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员服饰,根据品级不同而颜色不同。
三品以上,紫袍。
五品以上,红袍。
七品以上,绿袍。
九品以上,青袍。
二堂之中,放了五张桌案、五把椅子,已然落座了四人。
大理寺少卿,刑部侍郎,兵部侍郎,无论正四品还是从四品,都是四品官员,按照朝廷规制,一身红袍,腰悬银鱼袋。
唯有最后一位,一身青色的官袍在身,脸色微黑,正眯着双眼,盯着刚刚进门的杜九郎。
谢直!
杜九郎迎上谢直阴冷的目光,仿佛被人迎面砸了一锤一样,差点一个后仰摔出大理寺的二堂。
这还端着个屁的架子啊?差点吓死他!?
“你这么在这里!?”
谢直冷冷一笑,很无所谓地回了一句。
“我又怎么不能在这里?”
谢直说完这句话之后,还撇了撇嘴,自然而然地把目光甩到了一边,一副我多看你一眼就是给你脸了的感觉。
杜九郎一看就不干了!
你什么意思啊!?咱们不是说好了吗?这个任务是我的!
参加幽州偏将安禄山的三堂会审,这是御史台安排给我的任务!
你谢三郎找过我,是不错,但是,我也没告诉你让给你呀!你当时打给我俩嘴巴我都没吐口,你现在什么意思啊?自己就来啦?就算李商隐跟你关系好,你也不能这样啊!
太欺负人了!
不过他也知道这事儿,跟谢直肯定掰扯不清楚,人家来都来了,还堂而皇之地坐在大理寺的二堂之上,你想把他轰走,做梦呢!?以这位爷爷的脾气,你给他惹急了,他敢当场再抽你俩嘴巴,这事儿人家谢三郎可干得出来,你还没招!
就像前几天晚上,杜九郎生生挨了两巴掌一脚丫子,结果呢,他连状告谢直的心思都没有。
为啥?
大家都是监察御史,都是朝廷正八品上的官员,都可以用减章、赎章,谢直打人了,当然不对,就算是到了金銮殿,李老三也得向着他杜九郎,可是,然后呢?打人,无伤无残没出人命,杖六十,都不用减章,直接交赎铜,六十斤,十贯钱,这事儿就算完了。
真要是事情闹到金銮殿上,结果以十贯钱结束……
那不成笑话了!?
合着堂堂朝廷监察御史杜九郎,两嘴巴一脚丫子的挨打,就值十贯钱!?这也太便宜了,要不……我也打十贯钱的?
真到了那时候,杜九郎这脸,就算丢到爪哇国去了,别说继续当官了,不自杀都算不要脸了!
所以,找谢直说事,简直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怎么办?
找别人!
谁?
大理寺少卿,袁仁敬。
“少卿在上。
下官就御史台监察御史。杜九郎。
奉我家御史大夫李商隐之命,前来参加幽州偏将安禄山的三堂会审。
所谓三堂会审,不过是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法司联合办案而已,具体到我御史台的作用。
我家李大夫,在下官来之前,特意交代过,要对三堂会审的整个流程进行监督。
杜某不才,这是第一次参与监三堂会审,如有不周、不到之处,还请袁少卿见谅、海涵。”
说到这里,杜九郎就算是和大理寺的当家人打过招呼了,随即话锋一转。
“在正式开始三堂会审之前,杜某有一事不明,要请教袁少卿。
据杜某所知,三堂会审只不过是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家共同办案而已……来的路上,也曾听闻贵衙门辛二辛评事说起过,因为这个安禄山是幽州偏将,丧军辱国事涉军阵之事,所以请了这个兵部侍郎张侍郎过来,以备参考。
除此之外,别无他人!
杜某疑惑之处就在于,为何还有其他闲杂人等,堂而皇之坐在公堂之上!?
我大唐律法可有明文规定,三堂会审,须闭门审理!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难道幽州偏将安禄山的三堂会审,已经对我大唐子民开放了吗?
如果是,杜某身为御史台派来参加三堂会审的监察御史,就要具本弹劾了!
如果不是,就请袁少卿,给下官一个解释,为何任凭闲杂人等进入公堂?”
这话说的,见水平!
