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爵在离开张府后,吴中行和赵用贤等皆围了上来,询问情况。
王锡爵摇了摇头,既没有说张居正已自身为难到要逼自己杀了他,也没有替张居正说话,只说道:“夺情之事难以挽救也!”
王锡爵说后就离开了这里,只在上轿后,嘴角浸出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笑意出来。
而吴中行等人这里,因为王锡爵这一句“夺情之事不可挽救”的话,无疑相当于火上浇油。
尤其是,许多真的把礼制看得比圣旨还重的文官,当场就炸了!都以为张居正对王锡爵说了什么强硬的话。
“礼制与夺情乃两难共存之物!他张江陵若真想被夺情,除非我邹某人今日死在这里!”
其中,进士邹元标就因此先高声喊了一句。
吴中行也是义愤填膺,与赵用贤、朱南雍等对视一眼,就扯出一张白布来,然后咬破手指,在白布写下“权臣乱制”四字,接着就将这白布展开在手里,往会极门方向走来,意欲直接求见皇帝。
许多翰林、国子监、六部的文官皆跟了来。
“朕都下旨夺情了!这些人还不依,还要去逼先生丁忧,这是真不把赫赫皇权放在眼里啊!”
朱翊钧在得知许多官员去了张宅又往会极门来了后,就腹诽了这么一句。
“张先生有本上来了没有?”
朱翊钧在腹诽后就询问起来。
“回皇爷,还没有。”
张鲸回道。
朱翊钧听后没再说什么,只在过了小半晌后,问道:“明日是在宣治门视朝的日子对吧?”
“是的。”
张鲸回道。
朱翊钧听后就看着阴沉沉的天,说道:“明日或许就能见分晓了。”
在朱翊钧看来,真正需要在乎的反而不是这些刺头一样的文官,而是整个天下掌兵马的人,是否也希望张居正回籍丁忧。
要知道,新政损害的不仅仅是士大夫的利益,也损害了许多将门即军事地主的利益,包括锦衣卫体系。
因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地主,而且都是大地主。
朱翊钧担心的是,虽然反对夺情的只是清流文官,但只怕同情这些清流文官的可不仅仅是文官,而是天下所有的地主。
次日是万历五年十月十九日,朱翊钧视朝的日子。
宣治门外三声鞭响后,文武官员组成两班进入了城内。
朱翊钧坐于门内中央,看着这些文武官员们道:“朕的夺情之旨已经下了,为何还有朝官鼓噪生事,反对夺情?”
“回陛下,旨意虽下,然天下人心难违,故才有不服者,而依旧愿元辅能坚守孝礼,而不乱天下之礼!”
王锡爵回道。
礼部尚书马自强也跟着道:“陛下,夺情乃夺人子之孝,人心的确难服,陛下宜体谅人情,故请宽宥非议夺情之事者,以明其护礼倡孝之心。”
“朕又没说把他们怎么样!卿现在求情未免太早了些吧。”
朱翊钧没好气地问道。
礼部右侍郎许国这时出班道:“陛下虽未将其怎样,但恐有辅臣胁迫陛下行以严法!故大宗伯才不得不,先为不肯元辅被夺情之官员陈情!还请陛下明鉴!”
“这么说,你们都是希望元辅张先生丁忧的?”
朱翊钧问道。
王锡爵先站出来道:“回陛下,臣等只是理解反对夺情者。”
“朕现在问的是你们是不是也想元辅丁忧?”
朱翊钧回道。
“是!”
王锡爵毅然回了一句,就道:“臣不敢瞒陛下,夺情的确不合陛下为政以德之初衷,自古圣明之君莫不崇德守礼,岂能因元辅之贤而废礼,此为因小失大之举!”
“还有谁也反对夺情,也都站出来说说吧。”
朱翊钧点首道。
礼部尚书马自强站出来道:“陛下,夺情的确非崇礼之政,臣亦认为不当为元辅坏礼制!当准其丁忧回乡。以应天时,以合人心。”
“礼当起于敬而止于仁,身为人臣,天子已夺情,就当敬天子之命,而才算是从于礼,怎能只知人子之礼,不知人臣之礼?”
赵贞吉这时反驳起来,且道:“陛下,以臣之见,反对夺情者,皆是已忘记待天子之礼,而有意借人子之小礼,乱尊天子王命之大礼!这是居心否侧之举,当诛!”
“陛下!臣奉旨巡视京营,而得知反对夺情者非只文臣一样,总督京营戎政之彰武伯与三大营各营副将等皆认为丁忧乃大礼,不当不循,陛下不可不察!”
巡视京营的御史李学诗这时站了出来。
朱翊钧听后就唤道:“彰武伯杨柄。”
“臣在!”
