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孙要收权!
皇权的强盛,势必是建立在弱臣的基础上。
当臣子手中的权利减少,则君王手中所执掌和能够调动的权利,则会无限的放大。
四位老大人的沉默,朱瞻基看得仔细,也清楚他们的心思。
“我非是有意,要行所谓收权之事。而是为了朝政更加清明,各部衙门,能各司其职。”
“如何各司其职?朝堂之上,户部官员只言论奏议户部之事,工部官员只知工部有司之事。朝堂上涉及各部衙门统筹之事,则应交由内阁署理。各部司衙门,应为职能,承办诸事。”
无疑。
朱瞻基的这番话出口之后。
夏元吉、金纯、宋礼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的看向了杨士奇。
杨士奇是内阁的人。
太孙的这番话,无疑是在加重内阁的权利。
若是按此照办,往后大明朝堂上,无论六部、五寺、九卿,只能管着自己那一摊子事情,其他人的事情你无权插嘴,更不要说插手了。
想要弹劾人?
官员犯事了,自然有都察院、大理寺、六科给事中来风闻奏事。
朝堂上所有的争论,都必须要汇集到内阁,交由内阁协商出一个中肯合理的办法,然后按照各部衙门的只能,交代下来给各部衙门具体办差而已。
此时的杨士奇,第一个想法就是,一口答应下来。
哪怕现在内阁只有他一个人留守应天,他觉得这件事情,就算是其他人在场,也会答应下来。
不过……
在场的三位尚书大人,脸色却是稍稍有了些变化。
制衡。
天平不能出现偏差。
朱瞻基再次开口:“若是如此,内阁要紧。往后,翰林清流,自然是不能直入内阁的。执政内阁,署理朝堂,不经部堂,于国无益。”
夏元吉三人的脸色,稍稍的缓和了一些。
内阁往后的成员选拔,是要从六部各司衙门提拔的。
如此,他们现在就已经有了入阁的资格了。
就连杨士奇也不由点头示意:“不起州县,不入中书,便是前唐也是如此。非有治理一方的能力,如何为宰?太孙此举,于大明大有益!”
随着杨士奇的发言,在场的三人,也都微微点头。
他们都是久经地方、部堂的官员,自然对那些整日里,夸夸而谈的清流有些看不上眼,觉得都是些好高骛远之人。
治理天下,自当是稳重为主,若无经验,却手握重权,这是祸国之事。
安抚了三位尚书大人的心情。
朱瞻基微微一笑,举杯敬酒。
待众人共饮之后,他又亲自为四人满上酒水。
如此,才接着说:“说起来,今日也算是小子唐突。这等涉及国朝根基之事,不该从小子嘴里说出来。如今亦有僭越之嫌,然而眼看着大明越来越大,国事繁杂,小子心中这些淤积许久的话,方才借着今日一并说出。还望诸位老大人,见谅。”
他这是在解释。
涉及朝堂政权的划分,这等事情,向来都是忌讳的,非君王不可妄议。
朱瞻基今天,当着杨士奇等人说出这些话,便已经是有了僭越的嫌疑。
不!
是实证!
若是按照如今应天城里的谣言。
这更是坐实了,太子党的言论。
不过,他如今这样解释。
杨士奇等人,却是脸上微微一笑,显得很是随意的摆摆手。
这才是少年人的秉性。
心里头,总是藏不住事的。
在杨士奇他们看来,大明朝下一代自然是东宫继承的。
再下一代呢?
