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王者之政
虽然做不到限制关键字的程度,但是一定程度能限制民间印书的猖狂行径。大体是想要买书的书坊都要在礼部有备案。当然了,周梦臣也知道,印刷术在大明不是什么高科技。如果有心的话,私下印刷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成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甚至只要价钱给得高,正规的印书坊也未必不会接私货了。
大明官府的管理还没有到事无巨细的地步。
这一点,周梦臣知道,嘉靖也不是完全不知道的。周梦臣话语一转,说道:“陛下,臣以为报纸一物,纵有百害,唯有一利,就决不可放弃。”
嘉靖说道:“何利?”
周梦臣说道:“交通上下。陛下深居九重之中,所见乃百官所见,所听乃百官所听,陛下纵有爱民之心,恩泽难近蜀黎。陛下之聪慧,亦有浮云蔽日,而报纸之物,连同上下,朝廷政令可以通过报纸下达百姓。而百姓有疾苦冤情,也可通过报纸上达于天。报纸之物,乃白衣御史,无印言官。如此一来,天下之事,想要瞒得过陛下者少,陛下之恩泽,更近百姓一步。”
“即便有不肖之徒,也不可能一手遮天。陛下纵居九重之中,也明察于万里之外。谁又能瞒得过陛下。”
嘉靖一听顿时心动。
对于嘉靖这样疑心病重的人来说,报纸的这个功能,简直是给他开了一道天眼,让他如果不心动。
他一直要让内阁之中保持相对平衡。就是因为他其实很知道,即便是他再重用厂卫,但总体上来说,厂卫的信息渠道还是不能与大明官府相比的。
内阁之中有一人揽权,很容易截断上下消息来往,让嘉靖变成了聋子瞎子。这是为君者的大忌。所以他要让内阁之中争斗,他维持一个平衡,两个不对付的人在一起,嘉靖就是裁判。这才能保持自己的超然的地位,还不用多管事。
而报纸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其他弊端,也是可以原谅的。
尤其是嘉靖一直有一担心,那就是担心自己那个傻儿子,该如何驾驭群臣。在大明体制之中,监督百官的乃是都察院。但是实际上都察院对百官的监督功能,几乎已经荡然无存了。
指望都察院监督百官,恐怕下面的人都杀进皇宫里面了。宫里面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报纸能不能做到这样的事情,嘉靖心中存疑。
嘉靖问道:“这小报真能做成这样的事情?”
周梦臣说道:“陛下,臣准备将官报独立出去,新立一个衙门,挂了礼部之下。独立行事。不受各方面制衡。并且臣觉得今后新科进士,都可以在官报历练,给他们一年时间,游历地方,采风天下,收集各地民情,有什么奇惨冤情,或者酷吏民贼,皆登在官报之上,昭告天下。”
采风这个词,并不是后世记者采风才弄出来的。反而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第一个采风集结的就是《诗经》,而所采的风,也是风雅颂中的国风。
就是天子派官员采集地方民情,收集地方民歌。
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
嘉靖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说道:“这与巡按有什么区别?”
周梦臣说道:“派下去的进士,只有体察民情的权利,并没有审理的权利。他们要做的仅仅是将天下所有黑暗,暴露在天光之下。”
“而且这一件事情,不仅仅是官报一家可以做的。还有各方报纸都可以做。如此一来,天下之间,有什么事情能够蛮瞒得过陛下。比御史之风闻言事,要好上太多了。”
嘉靖听了,有一些心动。似乎这个办法要比御史言官要好太多了。
而且如果有这么多眼睛看着,很多事情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大臣们的阴私之事,就少上了很多。这样一来,似乎皇帝就更容易统治了。
更适合自己的那个傻儿子。不过他还没有立即下结论。他知道徐阶与周梦臣不对头。很多大事,不能听一面之词,兼听则明,就是不仅仅要听这个人的意见,也要听这个人对头的意见。
嘉靖问徐阶道:“徐阁老,你觉得如何?”