杨柄这时站了出来。
朱翊钧便问道:“你果真也反对夺情?”
杨柄回道:“回陛下,夺情实为违礼,的确不妥。”
杨柄这话一出,在场反对夺情的官员们皆面露出得意之色来,且都瞥向了朱翊钧和赵贞吉这些支持夺情的官员。
锦衣卫掌卫事都督同知余荫见此也站出来道:“陛下,臣亦认为夺情非礼。”
一时,因为余荫这么说,赵贞吉等支持夺情的大臣脸色更加难看。
朱翊钧也抿了抿嘴唇,只道:“三大营各营副将怎么说,真如御史李雪诗所言,支持让元辅张先生丁忧守礼?”
明朝京营在嘉靖中叶后重新改组为三大营,而三大营自隆庆开始由杨博、谭纶先后整顿营务后,整个三大营的战力已有所恢复,已是京城的主要守备力量。
这时,神机营副将白允中、神枢营副将陈勋、五军营副将刘东,站出来道:“回陛下,臣等不敢擅言国政,只知唯圣命是从!”
彰武伯杨柄诧异地瞅了这三副将一眼。
“陛下,臣的话还没有说完!”
这时,余荫突然站出来,急忙喊了一声,就道:“臣的意思,夺情非礼,但乃是圣命,是圣命就不可不依,臣是这個意思,请陛下明鉴!”
“陛下!臣也是此意,夺情虽不妥,但罔顾圣命则更是不当,乃无人臣之德也!”
彰武伯杨柄也急忙改口,开始拭起头上的汗珠来。
李学诗和王锡爵等则是一脸诧异,许国更是朝白允中三副将看了过来。
朱翊钧本人也颇感诧异。
“皇爷!大司马谭公有遗本送到!”
而就在这时,文书房的太监疾步走了来。
朱翊钧听后站起身来:“遗本?”
他没想到谭纶最终还是没有熬过万历五年。
文书房太监禀道:“启禀皇爷,大司马谭公已于今早亡故。”
朱翊钧听后忙接过遗本来,打开一看,却是谭纶请皇帝不要追究三大营主将吃空饷的事,言当为国留将才。
朱翊钧这才明白了过来,明白为何三大营的三副将忽然支持夺情,便道:“传旨,辍朝一日,赐谭卿祭银三千两,令礼部优叙其所追谥号,吏部优叙其追加官爵。”
王锡爵摇了摇头,既没有说张居正已自身为难到要逼自己杀了他,也没有替张居正说话,只说道:“夺情之事难以挽救也!”
王锡爵说后就离开了这里,只在上轿后,嘴角浸出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笑意出来。
而吴中行等人这里,因为王锡爵这一句“夺情之事不可挽救”的话,无疑相当于火上浇油。
尤其是,许多真的把礼制看得比圣旨还重的文官,当场就炸了!都以为张居正对王锡爵说了什么强硬的话。
“礼制与夺情乃两难共存之物!他张江陵若真想被夺情,除非我邹某人今日死在这里!”
其中,进士邹元标就因此先高声喊了一句。
吴中行也是义愤填膺,与赵用贤、朱南雍等对视一眼,就扯出一张白布来,然后咬破手指,在白布写下“权臣乱制”四字,接着就将这白布展开在手里,往会极门方向走来,意欲直接求见皇帝。
许多翰林、国子监、六部的文官皆跟了来。
“朕都下旨夺情了!这些人还不依,还要去逼先生丁忧,这是真不把赫赫皇权放在眼里啊!”
朱翊钧在得知许多官员去了张宅又往会极门来了后,就腹诽了这么一句。
“张先生有本上来了没有?”
朱翊钧在腹诽后就询问起来。
“回皇爷,还没有。”
张鲸回道。
朱翊钧听后没再说什么,只在过了小半晌后,问道:“明日是在宣治门视朝的日子对吧?”
“是的。”
张鲸回道。
朱翊钧听后就看着阴沉沉的天,说道:“明日或许就能见分晓了。”
在朱翊钧看来,真正需要在乎的反而不是这些刺头一样的文官,而是整个天下掌兵马的人,是否也希望张居正回籍丁忧。
要知道,新政损害的不仅仅是士大夫的利益,也损害了许多将门即军事地主的利益,包括锦衣卫体系。
因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地主,而且都是大地主。
朱翊钧担心的是,虽然反对夺情的只是清流文官,但只怕同情这些清流文官的可不仅仅是文官,而是天下所有的地主。
次日是万历五年十月十九日,朱翊钧视朝的日子。
宣治门外三声鞭响后,文武官员组成两班进入了城内。
朱翊钧坐于门内中央,看着这些文武官员们道:“朕的夺情之旨已经下了,为何还有朝官鼓噪生事,反对夺情?”