自然就是眼前这位。
若不是为了大明,这个少年人也断然不会将这些,本该压到几十年后的事情,在现在就全都吐露了出来。
“太孙忧心国事,乃是大明之幸,臣等敬佩。”礼部尚书金纯,开口发言。
宋礼紧随其后:“朝堂上,早就该如此。老臣年初,还想着将两淮、河南、山东等地的河道沟渠修缮一番,却是被几个什么都不懂的官员,给弹劾的死死的。他们哪里知晓,两淮、河南、山东等地,这些年久经洪涝,若是河道清理完善,百姓也可少些苦难。”
技术性官员宋礼一出口,便是实打实的铁证。
杨士奇等人,则是在一侧,露出同情之色。方才宋礼所说之情,年初的事情,他们都是在场的。
最后,修缮两淮、河南、山东河道的事情,正是被那些人,给弄没了的。
朱瞻基笑笑开口安抚:“老大人宽心,眼下工部以你为重,新式水泥路的修建,势必要推行下去的。到时候,可有您老忙的了。”
听到皇太孙提到新式水泥路的修建。
宋礼眼前一亮,他张张嘴,竟然是支支吾吾了起来。
“宋尚书有什么事,皆可在太孙面前言明。”杨士奇出口。
宋礼点点头,看向朱瞻基:“太孙,老臣有个不情之请。”
朱瞻基颔首:“老大人请讲。”
“老臣最近日思夜想新式水泥路之事,老臣执掌工部多年,然这水泥路,却是个新鲜的事物……”宋礼抬头,看了眼朱瞻基:“老臣唯恐此事出错,恳请太孙能从日月堂里,调拨几名熟稔新式水泥路营造的少年人,入我工部,也好帮衬着老臣,将这件事,实打实的办下去。”
初闻言。
朱瞻基便立马错愕起来。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宋礼这个老倌儿,竟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一时间,竟然是忘了开口回应。
宋礼看着沉默不语的太孙,以为对方不愿。不由,将请求的目光,看向在场另外几位同僚,希望能够帮着说上几句话。
夏元吉最近和宋礼来往的密切,让稍稍沉吟,便开口道:“太孙,宋尚书此言并无虚假。新式水泥路,乃是太孙与日月堂一班英才所创,若论熟悉,自然是日月堂的少年们最为熟悉。若工部有他们相助,营造新式水泥路之事,势必事半功倍。”
朱瞻基现在已经心花怒放。
若不是四位老大人还在眼前,他只怕是要蹦起来,欢呼雀跃了。
正所谓,瞌睡时送上枕头。
眼下,这个枕头,可是宋礼他们亲自送来的。
如何让日月堂,紧密的融入到大明朝局之中,可是朱瞻基一直以来想要促成的事情。
奈何,仕途显然是不可能的。
至少如今还在考四书五经的科举,是一点也不适合日月堂出身的少年们。
眼下,有宋礼主动请求,这件事情就变得很好办了。
至少,会是一个良好的开头。
在场众人的目光,都关注在朱瞻基身上。
他抬头看向众人,面上不显,轻轻点头。
“有宋老大人信赖,是那般小子们的福分。待皇爷爷回京,定下营造新式水泥路之事。宋老大想从小子这里带走多少人,都可以!”
日月堂那些少年,被你宋礼带去造路。
这是在替朝廷做事吧?
既然是替朝廷做事,是不是该给个名声?
职官、散阶,是不是总要加一加的?
就算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官身,但掌总的几个人,总该是要有的吧。
余下的,是不是也可以,借此在各部成为吏员?
等到最后,科举改制后,这批早已熟悉各部司衙门的日月堂吏员,便是真正鲤鱼跃龙门的时候了!
得到了太孙亲口答允。
宋礼老脸一喜,开怀大笑。
连忙是举起手中酒杯。
“老臣敬太孙一杯!”
“几人老大人,同饮。”朱瞻基依旧是脸上平淡,举杯邀约。
“同饮!”
矮山上,那一轮大日,终于是渐渐的藏在了山林后面。
谁说应天无朋党?
朋党正在此处!
