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不欢而散的平城之行,皇甫哲茂率领军队正式回抵阴馆城。刚刚回到郡守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齐泰和张令叫到自己的房间之中。
待所有人坐定之后,齐泰看着皇甫哲茂的神情,不解的问道:“主公可是征伐休屠各不顺?”
皇甫哲茂摇摇头,声音甚是低沉:“非也,休屠各王已经伏诛,休屠各王的儿子率领小股残敌突围而出,休屠各这边的计划进展的一如预期。”
“那主公何以闷闷不乐?”
皇甫哲茂叹了一口气,有些不爽的说道:“王氏这种簪缨世家对于某家之前的选择如鲠在怀,咱们掌控并州很可能会遇到王氏的阻碍。”
这对于齐泰和张令来说不算一个好消息,王氏可是雄踞在并州的庞然大物,一旦是横下心与自己为敌,怕是有些棘手。
越想越气的皇甫哲茂一脚就将身前的案几踹翻,朗声说道:“这些簪缨世家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放过,正是黄巾暴乱的罪魁祸首,与十常侍罪责一般无二,竟然还妄想站在制高点指责某家,真是不知死活!”
“主公勿怒,既然木已成舟,咱们还是想想接下来该如何应对。王氏一族盘踞并州多年,许多要冲之地皆由王氏一族把持。若是对方执意与咱们为敌,真有些步履维艰。”
齐泰的劝告让皇甫哲茂从暴怒中恢复了过来,揉了揉发胀的额头说道:“齐先生所言极是,不过并州也不是他王氏一手遮天,就算是对付某家,也必须要师出有名。对了,太守府这些属官如何?”
齐泰从怀中掏出自己早已拟定好的名单,直接递给了皇甫哲茂:“启禀主公,大部分郡守属官已经放弃了幻想,还有小部分冥顽不灵者等待主公的处置,就是这份名单。”
“此事齐先生可以便宜行事,我需要整个郡守府百分之百被咱们掌控,知道吗?”
“诺,主公。”
皇甫哲茂的视线转到了张令的身上,继续开口问道:“边军中可还有异动?”
“启禀主公,末将依照主公和齐先生的吩咐,将边军打乱重组,以武力争夺伍长、什长之位。现在边军一切正常,*****已经尽数被淘汰出局。”
“很好,边军这里就由你去管理,某家要的是几年后能与天下群雄争锋的精锐之士!”
“诺,请主公放心。”
待皇甫哲茂将事情安排妥当之后,齐泰思绪了一番才开口说道:“主公向来还是要应对王氏一族,属下倒有一计。”
皇甫哲茂眼前一亮,期待的看着齐泰:“哦,齐先生计将安出?”
“属下自来到并州之后,就对王氏这样的豪门大族做了一番了解。虽然王氏号称礼乐传家,但族中大多良莠不齐,作奸犯科者比比皆是。主公可在郡守府张贴告示,全郡凡百姓遇到作奸犯科、鱼肉乡里者皆可来郡守府上告。”
“王氏一族雁门旁支大多在平城、广武两地,就以这两地为主,行打击王氏名声之举措。长此以往,一来会让主公之刚正不阿通传全州,二来也可降低王氏一族在并州的名望,此乃一举两得之策。”
听完之后皇甫哲茂陷入到沉思当中,与处理休屠各那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不同,对待王氏必须要徐徐图之。
就算他现在集雁门郡太守、北部尉于一身,与王氏一族这样的庞然大物相比,还远远不如。
齐泰的这个手法虽然看似时间跨度很大,但是对于王氏一族名声的打击那可非同寻常。现在只是雁门一郡而已,等到自己谋得刺史之位,便可直接打击王氏一族的嫡系。
“好,就依先生之策,明日先生即可在郡守府张贴告示,通传全郡!”
“诺,属下明日就去安排。”
皇甫哲茂暂时将王氏的事情抛之脑后,郑重其事的看着齐泰两人:“两位,咱们的目光非是一州一郡之得失,而是在即将来到的乱世中席卷天下,此话与二位共勉!”