徐阶看向周梦臣眼神复杂。
嘉靖或许被周梦臣引偏了。但是徐阶并没有。徐阶看问题很准。报纸看似将下面的消息传递给了皇帝,让皇帝不受欺瞒。有更大的自主权。但实际上啊,却是将士林舆论扩大了不知道多少。
要知道,之前所谓的士林舆论,其实也就是当官的这些人。就好像左顺门,即便闹得再厉害,也不过几百人扣阙而已。对于大多数北-京城的百姓,仅仅是多了一个谈资而已,甚至还是事后才知道的谈资,如果而今再闹出这样的事情,恐怕旬日之内,大明天下所有士大夫都会议论这一件事情。
再有左顺门这样的事情,皇帝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过官的。
当然了,徐阶也忽略了一件事情,他想到的舆论,就是士大夫的舆论,他天然的觉得,引导报纸上的舆论,定然是士大夫们。而不是别人。
就好像今日他让高拱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本质上,还是士大夫之间的争夺。
但是市民意识,与商人集团的兴起。未来士大夫们,还能不能掌控报纸上的舆论,可就不好说了。
正因为徐阶心中如此思量。即便他对周梦臣很不喜欢,视为敌手。即便他在报纸上吃了亏,但是依然要为周梦臣说话。
徐阶说道:“采风本就是王者之政。陛下行此政,乃是王道复古,善之善也。”
嘉靖听徐阶都这样说了,心中或许还有一些存疑之处,但也不再多说了。说道:“既然如此,周卿就放手去做吧。内阁要全力配合。”
徐阶说道:“陛下,高拱的事情----”
嘉靖自然说得是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事情。嘉靖心中一动,说道:“对于非翰林不得入内阁,有明文规定吗?”
徐阶说道:“这倒是没有。不过却有过往成例。”
嘉靖淡淡地说道:“既然没有明文,高拱所言,所谓何来?着内阁训斥一番,也就算了。”
徐阶听了,也不得不承认,嘉靖在很多事情上手段还很高明。这一件事情,将模棱两可发挥到了极致,嘉靖这个批示,怎么理解都可以。
可以理解为高拱的意见生效了。也就是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说法,本身就不存在,不过是之前的误解而已。也可以理解为,高拱多事。既然没有明文说明废除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说法,那就是这个说法还存在。
潜规则就是这样的。
不过,徐阶却倾向于前者。具体怎么样,要看下一位进入内阁的人是谁?
他的出身,才能验证嘉靖到底是向着那边的。
而内阁下一位大概率是谁?
徐阶看向了周梦臣。
商议完之后,徐阶与周梦臣一起出宫。
徐阶有意与周梦臣同行,两人走在皇宫之中的长廊中,徐阶说道:“周大人,高拱可算是为你清除了入阁的障碍。须知高蛮子他自己也是翰林出身的。”
周梦臣说道:“首辅客气了,我周某人是能说动高蛮子的人吗?无非是高蛮子自己的想法而已。”
徐阶说道:“是吗?周大人可知道什么叫作画蛇添足?”
周梦臣说道:“首辅,这是考教我吗?我虽然不是翰林出身,但这些浅显的典故我岂能不知道?”
虽然做不到限制关键字的程度,但是一定程度能限制民间印书的猖狂行径。大体是想要买书的书坊都要在礼部有备案。当然了,周梦臣也知道,印刷术在大明不是什么高科技。如果有心的话,私下印刷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成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甚至只要价钱给得高,正规的印书坊也未必不会接私货了。
大明官府的管理还没有到事无巨细的地步。
这一点,周梦臣知道,嘉靖也不是完全不知道的。周梦臣话语一转,说道:“陛下,臣以为报纸一物,纵有百害,唯有一利,就决不可放弃。”
嘉靖说道:“何利?”
周梦臣说道:“交通上下。陛下深居九重之中,所见乃百官所见,所听乃百官所听,陛下纵有爱民之心,恩泽难近蜀黎。陛下之聪慧,亦有浮云蔽日,而报纸之物,连同上下,朝廷政令可以通过报纸下达百姓。而百姓有疾苦冤情,也可通过报纸上达于天。报纸之物,乃白衣御史,无印言官。如此一来,天下之事,想要瞒得过陛下者少,陛下之恩泽,更近百姓一步。”
“即便有不肖之徒,也不可能一手遮天。陛下纵居九重之中,也明察于万里之外。谁又能瞒得过陛下。”
嘉靖一听顿时心动。
对于嘉靖这样疑心病重的人来说,报纸的这个功能,简直是给他开了一道天眼,让他如果不心动。
他一直要让内阁之中保持相对平衡。就是因为他其实很知道,即便是他再重用厂卫,但总体上来说,厂卫的信息渠道还是不能与大明官府相比的。
内阁之中有一人揽权,很容易截断上下消息来往,让嘉靖变成了聋子瞎子。这是为君者的大忌。所以他要让内阁之中争斗,他维持一个平衡,两个不对付的人在一起,嘉靖就是裁判。这才能保持自己的超然的地位,还不用多管事。
而报纸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其他弊端,也是可以原谅的。
尤其是嘉靖一直有一担心,那就是担心自己那个傻儿子,该如何驾驭群臣。在大明体制之中,监督百官的乃是都察院。但是实际上都察院对百官的监督功能,几乎已经荡然无存了。
指望都察院监督百官,恐怕下面的人都杀进皇宫里面了。宫里面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报纸能不能做到这样的事情,嘉靖心中存疑。
嘉靖问道:“这小报真能做成这样的事情?”