什么因为所以、有没有道理的,我就不跟你谢三郎去纠缠,直接找上主要负责人要说法!
袁仁敬,你是大理寺少卿,由你出面牵头组织安禄山三堂会审之事,现在这个大堂上多了一人,是怎么回事?你得给我解释清楚了!
你解释不清楚,那我就得告你去!
这便是监察御史监督三司会审的职责所在,说出大天来我也有理!
事实上,自从杜九郎进入到大理寺二堂之后,台堂上坐定的几位官员,除了谢直以外,包括大理寺其他的衙役啊吏员啊,都等着看他杜九郎的热闹呢
有意思啊!这事儿有意思!
整个大唐,其他的衙门都是上级官员管着下级官员,这个高位者、上位者,对下属都有管理权限唯独御史台就是个散装的!
御史台里面所有的御史,都是各干各的,即使御史台老大李商隐出面,对御史台的下属约束力也不强。
这事早就听说了,没亲眼见过……
今天……这是机会啊!
什么机会呐?
三堂会审本来安排给人家杜九郎了,就连大理寺的普通吏员都知道了。
然后呢?
这汜水谢三郎就出溜出溜地来了。
这可就有意思了,明目枪明目张胆的抢活儿来了是吗?
所有人就都瞪大了眼珠子看着,这两位监察御史,要是能打起来那才有意思呢!这才是御史台的笑话呢!
结果,没想到这个杜九郎,这话说得还挺有水平,不卑不抗,不急不躁,牢牢把握住了自己的职责和立场,只针对三堂会审的主要负责人袁少卿,连谢三郎问都没问一声……
众人期待中的俩御史打架,没上演,有点儿可惜了……
不过众人在可惜之余,不由得多看了这位杜九郎一眼。
怪不得人家能年纪轻轻,就当了正八品上的监察御史,多少也有点儿水平哈,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不堪,据说这还是御史台最废物的一个监察御史……看来御史台里面藏龙卧虎啊,怪不得散装呢,原来是一个个的,都挺能耐啊。
别人能看热闹,袁仁敬可看不了热闹,他身为大理寺少卿,作为幽州偏将安禄山三堂会审的实际主持人、组织人,面对代表御史台的杜九郎的诘问,必须正面回答。
这个事儿要不说明白了,人家这个杜九郎,就要行使自己的监察御史的职责,直接一本弹劾这场三堂会审大理寺不按规矩办事,多个人,我让他们轰走,他们不轰!这事儿从根本上违背了三堂会审的程序!
这要是把本章送到政事堂,一告一个准啊!
所以,无论如何也得解释一下子。
袁仁敬点了点头,对杜九郎说道:
“杜御史不必客气,你不问,袁某也要向所有参加三堂会审的人解释一二。
刚才你也说了,这个幽州偏将安禄山兵败辱国,此事须经三堂会审,因为事涉军政,我等三法司官员,对军阵之事了解不多,生怕审理不慎,出现纰漏,你我丢脸事小,耽误了国家大事,才是对不起天子的信重。
故此,由我大理寺牵头,在前天,行文政事堂,地政事堂几位相公批准,为我们带来了两名精兵强将,作为军事顾问,一起参与到这场三堂会审之中。
其中,一位是兵部侍郎张侍郎。
另外一位,就是监察御史,汜水谢三郎了。”
杜九郎一听都蒙了!
刚才听辛评事辛二说,调来了两位军事专家以备咨询。其中一位是兵部侍郎张侍郎。当时他还想呢,另外一位是谁?
结果现在谜底揭开了,敢情是谢三郎!
杜九郎就想不通这个事儿了。
“谢三郎何德何能?怎么可以跟兵部张侍郎,并肩而立以备咨询!?”
袁仁敬一听这话,就有点儿不乐意了。
本来说好了早晨起来就开始三堂会审安禄山,一来二去的,这都耽误到什么时辰了!?
都是因为这个不知所谓的监察御史杜九郎!
我们一帮子四品官员等你一个人,等来等去等了这么长时间,你倒好,本身就来晚了,就紧走两步呗,不!四方步迈着,小鸭子腿蹬着……还要学李商隐龙行虎步?
好不容易走过来了,进门以后就问东问西的,你还觉着耽误的时间不够多吗!?
