡造乱编?肯定是有其深意啊!
什么?你不懂大皇子的话?
那你就是不聪明,没领略大皇子话后真意!毕竟从一鸣惊人到现在,大皇子的所作所为,都给人一种深藏不露的印象!
就连大魏皇帝,都在细细品味那句出自《孙子兵法》的名句,好像是抓到了什么点,瞬间感觉悟出了什么,突然,眸里似有光芒闪烁。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就符合朕的想法吗?老大…真的是令朕不得不刮目相看啊!”
大魏皇帝喃喃自语过后,心中似乎下了什么决定,断然开口道:“大皇子所言有理,各位大臣怎么看?”
“有理?”
赵长青深深皱了皱眉头。
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下一秒。
果然。
特么的。
昏庸值又没了?
“臣等赞同!可以防守为主,拖垮敌军,使敌不战自退!”李子渊率先开口附和大皇子。
并向他投以蕴含莫名情绪的目光,像是在说,大皇子您就死劲造吧,背后有老臣呢!
赵长青注意到了他的眼神,浑身上下顿时打了一个冷颤,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中道:“劳甚子,这糟老头子坏滴很!”
李子渊话音刚落,随后,满朝文武大臣齐齐附和。
若是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而胜敌军,这是所有人都想看到的结果,而且若是各路勤王大军齐至,无论防守还是攻打,己方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就完全没有必要非得求个一鼓作气,这样一来,反而得不偿失。
满朝文武大臣的表现,使赵长青顿时深深怀疑起了人生。
王八蛋!
古代人这么好忽悠?
早知道就闭嘴了!
一个个的,都让人不省心!
你们如果都赞同了,我还能有昏庸值吗?
毕竟,一个人昏庸是昏庸,一群人昏庸不叫昏庸,叫决策失利啊!
皇帝陛下很是开心的点了点头,趁热打铁,又问道:“那你们说说看,等勤王大军来到,是让他们驻守京城,还是在京外安营扎寨?”
如何妥善安排勤王大军,不使各路封疆大吏寒心,成了目前的一大难题。
不过,这一次,赵长青在听到皇帝的问话后,识趣不说了。
说了也是瞎胡扯。
还是不说为妙了。
那些皇子们,因为赵长青刚才的大放光彩,早就令自己的心中深深郁闷,当然得趁着自家父皇的问话,好好表现一把。
不过,他们这些来自于不同阵营的皇子,都像是通过气一般,所答都是一致的,基本上都讲要让勤王军入驻京城。
毕竟,刚才大的战略已经制定出来了,那就是防守。
怎么防守呢?
那就是守城啊!
怎么守城呢?
肯定是得依靠那些勤王大军啊!
所以,让勤王大军驻京肯定是必然的事情啊!
赵长青听到各位皇子们的回答后,微微摇了摇头,自觉后退了两步。
摇头后退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压力好大,这些皇子们,说话一套一套的,说的啥自己都听不懂,还怎么争皇位?
而且他们说的虽然听不懂,但是莫名觉得很有道理。
算了。
先溜吧,应该没我啥事了,靠柱子上先休息一会吧!
等将来攒够了昏庸值,兑换了武道境界,就把他们全杀了,谁让他们一个个的这么聪明,搞得自己压力山大。
在此之前,还是先苟吧。
然而,大魏皇帝听到皇子们的回答后,都觉得不是很满意。勤王大军入驻京城,威胁到了皇权怎么办?
即使不威胁,趁机要钱要权怎么办?
都是问题啊!
怎么能让勤王军入城呢?
这些人都没脑子的吗?
一个个的都不为朕考虑。
咦。
大魏皇帝胡思乱想的瞬间,突然注意到悄悄溜到柱子后面的大皇子,心想,“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你小子还想偷懒?”
于是立刻问道:“你的几位弟弟都已经说了自己的意见,你这位做大哥的怎么看?”
赵长青闻声一愣。
啥意思?
又让我讲?
我他妈不懂啊!
算了,总不能说自己不知道吧?
还是和他们反着来吧,毕竟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那么站在道理的对立面,没准还能捞一波昏庸值。
想到这里,赵长青一扫胸中淤积,开口道:“启禀父皇,儿臣认为,勤王军不可入驻京城。只因一旦勤王军入驻京城,行动受限,很容易便会让敌军钻空子,他们很可能会围住京城,到了那时,怕是悔时弯矣。”
别问我什么空子,我特么哪儿知道?