……
城外的清晨。
还带着些雾气。
朱瞻基站在台阶上,眺望着四位老大人的马车,缓缓隐入到晨雾之中。
年少有年少的好处。
说出的话,都可以用一句少年热血来宽容对待。
但年少,也有年少的坏处。
那就是,朝堂上这些执掌权柄的大人物们,不可能彻底的将所以的希望寄托于少年人身上。
看着马车消失的方向。
朱瞻基直到,这四位回到应天城之后,就算是入不得东宫,但书信却是必定要递进东宫里头的。
台阶上。
一声少年人的无奈叹息。
最后,烟消云散与晨雾之中。
身影随同消散。
……
矮山下。
有一片地,是属于日月堂的。
连绵的屋舍,虽然并不富丽堂皇,但都修建的很是坚固。
在屋舍的后面,抵近山脚的地方,是一片片的工坊和实验室。
当皇庄里,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之中。
当朱瞻基,还未起来相送四位老大人的时候。
这片日月堂里的少年人们,便已经早早的醒来。
屋舍里,三张上下铺,六个少年人。
将床铺整理成豆腐块,梳洗完毕之后,便各自奔赴应该去到的地方。
年幼一些的,自然是跟着秀才他们,学习日月堂内部的各种课程。
年长些的,则是钻进一个个的实验室里,继续着昨日依旧没有完成的实验任务。
最近,日月堂里新进了两个人。
一个是幼军卫经历于谦。
另一个是衍圣公孔彦缙。
两人一般大,都是同龄人。
坐在周围最多不过十一二岁的孩子中间,于谦和孔彦缙两人,显得格外的突兀。
昨夜,因为一道进水、放水的算术题,两人研究了一晚上,还是不得其法。
现在。
讲台上。
并不比他们大的秀才,正在拿着课本,手里捏着一块白白的棒棒,在那块黑板上,画着兔子和小鸡。
然后一圈,最后在边上写了一堆数据。
题目已经出来了。
已知现在笼子里有多少多少只脚。
问笼子里,共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小鸡。
因为身高,坐在最后面放着笤帚位置的于谦和孔彦缙两人,无奈的对视一眼。
“你家会将兔子和鸡关在一起吗?”于谦偷偷的将课本竖起来,缩着脑袋,转头看向一旁,面露痛苦的孔彦缙,小声的询问了一句。
孔彦缙一脸茫然的摇摇头:“我不知道我家的兔子和鸡,都养在什么地方……”
白痴!
于谦心里默默的骂了一句,一只手已经按在了肚子上。
昨日下午,因为功课没有完成,被朱墨那个禽兽留堂补课,致使晚饭都没有吃。
到现在,于谦只觉得五脏空空如也,饥渴难耐。
一旁,一块绣布包裹着的东西,被塞到了于谦面前。
孔彦缙的声音,也小小的传了过来。
“天桥下面,王婆做的桂花糕,正合时节。”
天还蒙蒙亮。
于谦却好似看到了一团亮光,在自己的面前闪闪发光。
好人呐!
于谦一把接过被布包裹着的桂花糕,正要打开,细细品尝,安抚肚子的时候。
“于谦!”
讲台上,秀才的声音,已经像是魔音一样钻进了于谦的耳中。
蹭的一下。
于谦下意识的站起身来。
“你在做什么?”秀才将手中的课程扔在讲台上,放下粉笔,拍拍手带起一团飞尘:“这道题,你算出来没有?笼子里,有多少只兔子,又多少鸡?”
前面,黑压压一片。
半大的小屁孩,都将脑袋转了过来,看着来他们这里蹭课却总是跟不上课程的笨蛋。
目光之中,尽是同情和惋惜。
好好一个人,怎么就这么笨呢?
于谦张张嘴,看着黑板上的题目。
每个字,他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他脑袋里就是一片空白。
秀才看了看于谦的表情,亦是叹息一声,他不再指望这货能答出题目来,再次拿起粉笔来。
在黑板上,乒乒乓乓的写个不停。
嘴里,还一边念叨着:“先这样,再这样,最后整合便得到这个!”
一连串的算式下来,答案似乎也就这么出来了。
于谦的嘴巴,张得更大了一些。
只见这个时候,秀才再次开口,对着下面的孩子们询问道:“刚刚都有谁算出正确答案了,举起手。”
豁。
除了还站着的于谦,和已经低下头的衍圣公孔彦缙,整个课堂上,一只只小手高高的举起。
没脸回曲阜祭拜先祖圣人了!
孔彦缙整个脸,都贴在了课桌上。
于谦整张脸,更是一片涨红。
最后。
于谦和孔彦缙两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课堂的。
饥肠辘辘的两人,顶着满头的问号,进到食堂里,两块大白肉包子,一碗咸豆脑,囫囵吞枣的咽进肚子里。
自诩聪明绝顶的两人,从来到日月堂之后,像今日这样的,在智商上的打击,已经经历了无数次。
“下一节课是什么?”小小的衍圣公孔彦缙,有些悲哀的叹气询问着。
于谦眼珠转转:“物理……”
孔彦缙伸手掩面:“那个钢铁熔点,冶炼去杂的课题,已经整整一旬了,我还没有整明白啊……”
于谦撇撇嘴。
搞得像是谁弄明白了一样……
我于谦老爷,骄傲了吗?