周梦臣说道:“陛下,臣准备将官报独立出去,新立一个衙门,挂了礼部之下。独立行事。不受各方面制衡。并且臣觉得今后新科进士,都可以在官报历练,给他们一年时间,游历地方,采风天下,收集各地民情,有什么奇惨冤情,或者酷吏民贼,皆登在官报之上,昭告天下。”
采风这个词,并不是后世记者采风才弄出来的。反而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第一个采风集结的就是《诗经》,而所采的风,也是风雅颂中的国风。
就是天子派官员采集地方民情,收集地方民歌。
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
嘉靖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说道:“这与巡按有什么区别?”
周梦臣说道:“派下去的进士,只有体察民情的权利,并没有审理的权利。他们要做的仅仅是将天下所有黑暗,暴露在天光之下。”
“而且这一件事情,不仅仅是官报一家可以做的。还有各方报纸都可以做。如此一来,天下之间,有什么事情能够蛮瞒得过陛下。比御史之风闻言事,要好上太多了。”
嘉靖听了,有一些心动。似乎这个办法要比御史言官要好太多了。
而且如果有这么多眼睛看着,很多事情都在众目睽睽之下,大臣们的阴私之事,就少上了很多。这样一来,似乎皇帝就更容易统治了。
更适合自己的那个傻儿子。不过他还没有立即下结论。他知道徐阶与周梦臣不对头。很多大事,不能听一面之词,兼听则明,就是不仅仅要听这个人的意见,也要听这个人对头的意见。
嘉靖问徐阶道:“徐阁老,你觉得如何?”
徐阶看向周梦臣眼神复杂。
嘉靖或许被周梦臣引偏了。但是徐阶并没有。徐阶看问题很准。报纸看似将下面的消息传递给了皇帝,让皇帝不受欺瞒。有更大的自主权。但实际上啊,却是将士林舆论扩大了不知道多少。
要知道,之前所谓的士林舆论,其实也就是当官的这些人。就好像左顺门,即便闹得再厉害,也不过几百人扣阙而已。对于大多数北-京城的百姓,仅仅是多了一个谈资而已,甚至还是事后才知道的谈资,如果而今再闹出这样的事情,恐怕旬日之内,大明天下所有士大夫都会议论这一件事情。
再有左顺门这样的事情,皇帝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过官的。
当然了,徐阶也忽略了一件事情,他想到的舆论,就是士大夫的舆论,他天然的觉得,引导报纸上的舆论,定然是士大夫们。而不是别人。
就好像今日他让高拱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本质上,还是士大夫之间的争夺。
但是市民意识,与商人集团的兴起。未来士大夫们,还能不能掌控报纸上的舆论,可就不好说了。
正因为徐阶心中如此思量。即便他对周梦臣很不喜欢,视为敌手。即便他在报纸上吃了亏,但是依然要为周梦臣说话。
徐阶说道:“采风本就是王者之政。陛下行此政,乃是王道复古,善之善也。”
嘉靖听徐阶都这样说了,心中或许还有一些存疑之处,但也不再多说了。说道:“既然如此,周卿就放手去做吧。内阁要全力配合。”
徐阶说道:“陛下,高拱的事情----”
嘉靖自然说得是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事情。嘉靖心中一动,说道:“对于非翰林不得入内阁,有明文规定吗?”
徐阶说道:“这倒是没有。不过却有过往成例。”
嘉靖淡淡地说道:“既然没有明文,高拱所言,所谓何来?着内阁训斥一番,也就算了。”
徐阶听了,也不得不承认,嘉靖在很多事情上手段还很高明。这一件事情,将模棱两可发挥到了极致,嘉靖这个批示,怎么理解都可以。
可以理解为高拱的意见生效了。也就是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说法,本身就不存在,不过是之前的误解而已。也可以理解为,高拱多事。既然没有明文说明废除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说法,那就是这个说法还存在。
潜规则就是这样的。
不过,徐阶却倾向于前者。具体怎么样,要看下一位进入内阁的人是谁?
他的出身,才能验证嘉靖到底是向着那边的。
而内阁下一位大概率是谁?
徐阶看向了周梦臣。
商议完之后,徐阶与周梦臣一起出宫。
徐阶有意与周梦臣同行,两人走在皇宫之中的长廊中,徐阶说道:“周大人,高拱可算是为你清除了入阁的障碍。须知高蛮子他自己也是翰林出身的。”
周梦臣说道:“首辅客气了,我周某人是能说动高蛮子的人吗?无非是高蛮子自己的想法而已。”
徐阶说道:“是吗?周大人可知道什么叫作画蛇添足?”
周梦臣说道:“首辅,这是考教我吗?我虽然不是翰林出身,但这些浅显的典故我岂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