“属下等必为主公之愿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辛苦两位了,某家有些乏了,今日就到这里吧。”
“诺,属下等告退。”
随着齐泰和张令抵达各自的地方,新任雁门太守、北部尉皇甫哲茂率军前往休屠各追凶,大破休屠各的消息从阴馆开始向外传播。
雁门郡苦北方胡族久矣,现在新任太守刚刚到位,就选择杂居在雁门郡内的休屠各胡族动刀,这个消息让全郡的百姓都为之一振。
之前散播的什么新任太守与十常侍一党,准备大举在雁门郡横征暴敛的消息,随着大破休屠各而宣告烟消云散。
而当雁门郡将皇甫哲茂的决定张贴出来的时候,更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那些被欺凌的平民百姓更是仿佛找到了组织,纷纷向郡守府进发。
短短两个时辰,郡守府之前就聚集了数百人,顿时变成了菜市场。哭诉声、议论声不绝于耳,就等着新任太守前来亮相。
听到手下人的汇报,皇甫哲茂立刻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短短时间汇集数百伸冤的百姓,这要是没有人从旁指使,打死他也不信。
不过不管是谁在背后掌控阴谋,皇甫哲茂都必须亲自处理,要不然他的名声会随着消息的传递臭不可闻,失信于全郡百姓。
齐泰也急匆匆的赶到这里,平复了一下呼吸说道:“主公,事态紧急,还请主公速速去前门稳定民心。”
皇甫哲茂点点头,带着齐泰向郡守府大门赶去。当郡守府紧闭的大门缓缓打开的时候,数百名百姓一拥而上,皇甫哲茂只觉得有数千只鸭子在自己耳边轰然作响。
“肃静,衙役们何在,速速规整秩序!”
百姓们看到太守府衙役涌出了府宅,脸上都露出胆怯的神情,这新任太守不会出尔反尔吧?
等到周围安静了下来,皇甫哲茂这才和颜悦色的说道:“本太守既然张贴了告示,就定然为百姓做主。尔等何有冤屈可一个个道来,这般嘈杂根本于事无补。”
待所有人坐定之后,齐泰看着皇甫哲茂的神情,不解的问道:“主公可是征伐休屠各不顺?”
皇甫哲茂摇摇头,声音甚是低沉:“非也,休屠各王已经伏诛,休屠各王的儿子率领小股残敌突围而出,休屠各这边的计划进展的一如预期。”
“那主公何以闷闷不乐?”
皇甫哲茂叹了一口气,有些不爽的说道:“王氏这种簪缨世家对于某家之前的选择如鲠在怀,咱们掌控并州很可能会遇到王氏的阻碍。”
这对于齐泰和张令来说不算一个好消息,王氏可是雄踞在并州的庞然大物,一旦是横下心与自己为敌,怕是有些棘手。
越想越气的皇甫哲茂一脚就将身前的案几踹翻,朗声说道:“这些簪缨世家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放过,正是黄巾暴乱的罪魁祸首,与十常侍罪责一般无二,竟然还妄想站在制高点指责某家,真是不知死活!”
“主公勿怒,既然木已成舟,咱们还是想想接下来该如何应对。王氏一族盘踞并州多年,许多要冲之地皆由王氏一族把持。若是对方执意与咱们为敌,真有些步履维艰。”
齐泰的劝告让皇甫哲茂从暴怒中恢复了过来,揉了揉发胀的额头说道:“齐先生所言极是,不过并州也不是他王氏一手遮天,就算是对付某家,也必须要师出有名。对了,太守府这些属官如何?”
齐泰从怀中掏出自己早已拟定好的名单,直接递给了皇甫哲茂:“启禀主公,大部分郡守属官已经放弃了幻想,还有小部分冥顽不灵者等待主公的处置,就是这份名单。”
“此事齐先生可以便宜行事,我需要整个郡守府百分之百被咱们掌控,知道吗?”
“诺,主公。”
皇甫哲茂的视线转到了张令的身上,继续开口问道:“边军中可还有异动?”