“于谦,孔彦缙,今日停课,去火器锻造工坊实习操练。”
刚刚吃饱饭的两人,就听着一道冰冷的声音传来。
不用回头,两人已经知道,这是那个在日月堂里,被称为大魔王的男人。
朱墨!
两人收好碗筷,小心的站起身,小心翼翼的整理好身上的衣袍,同时转过身。
便看到朱墨正站在门口,平静的看着两人。
孔彦缙很想说,大明旬报那边有事,准备借机开溜。
但想想,就在食堂后面的大明旬报,似乎也没有能让自己下脚的地方,只得将嘴里最后一块食物咽进肚子里。
于谦拉拉还在愣神的孔同学,投去一个听话的眼神。
孔彦缙默默点头。
两人冲着朱墨抬抬手,算作行礼。
随后,便两人成排,走出食堂,向着山脚下的火器锻造工坊走去。
一入工坊之中。
铺面而来的,便是一股炙热。
工坊里,早已开工。
无数将作监的工匠们,整齐的分布在几条工线上,完成着由工坊外面水车带动着的传入带上,走到自己面前的工件。
一旁,有一个小一点的工作间。
里面几名老工匠带着一群少年人,正在围着一堆残次品,小声的议论着什么。
大抵是有人提醒,为首的总工转过身,一张黑黝黝的脸颊看向站在一起的于谦和孔彦缙二人。
“朱管事要你二人这几日都待在这边,既然是朱管事吩咐,你二人便先过来吧。”
这是自己实习的第几个工坊了?
于谦心里默默的回想着。
已经想不清楚了。
他摇摇头,将脑袋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抛开,
挪动着脚步,带着孔彦缙,缓缓的走进工作间里。
皇权的强盛,势必是建立在弱臣的基础上。
当臣子手中的权利减少,则君王手中所执掌和能够调动的权利,则会无限的放大。
四位老大人的沉默,朱瞻基看得仔细,也清楚他们的心思。
“我非是有意,要行所谓收权之事。而是为了朝政更加清明,各部衙门,能各司其职。”
“如何各司其职?朝堂之上,户部官员只言论奏议户部之事,工部官员只知工部有司之事。朝堂上涉及各部衙门统筹之事,则应交由内阁署理。各部司衙门,应为职能,承办诸事。”
无疑。
朱瞻基的这番话出口之后。
夏元吉、金纯、宋礼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的看向了杨士奇。
杨士奇是内阁的人。
太孙的这番话,无疑是在加重内阁的权利。
若是按此照办,往后大明朝堂上,无论六部、五寺、九卿,只能管着自己那一摊子事情,其他人的事情你无权插嘴,更不要说插手了。
想要弹劾人?
官员犯事了,自然有都察院、大理寺、六科给事中来风闻奏事。
朝堂上所有的争论,都必须要汇集到内阁,交由内阁协商出一个中肯合理的办法,然后按照各部衙门的只能,交代下来给各部衙门具体办差而已。
此时的杨士奇,第一个想法就是,一口答应下来。
哪怕现在内阁只有他一个人留守应天,他觉得这件事情,就算是其他人在场,也会答应下来。
不过……
在场的三位尚书大人,脸色却是稍稍有了些变化。
制衡。
天平不能出现偏差。
朱瞻基再次开口:“若是如此,内阁要紧。往后,翰林清流,自然是不能直入内阁的。执政内阁,署理朝堂,不经部堂,于国无益。”
夏元吉三人的脸色,稍稍的缓和了一些。
内阁往后的成员选拔,是要从六部各司衙门提拔的。
如此,他们现在就已经有了入阁的资格了。
就连杨士奇也不由点头示意:“不起州县,不入中书,便是前唐也是如此。非有治理一方的能力,如何为宰?太孙此举,于大明大有益!”