你这个监察御史,是不是拿你自己忒他么当回事儿了!?就算李商隐亲自代表御史台过来,他也不能拿捏成这样!
刚才给你解释了一句,是看在你是代表御史台的监察御史的份上,是给御史台面子,不是给你杜九郎面子!
现在还问!?
谢直有没有资格,用你管!?
你个小小的监察御史,代表御史台监督好三堂会审的程序就行了,管那么多干什么!?如何确定“军事专家”,自有我大理寺内部考虑,再有政事堂几位相公审核!
你现在问这个,是在质疑我大理寺,还是在质疑政事堂!?
就凭你一个小小的正八品上的监察御史!?
你也配!?
人家袁仁敬,好歹是大理寺少卿,虽说不是大理寺的一把手,其实也主持日常工作啊,跟一把手没多大区别,他本身就是一个四品高官,再向上一步、两步就是政事堂的相公,面对一个什么八品的监察御史,心情好就笑一笑,心情不好,就直接黑了脸,懒得搭理他了!
一声冷哼之后,瞥了杜九郎一眼,也懒得说话了,示意辛二辛评事上前搭话,袁仁敬自己就开始闭目养神了。
辛评事上前,也没啥好脸色,对着杜九郎冷哼一声,说道:
“杜御史,按照道理说,我大理寺行事,不必与你多言,只需出示政事堂相公批示的公文即可。
不过呢,看在你是第一次代表着御史台参加三堂会审,辛某不才,就教你个乖。
三堂会审幽州偏将安禄山兵败辱国事,事涉军阵,非你我三法司官员能够独立审讯,这才通过政事堂请了两位军事专家以备咨询。
第一位,兵部张侍郎,自然不用多说。
第二位,之所以邀请汜水谢三郎,就与人家的出身来历有关了。
你杜御史和谢三郎同为御史台监察御史,不会不了解谢御史的出身吧?
他生长在汜水县,跟在谢家老爷子身边长大。
谢老爷子乃是成皋折冲府的果毅校尉,也曾一心要把谢三郎培养成将门子弟。
人家谢三郎在立志科举之前,就曾经受过谢家老爷子关于战阵、军阵的悉心教导,并且还在成皋折冲府之中厮混,对军旅之事,那是相当地熟悉。
我这么说吧,说全大唐,肯能有点夸张,但是仅就洛阳城左近而言,大唐三法司之中,对军旅之事最熟悉之人,就是你这位御史台的同僚,汜水谢三郎了!”
杜九郎听了辛评事侃侃而谈,心中颇为不服,趁着他说话的气口,直接插了一句。
“就算谢三郎对军阵之事熟悉又能如何?没上过战阵,终究是纸上谈兵而已……”
辛评事一听,嘴都快撇到耳根台子了。
“杜御史,我不得不说,您对同僚的了解,实在是不够啊……
谢三郎调任御史台之后,迄今为止,完成了两个任务,其中一个,自然是洛阳粮案,让他蜚声大唐,这个自然不必多说了。
另外一个,不知道杜御史有没有耳闻?
乱石滩!”
杜九郎一听,顿时闹了一个大红脸,忽略了……
如果说谢直掀开洛阳粮案,让他一战成名,那么在这之前的乱石滩一战,就是谢三郎在御史台的初露峥嵘!
大张旗鼓出洛阳,志得意满过汜水,迎来送往在河阴……谢三郎一同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直接麻痹了漕帮的何大龙,等到他乘坐漕船走水路回归洛阳的时候,漕帮何大龙在乱石滩故技重施,准备一举击杀谢三郎,却正好中了谢直的埋伏,谢家部曲在谢直的带领下,配合了成皋折冲府的精兵强将,一举将漕帮黑衣悍匪一网打尽,彻底消除了河南府地界上的水路隐患。
这种行动,说是抓贼破案,其实就是行军打仗!
再说人家谢三郎纸上谈兵,杜九郎都没那个脸面!
不过,杜九郎还是不愿意让谢直参与到安禄山的三堂会审之中,做了最后的挣扎。
“即便如此,谢三郎也不过是对军阵熟悉而已……
初出茅庐之辈,如何与兵部张侍郎相比?
我等会审安禄山,只需张侍郎一人以备咨询即可,何必非要谢三郎参与!?”