围住京城?我瞎编的。
我是真不懂啊!
然后,赵长青这番话,却让所有人陷入沉思。
以大魏皇帝想的最多,“老大果然精通兵法深思熟虑,除京城之外,在敌国眼中,还有很多大魏的土地可以侵占,而攻陷京城,只不过是当务之急。
若是他们见京城久攻不下,定会围而不打,徐徐图之,这样一来,京城就犹如瓮中之鳖,有各路勤王大军在京,再加上粮草资源无法来到京城,必然致使京城大乱,从而受困其中。
但若是让勤王大军分驻京外,不光起到拱卫京畿的作用,还可监视敌军动作,此为一举两得,大善。”
大魏皇帝自诩为想通赵长青话内深意后,立刻讲了出来,使满朝文武大臣皆然赞同。
这一次,他们再次对这位不按套路出牌的大皇子刮目相看。
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可想而知,短时间内,谁人也无法阻挡大皇子的前进的脚步了。
真是令人感到无比惊讶。
大魏皇帝也很高兴。
满朝文武,至少都没了前几日闷闷不乐的表情。
今日的朝会没有白开。
解决了两大难题,即对敌国大的战略与如何安排各路勤王大军。
而其中,唯有赵长青难受、想哭。
嘴贱,真是嘴贱!
本皇子啥也不懂,还以为说错话了呢,结果倒好,反倒赞同我的意见了?
也罢!
吃一堑长一智,待会回去之后,得好好缕缕思绪,这几天总感觉怪怪的?到底怪在哪呢?
我已经明明很昏庸!很败国了啊!
一定是自己的战略出了问题,值得深思!
咦。
不对。
等等……
赞同我的意见好啊!
万一我的意见使国力受损,昏庸值岂不是手到拈来?
对对对!
没有万一!我啥也不懂!我的意见一定是错的!
哈哈!
开心!开心!
如果我的意见使勤王大军惨败,岂不是会收获大把的昏庸值?
天呢,原来败国如此简单?
我可真是个天才。
下朝之后。
皇帝陛下特意将兵部尚书、军机处大臣,议政处(内阁)大臣留下,而太子,也没有退去,他有辅国辅政的权利,留下来也无可厚非。
皇帝不顾留下来的五六位大臣惊讶表情,问李子渊道:“你有将朕不愿打仗的想法泄露?让大皇子知晓了?”
李子渊跪地道:“臣未有。”
皇帝闻声皱了皱眉头。
不足片刻后,突然大笑起来。
然后开口道:“这老大,果真精通兵阵之术,能将目前局势了解如此透彻,而且应对起来所施措施也非常恰当好处,假以时日,必成军中翘楚。”
有大臣不明白是何意,问起皇帝。
皇帝又道:“打仗这个东西,若非举国之战或已到不死不休的那种程度,其实都是拼个家底。
楚国大军,长途跋涉来到我大魏,已然损耗众多,我们若是直接将楚国打败,这个自然很容易,只需要各路勤王大军精诚合作,自然可期。
但是若想一劳永逸,我们只有源源不断的消耗楚国国力,如何消耗?这便用到了老大的法子,防守。
我们依靠本土优势,可源源不断的与敌对抗,但是他们呢?从楚国到大魏,路程有多远?物资送一次要多久?路程当中谁敢保证不出问题?
他们不会甘心退兵,因为他们没有从战争中获得巨大利润,但是不退兵,就要和我们比国力比消耗,如此一来,大楚岂不是不攻自破?
而老大后来又说和谈,怎么和?怎么谈?无非就是趁敌兵坚持不住之际威胁他们要挟他们,以弥补此次战役我大魏的损失!
此为阳谋!上谋!老大,心思缜密,是个帅才!”
皇帝一番话,使众人醍醐灌顶,就连太子,都深深震撼在自己大哥的‘上善伐谋’当中。
接着,他们又一起商谈,关于勤王军驻扎一事。
若是赵长青此刻在这里,肯定会哭笑不得,甚至还会再次晕倒去让赵子龙请御医。
大皇子殿下啥也不懂,王公大臣们全靠脑补。
反正他就是藏拙,反正他就是知兵,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认真考究、仔细思量,因为看似没什么营养的一句话,其背后定然有深意……
毕竟,大皇子能够自污藏拙多年,而且还如此不按套路出牌,所以他说的话,怎么能用常理度之?