随着杨士奇的发言,在场的三人,也都微微点头。
他们都是久经地方、部堂的官员,自然对那些整日里,夸夸而谈的清流有些看不上眼,觉得都是些好高骛远之人。
治理天下,自当是稳重为主,若无经验,却手握重权,这是祸国之事。
安抚了三位尚书大人的心情。
朱瞻基微微一笑,举杯敬酒。
待众人共饮之后,他又亲自为四人满上酒水。
如此,才接着说:“说起来,今日也算是小子唐突。这等涉及国朝根基之事,不该从小子嘴里说出来。如今亦有僭越之嫌,然而眼看着大明越来越大,国事繁杂,小子心中这些淤积许久的话,方才借着今日一并说出。还望诸位老大人,见谅。”
他这是在解释。
涉及朝堂政权的划分,这等事情,向来都是忌讳的,非君王不可妄议。
朱瞻基今天,当着杨士奇等人说出这些话,便已经是有了僭越的嫌疑。
不!
是实证!
若是按照如今应天城里的谣言。
这更是坐实了,太子党的言论。
不过,他如今这样解释。
杨士奇等人,却是脸上微微一笑,显得很是随意的摆摆手。
这才是少年人的秉性。
心里头,总是藏不住事的。
在杨士奇他们看来,大明朝下一代自然是东宫继承的。
再下一代呢?
自然就是眼前这位。
若不是为了大明,这个少年人也断然不会将这些,本该压到几十年后的事情,在现在就全都吐露了出来。
“太孙忧心国事,乃是大明之幸,臣等敬佩。”礼部尚书金纯,开口发言。
宋礼紧随其后:“朝堂上,早就该如此。老臣年初,还想着将两淮、河南、山东等地的河道沟渠修缮一番,却是被几个什么都不懂的官员,给弹劾的死死的。他们哪里知晓,两淮、河南、山东等地,这些年久经洪涝,若是河道清理完善,百姓也可少些苦难。”
技术性官员宋礼一出口,便是实打实的铁证。
杨士奇等人,则是在一侧,露出同情之色。方才宋礼所说之情,年初的事情,他们都是在场的。
最后,修缮两淮、河南、山东河道的事情,正是被那些人,给弄没了的。
朱瞻基笑笑开口安抚:“老大人宽心,眼下工部以你为重,新式水泥路的修建,势必要推行下去的。到时候,可有您老忙的了。”
听到皇太孙提到新式水泥路的修建。
宋礼眼前一亮,他张张嘴,竟然是支支吾吾了起来。
“宋尚书有什么事,皆可在太孙面前言明。”杨士奇出口。
宋礼点点头,看向朱瞻基:“太孙,老臣有个不情之请。”
朱瞻基颔首:“老大人请讲。”
“老臣最近日思夜想新式水泥路之事,老臣执掌工部多年,然这水泥路,却是个新鲜的事物……”宋礼抬头,看了眼朱瞻基:“老臣唯恐此事出错,恳请太孙能从日月堂里,调拨几名熟稔新式水泥路营造的少年人,入我工部,也好帮衬着老臣,将这件事,实打实的办下去。”
初闻言。
朱瞻基便立马错愕起来。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宋礼这个老倌儿,竟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一时间,竟然是忘了开口回应。
宋礼看着沉默不语的太孙,以为对方不愿。不由,将请求的目光,看向在场另外几位同僚,希望能够帮着说上几句话。
夏元吉最近和宋礼来往的密切,让稍稍沉吟,便开口道:“太孙,宋尚书此言并无虚假。新式水泥路,乃是太孙与日月堂一班英才所创,若论熟悉,自然是日月堂的少年们最为熟悉。若工部有他们相助,营造新式水泥路之事,势必事半功倍。”
朱瞻基现在已经心花怒放。
若不是四位老大人还在眼前,他只怕是要蹦起来,欢呼雀跃了。
正所谓,瞌睡时送上枕头。
眼下,这个枕头,可是宋礼他们亲自送来的。
如何让日月堂,紧密的融入到大明朝局之中,可是朱瞻基一直以来想要促成的事情。
奈何,仕途显然是不可能的。
至少如今还在考四书五经的科举,是一点也不适合日月堂出身的少年们。
眼下,有宋礼主动请求,这件事情就变得很好办了。
至少,会是一个良好的开头。
在场众人的目光,都关注在朱瞻基身上。
他抬头看向众人,面上不显,轻轻点头。
“有宋老大人信赖,是那般小子们的福分。待皇爷爷回京,定下营造新式水泥路之事。宋老大想从小子这里带走多少人,都可以!”