三品以上,紫袍。
五品以上,红袍。
七品以上,绿袍。
九品以上,青袍。
二堂之中,放了五张桌案、五把椅子,已然落座了四人。
大理寺少卿,刑部侍郎,兵部侍郎,无论正四品还是从四品,都是四品官员,按照朝廷规制,一身红袍,腰悬银鱼袋。
唯有最后一位,一身青色的官袍在身,脸色微黑,正眯着双眼,盯着刚刚进门的杜九郎。
谢直!
杜九郎迎上谢直阴冷的目光,仿佛被人迎面砸了一锤一样,差点一个后仰摔出大理寺的二堂。
这还端着个屁的架子啊?差点吓死他!?
“你这么在这里!?”
谢直冷冷一笑,很无所谓地回了一句。
“我又怎么不能在这里?”
谢直说完这句话之后,还撇了撇嘴,自然而然地把目光甩到了一边,一副我多看你一眼就是给你脸了的感觉。
杜九郎一看就不干了!
你什么意思啊!?咱们不是说好了吗?这个任务是我的!
参加幽州偏将安禄山的三堂会审,这是御史台安排给我的任务!
你谢三郎找过我,是不错,但是,我也没告诉你让给你呀!你当时打给我俩嘴巴我都没吐口,你现在什么意思啊?自己就来啦?就算李商隐跟你关系好,你也不能这样啊!
太欺负人了!
不过他也知道这事儿,跟谢直肯定掰扯不清楚,人家来都来了,还堂而皇之地坐在大理寺的二堂之上,你想把他轰走,做梦呢!?以这位爷爷的脾气,你给他惹急了,他敢当场再抽你俩嘴巴,这事儿人家谢三郎可干得出来,你还没招!
就像前几天晚上,杜九郎生生挨了两巴掌一脚丫子,结果呢,他连状告谢直的心思都没有。
为啥?
大家都是监察御史,都是朝廷正八品上的官员,都可以用减章、赎章,谢直打人了,当然不对,就算是到了金銮殿,李老三也得向着他杜九郎,可是,然后呢?打人,无伤无残没出人命,杖六十,都不用减章,直接交赎铜,六十斤,十贯钱,这事儿就算完了。
真要是事情闹到金銮殿上,结果以十贯钱结束……
那不成笑话了!?
合着堂堂朝廷监察御史杜九郎,两嘴巴一脚丫子的挨打,就值十贯钱!?这也太便宜了,要不……我也打十贯钱的?
真到了那时候,杜九郎这脸,就算丢到爪哇国去了,别说继续当官了,不自杀都算不要脸了!
所以,找谢直说事,简直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怎么办?
找别人!
谁?
大理寺少卿,袁仁敬。
“少卿在上。
下官就御史台监察御史。杜九郎。
奉我家御史大夫李商隐之命,前来参加幽州偏将安禄山的三堂会审。
所谓三堂会审,不过是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法司联合办案而已,具体到我御史台的作用。
我家李大夫,在下官来之前,特意交代过,要对三堂会审的整个流程进行监督。
杜某不才,这是第一次参与监三堂会审,如有不周、不到之处,还请袁少卿见谅、海涵。”
说到这里,杜九郎就算是和大理寺的当家人打过招呼了,随即话锋一转。
“在正式开始三堂会审之前,杜某有一事不明,要请教袁少卿。
据杜某所知,三堂会审只不过是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家共同办案而已……来的路上,也曾听闻贵衙门辛二辛评事说起过,因为这个安禄山是幽州偏将,丧军辱国事涉军阵之事,所以请了这个兵部侍郎张侍郎过来,以备参考。
除此之外,别无他人!
杜某疑惑之处就在于,为何还有其他闲杂人等,堂而皇之坐在公堂之上!?
我大唐律法可有明文规定,三堂会审,须闭门审理!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难道幽州偏将安禄山的三堂会审,已经对我大唐子民开放了吗?
如果是,杜某身为御史台派来参加三堂会审的监察御史,就要具本弹劾了!
如果不是,就请袁少卿,给下官一个解释,为何任凭闲杂人等进入公堂?”
这话说的,见水平!
什么因为所以、有没有道理的,我就不跟你谢三郎去纠缠,直接找上主要负责人要说法!