今日的朝会,乃是大朝会,京城内文武百官都要到场,不够品级的官员,便在殿外站着。
最近这些时日,整座京城内,都沉浸在了敌国兵锋的重压下,如今京城局势稍有缓解,这些王公大臣们,才算是略微安心。
赵长青这三日,过得极不开心。
他这三日,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按照正常情况发展,自己杀了刘坤之后,不应该受到惩罚吗?那些不属于给事中管理的言官不跳出来弹劾自己吗?
为什么一个个都跟没事人似得?
他想不明白,是真想不明白。
一定是某个环节出错了。
就算不惩罚,也不用奖励吧?
这是什么狗屁不通的逻辑?
如此一来,我的昏庸值怎么办?
他站在崇德殿里,深深感受到了殿内众人那投来的目光中藏满了恶意。
刘坤,多好的一个官,怎么就让自己杀了呢?真是手贱!
未等那些大臣们有事禀报,大魏皇帝便看向赵长青,使了一个手势,由身边太监通报,“大皇子斩除奸逆,澄清给事中,有功于朝堂,特赐免罪金牌一副,除造反、大逆不道之外,皆可免于牢狱之灾。”
赵长青听到这个讯息,顺利懵逼了。
还特么真赏?
你赏了,岂不是证明我做错了?那我的昏庸值怎么办?
众皇子、大臣们,也是纷纷吃惊。
刘坤之案,经过两日调查,确实该杀,这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毕竟大皇子独断专行先斩后奏在先,这已经违背了大魏律法,功过已然相抵,怎么还给他赏赐?
这算什么道理?
不过朝堂之上这些人精,在细想之后,都没有站出来反对皇帝陛下的意思。
只因这‘免罪金牌’,用在皇室中人身上,只是一件可有可无的物甚而已。
什么?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呵呵。
懂什么叫阶级吗?
赵长青懵逼过后,百般无奈,心不甘情不愿的领了赏赐。
随后,太监又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紧接着,先是大魏右相李子渊向皇帝讲了一下各个饱受战乱地区的民情,然后左相钟丘又开始说道:
“启禀陛下,江南道节度使萧逾明亲率十万勤王军,不日就可到达京城,以解京畿之难,等各道勤王大军赶来,便是向敌国发起反攻的时刻。”
满朝文武大臣面露喜悦光彩。
各个义正严辞:
“这次,定要让楚国付出代价!”
“对,将楚国彻底赶出大魏境内!”
“将这些楚蛮子全留在大魏,杀光他们!”
这一刻,无论文臣武将,都极力主战,只因楚国做的太过分了,使魏国损失惨重不说,而且还将魏国百姓当作猪狗牛羊一般戏弄斩杀,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忍到极限无需再忍,各路勤王大军一到,一定要打出大魏的军威。
大魏皇帝虽然高坐龙椅之上,但也是听到了大臣们纷纷议论的声音,但是不管怎样喧哗,他都没有阻止,自楚国突然兴兵犯境,大家伙心里都在憋着一股委屈。
等他们渐渐没了喧嚣声,大魏皇帝才点了点头,突然就此事问起赵长青道:“朕听陈庆之说你懂领兵打仗之道,且说说看,待勤王大军赶来之时,我们要怎么做?”
问我?
啥意思?
本皇子哪懂什么打仗?
怎么办?
咦。
有了。
这些大臣们不都说等各路勤王大军赶来,要好好教训一下楚蛮子吗?本皇子偏偏要和你们反其道而行之,这样才能收获昏庸值,我真是太聪明了!
“启禀父皇,儿臣认为,待各路勤王大军赶来之后,应以防守为主。”说到这里,赵长青故意停顿了一番。
他看到朝中不少大臣露出愤怒、不解、惊讶等神情,就知道自己说对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过,他恰恰没有注意到,皇帝的神情既没有不解也没有愤怒,只是有些许的不可思议与好奇。
赵长青继续道:“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善伐谋,然后和他们谈判。打仗多不好啊,会死人的。”
赵长青很苦逼。
本来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秀一把孙子兵法,毕竟这个世界可是没有什么孙子兵法的,但是他话到嘴边,却发现自己啥也不懂,啥也不会,啥也不是。
只能瞎编了。
爱咋滴咋滴吧。
反正自己不怕喷。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善伐谋?”
“好句啊!”
本来想喷大皇子的这些大臣,一个个的都因为他所说的两句话而议论纷纷起来,大多数都自动忽略了最后一句话,只当大皇子是在开玩笑。
毕竟,说出这样话的人,自污藏拙多年的人,岂能胡造乱编?肯定是有其深意啊!