日月堂那些少年,被你宋礼带去造路。
这是在替朝廷做事吧?
既然是替朝廷做事,是不是该给个名声?
职官、散阶,是不是总要加一加的?
就算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官身,但掌总的几个人,总该是要有的吧。
余下的,是不是也可以,借此在各部成为吏员?
等到最后,科举改制后,这批早已熟悉各部司衙门的日月堂吏员,便是真正鲤鱼跃龙门的时候了!
得到了太孙亲口答允。
宋礼老脸一喜,开怀大笑。
连忙是举起手中酒杯。
“老臣敬太孙一杯!”
“几人老大人,同饮。”朱瞻基依旧是脸上平淡,举杯邀约。
“同饮!”
矮山上,那一轮大日,终于是渐渐的藏在了山林后面。
谁说应天无朋党?
朋党正在此处!
……
城外的清晨。
还带着些雾气。
朱瞻基站在台阶上,眺望着四位老大人的马车,缓缓隐入到晨雾之中。
年少有年少的好处。
说出的话,都可以用一句少年热血来宽容对待。
但年少,也有年少的坏处。
那就是,朝堂上这些执掌权柄的大人物们,不可能彻底的将所以的希望寄托于少年人身上。
看着马车消失的方向。
朱瞻基直到,这四位回到应天城之后,就算是入不得东宫,但书信却是必定要递进东宫里头的。
台阶上。
一声少年人的无奈叹息。
最后,烟消云散与晨雾之中。
身影随同消散。
……
矮山下。
有一片地,是属于日月堂的。
连绵的屋舍,虽然并不富丽堂皇,但都修建的很是坚固。
在屋舍的后面,抵近山脚的地方,是一片片的工坊和实验室。
当皇庄里,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之中。
当朱瞻基,还未起来相送四位老大人的时候。
这片日月堂里的少年人们,便已经早早的醒来。
屋舍里,三张上下铺,六个少年人。
将床铺整理成豆腐块,梳洗完毕之后,便各自奔赴应该去到的地方。
年幼一些的,自然是跟着秀才他们,学习日月堂内部的各种课程。
年长些的,则是钻进一个个的实验室里,继续着昨日依旧没有完成的实验任务。
最近,日月堂里新进了两个人。
一个是幼军卫经历于谦。
另一个是衍圣公孔彦缙。
两人一般大,都是同龄人。
坐在周围最多不过十一二岁的孩子中间,于谦和孔彦缙两人,显得格外的突兀。
昨夜,因为一道进水、放水的算术题,两人研究了一晚上,还是不得其法。
现在。
讲台上。
并不比他们大的秀才,正在拿着课本,手里捏着一块白白的棒棒,在那块黑板上,画着兔子和小鸡。
然后一圈,最后在边上写了一堆数据。
题目已经出来了。
已知现在笼子里有多少多少只脚。
问笼子里,共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小鸡。
因为身高,坐在最后面放着笤帚位置的于谦和孔彦缙两人,无奈的对视一眼。
“你家会将兔子和鸡关在一起吗?”于谦偷偷的将课本竖起来,缩着脑袋,转头看向一旁,面露痛苦的孔彦缙,小声的询问了一句。
孔彦缙一脸茫然的摇摇头:“我不知道我家的兔子和鸡,都养在什么地方……”
白痴!
于谦心里默默的骂了一句,一只手已经按在了肚子上。
昨日下午,因为功课没有完成,被朱墨那个禽兽留堂补课,致使晚饭都没有吃。
到现在,于谦只觉得五脏空空如也,饥渴难耐。
一旁,一块绣布包裹着的东西,被塞到了于谦面前。
孔彦缙的声音,也小小的传了过来。
“天桥下面,王婆做的桂花糕,正合时节。”
天还蒙蒙亮。
于谦却好似看到了一团亮光,在自己的面前闪闪发光。
好人呐!