袁仁敬,你是大理寺少卿,由你出面牵头组织安禄山三堂会审之事,现在这个大堂上多了一人,是怎么回事?你得给我解释清楚了!
你解释不清楚,那我就得告你去!
这便是监察御史监督三司会审的职责所在,说出大天来我也有理!
事实上,自从杜九郎进入到大理寺二堂之后,台堂上坐定的几位官员,除了谢直以外,包括大理寺其他的衙役啊吏员啊,都等着看他杜九郎的热闹呢
有意思啊!这事儿有意思!
整个大唐,其他的衙门都是上级官员管着下级官员,这个高位者、上位者,对下属都有管理权限唯独御史台就是个散装的!
御史台里面所有的御史,都是各干各的,即使御史台老大李商隐出面,对御史台的下属约束力也不强。
这事早就听说了,没亲眼见过……
今天……这是机会啊!
什么机会呐?
三堂会审本来安排给人家杜九郎了,就连大理寺的普通吏员都知道了。
然后呢?
这汜水谢三郎就出溜出溜地来了。
这可就有意思了,明目枪明目张胆的抢活儿来了是吗?
所有人就都瞪大了眼珠子看着,这两位监察御史,要是能打起来那才有意思呢!这才是御史台的笑话呢!
结果,没想到这个杜九郎,这话说得还挺有水平,不卑不抗,不急不躁,牢牢把握住了自己的职责和立场,只针对三堂会审的主要负责人袁少卿,连谢三郎问都没问一声……
众人期待中的俩御史打架,没上演,有点儿可惜了……
不过众人在可惜之余,不由得多看了这位杜九郎一眼。
怪不得人家能年纪轻轻,就当了正八品上的监察御史,多少也有点儿水平哈,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不堪,据说这还是御史台最废物的一个监察御史……看来御史台里面藏龙卧虎啊,怪不得散装呢,原来是一个个的,都挺能耐啊。
别人能看热闹,袁仁敬可看不了热闹,他身为大理寺少卿,作为幽州偏将安禄山三堂会审的实际主持人、组织人,面对代表御史台的杜九郎的诘问,必须正面回答。
这个事儿要不说明白了,人家这个杜九郎,就要行使自己的监察御史的职责,直接一本弹劾这场三堂会审大理寺不按规矩办事,多个人,我让他们轰走,他们不轰!这事儿从根本上违背了三堂会审的程序!
这要是把本章送到政事堂,一告一个准啊!
所以,无论如何也得解释一下子。
袁仁敬点了点头,对杜九郎说道:
“杜御史不必客气,你不问,袁某也要向所有参加三堂会审的人解释一二。
刚才你也说了,这个幽州偏将安禄山兵败辱国,此事须经三堂会审,因为事涉军政,我等三法司官员,对军阵之事了解不多,生怕审理不慎,出现纰漏,你我丢脸事小,耽误了国家大事,才是对不起天子的信重。
故此,由我大理寺牵头,在前天,行文政事堂,地政事堂几位相公批准,为我们带来了两名精兵强将,作为军事顾问,一起参与到这场三堂会审之中。
其中,一位是兵部侍郎张侍郎。
另外一位,就是监察御史,汜水谢三郎了。”
杜九郎一听都蒙了!
刚才听辛评事辛二说,调来了两位军事专家以备咨询。其中一位是兵部侍郎张侍郎。当时他还想呢,另外一位是谁?
结果现在谜底揭开了,敢情是谢三郎!
杜九郎就想不通这个事儿了。
“谢三郎何德何能?怎么可以跟兵部张侍郎,并肩而立以备咨询!?”
袁仁敬一听这话,就有点儿不乐意了。
本来说好了早晨起来就开始三堂会审安禄山,一来二去的,这都耽误到什么时辰了!?
都是因为这个不知所谓的监察御史杜九郎!
我们一帮子四品官员等你一个人,等来等去等了这么长时间,你倒好,本身就来晚了,就紧走两步呗,不!四方步迈着,小鸭子腿蹬着……还要学李商隐龙行虎步?
好不容易走过来了,进门以后就问东问西的,你还觉着耽误的时间不够多吗!?