什么?你不懂大皇子的话?
那你就是不聪明,没领略大皇子话后真意!毕竟从一鸣惊人到现在,大皇子的所作所为,都给人一种深藏不露的印象!
就连大魏皇帝,都在细细品味那句出自《孙子兵法》的名句,好像是抓到了什么点,瞬间感觉悟出了什么,突然,眸里似有光芒闪烁。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就符合朕的想法吗?老大…真的是令朕不得不刮目相看啊!”
大魏皇帝喃喃自语过后,心中似乎下了什么决定,断然开口道:“大皇子所言有理,各位大臣怎么看?”
“有理?”
赵长青深深皱了皱眉头。
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下一秒。
果然。
特么的。
昏庸值又没了?
“臣等赞同!可以防守为主,拖垮敌军,使敌不战自退!”李子渊率先开口附和大皇子。
并向他投以蕴含莫名情绪的目光,像是在说,大皇子您就死劲造吧,背后有老臣呢!
赵长青注意到了他的眼神,浑身上下顿时打了一个冷颤,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中道:“劳甚子,这糟老头子坏滴很!”
李子渊话音刚落,随后,满朝文武大臣齐齐附和。
若是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而胜敌军,这是所有人都想看到的结果,而且若是各路勤王大军齐至,无论防守还是攻打,己方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就完全没有必要非得求个一鼓作气,这样一来,反而得不偿失。
满朝文武大臣的表现,使赵长青顿时深深怀疑起了人生。
王八蛋!
古代人这么好忽悠?
早知道就闭嘴了!
一个个的,都让人不省心!
你们如果都赞同了,我还能有昏庸值吗?
毕竟,一个人昏庸是昏庸,一群人昏庸不叫昏庸,叫决策失利啊!
皇帝陛下很是开心的点了点头,趁热打铁,又问道:“那你们说说看,等勤王大军来到,是让他们驻守京城,还是在京外安营扎寨?”
如何妥善安排勤王大军,不使各路封疆大吏寒心,成了目前的一大难题。
不过,这一次,赵长青在听到皇帝的问话后,识趣不说了。
说了也是瞎胡扯。
还是不说为妙了。
那些皇子们,因为赵长青刚才的大放光彩,早就令自己的心中深深郁闷,当然得趁着自家父皇的问话,好好表现一把。
不过,他们这些来自于不同阵营的皇子,都像是通过气一般,所答都是一致的,基本上都讲要让勤王军入驻京城。
毕竟,刚才大的战略已经制定出来了,那就是防守。
怎么防守呢?
那就是守城啊!
怎么守城呢?
肯定是得依靠那些勤王大军啊!
所以,让勤王大军驻京肯定是必然的事情啊!
赵长青听到各位皇子们的回答后,微微摇了摇头,自觉后退了两步。
摇头后退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压力好大,这些皇子们,说话一套一套的,说的啥自己都听不懂,还怎么争皇位?
而且他们说的虽然听不懂,但是莫名觉得很有道理。
算了。
先溜吧,应该没我啥事了,靠柱子上先休息一会吧!
等将来攒够了昏庸值,兑换了武道境界,就把他们全杀了,谁让他们一个个的这么聪明,搞得自己压力山大。
在此之前,还是先苟吧。
然而,大魏皇帝听到皇子们的回答后,都觉得不是很满意。勤王大军入驻京城,威胁到了皇权怎么办?
即使不威胁,趁机要钱要权怎么办?
都是问题啊!
怎么能让勤王军入城呢?
这些人都没脑子的吗?
一个个的都不为朕考虑。
咦。
大魏皇帝胡思乱想的瞬间,突然注意到悄悄溜到柱子后面的大皇子,心想,“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你小子还想偷懒?”
于是立刻问道:“你的几位弟弟都已经说了自己的意见,你这位做大哥的怎么看?”
赵长青闻声一愣。
啥意思?
又让我讲?
我他妈不懂啊!
算了,总不能说自己不知道吧?
还是和他们反着来吧,毕竟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那么站在道理的对立面,没准还能捞一波昏庸值。
想到这里,赵长青一扫胸中淤积,开口道:“启禀父皇,儿臣认为,勤王军不可入驻京城。只因一旦勤王军入驻京城,行动受限,很容易便会让敌军钻空子,他们很可能会围住京城,到了那时,怕是悔时弯矣。”
别问我什么空子,我特么哪儿知道?