于谦一把接过被布包裹着的桂花糕,正要打开,细细品尝,安抚肚子的时候。
“于谦!”
讲台上,秀才的声音,已经像是魔音一样钻进了于谦的耳中。
蹭的一下。
于谦下意识的站起身来。
“你在做什么?”秀才将手中的课程扔在讲台上,放下粉笔,拍拍手带起一团飞尘:“这道题,你算出来没有?笼子里,有多少只兔子,又多少鸡?”
前面,黑压压一片。
半大的小屁孩,都将脑袋转了过来,看着来他们这里蹭课却总是跟不上课程的笨蛋。
目光之中,尽是同情和惋惜。
好好一个人,怎么就这么笨呢?
于谦张张嘴,看着黑板上的题目。
每个字,他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他脑袋里就是一片空白。
秀才看了看于谦的表情,亦是叹息一声,他不再指望这货能答出题目来,再次拿起粉笔来。
在黑板上,乒乒乓乓的写个不停。
嘴里,还一边念叨着:“先这样,再这样,最后整合便得到这个!”
一连串的算式下来,答案似乎也就这么出来了。
于谦的嘴巴,张得更大了一些。
只见这个时候,秀才再次开口,对着下面的孩子们询问道:“刚刚都有谁算出正确答案了,举起手。”
豁。
除了还站着的于谦,和已经低下头的衍圣公孔彦缙,整个课堂上,一只只小手高高的举起。
没脸回曲阜祭拜先祖圣人了!
孔彦缙整个脸,都贴在了课桌上。
于谦整张脸,更是一片涨红。
最后。
于谦和孔彦缙两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课堂的。
饥肠辘辘的两人,顶着满头的问号,进到食堂里,两块大白肉包子,一碗咸豆脑,囫囵吞枣的咽进肚子里。
自诩聪明绝顶的两人,从来到日月堂之后,像今日这样的,在智商上的打击,已经经历了无数次。
“下一节课是什么?”小小的衍圣公孔彦缙,有些悲哀的叹气询问着。
于谦眼珠转转:“物理……”
孔彦缙伸手掩面:“那个钢铁熔点,冶炼去杂的课题,已经整整一旬了,我还没有整明白啊……”
于谦撇撇嘴。
搞得像是谁弄明白了一样……
我于谦老爷,骄傲了吗?
“于谦,孔彦缙,今日停课,去火器锻造工坊实习操练。”
刚刚吃饱饭的两人,就听着一道冰冷的声音传来。
不用回头,两人已经知道,这是那个在日月堂里,被称为大魔王的男人。
朱墨!
两人收好碗筷,小心的站起身,小心翼翼的整理好身上的衣袍,同时转过身。
便看到朱墨正站在门口,平静的看着两人。
孔彦缙很想说,大明旬报那边有事,准备借机开溜。
但想想,就在食堂后面的大明旬报,似乎也没有能让自己下脚的地方,只得将嘴里最后一块食物咽进肚子里。
于谦拉拉还在愣神的孔同学,投去一个听话的眼神。
孔彦缙默默点头。
两人冲着朱墨抬抬手,算作行礼。
随后,便两人成排,走出食堂,向着山脚下的火器锻造工坊走去。
一入工坊之中。
铺面而来的,便是一股炙热。
工坊里,早已开工。
无数将作监的工匠们,整齐的分布在几条工线上,完成着由工坊外面水车带动着的传入带上,走到自己面前的工件。
一旁,有一个小一点的工作间。
里面几名老工匠带着一群少年人,正在围着一堆残次品,小声的议论着什么。
大抵是有人提醒,为首的总工转过身,一张黑黝黝的脸颊看向站在一起的于谦和孔彦缙二人。
“朱管事要你二人这几日都待在这边,既然是朱管事吩咐,你二人便先过来吧。”
这是自己实习的第几个工坊了?
于谦心里默默的回想着。
已经想不清楚了。
他摇摇头,将脑袋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抛开,
挪动着脚步,带着孔彦缙,缓缓的走进工作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