“回陛下,旨意虽下,然天下人心难违,故才有不服者,而依旧愿元辅能坚守孝礼,而不乱天下之礼!”
王锡爵回道。
礼部尚书马自强也跟着道:“陛下,夺情乃夺人子之孝,人心的确难服,陛下宜体谅人情,故请宽宥非议夺情之事者,以明其护礼倡孝之心。”
“朕又没说把他们怎么样!卿现在求情未免太早了些吧。”
朱翊钧没好气地问道。
礼部右侍郎许国这时出班道:“陛下虽未将其怎样,但恐有辅臣胁迫陛下行以严法!故大宗伯才不得不,先为不肯元辅被夺情之官员陈情!还请陛下明鉴!”
“这么说,你们都是希望元辅张先生丁忧的?”
朱翊钧问道。
王锡爵先站出来道:“回陛下,臣等只是理解反对夺情者。”
“朕现在问的是你们是不是也想元辅丁忧?”
朱翊钧回道。
“是!”
王锡爵毅然回了一句,就道:“臣不敢瞒陛下,夺情的确不合陛下为政以德之初衷,自古圣明之君莫不崇德守礼,岂能因元辅之贤而废礼,此为因小失大之举!”
“还有谁也反对夺情,也都站出来说说吧。”
朱翊钧点首道。
礼部尚书马自强站出来道:“陛下,夺情的确非崇礼之政,臣亦认为不当为元辅坏礼制!当准其丁忧回乡。以应天时,以合人心。”
“礼当起于敬而止于仁,身为人臣,天子已夺情,就当敬天子之命,而才算是从于礼,怎能只知人子之礼,不知人臣之礼?”
赵贞吉这时反驳起来,且道:“陛下,以臣之见,反对夺情者,皆是已忘记待天子之礼,而有意借人子之小礼,乱尊天子王命之大礼!这是居心否侧之举,当诛!”
“陛下!臣奉旨巡视京营,而得知反对夺情者非只文臣一样,总督京营戎政之彰武伯与三大营各营副将等皆认为丁忧乃大礼,不当不循,陛下不可不察!”
巡视京营的御史李学诗这时站了出来。
朱翊钧听后就唤道:“彰武伯杨柄。”
“臣在!”
杨柄这时站了出来。
朱翊钧便问道:“你果真也反对夺情?”
杨柄回道:“回陛下,夺情实为违礼,的确不妥。”
杨柄这话一出,在场反对夺情的官员们皆面露出得意之色来,且都瞥向了朱翊钧和赵贞吉这些支持夺情的官员。
锦衣卫掌卫事都督同知余荫见此也站出来道:“陛下,臣亦认为夺情非礼。”
一时,因为余荫这么说,赵贞吉等支持夺情的大臣脸色更加难看。
朱翊钧也抿了抿嘴唇,只道:“三大营各营副将怎么说,真如御史李雪诗所言,支持让元辅张先生丁忧守礼?”
明朝京营在嘉靖中叶后重新改组为三大营,而三大营自隆庆开始由杨博、谭纶先后整顿营务后,整个三大营的战力已有所恢复,已是京城的主要守备力量。
这时,神机营副将白允中、神枢营副将陈勋、五军营副将刘东,站出来道:“回陛下,臣等不敢擅言国政,只知唯圣命是从!”
彰武伯杨柄诧异地瞅了这三副将一眼。
“陛下,臣的话还没有说完!”
这时,余荫突然站出来,急忙喊了一声,就道:“臣的意思,夺情非礼,但乃是圣命,是圣命就不可不依,臣是这個意思,请陛下明鉴!”
“陛下!臣也是此意,夺情虽不妥,但罔顾圣命则更是不当,乃无人臣之德也!”
彰武伯杨柄也急忙改口,开始拭起头上的汗珠来。
李学诗和王锡爵等则是一脸诧异,许国更是朝白允中三副将看了过来。
朱翊钧本人也颇感诧异。
“皇爷!大司马谭公有遗本送到!”
而就在这时,文书房的太监疾步走了来。
朱翊钧听后站起身来:“遗本?”
他没想到谭纶最终还是没有熬过万历五年。
文书房太监禀道:“启禀皇爷,大司马谭公已于今早亡故。”
朱翊钧听后忙接过遗本来,打开一看,却是谭纶请皇帝不要追究三大营主将吃空饷的事,言当为国留将才。
朱翊钧这才明白了过来,明白为何三大营的三副将忽然支持夺情,便道:“传旨,辍朝一日,赐谭卿祭银三千两,令礼部优叙其所追谥号,吏部优叙其追加官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