围住京城?我瞎编的。
我是真不懂啊!
然后,赵长青这番话,却让所有人陷入沉思。
以大魏皇帝想的最多,“老大果然精通兵法深思熟虑,除京城之外,在敌国眼中,还有很多大魏的土地可以侵占,而攻陷京城,只不过是当务之急。
若是他们见京城久攻不下,定会围而不打,徐徐图之,这样一来,京城就犹如瓮中之鳖,有各路勤王大军在京,再加上粮草资源无法来到京城,必然致使京城大乱,从而受困其中。
但若是让勤王大军分驻京外,不光起到拱卫京畿的作用,还可监视敌军动作,此为一举两得,大善。”
大魏皇帝自诩为想通赵长青话内深意后,立刻讲了出来,使满朝文武大臣皆然赞同。
这一次,他们再次对这位不按套路出牌的大皇子刮目相看。
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可想而知,短时间内,谁人也无法阻挡大皇子的前进的脚步了。
真是令人感到无比惊讶。
大魏皇帝也很高兴。
满朝文武,至少都没了前几日闷闷不乐的表情。
今日的朝会没有白开。
解决了两大难题,即对敌国大的战略与如何安排各路勤王大军。
而其中,唯有赵长青难受、想哭。
嘴贱,真是嘴贱!
本皇子啥也不懂,还以为说错话了呢,结果倒好,反倒赞同我的意见了?
也罢!
吃一堑长一智,待会回去之后,得好好缕缕思绪,这几天总感觉怪怪的?到底怪在哪呢?
我已经明明很昏庸!很败国了啊!
一定是自己的战略出了问题,值得深思!
咦。
不对。
等等……
赞同我的意见好啊!
万一我的意见使国力受损,昏庸值岂不是手到拈来?
对对对!
没有万一!我啥也不懂!我的意见一定是错的!
哈哈!
开心!开心!
如果我的意见使勤王大军惨败,岂不是会收获大把的昏庸值?
天呢,原来败国如此简单?
我可真是个天才。
下朝之后。
皇帝陛下特意将兵部尚书、军机处大臣,议政处(内阁)大臣留下,而太子,也没有退去,他有辅国辅政的权利,留下来也无可厚非。
皇帝不顾留下来的五六位大臣惊讶表情,问李子渊道:“你有将朕不愿打仗的想法泄露?让大皇子知晓了?”
李子渊跪地道:“臣未有。”
皇帝闻声皱了皱眉头。
不足片刻后,突然大笑起来。
然后开口道:“这老大,果真精通兵阵之术,能将目前局势了解如此透彻,而且应对起来所施措施也非常恰当好处,假以时日,必成军中翘楚。”
有大臣不明白是何意,问起皇帝。
皇帝又道:“打仗这个东西,若非举国之战或已到不死不休的那种程度,其实都是拼个家底。
楚国大军,长途跋涉来到我大魏,已然损耗众多,我们若是直接将楚国打败,这个自然很容易,只需要各路勤王大军精诚合作,自然可期。
但是若想一劳永逸,我们只有源源不断的消耗楚国国力,如何消耗?这便用到了老大的法子,防守。
我们依靠本土优势,可源源不断的与敌对抗,但是他们呢?从楚国到大魏,路程有多远?物资送一次要多久?路程当中谁敢保证不出问题?
他们不会甘心退兵,因为他们没有从战争中获得巨大利润,但是不退兵,就要和我们比国力比消耗,如此一来,大楚岂不是不攻自破?
而老大后来又说和谈,怎么和?怎么谈?无非就是趁敌兵坚持不住之际威胁他们要挟他们,以弥补此次战役我大魏的损失!
此为阳谋!上谋!老大,心思缜密,是个帅才!”
皇帝一番话,使众人醍醐灌顶,就连太子,都深深震撼在自己大哥的‘上善伐谋’当中。
接着,他们又一起商谈,关于勤王军驻扎一事。
若是赵长青此刻在这里,肯定会哭笑不得,甚至还会再次晕倒去让赵子龙请御医。
大皇子殿下啥也不懂,王公大臣们全靠脑补。
反正他就是藏拙,反正他就是知兵,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认真考究、仔细思量,因为看似没什么营养的一句话,其背后定然有深意……
毕竟,大皇子能够自污藏拙多年,而且还如此不按套路出牌,所以他说的话,怎么能用常理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