你这个监察御史,是不是拿你自己忒他么当回事儿了!?就算李商隐亲自代表御史台过来,他也不能拿捏成这样!
刚才给你解释了一句,是看在你是代表御史台的监察御史的份上,是给御史台面子,不是给你杜九郎面子!
现在还问!?
谢直有没有资格,用你管!?
你个小小的监察御史,代表御史台监督好三堂会审的程序就行了,管那么多干什么!?如何确定“军事专家”,自有我大理寺内部考虑,再有政事堂几位相公审核!
你现在问这个,是在质疑我大理寺,还是在质疑政事堂!?
就凭你一个小小的正八品上的监察御史!?
你也配!?
人家袁仁敬,好歹是大理寺少卿,虽说不是大理寺的一把手,其实也主持日常工作啊,跟一把手没多大区别,他本身就是一个四品高官,再向上一步、两步就是政事堂的相公,面对一个什么八品的监察御史,心情好就笑一笑,心情不好,就直接黑了脸,懒得搭理他了!
一声冷哼之后,瞥了杜九郎一眼,也懒得说话了,示意辛二辛评事上前搭话,袁仁敬自己就开始闭目养神了。
辛评事上前,也没啥好脸色,对着杜九郎冷哼一声,说道:
“杜御史,按照道理说,我大理寺行事,不必与你多言,只需出示政事堂相公批示的公文即可。
不过呢,看在你是第一次代表着御史台参加三堂会审,辛某不才,就教你个乖。
三堂会审幽州偏将安禄山兵败辱国事,事涉军阵,非你我三法司官员能够独立审讯,这才通过政事堂请了两位军事专家以备咨询。
第一位,兵部张侍郎,自然不用多说。
第二位,之所以邀请汜水谢三郎,就与人家的出身来历有关了。
你杜御史和谢三郎同为御史台监察御史,不会不了解谢御史的出身吧?
他生长在汜水县,跟在谢家老爷子身边长大。
谢老爷子乃是成皋折冲府的果毅校尉,也曾一心要把谢三郎培养成将门子弟。
人家谢三郎在立志科举之前,就曾经受过谢家老爷子关于战阵、军阵的悉心教导,并且还在成皋折冲府之中厮混,对军旅之事,那是相当地熟悉。
我这么说吧,说全大唐,肯能有点夸张,但是仅就洛阳城左近而言,大唐三法司之中,对军旅之事最熟悉之人,就是你这位御史台的同僚,汜水谢三郎了!”
杜九郎听了辛评事侃侃而谈,心中颇为不服,趁着他说话的气口,直接插了一句。
“就算谢三郎对军阵之事熟悉又能如何?没上过战阵,终究是纸上谈兵而已……”
辛评事一听,嘴都快撇到耳根台子了。
“杜御史,我不得不说,您对同僚的了解,实在是不够啊……
谢三郎调任御史台之后,迄今为止,完成了两个任务,其中一个,自然是洛阳粮案,让他蜚声大唐,这个自然不必多说了。
另外一个,不知道杜御史有没有耳闻?
乱石滩!”
杜九郎一听,顿时闹了一个大红脸,忽略了……
如果说谢直掀开洛阳粮案,让他一战成名,那么在这之前的乱石滩一战,就是谢三郎在御史台的初露峥嵘!
大张旗鼓出洛阳,志得意满过汜水,迎来送往在河阴……谢三郎一同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直接麻痹了漕帮的何大龙,等到他乘坐漕船走水路回归洛阳的时候,漕帮何大龙在乱石滩故技重施,准备一举击杀谢三郎,却正好中了谢直的埋伏,谢家部曲在谢直的带领下,配合了成皋折冲府的精兵强将,一举将漕帮黑衣悍匪一网打尽,彻底消除了河南府地界上的水路隐患。
这种行动,说是抓贼破案,其实就是行军打仗!
再说人家谢三郎纸上谈兵,杜九郎都没那个脸面!
不过,杜九郎还是不愿意让谢直参与到安禄山的三堂会审之中,做了最后的挣扎。
“即便如此,谢三郎也不过是对军阵熟悉而已……
初出茅庐之辈,如何与兵部张侍郎相比?
我等会审安禄山,只需张侍郎一人以备咨询即可,何必非要谢三郎参与!?”