“启禀主公,末将依照主公和齐先生的吩咐,将边军打乱重组,以武力争夺伍长、什长之位。现在边军一切正常,*****已经尽数被淘汰出局。”
“很好,边军这里就由你去管理,某家要的是几年后能与天下群雄争锋的精锐之士!”
“诺,请主公放心。”
待皇甫哲茂将事情安排妥当之后,齐泰思绪了一番才开口说道:“主公向来还是要应对王氏一族,属下倒有一计。”
皇甫哲茂眼前一亮,期待的看着齐泰:“哦,齐先生计将安出?”
“属下自来到并州之后,就对王氏这样的豪门大族做了一番了解。虽然王氏号称礼乐传家,但族中大多良莠不齐,作奸犯科者比比皆是。主公可在郡守府张贴告示,全郡凡百姓遇到作奸犯科、鱼肉乡里者皆可来郡守府上告。”
“王氏一族雁门旁支大多在平城、广武两地,就以这两地为主,行打击王氏名声之举措。长此以往,一来会让主公之刚正不阿通传全州,二来也可降低王氏一族在并州的名望,此乃一举两得之策。”
听完之后皇甫哲茂陷入到沉思当中,与处理休屠各那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不同,对待王氏必须要徐徐图之。
就算他现在集雁门郡太守、北部尉于一身,与王氏一族这样的庞然大物相比,还远远不如。
齐泰的这个手法虽然看似时间跨度很大,但是对于王氏一族名声的打击那可非同寻常。现在只是雁门一郡而已,等到自己谋得刺史之位,便可直接打击王氏一族的嫡系。
“好,就依先生之策,明日先生即可在郡守府张贴告示,通传全郡!”
“诺,属下明日就去安排。”
皇甫哲茂暂时将王氏的事情抛之脑后,郑重其事的看着齐泰两人:“两位,咱们的目光非是一州一郡之得失,而是在即将来到的乱世中席卷天下,此话与二位共勉!”
“属下等必为主公之愿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辛苦两位了,某家有些乏了,今日就到这里吧。”
“诺,属下等告退。”
随着齐泰和张令抵达各自的地方,新任雁门太守、北部尉皇甫哲茂率军前往休屠各追凶,大破休屠各的消息从阴馆开始向外传播。
雁门郡苦北方胡族久矣,现在新任太守刚刚到位,就选择杂居在雁门郡内的休屠各胡族动刀,这个消息让全郡的百姓都为之一振。
之前散播的什么新任太守与十常侍一党,准备大举在雁门郡横征暴敛的消息,随着大破休屠各而宣告烟消云散。
而当雁门郡将皇甫哲茂的决定张贴出来的时候,更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那些被欺凌的平民百姓更是仿佛找到了组织,纷纷向郡守府进发。
短短两个时辰,郡守府之前就聚集了数百人,顿时变成了菜市场。哭诉声、议论声不绝于耳,就等着新任太守前来亮相。
听到手下人的汇报,皇甫哲茂立刻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短短时间汇集数百伸冤的百姓,这要是没有人从旁指使,打死他也不信。
不过不管是谁在背后掌控阴谋,皇甫哲茂都必须亲自处理,要不然他的名声会随着消息的传递臭不可闻,失信于全郡百姓。
齐泰也急匆匆的赶到这里,平复了一下呼吸说道:“主公,事态紧急,还请主公速速去前门稳定民心。”
皇甫哲茂点点头,带着齐泰向郡守府大门赶去。当郡守府紧闭的大门缓缓打开的时候,数百名百姓一拥而上,皇甫哲茂只觉得有数千只鸭子在自己耳边轰然作响。
“肃静,衙役们何在,速速规整秩序!”
百姓们看到太守府衙役涌出了府宅,脸上都露出胆怯的神情,这新任太守不会出尔反尔吧?
等到周围安静了下来,皇甫哲茂这才和颜悦色的说道:“本太守既然张贴了告示,就定然为百姓做主。尔等何有冤屈可一个个道来,这般嘈杂根本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